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什麼電影啊
菊次郎的夏天
《菊次郎的夏天》(日語:菊次郎の夏、きくじろうのなつ)是一部由日本導演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的清新溫情的電影,於1999年6月5日公映。一向以暴力美學著稱的北野武一反人們所熟悉的硬派形象,在本片中出演了一個有點無厘頭的中年閑散男人菊次郎,「菊次郎」是北野武已去世之父親名字。該劇外景取自濱松、名古屋等城市。由久石讓作曲的電影主題曲《Summer》簡單明快、清新自然、靈動而活潑,在國內知名度極高,並廣為流傳。
1電影劇情
期待已久的暑假終於開始了,但對於上小學三年級的正男來說卻沒什麼好高興的。所有的
《菊次郎的夏天》海報(4張)
朋友都去了海灘或是父母的鄉下玩,連足球隊也放假不訓練了。在寂寞的暑假裡,連正男最熟悉的校園下路也顯得陌生,每天除了在日記里記下天氣報告,就再也無事可寫了。正男的爸爸在他出生沒多久的一次交通意外中死去,而媽媽則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工作。跟婆婆相依為命的正男決定在這個暑假裡來一次冒險旅程。目的地是正男只在照片里見過的媽媽住的地方——豐橋。帶著日記、暑期作業和每個月的零花錢,正男離開了家。
菊次郎是個自由職業者,換句話說,就是一輩子都沒有過一份正經工作。因為與規規矩矩地生活的格格不入,菊次郎年輕時不斷地遭到嘲笑。他每天都等待著天降良機,使他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可是時間一天天過去,由於手頭沒有本金,他還是每天靠著妻子過活。一次偶然的機會里,菊次郎被捲入了正男的冒險旅程。妻子給了他一筆50000元的旅費,讓菊次郎陪同正男去找媽媽。盡管正男不喜歡菊次郎,但一個人的冒險實在令人沮喪,於是勉強同意。菊次郎對這筆旅費卻另有打算,他興高采烈地把錢投到了賭博里,最後卻輸得一塌糊塗。幾乎輸光了妻子給的旅費和正男少得可憐的一點點零用錢。怒氣沖天的菊次郎丟下正男,一個人去喝悶酒,但最終正男的眼淚讓菊次郎恢復了理智…… 終於來到正男母親的住址,菊次郎與正男心中越來越興奮,二人終於站在母親住址的門外,一個美麗的女
《菊次郎的夏天》劇照1
人正好穿著圍裙從屋內走出,正男認出她是照片上的母親,但是他看到母親身邊有一個男人還牽著一個小女孩,正男瞬間明白自己被媽媽拋棄了,很傷心的哭了,菊次郎不忍心看著正男傷心,於是拿出一個從別處找來的帶鈴鐺的玻璃天使,告訴正男那個女人不是他的媽媽,他的媽媽已經搬走了,而那個天使鈴鐺那是媽媽離開房子時留給正男的,讓他在困難的時候搖一搖,天使就會出現。同時,菊次郎決心完成他從旅程開始就在腦子里形成的決定。他來到那所看上去殘舊不堪的大房子,在那裡,有一個離群而坐的老人,正是菊次郎的媽媽。她的臉上寫滿孤獨,一種像正男的媽媽一樣拋棄自己孩子的女人的孤獨……
在回程的路上,菊次郎跟正男在一個鄉下小鎮里,在夏季里鬱郁蔥蔥的綠色里,他們恣意放縱地玩耍著,快樂著。猶如一大一小兩個孩子。還遇上了三個好心人,他們聽說了正男的故事後心生同情,也一起陪正男玩,而正男受傷的心,也在不知不覺中被他們撫平……[1]
2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注
菊次郎 Kikujiro (as Beat Takeshi) 北野武 ----
正男 Masao 關口雄介 ----
菊次郎之妻 Kikujiro's Wife 岸本加世子/Kayoko Kishimoto ----
Masao's Grandmother 吉行和子 ----
Biker 井手博士;Great Gidayu ----
Baldy 井手博士 ----
Scary Man 磨赤兒 ----
Masao's Mother 大家由祐子/Yuuko Daike ----
Man at Bus Stop Beat Kiyoshi ----
Fatso Great Gidayu ----
Traveling Man 今村鼠 ----
Juggler Girl 細川典江 ----
Yakuza Boss 關根大學 ----
Yakuza Henchman 稻宮誠;Hisahiko Murasawa ----
Hostess 大葉冬 ----
Yakuza Henchman 田中要次/Yoji Tanaka ----
職員表
▪ 出品人:
▪ 製作人:森昌行;吉田多喜男/Takio Yoshida;Shinji Komiya
▪ 監制:
▪ 原著:
▪ 導演:北野武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北野武
▪ 攝影:
▪ 配樂:久石讓
▪ 剪輯:
▪ 道具:
▪ 選角導演:
▪ 配音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動作指導:
▪ 造型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燈光:
▪ 錄音:
▪ 劇務:
▪ 場記:
▪ 布景師:
▪ 發行:
3角色介紹
[2]
4原聲資料
主題歌曲
《Summer》是整個電影的主題曲,譯為《菊次郎的夏天》[3]或《夏天》。電影中的《Mad Summer 》《Summer Road 》等插曲均使用了類似的旋律。[4]
背景音樂
《菊次郎的夏天》電影背景音樂曲目列表:
Angel Bell ,Going Out ,Kindness ,Mad Summer ,Mother ,Night Mare ,Real Eyes ,River Side ,Summer Road ,Summer ,The Rain ,Two Hearts
歌曲簡評
《Summer》整首曲子簡單明快、清新自然、靈動而活潑,讓人聽來有一種舒
配樂大師久石讓[5]
心的情懷。主題音樂summer穿插於整個故事中為讓人感受到溫情的各段情節中,讓觀眾隨著音樂感受故事中的愜意,也隨著音樂感受劇情發展微微的起伏;音樂同時也將天真無邪的正男(關口雄介飾)和地痞向的小市民菊次郎(北野武飾)的性格及兩人旅途中產生的友情、親情、溫情詮釋了出來。悠揚而彌久……
作品中,大提琴的緩緩獨奏漸漸地拉開了故事的序幕。
隨即躍上主旋律的鋼琴和提琴,利用充滿跳躍性的表演方式,將故事的兩位主人公——天真無邪的正男和地痞混混的菊次郎——帶入場景。同時這段音樂也充分交待了這一對性格、行為完全迥異的活寶雖然旅途不順,卻始終充滿著積極與樂觀。
大約在作品2分鍾左右的時候,一段變奏引出了故事中最令人傷感的劇情——正男
漢語版《Summer》歌曲簡譜1
的母親已經建立了新的家庭並且有了新的孩子——可能他的母親已經不再屬於他了。這種變故使得正男異常地消沉,也使得菊次郎手足無措。通過鋼琴在這里的獨奏,我們能深深地感受到正男的那種孤寂和失落。
在2分55秒左右的時候,另一個旋律切入主題——三位新朋友。這是一種外在的、愉悅的力量試圖突破這種沉痛的情節。這種「努力」大約持續了1分鍾。在第4分鍾的階段時,原本消沉的鋼琴主旋律,逐漸趨於平靜,並且漸漸地找到了初始時的歡快旋律……
大約5分40秒的時候,電影劇情的部分基本結束了。但是作為這首音樂來講,它還沒有結束——結尾部分約40秒的慢拍主旋律似乎在講述著:「希望」並沒有消失,它反而更加堅定、更加明確,只要不放棄。[4]
漢語編譯
由於《Summer》在我國廣為流傳,2010年華南農業大學的兩位
漢語版《Summer》歌曲簡譜2
在校大學生依原曲填詞、合作編訂了該歌曲的漢語版。其中,原曲:久石讓 ;簡譜編訂:沈燦龍 ;填詞:練焯明。
5影片評價
曲折搞笑的情節,一段尋訪的路程,道出真情,人與人之間,其實可
《菊次郎的夏天》劇照8
以很美好。
乾乾凈凈不著痕跡的卻「痕跡」斑斑的「公路電影」。
北野武的分段式電影作業。
嚴肅而不正經,幽默而憂傷,歪門而不邪道。
「這是一部關於童年的電影,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關於夏天的電影。」 「一個不快樂的中年人,不希望看到一個不快樂的小孩子。是因為想起自己不快樂的童年,還是因為什麼?」 很多人起先都以為那個木訥內向又孤獨的小男孩是菊次郎,後來到結尾處北野大叔笑著說出「是菊次郎啊!他媽的,走啦!」才恍然大悟。作為一部公路片,影片中的景色無可挑剔,從水中蘆葦上的青蛙,吃著菜葉的毛毛蟲,到蔚藍色的大海,閃爍的星空,草香蟬鳴,漫山滿眼的綠色,加上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群,這是一出孩子眼中的夏日風情畫。不知是為了補償小男孩,還是為了補償自己的童年,菊次郎和另外三個男人,四個同樣被社會拋棄的邊緣人,開始陪小男孩肆無忌憚的玩耍。
走不完的公路,看不到頭的旅程,終點會回到起點,卻在這個夏天的旅程里,兩個「男孩」,開始成長,開始,回家。」
6獲獎記錄
日本電影學院獎 2000
最佳女配角
岸本加世子
Best Music Score
久石讓
日本學院獎(Award of the Japanese Academy) 2000
最佳影片 (提名)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1999
最佳影片 (提名)
北野武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99
最佳男演員
北野武
FIPRESCI Prize
北野武
Golden Spike (提名)
北野武[6]
菊次郎的夏天 菊次郎の夏 獲獎情況
日本電影學院獎 2000
最佳女配角
岸本加世子
Best Music Score
久石讓
日本學院獎(Award of the Japanese Academy) 2000
最佳影片 (提名)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1999
最佳影片 (提名)
北野武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99
最佳男演員
北野武
FIPRESCI Prize
北野武
Golden Spike (提名)
北野武
7影片製作
幕後製作
這是一部由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的清新溫情的傑作。一向以暴力美學著稱的北野武一反人們所熟悉的硬派形象,在本片中出演了一個有點無厘頭的中年閑散男人。乍看起來不值得信賴,好惹是生非,簡直一無是處。這場一個小孩和一個像小孩一樣的大人的旅程笑料百出,令人忍俊不禁。而隨著旅程的展開,菊次郎善良溫暖的內心漸漸得以呈現,令人感動落淚。這個旅程是少年正男漸漸了解人世的成長過程,也是中年菊次郎自我發現獲得人生新感悟的過程。片中淺草、浜松、天龍川等地美麗的風景配以久石讓悠揚的音樂亦讓人心曠神怡。影片廣受贊譽,獲得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7]
製作發行
發行公司:
Gativideo[阿根廷](2001) (Argentina) (VHS)
Prem'er Video Fil'm[俄羅斯](Russia) (VHS)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中國香港](2000) (Hong Kong) (theatrical)
Senator Film[德國](1999) (Germany) (theatrical)
Líder Films S.A.[西班牙](2000) (Argentina) (theatrical)
Océan Films[法國](1999) (France) (theatrical)
8影片解構
賞析
該片的導演北野武是日本首屈一指的世界級導演,其作品具有一種驚人的「突發性之暴力」,與吳宇森的暴力美學截然不同,他常常以干凈利落的動作和剪輯展現出真實而殘酷的社會場景。而這部影片則是其創作歷程中最具自傳性質、最富溫情的一部作品,相對於從前的寡言和血腥,這次的多話和搞笑將使人在開心歡樂中默默體會一份發自內心的感動。
擔任本片音樂監督的久石讓是宮崎駿大部分動畫
《菊次郎的夏天》劇照(25張)
作品的音樂製作人,相信片中靈動透亮的樂曲也能給人帶來一份清涼和溫馨。 這部影片,無法忽視的是,久石讓的配樂令人的感情有了立體的迴音。從一開始稍顯寥落的單一的琴聲,至最後活躍起來的交響曲。正男跑起來的時候,天使之鈴的清脆聲音在音樂間回響。
《菊次郎的夏天》既是一個尋找母親的過程,也是尋找自我的過程。菊次郎和正男一路的相伴讓他自己也感到了一種平時沒有的溫暖,掩於瑣碎的看似無趣的日常生活下。所以「天使的風鈴」是那麼的讓人動容。用霸道的恐嚇「搶」來的風鈴,給正男帶去多少安慰。小孩子是很容易哄的,他們善良且單純,當菊次郎告訴正男搖動風鈴就會看見天使,正男的眼神都變了,他使勁的搖,可是什麼也沒有看見。盡管如此他仍是相信他的天使的存在,這時小孩的世界就有了可以依靠的東西。一個沒有愛心的人怎麼會編這樣的故事哄小孩呢?
當片子接近尾聲時,菊次郎去看了他自己的媽媽。他沒有進去,只是遠遠的看著
《菊次郎的夏天》劇照3
媽媽,好像還有一點不好意思,這就是最真實的親情。因為沒有人可以割斷用血液相連的親情。菊次郎在和正男的一路相處中也觸摸到了心裡最柔軟的地方。他已經是成年人了,他的媽媽已經蒼老,可是畢竟是惦念著的。
雖然最後正男沒有去和媽媽相認,可是他感受到了來自他人的愛與關懷。同時菊次郎也找回了久違的感動。付出與收獲在不經意間悄悄地完成。
北野武不喜歡自己的評價、演出、人氣被固定,所以日日求變。而《菊次郎的夏天》所訴求的是「回歸溫柔」。《菊次郎的夏天》中排除了北野武演技的最大魅力「突發性之暴力」,故事的展開如同《三千里尋母記》般,結局、過程是大家都已經知道的標准情節,北野武以此來將自己束縛。也就是說這個企劃的開始是將到目前為止,自己所公開討厭的要素,全部肯定吸收。
強調「精緻對話」的代表作《壞孩子的天空》的最後的部份,「我們已經完了嗎?」「笨蛋!還沒有開始」。然後在《花火》的最後也只有兩句話而且,對白雖然簡單可是卻美而出色。對於以往的寡言、暴力,這一次的多話和搞笑將是令你我歡樂感動的絕妙的刺激要素。對於這些新鮮的變化,北野組的工作人員:攝影的柳島克明、照明的高屋齋將在《花火》中被世界所肯定的「北野藍調」,再生轉換成「夏日的新綠」,音樂監督久石讓也製作出讓你我感動的「高透明度」的心靈樂曲,將這一部電影的溫馨意境提到最高點。
解讀
「這是一部關於童年的電影,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關於夏天的
《菊次郎的夏天》劇照4
電影。」
「一個不快樂的中年人,不希望看到一個不快樂的小孩子。是因為想起自己不快樂的童年,還是因為什麼?」
很多人起先都以為那個木訥內向又孤獨的小男孩是菊次郎,後來到結尾處北野大叔笑著說出「是菊次郎啊!他媽的,走啦!」大家才恍然大悟,明白為什麼片名叫《菊次郎的夏天》。
這部作品和《千里走單騎》的主命題都很相似:親情、尋找,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後者不緊不慢的緩緩道來,卻比前者急匆匆的刻意為之要更令人難以忘懷。帶著久石讓溫暖而輕快的音樂,一個大叔和一個男孩的旅程就此上演,盡管此前就做好了充分被打動的准備,但在看片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的被帶入了那帶著陽光、向日葵、牛蒡葉和玉米地味道的夏日。
北野武大叔渾渾噩噩、神神叨叨的痞子樣,初看去,除了給我們帶來無奈的
《菊次郎的夏天》劇照5
笑聲外,就是反襯出沿途遇到的各色人情世態:變態基佬、無辜又好心的賓館服務員、性格迥異卻同樣熱情的戀人、周遊全國的流浪詩人、收保護費的黑道打手、面惡心善的飛車族……世界並不完全純潔,卻正因此而美麗。
不學無術、無所事事、欺軟怕硬、斤斤計較、氣量小、愛報復、愛佔小便宜……菊次郎就是這么一個隨處可見的中年大叔,因為賭博輸了錢而不得不徒步搭順風車去東京,明明沒什麼背景卻要弄一個可笑的紋身,明明不會游泳卻又愛裝腔作勢,被人拒絕搭順風車就偷偷砸車玻璃報復,偷拿別人的食物、為了攔車而在路面上放釘子、在廟會上為了佔小便宜幾近耍賴而被人揍……
而就是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憐的大叔,卻在千里迢迢的旅途中從未發出過後悔的怨言,僅僅為了幫小男孩圓一個看看媽媽的夢想。
很多人對兩人被拋在廢棄的公車站兩天兩夜,卻沒人願意停下載他們一程的那段
《菊次郎的夏天》劇照6
經歷贊不絕口,說這表現出北野武一直被壓抑的孤獨感與疏離感,這也是影片的中心正式展開之處。影片的高潮出現在他們辛辛苦苦找到媽媽住的地方後,卻發現媽媽早已改嫁,有了一個新的幸福的家庭,一個小男孩完全無法插足的家庭。土古實在《廢柴同盟》中對這種情況是這樣處理的:「唉呀,媽媽也不在這里,她可能去了很遠的地方哪,我們繼續去找吧!一定,一定會找到的!」菊次郎為了安慰正男,幾乎用威脅的方法騙來了一個天使之鈴,說這是媽媽搬走以前留給他的,只要搖搖鈴鐺,天使就會出現保護他。正男搖了鈴鐺,天使卻沒有出現,男孩卻沒有放棄,他不停的搖著,天使之鈴象徵著希望。
影片並未就此結束,小男孩的尋母之旅告一段落,大男孩的旅途再次展開。整部片子最令人感動之處不是菊次郎因為在廟會上坑蒙拐騙被人打了之後,騙正男說從樓梯上摔下來那一幕,而是他突然跑去敬老院找自己的媽媽,找到後卻只隔著玻璃窗遠遠看了一眼就離開的眼神。那個玻璃窗後的,不到1秒鍾的眼神,簡單、純粹、真誠、執著……
作為一部公路片,影片中的景色無可挑剔,從水中蘆葦上的青蛙,吃著菜葉的毛毛蟲,到蔚藍色的大海,閃爍的星空,草香蟬鳴,漫山滿眼的綠色,加上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群,這是一出孩子眼中的夏日風情畫。不知是為了補償小男孩,還是為了補償自己的童年,菊次郎和另外三個男人:好人先生,肥佬,光頭佬,四個同樣被社會拋棄的邊緣人,開始陪小男孩肆無忌憚的玩耍。
「只是集合了一群無聊寂寞的大人,以小朋友為借口自己玩起來而已。」北野武
《菊次郎的夏天》劇照7
自己是這么解釋的。
頭頂藍藍的天,身邊清清的河流,八爪魚先生、外星人先生和印第安大哥哥,一起,在北斗七星的照耀下玩「一二三,木頭人」。男孩笑了,笑得很開心,他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夏天。菊次郎也笑了,笑得很開心,他也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夏天。
天使的翅膀抖呀抖,小男孩一步一步往家中跑去,踏著輕松的音樂,踏著灑滿公路的陽光,希望是有的吧。北野武用了天上的北斗七星,用了那個天使之鈴,用了瘋茂的綠,用了片尾正男輕快的步子,菊次郎逐漸慈愛和有內容的笑,來表示自己對人生的一種希望。走不完的公路,看不到頭的旅程,終點會回到起點,卻在這個夏天的旅程里,兩個「男孩」,開始成長,開始,回家。」愛在愛開始的地方,夢在夢啟程的時間。
2. 《沙漏》日本電影
電影 砂時計Sand』s Chronicle
中文名:砂時計/沙漏
原 名:砂時計/Sunadokei
英文名:Sand Clock/Sand's Chronicle
年 代:2008
國 家:日本
類 別:愛情/劇情
語 言:日語
片 長:120 Mins
導 演/
編 劇:佐藤信介 Shinsuke Sato
主 演:
夏帆 Kaho .....水瀨杏<高中時期>
池松壯亮 Sosuke Ikematsu .....北村大悟<高中時期>
岡本杏理 Anri Okamoto .....月島椎香<高中時期>
冢田健太 Kenta Tsukada .....月島藤<高中生期>
松下奈緒 Nao Matsushita .....水瀨杏<成年時期>
井坂俊哉 Shunya Isaka .....北村大悟<成年時期>
伴杏里 Anri Ban .....月島椎香<成年時期>
藤村志保 Shiho Fujimura .....植草美佐代
風間透 Toru Kazama .....水瀨正弘
岡本杏理 Anri Okamoto .....<高中時期>
高衫瑞穗 Takasugi Mizuho .....佐倉圭一郎
戶田菜穗 Naho Toda .....植草美和子
冢田健太 Kenta Tsukada .....月島藤<高中生期>
簡介
誰都經驗過一生只有一次的初戀情懷,初戀可能是酸甜苦辣,也正因為是青春懵懂,才會那樣的脆弱旁徨…。令無數本日女性觀眾感動不已的電影《砂時計》,是一段從初戀開始,在運命捉弄的分分合合下,歷經十二年時光的情感羈絆。14歲的少女跟著離婚的母親,從東京回到故鄉島根的外婆家。在這陌生的鄉間,幸好有同齡男孩大悟的陪伴鼓勵,才讓杏漸漸適應。未料母親卻在此刻選擇自殺,瀕臨崩潰的杏,將母親生前送給她的砂時計,丟向母親遺像,大悟將砂時計修補好,並向杏允諾將一直陪伴著她。
杏與大悟兩人,從多愁善感的青春年少,一直到長大成人,進入復雜的社會歷練,盡管外在環境與命運不斷地拆散他們,但兩人心中卻始終牽掛著彼此。從民風純朴的島根鄉間,到風華萬種的東京,一段段過去的魂牽夢系,一頁頁現代的相知相惜,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交錯穿梭中,譜成一段細膩動人的純純愛戀。
<砂時計>改編自漫畫家蘆原妃名子的同名人氣少女漫畫,講述誰都經歷過的淡淡的初戀回憶,
故事在現在和過去的回憶景象中不斷交錯,描寫杏和大悟從12歲到26歲的戀愛過程.
相遇、戀愛、最初的吻、分別、再會……
原作漫畫在日本很受歡迎,曾在2004年獲得了第50屆小學館漫畫大獎,全十卷的單行本銷量達到了七百萬冊。
劇 情:
由於雙親離異,14歲的杏跟著母親美和子離開東京來到了島根.
習慣了大都市的杏起初很不適應鄉間的生活.但她很快就喜歡上了刀子嘴豆腐心的外婆,
還和住在附近的同齡人大悟、阿藤、以及阿藤的妹妹椎香成了好朋友.
與快活的女兒相反,美和子沒能走出離婚的陰影,她拋下杏,選擇了自殺.
傷心的杏拿起心愛的沙漏擲向母親的遺像,這個沙漏是母女倆一起去沙之美術館時買的,
凝結著無數美好的回憶.大悟修好了被打壞的沙漏,他溫柔地安慰杏:我會一直和你在一起的!
轉眼1年後,杏和大悟長大了,他們成了一對情侶,不料多年不曾見面的父親正弘突然找到了杏,
要帶她回東京,杏把沙漏寄存在大悟那裡,跟著父親離開了島根.
杏上了高中生,一直思念著遠方的大悟,湊巧的是,阿藤也來到東京,還和杏成了同學,
阿藤邀杏去原宿遊玩,趁四下無人偷吻了杏,暑假裡,杏回到島根,大悟得知阿藤暗戀杏後,
出手打了他,不久後,阿藤失蹤,一直喜歡著大悟的椎香憤怒地指責杏腳踏兩只船.
糾纏不清的四角關系為原本明麗的青春投下了陰影,最終杏和大悟分了手.
十年後,杏和未婚夫佐倉一起回老家拜訪外婆.在同學會上,杏又見到了大悟,
得知杏已經訂婚後,大悟把沙漏還給了她,並真誠地祝她幸福.
沙漏勾起了杏對往昔的回憶,她和佐倉解除了婚約,重返島根……
3. 入殮師電影講述了什麼
入殮師電影講述了什麼
入殮師電影講述了什麼,用很輕柔的敘事手法講述了個很沉重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很簡單卻也很感人,因為提到生離死別那是每個人都無法買過的坎,入殮師電影講述了什麼。
《入殮師》是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在2008年拍攝的作品,豆瓣評分8.8,TOP2550排名第,曾獲81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並在當年的日本電影學院獎上面大獲豐收。同時也在當年的香港金像獎獲得最佳亞洲電影獎。
《入殮師》是一部溫柔而平和的電影,它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就是大提琴家小林大悟在樂團衰落並欠下大量貸款的前提下,賣掉了心愛的樂器跟妻子返鄉生活。在家鄉他為了生計找了一份很多人包括妻子都不理解甚至厭惡的工作入殮師,最終小林大悟通過自己對職業對的堅持對死亡的尊重得到了妻子對的理解,周圍人的尊重,還有自己跟父親的和解。
《入殮師》在我看來來是一部很溫柔的電影,他用很輕柔的敘事手法講述了個很沉重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很簡單卻也很感人,因為提到生離死別那是每個人都無法買過的.坎,人生只有一次,親人也只有一次,所以哪怕這個故事所表達的不僅僅是關於生離死別的痛苦,也足以令觀眾流下眼淚。
我個人認為《入殮師》主要表達的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對死亡的尊重,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死亡,也見證過死亡後繁復得到禮儀,在我們國家對於死亡後事這件事大多也是由專業人士來完成,形成了一套產業鏈,而這套產業鏈下面卻是驚人的利益,我想經歷過親人去世的人都會懂。在我們家鄉也流傳一句話「死人錢最好賺」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個行業的暴利。而日本電影《入殮師》他所傳達的也是這個行業的特色,既對死亡的尊重,入殮師這個職業他是跟死者最後接觸的人,為的是讓生者做最後的道別,死者可以灑脫的上路,如連這個工作顯得格外嚴肅莊重。《入殮師》表並沒有刻意煽情或者放大死亡這件事,而是從入殮師工作的 細節入手,小林大悟從起初被人瞧不起被家屬罵,到最終家屬對其充滿敬意,因為他的工作就是讓死者美好的去另一個世界,而他對待自己的工作的態度跟對死者的尊敬都讓人肅然起敬。
第二個方面就是要表達工作無分貴賤,也是要表達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小林大悟從最初的忌憚跟不適,到最終對待自己工作的認真跟尊重,也是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一個觀點,在人們傳統印象里,入殮師這個職業第一是不吉利第二是不幹凈第三就是人們認為的這個行業的暴利,這部電影從小林對待工作的變化從開始的驚愕厭惡為了錢而工作直到電影最後他溫柔的送走了自己的父親,這樣一個人心態的變化,對工作態度跟想法的變化,工作無分貴賤,努力尊重才是真正的匠人精神。也正是社長對工作的態度跟敬畏之心,也正是小林對工作的認真跟尊敬,妻子最終才會理解他,事業無分高低貴賤,努力才會讓一份工作有價值。
第三個方面電影要說的就是死亡,生離死別,人之常情,我們活著的時候常常意識不到死亡的恐懼,可當身邊人突然去世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死亡原來如此之近,曾經爺爺離開我的時候我才發現所有難受所有遺憾在死亡面前真的微不足道,而在入殮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生離死別,親人是這一輩子的緣分,所以無論怎麼樣下輩子也不會再見,別等到真正後悔的時候才發現還有好多對親人的事情沒做,這世上唯一不能等的就是盡孝。
《入殮師》表達的是:傳統家庭中的親情故事,提醒生者,不懼死,才能更好地生。
《入殮師》是松竹出品的傳統家庭故事片,散發著親切的人情味。影片側重於表現不同家庭關系中的親情,能獲取日本本土中老年觀眾的好感。
但《入殮師》還有新奇成分,就是日本獨特的文化美學,如入殮過程。再者故事通俗易懂,有笑點有煽情,大提琴等內容更不會產生隔閡障礙。
關鍵一點,在西方世界與死亡有關的行為往往涉及宗教,《入殮師》與宗教的牽連則幾近於無(影片社長有一句與此對應的話,稱不信三大教),這顯然提供了另類的東方視角。
影片看似通篇在說不同的死,但其實更是提醒生者:不懼死,才能更好地生。至於片中人物的真情實感,不同國家的觀眾都能感受得到。
《入殮師》的劇情簡介
由於樂隊解散,大提琴手小林大悟(本木雅弘飾)就此失業。他和妻子美香(廣末涼子飾)一起離開東京回到了老家山形縣。然而即使在山形,沒有實用一技之長的大悟還是很難找到工作。
「年齡不限,高薪保證,實際勞動時間極短。誠聘旅程助理。」一張條件惹眼的招聘廣告吸引了大悟,不料當他拿著廣告興沖沖跑到NK事務所應征時卻得知「啊,那個是誤導,我們要找人給去那個世界的人當助理。」
事務所老闆佐佐木(山崎努飾)向大悟說明了工作性質,所謂的「旅程助理」其實就是入殮師,負責將遺體放入棺木並為之化妝。
大悟躊躇良久,但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他含糊其辭地對美香說自己當的是婚葬儀式助理,讓她誤以為是婚禮助理。人妖青年、舍下幼女去世的母親、帶著無數吻痕壽終正寢的老爺爺,在各式各樣的死別中,大悟漸漸喜歡上了入殮師這份工作。然而美香知道真相後,和他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