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第十五條印度電影劇情

第十五條印度電影劇情

發布時間:2025-04-07 19:14:56

『壹』 《印度之歌》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印度之歌》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74 彩色片 120分鍾

法國阿莫里阿爾影片公司攝制

編導:瑪格麗特·杜拉 攝影:布魯諾·努伊唐 主要演員:德爾芬·塞立格(飾安娜—瑪麗·斯特萊泰) 米歇爾·隆斯達爾(飾副領事) 克洛德·芒(飾邁克爾·理查森)




【劇情簡介】

30年代的加爾各答。一個貧賤的、無名無姓的東方女乞丐和一個高貴的白種女人、法國駐印度大使的夫人安娜—瑪麗·斯特萊泰,都在這里結束了她們的生命。

伴隨著片頭字幕的背景聲音是一個尖利的女聲在用東方語唱一首單調的歌曲。這是一個女乞丐在唱沙灣拿吉的曲調。歌聲停止,又尖聲大笑起來。然後用切分節奏說話,說得既快又多,最後沉默下來。隨之,有兩個聲音開始對話。畫面上,飛鳥掠過天空,落日漸沉。

影片就這樣開始了它的敘事的第一個層面:這是一個瘋女人、女乞丐在唱歌,在說話,在笑。她出生於寮國的沙灣拿吉。10年前,她17歲時就懷了孕,被母親趕出了家門,從此她到處漂泊,想使自己銷聲匿跡。她生了一大群孩子,有的死了,有的賣掉了、丟掉了,她全都忘得一干二凈。她終於孑然一身,來到了恆河邊激乎上,來到了孟加拉灣。

影片隨即進入了第二個敘事層面。畫面上出現了法國駐印度大使館內的一個場景:黑色的鋼琴,優雅的台燈,少女的照片,印度僕人在焚香、點蠟、供花……照片上的少女是安娜—瑪麗·瓜爾迪。她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威尼斯人,她保留了母親的姓氏。她現已長眠在加爾各答的英國墓地,墓碑上刻的是:「安娜—瑪麗·斯特萊泰」。

她曾在威尼斯度過了她的青春年華。她愛好音樂,經常彈奏鋼琴,寄託自己的情懷。但後來,她再不彈奏了,因為音樂與她生活中的某種痛苦聯系在一起。

那是在一次舞會上。已經與洛拉小姐訂婚的邁克爾·理查森邂逅安娜—瑪麗,一見鍾情,愛之欲狂。理查森拋開了一切去追隨她,一直到了印度,而且為了留在印度,他創辦了一個孟加拉灣海上保險公司。但在她去世後,他也離開了印度。

她18歲時,第一次結婚,嫁給了在寮國沙灣拿吉的法國殖民地行政長官。她忍受不了那個環境:她周圍的柵欄、行政總署的花園、哨兵、官員……面對著湄公河,她沉默、哭泣……

那麼年輕,她已瀕臨死亡的邊緣。有一天,部里的斯特萊泰先生來巡視湄公河沿岸的各駐地機構,遇見了她,就帶她出遊。來到了亞太各國首都:北京、曼德勒、仰光、悉尼,後來又來到拉合爾,倏忽之間過了17年,最後來到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這個恆河邊上喧嘩的、人口過剩的城市,塵土飛揚;季風期光照刺眼;空氣中彌漫著麻瘋病的氣息,焚屍爐終日在燃燒著死於明陵悉飢餓的人們……一切都令人難以忍受。

即便在半夜還是如此悶熱,安娜—瑪麗感到真是受不了。她有時久久注視著自己的相片,緬懷自己的少女時代;有時哭泣,有時卻不再痛苦,彷彿心靈得了麻瘋病。天一入黑,她身著黑衣,來到公園散步。她也經常出現在使館的招待會上,和她的情人們跳舞,其中有邁克爾·理查森,年青的隨員,她和斯特萊泰先生的過去朋友。她屬於任何一個想要她的人,幾乎有求必應。

幾個月前,人們曾發現她和邁克爾·理查森在昌德納戈爾的一家 *** 出入的旅館里,想要一起自殺,後來被人用救護汪團車送回了加爾各答。

在熱鬧的招待會上,時時傳來女乞丐的歌聲,哨兵得到命令放她進花園。斯特萊泰夫人見到她感到十分驚訝:這個沙灣拿吉的女乞丐怎麼可能跋涉數千里,翻山越嶺,來到加爾各答?很可能她在追尋某個白人。

招待會上有個不受寵幸的人:法國駐拉合爾的副領事,一個微胖的中年男子。他生於法國的納伊,父母早就離異。在讀中學時他多次被開除,後來被送進一個校規很嚴的學校,只有一位姑母有時給他寫寫信。生活沒有垂愛過他,他在拉合爾孑然一身,也沒有任何女人和他親近過。他就這樣孤獨地過著日子。

有一天,在去辦公室的路上,他在公園里遇見了安娜—瑪麗,他們之間似乎發生某種曖昧的事。他對別人說,對斯特萊泰夫人,他有關心她、愛她的權利,就像她在加爾各答的情人們一樣。這些話後來傳到了大使耳中。

副領事在拉合爾的一些作為令人難以理解。最糟糕的是他殺了人。夜裡,他在陽台上對著夏利馬爾公園開槍,對著麻瘋病人、對著狗開槍,他對鏡子里的自己也開了槍。這些瘋狂行為引起了人們的議論,官方宣稱他「神經錯亂」。由於大使的干預,才使他倖免於撤職。但他得調動工作。

副領事終於也來到招待會,和安娜—瑪麗一起跳舞,並向她傾訴自己的愛慕之情。他說自己在拉合爾自殺未成,要求在招待會結束後,能夠和她的一些密友一起留下來。大使夫人加以拒絕。副領事執意要求留下來,並且大聲喊叫,終於被人趕了出來。他又哭又笑,叫喊著「安娜—瑪麗·瓜爾迪」這個名字。這事成了一椿丑聞。

大使邀請一些人陪他的妻子去島上遊玩,而他本人將到尼泊爾去打獵。大使知道她的情人都是些英國人。他們一行五人住在豪華的威爾士親王國際大旅館。她只是到了晚上才回官邸睡覺。那天傍晚,副領事也搭乘最後一班小艇趕到了島上,尋找他們的蹤跡。

這是1937年9月的一個夜晚,夏季季風時期在中國,戰爭正在進行;西班牙共和國已被扼殺;在恆河三角洲,寮國的女乞丐在溫水中捕魚充飢,受到季風期強光的 *** ,她雙目失明,終於倒斃在恆河的一個河灣的石頭下邊。安娜—瑪麗對朋友們說了一些關於威尼斯的冬天的事情之後,獨自一人從小路回到官邸,拉合爾的副領事跟隨著她,一直跟到公園里……

夜裡,法國官邸周圍,響起了音樂聲。

一個朋友夜裡又回到法國官邸。他看見她躺在公園里,臂肘支在地上,臉放在胳臂上……拉合爾的副領事在離她十米遠的地方,他們彼此沒有說話。早晨,人們在海灘上,發現了她的晨衣。



【鑒賞】

《印度之歌》是一部十分獨特的影片,屬於難度很高的「智力電影」的范疇,也是一件品位很高的藝術精品。它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講了一個意蘊深邃的故事,而更在於它運用了特異的聲畫錯位、套層結構等敘事手段。

影片敘述的兩個故事,實際上是表現了兩種社會的生存狀況:西方殖民者和苦難的殖民地人民。以大使夫人安娜—瑪麗·斯特萊泰和拉合爾的副領事為代表的那些不能適應殖民地環境的白人,他們雖然生活優裕,但各有各的精神痛苦。百無聊賴的大使夫人,精神空虛,陷於紛繁的愛情糾葛中,最後投海自殺,一死了之。而那個無名無姓的亞洲女乞丐,在影片中,只聞其聲,不見其形。她對自己的不幸,毫無意識,好賴活著,還快樂地唱歌,放聲大笑。她死於物質的貧困。在這個飢饉和麻瘋病蔓延的亞洲大陸上,乞丐和麻瘋病人比比皆是。片中的女乞丐正是這樣一個殖民地人民苦難的象徵。

作者把這兩條通往死亡的歷程置於1937年9月、二次大戰前夕的時代背景上,用以說明在世界政治形勢充滿絕望的時代,人類的生存危機帶有一種普遍性。

影片採用了聲畫錯位的套層機構的手法。畫面上表現的是法國駐印度大使館的場景和人物,寧靜、高雅、舞姿翩躚。而畫外音則以時序顛倒、兩個故事交錯穿插的方法敘述和渲染著精神的痛苦和物質的貧乏:塵土飛揚的加爾各答;難以忍受的季節風;飢荒、乞丐、麻瘋病和焚屍爐;還有大使夫人和副領事各自的精神痛苦……這種聲畫錯位和雙層結構的藝術手法產生了雙重的對比效果:一重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對比;另一重是燈影舞姿、優閑舒適與精神和心靈的痛苦相對比。這種藝術處理顯然比一般的寫實手法更耐人尋味。

影片的劇情不是靠人物的戲劇性動作和語言來展開的,而是靠畫外的朗誦和對白來構成敘事。畫面上的動作緩慢的人物和攝影機緩慢移動所展現的景物,只是營造了 一種意境、一種情緒和環境氣氛。

整部影片由七十幾個長鏡頭和500句畫外音構成。由於鏡頭移動和人物動作都極緩慢,因此形成的畫面往往處於半靜止狀態,影片構圖十分講究並大量攝入鏡中反映的映像,色彩美如油畫。

它的畫外音非常奇特:有畫外人們的交談,構成客觀的敘事;也有劇中人物在畫外進行對話,但畫面上的人物並不張嘴;另外還有一些嘈雜的交談聲,是為使館招待會上賓客們的交談和議論烘托氣氛的,畫面並無表現;此外,還有一個女乞丐的歌聲、笑語聲、風聲、雨聲、濤聲、鳥鳴、犬吠及音樂聲……這些在畫面上全無實體的表現。

影片的敘事也充分體現出作者瑪格麗特·杜拉的新小說派的手法,即不是線性的,而是時序顛倒、跳躍式的。影片一會兒講女乞丐,一會兒講大使夫人;一會兒講大使夫人和這個人的關系,一會兒又講和另一個人的關系;顛來倒去,而且往往不指名道姓,只用「他」或「她」或「他們」來指示,加上裡面的人物關系很復雜,因此,很難一下子就抓住具體何所指。例如在進入敘事的第二個層面時,有兩個聲音在對話:聲音1:「在加爾各答時,她們是在一起的。」聲音2:「那個白種女人和另一個?」聲音1:「是的,那是在同一個年代……」

觀眾當時肯定不會知道,「她們」指誰?「白種女人」又是誰?因為,此時畫面上「落日、飛鳥」的景色與此毫無關系。一直要等到五分鍾以後,才出現「安娜—瑪麗·斯特萊泰」的名字,七分鍾以後,才出現她在鏡中的映像。而對她的故事的敘述,卻是從這樣一句話開始的:聲音1:「他曾追隨她來到了印度」。聲音2:「是的……為了她,他離開了一切,在一個夜晚」。此刻,畫面上是一塊黑色的料子隨著鏡頭的緩慢移動而展現出白色的閃光片……觀眾知道,一個愛情故事要開始了,但卻不知道發生在誰與誰之間。

還有關於女乞丐的故事的敘述。畫面上從未出現過她的形象,往往是在出現了她的聲音之後,人們對她發表議論。其中有我們不知道的男男女女的聲音,也還有年輕的隨員和安娜—瑪麗·斯特萊泰的聲音,談得很熱鬧。但畫面上所表現的卻與此毫不相關,反而是斯特萊泰的朋友注視著剛剛走出畫面的安娜—瑪麗和年輕的隨員。隨後,鏡頭又轉向外景的樹叢、白色建築物等等。

總之,這些畫外音與畫面並不互相依賴。但也有一些畫外音多少與畫面有些關聯。例如,安娜—瑪麗和副領事之間有一段談話。副領事的聲音:「我以前不知道你的存在……」安娜—瑪麗的聲音:「我愛邁克爾·理查森,我擺脫不了這種愛情……」這段談話歷時頗久,畫面上確實先後出現了安娜—瑪麗和副領事。他向她走去,她低垂雙眼,他在她面前站住,摟住她跳舞……僅此而已,他們並沒有交談。後來,鏡頭又搖到邁克爾·理查森,他在向他們跳舞的方向注視。在這樣一些段落中,聲音和畫面似乎有了某種聯系。但是,確切地說,彼此仍然是獨立的,在這部影片中,就聲畫關系而言,聲音占居敘事的主導地位。由此而產生了電影製片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就是有兩部影片共同使用這一條聲帶。一部就是《印度之歌》,另一部是《她的威尼斯姓氏在荒涼的加爾各答》。

聲音起敘事的主導作用,而畫面起營造氣氛、情緒的作用。例如「聲音」談了許多關於加爾各答如何炎熱、如何令人受不了的話;畫面則在節奏上突出「緩慢」:人物懶洋洋地躺著,有的赤膊,有的敞懷;連電扇都是有氣無力地緩緩轉動。從聲音到畫面營造了一個「熱—賴—慢」的氛圍。因此,畫面絕不是無關重要的。它和聲音同時作用於觀眾的視覺和聽覺,使觀眾獲得一種綜合的藝術感受。

《印度之歌》突破了「電影是動態的視覺形象藝術」這一傳統觀念。這是一部「文學化的電影」,或者說是「電影化的文學」。這是一部突破了電影和文學的傳統界線的現代派作品。本片作者瑪格麗特·杜拉所追求的,正是運用電影這種直觀藝術的手段來加強她的文學的表述。因此,她獨立拍攝的一系列電影,也被有些人稱之為「非電影」。

瑪格麗特·杜拉對中國的知識界來說,並不陌生。她是法國新小說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好多部文學作品都已譯成中文出版,如《琴聲如訴》、《情人》等。這部《印度之歌》的電影劇本也曾翻譯出版過。至於由她編劇的電影作品《廣島之戀》和《長別離》,更是被廣泛地介紹和研究。

從「新小說」到「非電影」,杜拉在藝術上不斷探索,勇於創新。這位現代派藝術家,在鍥而不舍地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印度之歌》中所運用的語言,也體現了她的特色。一如在《廣島之戀》中運用大段的內心獨白,禱文式的疊句,詠嘆式的朗誦那樣,在《印度之歌》中,一脈相承地運用了疊句、朗誦,並用片語、短語代替完整的句子,詞義不相關聯而富有強烈對比的片語相聯並列,如花香和麻瘋病,鐵銹色和炎熱……

法國影評家克洛德—瑪麗·特萊莫阿稱《印度之歌》是一首「咒語般的詩」。

這部影片在1975年戛納電影節上映出時,曾轟動一時。片中的主題曲,充滿30年代懷舊情調的鋼琴曲《印度之歌》也曾風靡法國。飾演片中女主角安娜—瑪麗·斯特萊泰的是氣質高雅的德爾芬·塞立格,她曾在《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中扮演那神秘女人,她的美麗、風度和氣質使安娜—瑪麗·斯特萊泰活在銀幕上,彌留在觀眾的腦際。

『貳』 這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未上映就險遭封殺

印度電影《第15條》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起涉及賤民階層的暴力事件。影片在上映前就遭遇了印度婆羅門社的抵制,婆羅門社向最高法院提交請願書,試圖阻止影片上映,並在各大影院舉行抗議活動。然而,影片最終成功上映,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票房和口碑均取得了成功。

影片聚焦於印度北方邦某村莊發生的兩名少女被弔死的事件。這兩名少女屬於賤民階層,印度對這一階層的犯罪事件近年來持續增長,且判罪率大幅下降。影片導演安布哈雅·辛哈對這一不公現象深感憤怒,決定將這一事件改編為電影,揭露印度種姓制度、警匪勾結等問題。

影片虛構了一個上層種姓的年輕警局局長阿楊,他被派往調查案件。阿楊在調查過程中遭遇了本地警察的阻撓和歧視,以及商界和政界大佬的干預。影片描繪了印度種姓制度、性別歧視、暴力等問題的黑暗現實。

《第15條》不僅揭露了印度社會中存在的不公和歧視現象,同時也反映了社會中的人情冷暖和人性的復雜。影片通過描繪阿楊的調查過程,展現了他對正義的追求和對社會問題的深入思考。影片的上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讓觀眾對印度社會的現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叄』 印度高分懸疑電影排行前十:《罪惡》上榜,第五主講人性

印度電影是一個發展速度非常快的產業,因為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的人口大國,為了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娛樂追求,印度的電影產業飛速蓬勃的發展著,不同的觀眾有著不同的觀影需求,為了滿足這一需求,電影行業要不斷創新,本站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印度的高分懸疑電影排行前十,一起來看看吧~
印度高分懸疑電影排行前十
1.誤殺瞞天記
2.未知死亡
3.調音師
4.罪惡
5.丑惡
6.為愛毀滅
7.無畏之心
8.26個特殊劫匪
9.尋覓蹤跡
10.無所不能
1.誤殺瞞天記
導演:尼西卡特卡馬特
《誤殺瞞天記》是印度一部由阿賈耶德烏干、施芮婭薩蘭和塔布等人領銜主演的懸疑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維傑,因為保護自己的家人而防衛過當殺死了人,憑借著自己的智慧一步步逃開追殺。
2.未知死亡
導演:A.R. Murugadoss
《未知死亡》是印度一部由印度知名男演員阿米爾汗所主演的高分電影,這部電影裡面摻雜了非常多的元素,有愛情、動作還有懸疑,男主角是一位失憶了的富豪總裁,看點就在於他和女主角的互動。
3.調音師
導演:斯里蘭姆拉格萬
《調音師》是印度一部口碑非常好的高分懸疑類電影,電影內的男主角智商非常高,它是一個假裝盲人的鋼琴師,因為目擊到了一場犯罪事件,而不得不繼續裝瞎子,從而瞞天過海的故事。
4.罪惡
導演:梅克納古勒扎爾
《罪惡》是印度一部由伊爾凡可汗、塔布和康柯納森沙爾瑪等人主演的懸疑電影,這部電影整體的影片內容都是根據印度真實案件改編而成的,將印度社會的黑暗剖析的非常透徹。
5.丑惡
導演:Anurag Kashyap
《丑惡》是印度一部主講人性的高分懸疑電影,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落魄的中年男演員,以及一位警察,在男演員過氣後,妻子帶著女兒改嫁給警察,而故事也隨著女兒的失蹤而正式展開。
6.為愛毀滅
導演:Kunal Kohli
《為愛毀滅》是印度一部由阿米爾汗和卡卓爾兩人聯手主演的愛情懸疑電影,這部電影的男主人公,原本是一位冷血無情的恐怖份子,直到一次意外讓他遇到了心地善良的盲人女主角。
7.無畏之心
導演:蘇喬伊高什
《無畏之心》是印度一部非常好看的懸疑電影,講述的是婦女為了尋找自己失蹤的丈夫,而揭開丑惡真相的故事,這部電影使得導演和女主角,都獲得了第58屆Filmfare Awards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女主角獎。
8.26個特殊劫匪
導演:蘇喬伊高什
《26個特殊劫匪》是印度一部以印度社會真實故事作為改編的懸疑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印度一個臭名昭著的詐騙團伙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名正義的警察,他不斷和這群詐騙犯們鬥智斗勇。
9.尋覓蹤跡
導演:法拉汗阿克塔爾
《尋覓蹤跡》是印度一部主演陣容十分強大的高分懸疑電影,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分別是兩位智商超群的警察和罪犯,兩人一直都在鬥智斗勇,特別是到了電影結尾,其反轉的劇情令許多人直呼刺激。
10.無所不能
導演:桑賈伊古普塔
《無所不能》是一部非常受歡迎的高分懸疑類電影,這部電影由赫里尼克羅斯漢和亞米高塔姆兩人聯手主演,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兩位盲人相識相愛,因為妻子被欺負,丈夫奮起反抗的故事,在印度十大復仇電影排行中。

『肆』 推薦6部印度犯罪題材電影,你看過幾部

1、《雄獅》;和2010版本相比,前半部分居然如出一轍,而且大反派居然也是同一個人扮演的,就在感覺 娛樂 性稍顯不足的時候,結尾部分來了個乾脆利落的以暴制暴,而且是集體性的,感覺很陽剛很爽快同時也很好萊塢。這樣的結尾使得電影立意上要比2010版高,如果捨去一些開掛鏡頭尤其是警長武功蓋世,整體會好很多吧。

2、《痛擊》;翻拍既視感很強,但背景印度,就會讓最後拔高的主題顯得很尷尬,而且男主的身份定位也很神奇,左手倒右手,資源再分配,像是特別狂妄的愚弄著大眾一樣,由此而浪費了些電影工業流程里的嚴謹,導致無法按照技術完成水準給予評價。

3、《較量》;因為先看的國內山寨版,了解劇情了,所以看的沒有那樣懸疑感,但是原版編劇的思路還是要給分的,另外這部最早版本的前面太拖沓了,正如其他網友所說前面一個小時都是扯,還有演員都長得不咋地啊,富二代怎麼會看上的,令人費解。

4、《烈火恩仇》;印度電影總是喜歡用火車仇做復結尾,奇怪的套路。電影前半部分使勁虐主,不留餘地,結尾復仇只佔一小部分,還完全不爽——男主剛帥氣出場,就被打趴下,再站起來,再趴下,等等套路,最後絕地反擊,獲勝——心累,心真累。只能說歌舞和年輕的沙沙是看點。

5、《第15條》;一個完全不通印度國情、滿腦子西方普世平等觀念的城市高材生,去管一個地方警局,挑戰傳統種姓制度下的利益集團和黑幕,最終大勝。雖然可以解釋為得道多助,包括憲法15條的金牌,但其高種姓身份卻是獲勝關鍵,而低種姓的反抗者死得都很慘。男主無論形象和表演,都和環境格格不入,全程困惑臉,倒也歪打正著地符合全片設定,印度的「城鄉差異」比中國更劇烈。

6、《丑惡》;比較冷門的一部印度片,資源和匹配的完整字幕都不好找,有一句沒一句的看完了。揭露人性的一部片子,沒有歌舞,小女孩被做演員的親爸帶去試鏡,結果離奇失蹤,其後爸是個警長,但在搜救的整個過程體現出系統的懶政,最嚴重的是監護人竟為了騙取贖金在裡面攪局,肯定的是錯過了最佳營救時間,片尾眾人找去的時候小女孩早已經死了。

推薦6部印度犯罪題材電影,你看過幾部?

閱讀全文

與第十五條印度電影劇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國劇情電影墮落 瀏覽:508
法國電影完整版一生所愛 瀏覽:884
關於愛情電影片段混剪 瀏覽:814
校園黑幫電影大全 瀏覽:815
看電影免費的應用軟體有哪些 瀏覽:254
孩子演的喜劇電影大全 瀏覽:555
十大高情商電影 瀏覽:839
經典電影城壽光 瀏覽:420
看電影模仿英語怎麼說 瀏覽:678
韓國電影吧資源共享 瀏覽:462
阿凡達3d電影3月份 瀏覽:806
國外的胖女孩電影 瀏覽:117
韓國電影目擊者 瀏覽:414
歐美男同獲獎電影 瀏覽:766
我是誰嗎成龍電影 瀏覽:759
美國電影黑人跟一個小孩 瀏覽:107
大陸90年代畫家電影有哪些 瀏覽:252
威尼斯電影節華語 瀏覽:904
哪些電影中具有空間深度感 瀏覽:30
中國俄羅斯vs美國日本電影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