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今天也是招人嫌便當》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7.1分。
這部電影就適合在下雪的冬夜,開好暖氣,倒好溫酒,躺在沙發上,那種感覺,美滋滋的。可以說,看這部劇有一種打動人心的深層而綿長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剛性的,不是改變世界的爆發力,而是柔性的,是靈魂深處洩出的力量。
㈡ 關於孝道的電影。越多越好謝謝了。
洗澡
漂亮媽媽
暖
美麗的大腳
那山那水那狗
法官媽媽
幸福時光
背著爸爸上學去
兒子、媳婦和老娘
大孝兒媳
我和父母
《華爾街》《拜金一族》《顛倒乾坤》《鍋爐房》
《矽谷傳奇》《可口可樂小子》《發達之路》《優勢合作》
《巴塞羅那》《甜心先生》《金錢帝國》
兵臨城下《狙擊生死線》《狙擊手》《雙狙人》《全職殺手《殺手悲歌》《槍王》《狙擊殺手>寂靜無聲》,希望你喜歡
ネコナデ 小貓奇緣
貓咪物語
咕咕是只貓
貓的報恩
加菲貓
小貓虎子
貓狗也瘋狂
甜甜私房貓(起司貓)
貓兒歷險記
子貓物語
街角的小王子 台灣 小王子是貓
空中決戰2/鏡像戰爭:幻影一號/捕風捉影
在電驢里有的 地址是
BT里我試過了 只有2個人在用BT 根本載不回來,所以只能用EM了,順便告訴你一個不好的意思,我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中文字幕,如果對自己英文有信心的話可以試試
李連傑,謝苗主演的(赤子威龍) 阿傑是大陸一名出色的警探,兒子雖小卻懂事,但妻子身患重病。因公事阿傑被派往香港黑社會卧底。很快阿傑得到黑幫老大的賞識,被委以重任。港方女警官不知底細,一路追蹤阿傑。赴大陸途中,阿梅弄 *** 相。此時阿傑的妻子已病逝,阿梅攜阿傑...
《吸耐中血鬼驚情四百年》
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湯姆·克魯斯和布萊德·彼特兩大小生聯袂主演,根據暢銷小說改編。
吸血鬼(Bram Stoker』s Dracula),基努·李維、薇諾娜·瑞德、蓋瑞·歐德曼主演,。
刀鋒戰士系列
決戰異世界(Underworld)
決戰異世界2:進化時代(Underworld:Evolution)
V字特攻隊
我是傳奇(初次電影版本The Last Man on Earth 地球上最後一人)
魔咒女王(Queen of the Damned)
神鬼大反撲(DRACULA 2000)
凡赫辛(Van Helsing),史蒂芬·桑莫斯所編導的恐怖片。
惡夜30(30 days of night),由大衛·史萊德執導,根據同名短編漫畫書拍攝的恐怖電影。
吸血鬼也瘋狂(Dracula Dead And Loving It)
暮光之城:無懼的愛(Twilight),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由凱薩琳‧哈德維克(Catherine Hardwicke)執導,克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及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主演。
《小夜刀》(《最後的吸血鬼》)《Blood: The Last Vampire》導演: 克里斯·納漢 主演: 全智賢 小雪 艾莉森·米勒 類型: 驚悚 / 恐怖 / 動作 上映日期: 2009年5月29日 國家/地區: 新加坡/香港/日本/法國/美國
血色入侵 (台譯)(Let The Right One In),根據暢銷小說(血色童話)改昌則山編。由托瑪斯艾佛瑞德森(Tomas Alfredson)導演,莉娜萊恩德爾森(Lina Leandersson)、凱爾赫德布朗特(Kare Hedebrant)主演。《柯洛弗檔案》製片J.J.亞伯拉罕購得美國的重拍版,預計2010年上映。
如:
恐怖地帶、世紀戰疫、天外來菌、滅頂之災、致命拜訪、火線戰將、末日病毒
伊盯纖東和白櫻 都發了 採納吧
㈢ 《含淚活著》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含淚活著》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是一部紀錄片,講述了一個經歷過的上海男人為了家庭和女兒的未來,借下巨額債款隻身去日本生活20_年,在日本一天打三份工,深夜才回家,由於護照過期,20_年一次也不能夠回國與家人團聚,為了把女兒送入世界最高學府,忍受著孤單,背井離鄉的生活著,一坦純和家三口都忍受著常人無法想像的思念、牽掛和辛酸,只為了明天的希望。
我很怕看老丁那雙含著淚時的眼睛,太多的辛酸太多的過往不能追述,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即使含著淚,也要活下去的堅韌。
我相信這世上每個人的生活都不盡相同,但我不能想像,這樣的一對夫妻,這樣的一對父女,是怎樣熬過這漫長的20_年的,女兒對父親的印象就只有照片里的樣子,父親對女兒的思念也只能借著那張還在懷抱里的女兒的照片,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丈夫對妻子的牽掛,所有所有的感情漫長又無法宣洩,這20_年對這一家三口來說是壓抑的,三個人的生活里只有希望,只能有希望,只有它是光明的,所以就只能朝著這光亮走,只有這樣才能走出晴天。
老丁說他從沒後悔過,一家人都從沒有後悔過,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妻子終於拿到護照可以去探望在美國上學的女兒,她將在日本轉機,將有72小時的時間可以和丈夫相處,臨行前一向節儉的她特地去做了身新衣服,理了頭發,她很開心。老丁也是一樣,他把結婚時用的枕巾拿出來,小心翼翼的鋪好。時代和生活賦予了他們含蓄而深沉的愛,見面的時候兩個人好像都很平靜,老丁帶妻子去逛日本,吃東西,他們都很開心,但是時間真的很短暫,離別的時候他們都哭了,背對著對方,那是不舍。上面的圖片就是在地鐵里的這一幕。
不過只要堅持下去,總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刻,他們等了20_年,老丁終於坐上了回國的飛機。
「在連續3年每年有3萬人自殺的日本,有這樣一位中國人讓盯頑強地含淚活著!」這是電影里的話。
這是一部紀錄片,講述了一個經歷過文革的上海男人為了家庭和女兒的未來,借下巨額債款隻身去日本生活15年,在日本一天打三份工,深夜才回家,由於護照過期,15年一次也不能夠回國與家人團聚,為了把女兒送入世界最高學府,忍受著孤單,背井離鄉的生活著,一家三口都忍受著常人無法想像的思念、牽掛和辛酸,只為了明天的希望。
我很怕看老丁那雙含著淚時的眼睛,太多的辛酸太多的過往不能追述,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即使含著淚,也要活下去的堅韌。
我相信這世上每個人的生活都不盡相同,但我不能想像,這樣的一對夫妻,這樣的一對父女,是怎樣熬過這漫長的15年的,女兒對父親的印象就只有照褲李片里的樣子,父親對女兒的思念也只能借著那張還在懷抱里的女兒的照片,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丈夫對妻子的牽掛,所有所有的感情漫長又無法宣洩,這15年對這一家三口來說是壓抑的,三個人的生活里只有希望,只能有希望,只有它是光明的,所以就只能朝著這光亮走,只有這樣才能走出晴天。
老丁說他從沒後悔過,一家人都從沒有後悔過,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妻子終於拿到護照可以去探望在美國上學的女兒,她將在日本轉機,將有72小時的時間可以和丈夫相處,臨行前一向節儉的她特地去做了身新衣服,理了頭發,她很開心。老丁也是一樣,他把結婚時用的枕巾拿出來,小心翼翼的鋪好。時代和生活賦予了他們含蓄而深沉的愛,見面的時候兩個人好像都很平靜,老丁帶妻子去逛日本,吃東西,他們都很開心,但是時間真的很短暫,離別的時候他們都哭了,背對著對方,那是不舍。上面的圖片就是在地鐵里的這一幕。
不過只要堅持下去,總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刻,他們等了15年,老丁終於坐上了回國的飛機。
「在連續3年每年有3萬人自殺的日本,有這樣一位中國人頑強地含淚活著!」這是電影里的話。
已經記不得朱自清的背影了,但是看這部片的時候,爸爸的背影在我腦海里若隱若現。當老丁的女兒與老丁在東京相見又分離的時候,我想到了第一次出遠門上大學時的情景
因為喜歡雙重喜慶、喜歡山,我跑到了重慶,兩天一夜的車程很事實地告訴了我這是5000里的遙遠距離。我們是報名前一天到的,我們也去了當地的一些景點,比如朝天門、比如瓷器口,第三天下午,爸爸要買回程的票了,我一人坐在教學樓的台階上,顯得那麼無助,聽著來來往往陌生的、聽不懂得語言,看著跟兒女道別的家長,第一次,我覺到了孤單的可怕,於是我抱頭大哭起來。過往的學姐學長還以為我出什麼事了,都停下來安慰我,還特意找了山東的老鄉來跟我說話
老丁送女兒只能到成田站,一路上父女眼淚相向,那一刻我才真正懂了什麼是相對無語,惟有淚千行。下車的時候,女兒不敢回頭看,爸爸走的時候,我不敢去火車站送,道理是一樣的,我一向討厭分離,一向不喜歡送人也不喜歡被人送,因為我始終願意一廂情願的以為沒有告別就不曾分離。
老丁的故事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為他隻身國外開始了改變下一代命運的賭注。其實在國內,對於千千萬萬努力改變生計的父母而言,也是如此。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好好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可以說,父輩偉岸的背影毫無例外的成為了我們向上走的墊腳石,努力賺錢供我們讀書,努力給我們最好的生活。
我自認是個特別懶的人,家裡的事我從來沒有操心過,也沒有什麼可操心的,因為父母已經處理的很好了。從小到大,凡是我為家裡做過的活兒都是有報酬的,有時候是一瓶可樂,有時候是炸雞、烤鴨一類好吃的。對了,我想起小時候,逢年過節有好吃的,父母都給我留著,印象里,爸爸都很喜歡吃骨頭,媽媽則不喜歡吃肉,長大了才知道不是真的不喜歡而是不捨得,以至於我吃雞肉吃到傷胃,此後很多年都不再喜歡吃。
高中的時候全日制寄宿,身體不好,每次周末回來,爸爸都會買我最愛的全羊湯、粉皮雞,還給我做很多好吃的。其實我一直覺得爸爸很嚴厲,我倆沒有多少感情,甚至他連我上高幾、多大都不知道,按照五行的說法,我倆相剋,所以小時候他在外邊多,見得少,大了我從中學開始寄宿,所以見面也很少。
或許,有時候,父愛需要長大了才會明白,因為它不像母愛那麼直接,一直在血液里流淌。父愛更多時候是一種擔當,嚴厲的面孔下,掩藏的可能是一個慈祥的心,想靠近我們,卻又在表面疏遠我們,因為他是一家之長,他得能把我們鎮住。
流著眼淚看完了《含淚活著》這部紀錄片,那位父親做人的精神和品質深深地感動了我們全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們最深的體會和收獲有三點:
一、父母恩愛,孩子健康。
雖然老丁和他的妻女遠隔千里,但是我們從影片中可以看出,他們非常恩愛。
離家十幾年,老丁始終珍藏著妻子為他綉的枕套。而妻子在丈夫不在身邊時學會了堅強,這種堅強,來自她對丈夫深深的愛。女兒在這種愛的熏陶下,也學會了堅強,學會了獨立,直到她後來獲得學業上的成功。經過調查研究,我發現很多學習或行為上有問題的孩子,他們父母的關系通常很不和諧。而父母恩愛的孩子,通常擁有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因為,愛,是最好的教育。這一點是值得做父母的深思的。
二、目標統一,長期堅持。
老丁在異國他鄉以「黑戶」打工賺錢,雖然過著艱辛的生活,但他有朴實卻並不平凡的堅定的生活目標,為了建設好家庭,為了女兒能上海外一流的大學,在新老交替的「接力賽」中傳好自己的這一棒!作為母親的老丁的妻子,和丈夫有著一樣的奮斗目標。她辛苦勞作,省吃儉用,為的是能夠存足孩子上大學的費用。而懂事的女兒,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學習非常勤奮。他們一家人的目標是一致的,因為有了共同的目標和追求,生活也就有了奮斗的力量!也才能在長期的艱苦生活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才會在困頓無助的時候懂得堅持再堅持。
三、成功無法復制,盲從十分可悲。
看了這部影片,很多人不免會給自己孩子定下目標,也想仿效老丁教育培養女兒的方式,指望「學習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對此,我認為每個人的成功有著很多因素,如出生的年代、所處的家庭環境、父母的性格等等非常復雜。在別人身上獲得成功的經驗,在自己身上可能毫無用處。大部分孩子學習上的智力不夠出眾,大部分的父母也沒有老丁夫婦那樣的堅強毅力(那是我們父輩一代,他們的成長環境無法與我們的相比,而我們的成長環境又與現在孩子的有很大差異)。所以,如果我們做父母的,都無法承受壓力和困苦,卻一味要求孩子達成如何高的目標,結果肯定是十分可悲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部影片需要我們去學習的,是面對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是踏踏實實做人的精神;是愛的奉獻精神。
含著淚看完《含淚活著》,這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影片!
——題記
一個父愛的故事,兩個國家的界限,阻擋不了一份掛念;三口之家,卻彼此忍受著愛的煎熬,愛的思念……
該片講述的是主人公丁尚彪,在35歲時告別妻子和女兒,滿懷憧憬,從上海到日本留學後,一家三口的命運發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整整十年,張麗玲克服重重困難奔走於日本、中國、美國之間跟蹤拍攝,記錄了丁尚彪一家三口在上海、東京、紐約天各一方的生活景象,以及將對親人的思念深藏心底,胸懷理想,決不放棄,堅忍不拔,含淚前行的壯絕歲月!
主人公丁尚彪為了夢想,為了家庭和孩子,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苦苦打拚15年,而我們呢?
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是幸福的。
如果說,人有了希望才變得堅強。那麼對於丁尚彪來說,十五年的煎熬生活早已把他的希望磨滅了!
如果說,人有了勇氣才變得堅強。那麼對於丁尚彪來說,十五年的殘酷現實生活早已把他的勇氣扼殺了!
而我們呢?
我們有勇氣嗎?我們有希望嗎?
人,到底為什麼活著——夢想
小的時候,聽媽媽講過精衛填海的故事,精衛就烙在我心裡。我開始偷偷念咒語,想像著能有一天可以像精衛一樣馳騁在天上,當我每每念完咒語,還原封不動的站在地上時,傻傻的總認為是自己法力不夠。
不過,夢想就是夢想,但我不會忘記,它曾經伴隨著一個女孩度過了她的童年。
人,到底為什麼活著——愛
愛,是什麼?字典上的解釋是:愛是一種發自於生物內心的情感。可,這是死的愛?真正的愛是力量!
是戀人的天各一方,卻「千里共嬋娟」
是親人的遠在他鄉,卻「近在咫尺」
是朋友的天上人間,卻「天涯共此時」
愛,沒有界限,愛,沒有語言,愛,沒有時差,愛,沒有隔閡,愛……
還是,一個父愛的故事,兩個國家的界限,阻擋不了一份掛念;三口之家,卻彼此忍受著愛的煎熬,愛的思念,唯一不改變的是——希望,是——愛!
剛剛看完張麗玲的記錄片《含淚活著》。影片歷時十餘年,用影音記錄下老丁在東京15年的責任與堅持、孤獨與忍耐。
作為一名被大時代所耽誤的下鄉回城知青,1996年,時值35歲的丁尚彪舉巨債,隻身來到日本。他懷揣著對自己的夢想與要求來到日本,本計劃上完語言學校後,繼續讀大學,並由此一路在日本發展下去。誰知命運到了日本依然跟他開殘酷的玩笑,個人的選擇在命運安排下顯得脆弱,到日本後他們才發現語言學校設在非常偏僻的小鄉村。為了生活,他對學校,也是對命運選擇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滿機會的東京,逃亡的副產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戶」,從此將許多機會堵死,包括回國與妻女相見。
老丁的人生目標由讀大學轉變為一心一意掙錢給女兒繳學費。在接下來的15年裡,頭發疏了、牙齒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著東京最底層的工作,將所有的錢寄回家,只為了女兒能到國外一流大學留學的願望。這是他認為的對家庭的責任與擔當。這期間他與家人僅有二次會面,一次是與女兒的24小時,女兒懂事地對著鏡頭說她在父親面前盡量表現得無所謂,因為怕自己傷心的表情使父親更加難過。與妻子相聚的72小時發生在他到東京後的整整13個年頭,當他拿出結婚用的紅枕套時,真想不出這十幾年間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獨與思念。
記錄片的結局是在老丁離開上海後的15年。異鄉漂泊奮斗15年後,他終於踏上回國的飛機。因為他已經完成把女兒培養成材的願望,女兒在美國成為一名醫生。飛機上老丁淚盈滿面,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紐約》中博士在聚會時失聲痛哭的場景,那是個人奮鬥成功後壓抑許久的情緒的迸發,而老丁,則不單是個人堅持、年華老去,還有對於家庭責任的擔當。
當命運回過頭來時,所有的選擇都沒有了對錯,只留下種種可能,與一個個無法預設的結果。有人評論老棟傻」,15年的孤獨及家庭生活缺失,換來給女兒的學費。還好他的女兒爭氣,如果女兒成績一般,無法留學成材,甚至因為缺失父母管教而過早輟學,拿著父親血汗錢亂揮霍的話,那老丁這么做,還會有多少人感動?多少人支持?
這便是命運不確定性的魔力所在,可貴的是老丁的堅持,以及他對選擇的堅持、對困苦生活的樂觀、對家庭的責任,對愛的理解的深沉。
特別關註上面推薦了一部紀實電影,是一個日本籍的華人耗時十年完成的一部片子。名叫含淚活著,記錄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打拚的事情。據說這部片子在日本引起很大轟動,很多人因此改變了對中國人的看法,覺得中國人原來可以如此了不起的努力工作,而在這以前,他們眼中的中國人是懶惰的,現在,這部片子甚至成為一部勵志影片。
這是一部系列片,其中一個故事是講一個叫丁尚彪的男人,89年借款3萬,撇下妻子和上小學的女兒獨自去日本學習,92年通過打工還清借款後,又產生了新的目標,就是要掙很多錢,讓女兒能出國留學,去最好的學校。於是他每天打三份工,刷碗、掃地、廚師,每天晚上工作到點,沒有地鐵了才步行回家。深夜在一個8平米的小屋吃著最便宜的飯菜、用塑料布圍起來當澡堂洗澡、沒有買過新衣服、不敢亂花一分錢。他最高興的事就是每月給家裡寄錢。20xx年!他這樣堅持了20xx年。這期間他與家人僅有兩次會面,一次是與女兒終於考上紐約州立大學,在日本中轉停留了24小時。第二次是與妻子相聚。因為妻子要去紐約看望孩子,在日本停留72小時。這時,他已經整整20xx年沒有看到妻子了。當妻子看到他拿出結婚用的紅枕套時,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
20xx年後他的頭發稀少,牙齒稀鬆。儼然一個老頭。此時孩子終於學業有成,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他可以回家了,上飛機回國的那天,他的淚水才第一次暢快的流淌下來。
電影的結尾是字幕,說現在他們在上海買了新房子,和妻子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我也哭了,但是心裡有點不舒服。第一,老渡以為家庭奮斗,但不需要這么多年,至少後來的5年我認為沒有意義。就像他女兒說的,別的孩子都是靠自己打工掙學費,為什麼他要犧牲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僅僅為了幫女兒實現目標?那麼。自己在哪裡?這是女兒還真爭氣,如果女兒不爭氣呢?意義在哪?第二,這只是少數的中國人。我的生活圈子裡,就從來沒見過打兩份工的人。一份工作,他們都不夠盡力。尤其是年輕人,對金錢的渴望好像沒有那麼強烈,或許他們有父母,可以張嘴要。我和朋友說起我的感受,他們說是由於中國國情的原因,在中國,打這種底層的工累死也不可能有豐厚回報的。
這部記錄片與一般紀錄片不同的是,它的時空跨越幅度很大,但由於製作人員緊緊抓住主人公顛沛流離的命運和一家人不能團聚,天各一方的.情感主線,使得整部紀錄片節奏既很緊湊,有富有感染力。對於這種將催淚效應和嚴肅題材完美結合的高超水平,專業人士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含淚活著》等張麗玲的系列紀錄片關注人生命運,不僅是紀錄片的精品,更是人生教科書,具有永恆的感染力。很多日本人把紀錄片錄了下來,遇到困惑時拿出來看,從中汲取力量尋找答案。張麗玲和她的同伴用十幾年心血製作的這個系列紀錄片稱得上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和瑰寶。
評價《含淚活著》播出後曾受到了日本電視界的廣泛關注。日本紀錄片知名製作人橫山隆晴表示,在日本主流頻道以配字幕的方式播放外國語紀錄片,並且是在黃金時段,這在日本電視界是破天荒的事情。
紀錄片《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在中國放映後,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訪問日本時,曾給與了這樣的評價:「我看了這部紀錄片後,深受感動。」
一位21歲的男性大學生說:「這是我有生以來最感動的電影!現在日本大學生就業問題比較嚴重,我即將畢業,聯系了許多公司但都沒成功,我感嘆自己生不逢時,情緒非常低落。但《含淚活著》讓我改變了想法,給了我真正的勇氣,我會振作起來!」
一位42歲雙眼哭得通紅的女性觀眾激動地說:「我是張麗玲紀錄片的粉絲,她的每部作品都讓我深受感動。今天我帶全家來看《含淚活著》,邊看邊流淚,不過不是悲傷的淚,而是溫暖的淚,心靈像被洗過一樣,激勵我更加熱愛珍惜生活,這就是張麗玲紀錄片的魅力。她用十年時間拍攝的《含淚活著》,主人公對人生和家庭的熱愛,勤勞堅韌不拔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我再次感悟到中國人的美德值得好好學習。我將介紹朋友們都來看。」
一位49歲的中年男性:「五個月前公司倒閉失去了工作,家庭和心裡壓力很大,我甚至產生過人間蒸發等極端念頭。《含淚活著》給我的震動太大了!我的困境和片中男主人公簡直無法比,我會永遠以他為榜樣,做堅強不屈的男人和父親。在我人生中最苦悶絕望時遇到《含淚活著》這個電影是我的幸運,給了我希望和目標!我向主人公和製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謝和敬意!」
一部20xx年曾在富士電視台播放的紀錄片《含淚活著》,三年後被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學生在網路上找了出來。這個因就業而苦惱的年輕人看完之後備受感動,懷著「這么好的作品不應該埋沒,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的想法,他開始游說電影公司,並最終獲得了三千萬日元資助。20xx年11月28日,《含淚活著》在東京上映,不少觀眾都留言表示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和鼓勵,稱「影片給在經濟低迷的冷風中前行的日本人帶來了溫暖和希望」。
流傳至國內後,這部首度將鏡頭對准「非法滯留的中國人」的中日合拍紀錄片,片中那位為了改變家人命運,在日本充當勞工供女兒美國留學的父親,感動了中國觀眾,以至於字幕組在片頭就貼心提醒,「敬告,請各位準備一沓紙巾。」
《含淚活著》是系列紀錄片《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完結篇,由株式會社大富社長張麗玲於20xx年推出,也是她的封山之作。全片製作歷時10年,輾轉美國、日本、中國三地,在近2個半小時的內容中,記錄了中國人丁尚彪求學未果,為了改變女兒的命運,扛著「黑人」身份苦苦打拚15載的日本漂流生活。
影片大概分四次拍攝,尤以兩番小聚最為感人。女兒如願考入紐約州立大學,在東京轉機時終可與八年未見的父親碰面。可惜屬於這對父女的時間只有24小時,而且由於非法滯留無法進出機場,父親不得不在機場前一站就下車,呆立在站台目送女兒遠去。
五年後,妻子前去美國探親,這一幕再次上演。不同的是,為了賺女兒的學費,老丁每天兼三份工,他第二次站在車窗外已頭發稀疏,牙齒松動,他默默啜泣,彷彿可以感覺到他牙齒在漏風,令人不忍卒看。
除了愛與溫情,主人公丁尚彪的堅忍更能讓人動容。他為家人獻出了最珍貴的壯年,卻從未怨天尤人,絕口不提一句後悔的堅忍。
離開日本前,丁尚彪故地重遊,回到了最初求學的那個偏遠山坳。鏡頭前他一臉平靜,小聲地對著遠方念叨,「當初真是毫無選擇,沒辦法,只能走下去」,但最後一句話卻是,「人生,還是高興的。」在自殺人數是交通意外死亡人數5倍的日本,人們時常在生活的重壓下難以喘息,一個非法滯留的中國人卻活了下來並心懷感激。
在東京新宿區的一家電影院《含淚活著》的影片海報旁貼滿了觀眾的觀後感:「人生就應咬緊牙關,含淚前行,這是為歡笑做出的准備。如此世代相傳。」「深感擁有目標能夠使人變得堅強。」
一位個普通都家庭演繹著一個不平凡的傳奇般故事。
受到到文革影響的丁尚彪,為了讓自己的家庭擺脫貧窮,借了一大筆錢獨自到了日本,一個人在異國他鄉渡過了15年余載。
這個家庭經歷了普通家庭所無法承受的痛苦。老丁夫婦為了女兒能到國外念書,兩人分隔異地,每日都女兒的學費而奮斗著。因為女兒考上了美國一所州立大學,前往美國的途中在日本中轉,使得他才有機會在八年後的一天與女兒相見時間僅僅為24小時。看到他們相見的時候我笑了,但是看到他們分別的那一剎那,我的眼淚嘩啦啦的流了下來。老丁在日本一天坐著3份工作,吃不好,住不好,把省下的錢都寄回家了。和現在人相比,有哪個男的能夠這樣。耐不了寂寞,更別說那麼艱難的活著了。
後來丁晽到了美國讀醫學,他們一家人就這樣被分開在了不同的地方。這對父母為了女兒,為了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了。在未來我相信他們整個家庭的命運也因此得到了大翻身,為了改變家庭命運就必須有人先付出。
看完後我想到了自己,爸媽總說你別想出國留學啊,你還有哥哥,我們家負擔不起,為什麼呢?人家那樣的環境都可以,為什麼我不能呢?這里有太多問題值得深思了。盡管如此,我並不能要求父母必須給我什麼,但是要想改變家庭的命運,首先就要有人付出。說實話,如果沒有丁晽的付出,即使她父母賺再多的錢也是無濟於事的。
有時候我在想有的人沒文化,家庭情況又糟。然後他們孩子呢,未來應該很難改善他們家庭的情況吧,然後就如此循環。世世輩輩就這么貧窮!!!雞配雞鴨配鴨,烏龜配王八。(門當戶對)有時候還是必須的!
現在家族這樣的情況不知道要打拚多少輩子才可以達到其他人家現在的現狀,更何況時代在不停的前進。不進則退,有時候父輩真的無法開拓他們的視野,為什麼永遠都那樣。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太狹隘了!!
他們不能改變那就只能靠自己來改變了,那天他們在看手相。剛開始還覺得挺有意思的,但是後來覺得為什麼看手相呢?因為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只有自己才能改變命運,不是靠自己的來的東西總又一天也是會被用光的。加油那個「自己」。
㈣ 求海角七號的簡介
《海角七號》[2](Cape No. 7)是一部2008年的台灣電影,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首部劇情長片[3],由歌手范逸臣和日本模特兒/演員田中千繪,與眾多音樂人共同演出,新生代歌手梁文音和中孝介也在本片特別演出。《海角七號》獲選為2008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這同時也是《海角七號》的世界首映;2008年8月22日,本片正式在台灣公開上映,2008年12月12日於全台灣首輪戲院下片。
台灣電影近年長期低迷、籌資困難,但《海角七號》共耗資新台幣5,000萬元拍攝,是台灣電影近年來為數不多的較大成本製作之一,不過該電影在宣傳上並沒有大量花費,初期大部分是透過BBS與部落格,以口碑拉抬出了超高人氣,被視為台灣電影奇跡[4];而後票房突破新台幣5,000萬才開始吸引新聞媒體的目光,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2008年12月12日全國首輪戲院正式下片後統計總票房為5.3億元。在台灣電影史票房記錄,僅次於冠軍「鐵達尼號」[5];若以國片/華語片票房排名,《海角七號》便居第一名。
而在香港方面上映首周更穩坐香港票房冠軍,票房方面至2008年12月23日止,達到761萬港幣[6]。
《海角七號》在創造國片新紀錄之下參加了第45屆金馬獎,其中提名九項入圍獎項當中贏得了最佳男配角「馬如龍」、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國境之南」范逸臣主唱、年度傑出台灣電影、觀眾票選年度最佳電影以及最佳傑出電影工作者「魏德聖」等六項大獎,為這次第45屆金馬獎當中最大贏家。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日治時期也隨之終結。12月,一位日本籍教師在遣返船高砂丸上,一字一句寫下給他台灣籍女學生兼愛人小島友子的七封情書。信封上簡單寫著「台灣恆春郡海角七番地」、「小島友子様」但隨著兩人分離兩地另組家庭,成了寄不出去的七封情書。
六十餘年後的現代,原於台北任樂團主唱的阿嘉,打滾十餘年仍一事無成,一日早晨在怒砸電吉他後,失意地騎著他冒著大量黑煙的老舊機車,一路由台北騎回故鄉-台灣最南端的恆春鎮,並在鎮民代表會主席(阿嘉的繼父)的關說與安排下暫時接替因為車禍而無法工作的老郵差茂伯之工作。但阿嘉忿忿不平,看不起身邊的一切,完全沒有盡責地送信,幾乎把信件都帶回家擱置。其中有一件來自日本、要寄到「海角七號」的郵包,阿嘉好奇打開之後看見了七封日文信,看不懂內容的他將其丟在房間一角。
另一方面,當地的飯店找了日本歌手中孝介來表演,卻因沒有用當地人的樂團,遭代表會主席封殺,最後逼不得已只好請恆春當地的樂團暖場,負責演奏兩首暖場曲,但在當地根本沒有樂團,只好由一群雜牌軍湊出一個暖場用搖滾樂團:痛罵台北的失意樂團主唱阿嘉、離異的原住民警察吉他手勞馬、早熟古怪卻才能無處發揮的小六教堂鍵盤手大大、喜歡人妻的機車行學徒鼓手水蛙,貝斯手甚至換了三任:勞馬那其實不會彈貝斯的口琴吉他老爹、號稱月琴「國寶」卻只能自娛的老郵差茂伯、直到最後換成勤勞的小米酒客家推銷員馬拉桑。
在練習過程中,整個團隊因為各種因素而時有沖突,且看來毫無希望:覺得大材小用,所以不關心也不負責的樂團主唱、想唱自己歌的吉他手、太過自我的鍵盤手、根本不會彈貝斯的貝斯手們…以及無能為力的日本女公關等。團隊開始練習阿嘉幾年前寫的第一首歌,在過程中慢慢互相了解、和解並培養默契,但盡管如此,演唱會日子即將到來,第二首歌毫無影蹤,阿嘉仍然萎靡不振;友子憤怒辭職,卻被茂伯送來的婚宴邀請函給留住。在瘋狂的路邊辦桌喜宴後,本來想放棄的友子與阿嘉在酒後互吐真言後發生了突如其來的一夜情。在阿嘉的房間里,友子讀了被阿嘉拋在角落的七封信。原來寫那些信的日籍教師已過世,他的女兒發現了,並且將信寄來台灣。讀到了信中濃烈的思念的友子敦促阿嘉一定要把信送到。
一夜情雖然造成了尷尬,但阿嘉卻也藉由友子的鼓勵,振作起來用心去創作第二首歌曲。同時,友子向大大被日本男人拋棄的母親吐露愛上了阿嘉的心事,並在討論台日戀情一事時提到了她所見的那七封未寄出的信。原來被拋棄的小島友子是大大母親的祖母。在大大母親的提示下,阿嘉最後終於將那七封信在六十年後送給了收信人,並在演唱會即將開始前及時趕回。
在演唱會開始前,阿嘉終於向友子真情表白。暖場團隊達成任務,表演大受歡迎。友子在所有觀眾面前戴上了代表愛情的原住民珠鍊,接受了阿嘉的愛。在中孝介以及阿嘉合唱的安可曲《野玫瑰》這首歌曲當中,表演完美收場。在此同時,小島友子老祖母撫著七封信,在野玫瑰的末段歌詞聲中,回想起六十年前與日本教師分別的場景。
對作品情節的記述到此結束。
[編輯] 製作
2004年7月中旬,台灣媒體報導[7]一位服務於雲林縣台西郵局的郵差丁滄源,花了兩天的時間為一封寫著日治時期舊地址「台灣台南州虎尾郡海口145-1號」的信件找到收件人,此事遂成為魏德聖編劇的靈感來源。2006年末,魏德聖於新聞局作輔導金簡報,《海角七號》的審核以最高分通過,2007年9月30日在台北西門町開拍,至11月20日於恆春結束拍攝。為了讓多位音樂人的演員對拍攝電影有信心,最後一場演唱會的戲最先開拍,好掌握鏡頭前的感覺;而片中開頭的西門町場景則是在恆春的所有場景結束後,回台北拍的最後一場戲。
南下恆春拍攝時,遇到強台柯羅莎的襲台,台風過後的西南氣流,使得在墾丁飯店外的沙灘舞台拍攝困難,終在拍攝演唱會場面那場戲時放晴。
電影飯店場景是在墾丁的夏都酒店拍攝,另外模特兒拍照的檳榔街,市集場面全是在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架設出來的,喜宴結束後的深夜,群人在醉倒海岸邊是以光日夜景拍攝,再後制數位調光完成。友子為中孝介接機,以及友子購買琉璃珠贈送給樂團成員的場景則是在高雄國際機場拍攝。
關於視覺特效部份,船隻「高砂丸」在海上行駛的畫面拍攝,原先採用小型比例的模型船,經過精密的計算,卻沒把恆春冬季的落山風考量進去,導致拍攝失敗回到台北重拍,最後模型船不敷使用,決定以CG結合製作,碼頭部分是在台中舊酒廠(現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所陳設,船的部分則是在棚內搭景拍攝,再將兩個畫面做特效合成。船隻離別的港口場面,曾資金不足遭到反駁,導演仍堅持完成以重現1945年終戰當時的樣貌呈現[8]。送行的500位臨時演員則是台中舊酒廠附近居民臨時調來的,片酬是500元外加一個便當。
在經費方面,《海角七號》在拍攝時即不時面臨經費短缺而要停拍的問題,在恆春出外景時經費曾短少到只剩新台幣50萬元。後終因導演魏德聖向銀行抵押的貸款通過而獲得紓困[9]。演員李佩甄和張沁妍也表示,拍攝時劇組經費拮據,連飲料都捨不得叫,曾因沒錢買影帶而停拍[10],拍攝地夏都飯店每晚僅願提供三間房間供演職員下榻,導演魏德聖把這三間房分配給最資深的演員:馬如龍沛小嵐夫婦、張魁及外賓中孝介,包含導演、男女主角在內的其他演職員,一個多月拍攝期間都下榻日租不超過新台幣五百元,有蟑螂出沒的簡陋民宿,但導演魏德聖的拼勁感動全體演職員力挺到底[11]。 《海角七號》製作總共花費新台幣5,000萬元。其中的500萬元為新聞局輔導金[12],片商投資1,500萬元,而導演魏德聖自己則以房子抵押舉債籌措3,000萬元[13]。
根據胡瓜主持的綜藝節目《綜藝大集合》,11月09日播出的「恆春海角之旅」,當集內容訪問了恆春當地人士,男主角「阿嘉」名字是來自電影阿嘉的家,現實中屋主長子的小名;恆春鎮鎮民代表會主席「洪國榮」,導演亦從真實人物即現任恆春鎮代洪國榮取材。[14]
[編輯] 新聞事件
2008年,海角七號在釜山電影展上映時,因為中國大陸的政治壓力,致台灣無法派官員前往電影節閉幕式[15]。
因豐華唱片未有收錄電影內所有配樂與歌曲,在海角七號官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豐華所宣稱的版權理由被指稱為子虛烏有,海角七號官網上充滿憤怒的留言,參與作詞者嚴雲農跳出來爆黑幕,未被收錄歌曲的各版權所有者也正式否認豐華曾經與其談過版權。張小燕介入調解,但目前仍無結果,網友發動抵制原聲帶。
豐華唱片公司所出版之「海角七號」電影原聲帶,部分曲目歌曲聽起來,像是自電影直接擷取出音樂,而非至錄音室重新錄制,讓某些樂迷感到電影公司所說的十分用心錄制此專輯此一說法存疑。
電影中後段所顯示的二層古厝,是位於滿州鄉公所正對面「中山路54號」門牌是台中地檢署某位女檢察官的阿嬤家,已80多年歷史。而位於恆春鎮的「阿嘉的家」兩層樓高的白色小屋50多年屋齡,屋主張永源的兒子小名也叫阿嘉。日籍女主角田中千繪所住墾丁夏都沙灘酒店亦成為觀光地。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前曾觀賞本片,但據傳媒報導,11月28日他在北京6個涉台部門座談會上,指稱影片內容涉及皇民化陰影,中國當局以此為由決定不「暫緩引進」該片[16]。然而此消息尚未得到中國官方的證實。而根據其他報道,中國方面認為片中有相當多的台語和日語對白,而因為製作方並未先期製作簡體字幕,導致需要時間重新配置,進而引起檔期沖撞等問題「暫緩」上映。[17]2008年12月13日,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公開表示陳雲林先前有關《海角七號》內容涉及皇民化陰影之事並無依據,中國並已批准《海角七號》於2009年2月14日起開始上映[18]。
海角七號是否存在「媚日情結」、「政治隱喻」有爭議[19],在互聯網上類似的爭論也引來大量關注。自創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的許介鱗教授認為,《海角七號》只不過是美日「次文化」的大拼盤,缺乏的是哲學思想與世界觀和隱藏著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陰影等等。台灣名嘴王豐更將《海角七號》冠以「大毒草」之名形容。不過,旅日華人教授林泉忠則不以為然,呼籲應以謙虛的態度去理解《海角七號》,並從台灣本土、兩岸以及香港不同的角度解讀《海角七號》現象與影片的意涵[20] [21]。
2009年2月14日(情人節),《海角七號》在中國公映。
[編輯] 演員
[編輯] 主要演員
演員 角色 備注
范逸臣 阿嘉 樂團吉他手兼主唱,從台北失意地回到家鄉恆春,經繼父的安排,代班郵差一職,因緣際會與七封60年前的情書,和鎮上臨時湊成的樂團交錯在一起。
田中千繪 友子 來台灣尋求發展的日本人,與60年前的情書內的女孩同名。模特兒公司的翻譯員(實質職位是模特兒,只是被當成翻譯員),後來成為演唱會公關。
在日本歌手中孝介尚未到來時,要在數天內,觀察以及協助在地臨時樂團在演唱會上准備的兩首歌的進度。從排斥到最後喜歡上阿嘉。
應蔚民(夾子電動大樂團) 水蛙 樂團鼓手,機車「黑手」(維修員),暗戀已婚老闆娘。(註:台語「水蛙(白話字:chúi-ke)」,即青蛙之意。)
民雄 勞馬 樂團吉他手,原本是霹靂小組,現在在恆春當交通警察,其妻(勞馬稱她「魯凱公主」)早年因無法忍受勞馬職業危險而離他而去。
楊蕎安(麥子) 大大 樂團鍵盤手,小學學生,在教會唱詩班鋼琴伴奏,古靈精怪而早熟。對於世俗之事不屑一顧,所以未參加鎮上召募樂團的演奏會。
馬念先 馬拉桑 小米酒「馬拉桑」的推銷員,車城保力客家人,由鄰鄉車城到恆春日夜奮力叫賣「馬拉桑」,後來頂替茂伯成為樂團貝斯手一員。
林宗仁 茂伯 自稱月琴國寶的老郵差,因摔斷腿而停職,之後因歐拉朗受傷退出,取而代之擔任樂團貝斯手,但因不熟貝斯再被馬拉桑頂替,但仍堅持要以任何方式隨團上台表演。
林曉培 林明珠 飯店房務員,大大的單親媽媽,是水蛙的老同學。
馬如龍 洪國榮 恆春鎮鎮民代表會主席。大力支持當地文化與鎮民權益,湊出恆春的樂團。元配已去世,是阿嘉的繼父,關愛阿嘉但阿嘉卻毫不領情。
張魁 飯店經理 飯店經理,邀請中孝介舉辦演唱會打飯店形象,卻遭受洪主席必須邀請在地樂團的壓力,只好勉強同意。對阿嘉的樂團不看好也不支持。
丹耐夫正若 歐拉朗 勞馬的交通警察父親,原是樂團的貝斯手,執行公務時意外受傷而退出樂團。
李佩甄 機車行老闆娘 機車行老闆娘,豐滿美艷,為水蛙暗戀的對象。丈夫是酒鬼,她只好在家拚命撫養三胞胎。為了她,水蛙加入樂團,擔任鼓手,希望贏得美人青睞。
沛小嵐 阿嘉媽 阿嘉的生母,阿嘉生父死亡後,與洪主席在一起,在背後支持著阿嘉。
張沁妍 美玲 飯店櫃台小姐,幾次與馬拉桑有爭執,但也培養出深厚情感。
梁文音 小島友子 特別演出。六十年前的小島友子,是情書中的女孩,與日籍教師相戀之後,卻在相約私奔時被拋棄。
中孝介 教師 特別演出。六十年前的日籍老師,日本戰敗後,相約與小島友子私奔,卻在最後一刻,沒有勇氣與小島友子共同離開。
中孝介 在劇中扮演自己,受邀到墾丁演唱。
蔭山征彥 (旁白) 朗讀日籍老師的七封情書。
[編輯] 客串演員
演員 角色 備注
黃西田 恆春鎮鎮長 好脾氣的鎮長,對身旁一切爭議不置可否。批准舉辦演唱會,並默許洪國榮主導演唱會事宜。
趙舜 飯店領班 陪同張魁所飾演的飯店經理,與洪國榮一行人談判演唱會事宜但失敗。
鄭志偉 民代甲 洪國榮身邊的小弟,也擔任鎮代會代表。於徵選樂手活動結束後主導選才決策。
魏雋展 民代乙 洪國榮身邊另一小弟,兼任洪國榮的司機。
吳朋奉(兼任本劇表演指導) 陳光輝(機車行老闆) 嗜酒貪杯,經常爛醉如泥。
楊敦翔、楊敦言、楊敦至 三胞胎 機車行老闆夫婦的三胞胎兒子。
李浤嘉 鴨尾 茂伯孫子,與大大是兩小無猜的一對。
張馥桂(祝福) 游覽車司機 於載送友子所帶領的一群外國模特兒赴墾丁途中,因分神偷看模特兒更衣,游覽車偏向撞上茂伯。
Neil Armsirons 攝影師 陪同友子和一群外國模特兒赴墾丁,為中孝介演唱會拍照宣傳,與友子和游覽車司機小有沖突。
陳慕義 郵局主管 迫於洪國榮壓力,接受其關說,安插阿嘉擔任郵差。
黃興全 牧師 大大彈琴的教會牧師。於現實生活中,他是導演魏德聖台南縣永康市老家長老教會的牧師[22]。
盧怡榕 友子的經紀人 接到中孝介唱片公司通知後,未經友子同意,把友子留在恆春,命她督導當地樂團。
陳玫臻 黃主任(飯店活動組專員) 被飯店派去打發上門推銷小米酒的馬拉桑,中途接到飯店經理電話後,指揮美玲攔車,把已上車准備北返的友子攔下。
吳綉敏 老年小島友子 最終收到阿嘉送來,晚了六十年的七封情書。
[編輯] 音樂
海角七號愛戀情書音樂專輯《海角七號》原先因版權復雜,未有發行電影原聲帶之計畫。僅有預購套票所附之贈品「海角七號愛戀情書音樂專輯」。大賣後由豐華唱片推出原聲帶(2008年10月24日發行)。兩者封面俱似電影中的信封。
海角七號愛戀情書音樂專輯收錄電影部分歌曲音樂,與書信的日語口白,由聲優蔭山征彥講述,音樂總監呂聖斐,音樂總監駱集益,作詞者嚴雲農主導專輯。
海角七號愛戀情書音樂專輯收錄曲目 〈電影套票限量贈送品〉 歌曲 附註
1 時代的宿命 作曲:駱集益,編曲:駱集益,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2 國境之南 詞:嚴雲農,作曲:曾志豪,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
3 奇幻的舞朵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4 各自遠颺 詞:江崎とし子,曲:江崎とし子,演唱:中孝介
5 給女兒(a letter from my dad) 詞:Y.H.Ho(ciacia's dad),曲:何欣穗,演唱:何欣穗
6 彩虹 作曲:駱集益,編曲:駱集益,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7 野玫瑰(電影主題曲) 詞:周學普,日文詞:近藤朔風,曲:舒伯特,編曲:呂聖斐、駱集益,演唱:范逸臣、中孝介
電影原聲帶收錄曲目(豐華唱片出品) 歌曲 附註
1 第一封信 / 友子 你還在等我嗎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2 Don't Wanna 詞:宮尚義,作曲:范逸臣,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口白:范逸臣
3 第二封信 / 時代宿命是時代的罪過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4 愛你愛到死 詞:嚴雲農,曲:呂聖斐,演唱:同恩、夏宇童、楊蕎安
5 第三封信 / 友子 我就是那時愛上你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6 Mainu Sun 哪裡去,你?(丹耐夫之歌) 詞/曲:丹耐夫正若,演唱:丹耐夫正若、民雄,口白:民雄
7 第四封信 / 海風啊 為何總是帶來哭聲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8 給女兒 詞:Y.H.Ho(ciacia's dad),曲:何欣穗,演唱:何欣穗,口白:田中千繪
9 第五封信 / 友子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10 無樂不作(電影Live版) 詞:嚴雲農,曲:范逸臣,演唱:范逸臣、應蔚民、民雄、楊蕎安、馬念先、林宗仁,口白:林宗仁
11 第六封信 / 我把愧疚寫成最後的一封信 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12 國境之南 詞:嚴雲農,作曲:曾志豪,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
13 野玫瑰 詞:周學普,日文詞:近藤朔風,曲:舒伯特,編曲:呂聖斐、駱集益,演唱:范逸臣、田中千繪
14 第七封信 / 七封寄不出去的情書 一首未完成的歌 - 情書 曲:駱集益,詞:鄔裕康,演唱:范逸臣(此首歌為1945填詞版)
15 1945完整配樂 作曲:駱集益,編曲:駱集益(Bonus Track)
電影插曲[23] 歌曲 附註
1 無樂不作 電影宣傳曲,收錄在范逸臣《無樂不作 新歌加精選》專輯,詞:嚴雲農,曲:范逸臣,演唱:范逸臣
2 Don't Wanna 詞:宮尚義,演唱:范逸臣
3 大大的歌 演唱:麥子
4 哪裡去你 作詞/作曲/編曲:丹耐夫正若,演唱:丹耐夫正若、民雄
5 愛你愛到死 作詞:嚴雲農,作曲/編曲:呂聖斐,演唱:麥子、黃依琪
6 搖落去 作詞:嚴雲農,作曲:呂聖斐,編曲/演唱:袁偉翔
7 風光明媚 電影片尾曲,作詞/作曲:Summer Hsu,編曲:小毛@輕松玩,演唱:梁文音
8 七彩霓虹燈 作詞/作曲/編曲:應蔚民
9 墓仔埔也敢去 作詞:郭大成,作曲:吉田正
10 模特兒配樂 曲:呂聖斐
11 各自遠颺 詞:江崎とし子,曲:江崎とし子,演唱:中孝介
12 國境之南 詞:嚴雲農,作曲:曾志豪,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
13 給女兒(a letter from my dad) 詞:Y.H.Ho(ciacia's dad),曲:何欣穗,演唱:何欣穗
開映首周台北周末票房,開出新台幣198萬元,排行當周票房第4名。
兩天半的時間全台票房約略估計破500萬元,雖不算高但以長期低迷的國片而言已算佳績。惟隨網路口碑擴散,各方好評不斷票房開低走高,以倍數成長。
自9月2日開始連續多日蟬聯台北票房冠軍。
本片男主角范逸臣曾經發誓如票房破2,000萬元就要裸泳,並於9月18日中午在墾丁海邊實現諾言。
9月20日,創下單日台北票房破1,000萬元的佳績,刷新近年台灣電影的新紀錄。
9月21日,周末檔期後突破新台幣1億5,000萬元。
9月22日,打破《赤壁》票房記錄。
10月3日,突破《色,戒》2億4,000萬元的紀錄。
10月4日,票房破3億,打敗《黑暗騎士》,成為2008年年度台灣最高票房電影。本日於無首輪戲院的屏東免費播映6場,遭二輪戲院業者抗議。
10月5日,達3億2千餘萬元,超越1992年《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創下的3億1千餘萬元華語片票房紀錄[24] ,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
10月15日,票房突破4億元,並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票房第4名的電影,朝向《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票房紀錄4億2千餘萬元挺進[25][26]。
10月19日,達4億3,000萬元,突破《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票房記錄,並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票房第3名的電影。
10月24日,片中場景之一的恆春郵局宣布推出海角七號紀念郵戳,以消化大批影迷寄至「恆春郡海角七番地」的數萬封信件。
10月25日,由屏東縣政府與屏東客運共同推出海角七號套裝旅遊,恆春被視為繼《悲情城市》(九份)之後,可能崛起的第二個觀光小鎮。
11月1日,全台票房累積達4億5142萬元,突破《侏羅紀公園》4億5058萬元票房記錄,並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票房第2名的電影[27]。
11月27日,本片被新加坡媒體譽為「台灣心靈雞湯」,原預訂明年上映,提前至今日上映,首映會則是10月31日國泰大戲院舉行。
11月29日,沒有戲院的恆春鎮與片商洽購,於當地播映,一連2晚創下3千人觀賞《海角七號》電影的紀錄。
12月1日,台灣媒體披露中國大陸官方以字幕問題為由,「暫緩引進」本片[28]。
12月6日,本片贏得歷史最悠久的華語電影盛事「金馬獎」(第45屆),共六座大獎,成為該屆最大贏家。
12月12日,上映113天的《海角七號》全國總票房達5.3億(台北2.3億,台北以外3.0億)亮麗票房光榮下片,也超過台北票房乘以二等於全國票房的估算慣例。[29]
12月12日,由台灣駐外單位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於UCLA James Bridges Theatre 舉行「2008年洛城台灣影展」(Taiwanese Film Festival),放映本片。
2009年2月21日,在英國倫敦Riverside Studios舉辦的「2009年台灣電影節」放映,由倫敦大學高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of London)電影與電視研究教授柏利(Chris Berry)主持,劍橋大學東亞系台灣研究助理教授林姵吟擔任翻譯。導演魏德盛更接受BBC中文電台專訪][30],之後將於愛丁堡放映。
[編輯] DVD銷售記錄
12月15日,DVD自11月14日開放預購以來,截至12月15日止,預購數字突破了30000套,勇破台灣有史以來錄影帶/DVD的預購紀錄。之前的紀錄是1995年的《獅子王》錄影帶,預購數字為12000套。[31]
[編輯] 獎項
影展 獎項 受獎者
台灣第十屆台北電影獎 劇情長片百萬首獎 海角七號
劇情長片最佳攝影 秦鼎昌
劇情長片最佳音樂 呂聖斐、駱集益
日本第四屆亞洲海洋電影節
(アジア海洋映畫祭イン幕張) 首獎[32] 海角七號
馬來西亞第二屆吉隆坡國際電影節
(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佳攝影[33] 海角七號
美國路易威登夏威夷影展
(Hawai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金蘭花獎 劇情片類首獎 海角七號
台灣第45屆金馬獎 最佳男配角 馬如龍
最佳原創電影配樂 呂聖斐、駱集益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國境之南 詞:嚴雲農 曲:曾志豪 唱:范逸臣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海角七號
觀眾票選最佳年度電影 海角七號
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魏德聖
法國2009費索爾亞洲國際影展
(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 asiatique de Vesoul) 當代亞洲電影風貌的競賽片 海角七號
2009年亞洲電影大獎 紀念楊德昌亞洲新秀大獎 魏德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