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道戰》的主要內容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劇情簡介——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
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1)日本突圍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高傳寶 演員朱龍廣
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叫劉傻子,是個農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魯、很愣。高傳寶在趙區長的教育下頓時醒悟,帶領游擊隊員們利用黑夜的掩護悄悄了將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擊敵人的地下長城。
2、高老忠 演員王炳彧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與民兵隊長高傳寶領導村民,及時應變,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幾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掩護村民疏散逃離,不顧個人安危,孤身跑到村裡的大槐樹下為村民敲鍾報警。
3、趙平原 演員張勇手
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敲鍾報警獻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壞,幸虧區長趙平原帶領游擊隊和民兵及時趕到,群眾始免於難。
2. 有什麼電影是介紹九一八事變的
1、《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由蔡楚生、鄭君里導演並編劇,白楊、陶金、舒綉文、上官雲珠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47年在中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家庭在中國抗日戰爭巨變之時發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
2、《八千里路雲和月》
《八千里路雲和月》是由聯華影藝社拍攝,史東山執導,陶金、白楊等主演,於1947年2月上映的劇情片。該片以抗戰時期的抗敵演劇隊四、九兩隊的生活為藍本,紀實性地描寫了演劇隊員們戰時和戰後的遭遇。
3、《地道戰》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4、《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是一部由王新民執導,李世明編劇,趙恆煊、史蘭芽、劉長純、張立主演的抗戰劇。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山東魯南地區的鐵道游擊隊員和八路軍在黨的領導下,深入日寇白區,機智勇敢地開展對敵斗爭的傳奇故事。
5、《平原游擊隊》
該片根據邢野舞台劇《游擊隊長》改編。講述了在1943年秋,游擊隊長李向陽接到牽制日軍駐守某縣城的松井部隊的任務,與敵人機智、巧妙的周旋,並最終克敵制勝的故事。
3. 二戰期間日本和澳大利亞可可達戰役的電影
《苦戰科科達》2006澳洲戰爭電影。簡介:1942年的新幾內亞島,澳大利亞正與日本對戰。澳第39營的步兵小分隊被派遣在部隊駐扎地,科科達地帶上的伊蘇拉瓦村以外巡邏。在日軍持續的轟炸和襲擊後,小分隊的供應線及通訊被切斷。他們被隔離在敵線後方的叢林中。他們必須突圍,穿過一段最艱難的地段返回大部隊。隨著狀況越來越困難,忠誠開始形成,堅強及軟弱開始出現,領導力、爭斗在威脅著小分隊的成與敗。三天沒有食物和睡眠,抬著受傷的戰友,遭受著痢疾和瘧疾的困擾,他們走出了叢林,但也已精疲力竭。但當他們得知伊蘇拉瓦就要淪陷時又竭盡全力重返戰斗(該電影源自一個真實的故事)
個人影評:該片略嫌冗長,以豬腳做了一個預言性質的惡夢開頭,個人感覺展現了嬌生慣養的白澳步兵各種傲嬌,看完令人忍俊不禁(非喜劇),1905電影網評分5.92,確實不高,推薦不知道「科科達小徑」戰役的軍迷科普觀賞。
4. 電影太行山上主要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寇發動了侵華戰爭,華北地區因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成為日軍的主要突破口。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奉黨中央命令,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115、120和129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開辟太行山革命根據地。
朱德見到閻錫山,表明我軍抗日決心,要在平型關打一仗,殲滅日軍一部,並要求友軍配合。只想「抗戰守土」的閻錫山,表面上答應配合卻遲遲沒有行動。
兵力單薄、裝備較差的八路軍將士憑借赤子之心和頑強的鬥志,在朱德總司令的部署和林彪、聶榮臻的指揮下,115師主力在平型關伏擊日軍精銳坂垣師團,打退日寇十一次突圍攻勢,將平型關十里大峽口變成了侵略者的大墳場。
(4)日本突圍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朱德
1886出生於四川大巴山區一個貧苦佃農的家庭,5歲起就上山打柴,為家裡干雜活,吃苦耐勞,體魄強健。雲南陸軍講武堂出身,滇軍當過旅長,在德國和蘇聯學過軍事,在南昌辦過教導團,有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和戰爭實踐經驗。
彭德懷
農民出身,久經沙場,為人耿直,說話率直,不苟言笑,對毛澤東和朱德有很深的友誼和感情,帶領軍隊和朱德並肩作戰。
左權
早年習軍事於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和黃埔軍校,後留學於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是我軍地道的科班出身的正規軍人和知識分子。他是八路軍總部中最忙的人。他在戰爭中運用現代軍事知識得心應手,對母親、妻子和女兒細致入微、柔情似水。
閻錫山
閻錫山曾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4年,岡村寧次曾是其隊長,板垣征四郎是其教官,吐肥原賢二是其同學。蔣馮閻大戰,閻錫山與蔣介石打得昏天黑地,對付共產黨閻蔣又攜手聯合。
衛立煌
他是國民黨軍隊中良心沒有泯滅的高級軍官:在日寇入侵面前,他沒有躲閃和退縮;在他危難之時和大局面前,共產黨不計前嫌鼎力相助,還做出讓步的事實,在他的心中引起了強烈震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