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達哈維貧民窟的對電影的反應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上映後獲得好評如潮。有些印度貧民窟觀眾對於突然受到全世界重視感到受寵若驚,希望電影會帶領更多人來探訪他們,並期望得到應有的關注;但有些印度人卻認為這部電影過度醜化印度。
德蘇扎是生活在達哈維貧民窟中的一名社會工人,他的小屋曾經出現在影片中。盡管沒有看過影片,但德蘇扎堅信,影片會改變貧民窟居民的生活狀況。
寶萊塢超級巨星阿米特巴·巴赫卡安則在自己的博客里撰文稱:「民族主義者和愛國主義者可能會因為這部電影感到不快……但其他印度人自己拍攝的電影可能不會獲得這樣的成功」。
影片攝制者馬德哈爾·班達卡說,在大城市裡和年輕觀眾中間,電影還是很受歡迎的。分析家阿莫德·莫拉對此補充道,年輕觀眾會看電影是因為它在西方世界讓觀眾們發出感嘆聲。
還有人認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更多地展現了整個印度社會底層平民的生活狀態。一名名為「印度騎士」的評論家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將社會良心和純粹的娛樂結合了起來,「我已經有10年沒見過票房那麼好的『主流』電影了。 」
⑵ 最好看的十大電影排行榜
最好看的十大電影排行榜依次是《傑伊·比姆》、《健聽女孩》、《花束般的戀愛》、《白蛇傳·情》、《芬奇》、《較量2》、《困在時間里的父親》、《最後的決斗》、《小人物》、《摩加迪沙》。
印度電影《傑伊·比姆》是看完之後感觸最深的一部電影,最震撼也最觸動人心。《傑伊·比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有內涵、有力量,更有著精彩紛呈的燃情故事,看完還意猶未盡。
《傑伊·比姆》的意義
《傑伊·比姆》的意義在於,它延續了近年來印度電影觀照現實的熱情,展現出現實主義的真正底色。現實題材並不意味著現實主義。真正的現實主義應當既有現實的皮毛,也有現實的骨肉。或者說,既能描畫出真實可信的現實事件,也能進一步追問事件背後的社會根源,將現實事件與社會結構性問題勾連起來。
《傑伊·比姆》中,創作者並未止步於表現拉賈坎努一家的貧困生活與悲慘遭際,而是從個體事件出發,去追問深層根源,藉助這群命如螻蟻的弱者,深入發掘他們被侮辱和被損害的體制問題與文化因素。
⑶ 印度的寶萊塢和美國好萊塢有什麼區別
一、所在的地方不同
1、印度寶萊塢: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代表部分印度電影產業,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2、美國好萊塢: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是一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早是由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時發現的。
大約在20世紀初,這里便吸引了許多拍攝者,而後是一些為了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製片商們紛紛涌來,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
二、名字的區別
1、印度寶萊塢:印度人將「好萊塢」(Hollywood)打頭的字母「H」換成了本國電影之都孟買(Bombay)的字頭「B」,因而把「好萊塢」變成了「寶萊塢」(Bollywood)。
2、美國好萊塢:1886年,房地產商哈維·威爾考克斯在洛杉磯郊區買下了一塊0.6平方公里的土地。後來,他的夫人在一次旅行時,聽到旁邊有人說自己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
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她將蘇格蘭運來的大批冬青樹栽在這里,並將她丈夫的農庄改稱為「好萊塢」(Hollywood),於是有了好萊塢這個名字。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冬青樹林的意思。
三、特色不同
1、印度寶萊塢:擁有印度這個當今世界上最龐大的電影市場。獨特的民族特色深深烙進電影中,絢爛的服裝、華麗的歌舞,淋漓盡致的表現,讓各國觀眾賞心悅目。
2、美國好萊塢:最大的特色就是科幻大片如:阿凡達、泰坦尼克號 、指環王、哈利波特、星戰、 史萊克、侏羅紀公園、蜘蛛俠、鋼鐵俠、復仇者聯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