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印度電影感興

印度電影感興

發布時間:2025-02-14 03:37:01

1.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兒童劇情型電影,影片由阿米爾·汗執導並參演,達席爾·薩法瑞,塔奈·切赫達,維品·沙爾馬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八歲男孩和他所讀寄宿學校的美術老師的故事。本文是我分享的《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對於印度電影,記憶停留在童年。記得那時父親說過,印度是世界上電影最高產的國度,記憶中的印度電影劇情簡單,看起來毫不費力,都是平常人家平常故事,而且穿梭在電影中的音樂是最為讓人陶醉的了。

剛看電影名字的時候,自然就聯想到了,「來自星星的孩子」那群特殊的兒童群體,這是不是也是說的特殊兒童呢?也是孤獨症嗎?有著怎樣的故事?所以,在眾多的推薦電影中,我選擇了這部,走進了一個豐盛的生命,與他一起悲喜,一起失落,一起成長,一起喜悅。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花朵,花期不同,所以盛開的時間不同。可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位較為不一樣的孩子,你是否耐得住寂寞與等待,有足夠的耐心與智慧,去陪伴等待這個花期呢?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的是一個有著讀寫障礙的孩子伊桑的故事。在伊桑的世界裡,五彩繽紛,天馬行空,他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魚兒,小狗,繽紛的色彩,字母與數字都可以在他的腦中,變得靈動起來,可是,他默不對單詞,分不清b和p,不能閱讀,不會拼寫,不會計算,他異樣的一切在這個循規蹈矩的世界裡顯得那麼的格格不入。這是一個看成績,看分數,看排名的世界,伊桑,這個另類的孩子,會遭受怎樣的待遇呢?他的看不懂,算不對,在老師家長眼裡,成為了一種態度。他用調皮,懶散,來掩飾著他的不明白,只是,在大人的眼裡,這是不能忍受的,學校發了最後通牒,這樣的孩子怎麼可以繼續待下去,與那個門門功課都第一的哥哥相比,伊桑在父母眼裡看到的是不滿,是憤怒,是憐憫,是不理解。伊桑開始厭學,開始逃避,他流浪在街頭,用自己的眼睛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喧鬧的街頭,五顏六色的刨冰,這一切在伊桑的世界裡,都跳動著不一樣的快樂的音符。

伊桑的父親是位嚴肅,刻板且暴躁的父親,在爸爸眼裡,孩子應該是優秀的,完美的。媽媽是位心底柔軟,但缺乏主見的家庭婦女,也許這個在印度有著它的社會背景。父親無法理解養育了如此優秀的大兒子,怎麼可能伊桑會有這樣的表現,除了態度,還能有其他的解釋嗎?爸爸決定把伊桑送去寄宿學校接受特殊的「教育指導」,面對分離,伊桑出現了焦慮,恐懼與逃避,在這個孩子眼裡,漸漸沒有了光彩,沒有了氣息。「我從未告訴過你我有多麼的害怕黑暗我從未告訴過你我有多麼在乎你但你知道不是嗎?媽媽你知道一切我的媽媽不要把我送到遙遠的地方一個你甚至會忘記我的地方我那麼壞嗎?媽媽?我那麼壞有時候爸爸陪我盪鞦韆在空中很高的地方我的眼睛在尋找你希望你會過來安全的抓住我我不會告訴他但我很害怕我不會表現出來但我的心在下沉你知道一切不是嗎?媽媽」這首歌響起的時候,淚水溢滿了我的雙眼。孩子的一本畫作,足以表達了他孤獨的內心,被家庭拋棄且永遠消失的自己,當伊桑望著父母的車子遠去的時候,當黑夜來臨他獨坐床邊的時候,當自己在課堂上一再被老師否定迷失自我的時候,這個孩子的內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是個笨小孩,我不值得被愛,因為我的愚蠢,父母拋棄了我,而我是不好的,我是無價值的,既然這樣,還有什麼事值得我去做的呢!」從此,他連最愛的畫筆也不願拿起,把哥哥送他的畫筆鎖入抽屜,他的世界不再色彩斑斕,不再鳥語花香,他沉默無語,他封閉著自己,他的心門也悄然關閉。

拉姆,一個美術代課老師,當他以邊歌邊舞的形式出現在課堂上的時候,我的眼睛亮了,心裡突然如陽光般被照亮了。我知道,伊桑的世界將從此改變了,拉姆很快發現了伊桑的不一樣,他不愛說話,他呆滯木然,他沒有生氣,沉寂的如一具屍體。拉姆開始關注伊桑,他去了解伊桑,很快他發現伊桑的錯誤有規律可循,這是一位有著讀寫障礙經歷的老師,他慈悲善良,他用特殊的教學方式去幫助伊桑重新來認知及思維。他去和伊桑的父母溝通,希望他們改變教育方式,用愛與接納來關心這個孩子。他說,「家長不是在撫養孩子,而是在訓練一批賽馬。」通過一次畫畫比賽,讓伊桑真正的建立起信心,靈動的眼神,燦爛的笑臉,喜悅的神情漸漸回到孩子的'身上。

在這部影片里,我看到了爸爸說,我去出差了,不回來時伊桑的難過與絕望,他懇求父親說不再調皮,說爸爸對不起時的惶恐;在這部影片里,我看到了父親決定送伊桑去寄宿學校時,伊桑的分離焦慮,擔心惶恐的創傷形成;我看到了父親在大兒子網球賽失敗後的責備的眼神及哥哥的愧疚。我看到了在逐漸適應寄宿生活後伊桑的放棄與沉淪,我看到了在父母的期待下,不堪重負的伊桑,以調皮和假裝偷懶來掩飾這種障礙。這一道道傷,像刀子一樣刻在伊桑的心上,讓這顆地球上的星星,漸漸蒙上了灰塵不再閃亮。拉姆老師的出現,像是一塊潔凈的棉布,慢慢地擦拭著伊桑布滿灰塵的心靈,他用善於看見的眼睛,去發現伊桑孤獨的內心缺少的東西,他激勵伊桑,列舉了很多有著讀寫障礙的偉人的事例,他發現了伊桑的繪畫天賦,鼓勵並激勵孩子去創作,他走進伊桑的家庭,給予父母點撥,他始終保持著對伊桑的關注,用愛給予了他接納,用特殊的教育方式,來實現真正的人性關懷,最終幫助孩子重建了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

伊桑是幸運的,讓更多的孩子像伊桑一樣幸運,讓更多的老師家長去面對孩子時,能尊重每位孩子是不一樣的個體,去理解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著它獨特的屬性,能更加柔軟,更加善於去看見孩子的需求,這也許就是電影要告訴我們的東西。孩子不僅花期不一樣,種類也不一樣,萬一沒有花期,也一定要等待他到成為參天大樹的那個時刻。而正如影片要告訴我們的,每位孩子都是躲藏在地球上的星星,只要找到他們,幫他們擦去身上的灰塵,便能如其他星星一樣,發出耀眼的光,而我們,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在心理學里,把有自閉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見他們,卻觸摸不到真正的他們,就像星星一般。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電影,看完後被片中的美術老師尼克深深打動了。這是一位具有敏銳洞察力的老師,他真正讀懂了孩子,從根本處分析孩子,從而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讓小男孩伊夏不僅在讀、寫方面有了進步,而且在美術領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為超越老師的繪畫冠軍,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功的喜悅!現實生活中太缺乏這樣的老師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遇到這樣既懂教育又懂心理學,同時又具有無限愛心的老師。

現在的社會過重地強調競爭,而在無形中忽視了對孩子自身的關注。正如影片中尼克老師所說:「我知道外面是一個無情,充滿競爭的世界,一個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績,醫學、工程、管理……什麼都是只要比別人差就是無法容忍的。100分考了95分、96分、97分,只要比別人差就是可恥的,對不對?看在老天的份上,你想一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能跟夢想,不是,大家都只死想著要如何讓自己的手指脫穎而出。然後忙著去修飾,讓它們看起來更修長。如果哪天手指頭斷了,你們還要繼續嗎?」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溝通,給孩子建構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父母溝通。

作為我們的學生家長,你們真正理解一個孩子嗎?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而教育所做的不是助其快快成長甚至不經意間壓抑他們的成長,教育只是引導與發現,讓他們順著自己的方向,走一條屬於他們自己的路,而不是把自己的野心強加給孩子!

在學校教育中,現在更多地強調科學教育,而在無形中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電影中的主人公伊夏,就是由於其語言和文字理解能力的不足,導致他被排斥在學校教育之外。誇美紐斯倡導班級授課制的前提是確信每一個個體的認知能力是一樣的,因為人具有「學問,德行與虔信」的種子,就像是樹植根泥土一樣,只要給予同樣的知識學習條件,學生就能實現相近的學習目標。但是由於遺傳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們知道個體的認知能力還是存在差異的,面對這些「弱勢」群體,班級授課制似乎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為它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從而成就了大多數人,而犧牲了他們,使他們成為「陪讀」或是教育中的局外人。尼克老師翻閱著伊夏的畫稿和使他受到責罰的作業本、考試卷,漸漸的,心裡有盞燈開始變得明亮,那顆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的他的眼睛。「你有沒有注意到他犯錯的模式?他把字母寫成反向,同一個詞在一頁之中有不同的拼寫,相似的字就會混淆……所以,這些並不是普通的錯誤,他是一個有讀寫困難的孩子。發現這一問題後,尼克老師首先是給伊夏樹立信心,他在課堂上講到:「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許多傑出的人物,如愛因斯坦、愛迪生、達芬奇、畢加索……其實小時候都有讀寫障礙……」尼克老師常常利用業余時間和伊夏一起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游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後用鉛筆寫,一點一點,伊夏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為了讓伊夏顯露他的繪畫才華,尼克老師向校長建議要舉辦繪畫比賽。伊桑的畫勝過尼克老師而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伊夏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伊夏成功了,這更是尼克老師的成功,正是尼克老師智慧地發現伊夏的特點從而因材施教才發掘了孩子的天性,發揮了他的特長。

在每個班級幾乎都會看到伊夏的影子。他們總是沒辦法集中精神上課,經常在自己的位置上玩各種各樣可以拿起來玩的東西。作為老師感到無奈:因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來治療和改變孩子的行為,老師和孩子都只能繼續痛苦著,煎熬著。這些孩子天生缺乏主動性,一點的小挫折就能打消他的耐心,一次求助沒有得到滿足就會打消下一次求助的主動性,他們需要太多的個體關注。當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現出內心的美麗,綻放出生命的光彩時,當信任和付出終於獲得豐收時,我們都感受到了同樣的喜悅,我想每一個老師都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景。只是太多的時候我們都成不了這位老師,不是我們不願意,而是因為現實中孩子的狀態要比電影更復雜,是因為即便我們關心,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更讓我知道了:靜候「花」開,要懂「花」的特點。面對教學實際我們有時感到無力從心,但我們還是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嘗試!你一定要堅信,任何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小星星,是星星總會發光!希望每一位教師能真正關心、愛護、幫助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們都能發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忍不住連續看了兩遍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被片中的美術老師深深打動,這是一位具有敏銳洞察力的老師,他真正讀懂了孩子,從根本處分析孩子,從而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讓小男孩伊桑不僅在讀、寫方面有了進步,且在美術領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為超越老師的繪畫冠軍,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功的快樂!

伊桑的學習成績在學校一直處於最差的狀態,因此受到老師、父母的責罵、歧視,以至於為了逃避非難而讓哥哥寫假條向老師請假,以便於他逃學,最後不得已而轉學。

轉到新學校後,伊桑依然是學不好語文、數學等科目,無論他怎麼努力,他都不能寫好那些字母,他被老師打、罰站、罰跪等,遭受了嚴重的心理創傷。代課老師尼庫巴教孩子們畫畫,發現伊桑不正常的狀態後,他和伊桑的同學交流,和其他老師交流,通過分析伊桑的作業,他發現,並不是伊桑學習不努力、偷懶,而是因為他天生有誦讀障礙,缺乏流暢的思考能力,對距離、大小等缺乏判斷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卻做不到。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態後,尼庫巴老師上門和伊桑的父母談心,告訴他們: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能力和夢想,我們不能因為他目前的一點點障礙而嫌棄他。他甚至憤慨:「如果你喜歡比賽那乾脆養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負擔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為了喚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庫巴老師在課堂中和孩子們講述愛迪生等名人小時候也有讀、寫障礙,老師自己也曾是,然後,常常利用業余時間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游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後用鉛筆寫,一點一點,伊桑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尼庫巴老師認為,每個孩子興趣點不同,伊桑在繪畫方面有天賦,他的創造性極強,在學校繪畫比較中,伊桑的畫勝過老師尼庫巴而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伊桑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他流著熱淚撲進了老師的懷抱。伊桑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父母驚詫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峰體驗,他的臉上綻放出快樂幸福的笑容。放暑假了,父母親來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捨地與老師告別,臨上車前他回頭奔向老師的懷抱,尼庫巴老師將他高高地舉起,伊桑伸展著雙臂,全身舒展向上,極其激動人心,我的熱淚再一次流出。

畫面定格在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長的畫面上,的確是尼庫巴老師將伊桑高高舉起來了,不僅舉起了他的讀寫能力更舉起了他的自信舉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力量!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這樣的特殊兒童雖然在正常的學校並不多見,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並不敏感的,導致其學習成績暫時落後,我們的老師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們得像尼庫巴老師那樣認真觀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後從根本處下手,牽著孩子的手帶著他慢慢成長。

2. 來自印度的史詩作品 --- 我看印度電影《巴赫巴利王》

來自印度的史詩作品 --- 我看印度電影《巴赫巴利王》

筆者在上周利用晚上時間,再次看了印度電影史詩般的巨作《巴赫巴利王:開端》《巴赫巴利王:結局》二部電影。這個是筆者第二次看印度的這2部電影了感觸頗深,所以打算克服惰性,寫下這篇文字。總結下來,筆者認為,這2部電影代表了印度電影製作水平的巔峰,堪稱印度電影里的上乘之作,是史詩般的電影作品!

在去年下半年,筆者有看過這2部電影。但是由於當時對於這2部電影並不是連著看的,所以看第二部的時候,已經不能將第一部的情節與第二部的故事情節連貫結合起來了。加上這2部電影上下集里,故事情節的展開並不是按故事發生的先後順序,而是採取了倒敘方式,同時在順序敘事的過程中又夾雜著穿越回到過去交代了故事主角上一代宮廷內斗過程。這讓筆者很是吃不消!所以去年看完了第一遍這2部電影之後,筆者雖然對於故事情節有所了解,但是去不能完整的將這2部電影要講述的故事說清楚。

今年,筆者看了不少印度電影,對於印度電影有了新的認識。從之前的完全忽視,漠視印度電影,到現在印度電影每部必看。據筆者上網查資料,就有不少文章介紹印度經典電影作品的。得知必看的印度電影排行榜中,《巴赫巴利王》這2部電影就是排在前幾位的,可見這二部電影在印度電影中的地位。所以上周下班後閑著無事,筆者就決意要將這2部電影再看一遍。連續2個晚上,看到近11點,可以說是很辛苦的熬夜看完了第二遍,筆者才真正對這二部電影所闡述的故事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掌握,才能對於這2部電影做下點評。

二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大致是這樣: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一個摩喜施末底王國。國王死後,王位的爭奪在兩個年輕人巴霍巴利(帕拉巴斯飾)和巴拉迪瓦(拉納·達格巴帝飾)之間展開,巴霍巴利為人正直勇敢,而巴拉迪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太後選擇了養子巴霍巴利作為王國的王儲。巴霍巴利被擁立成為新國王,在加冕典禮之前讓其游歷王國,體察臣民的疾苦;同時,太後還竭盡全力滿足自己的親兒子巴拉的各種需求,希望平衡兄弟的關系。巴霍巴利在此游歷之間偶遇附屬國美麗絕倫的公主,並通過機會接近該公主。就在巴赫巴利接近公主期間,太後派人向公主給其親兒子巴拉提親,不過提親時候使者的傲慢的態度遭到公主的拒絕。一個夜晚,該附屬國遭到外敵入侵,命運危在旦夕,這時巴霍巴利憑借其蓋世武功將敵軍擊退。正在此時,太後給巴霍巴利發來訊息,要將公主以囚犯的身份抓回國內。巴霍巴利回到國內後,寧願選擇公主也不要國王之位。太後非常生氣,一怒之下剝奪了巴赫巴利的王位繼承權,並且宣布其親兒子巴拉為新的國王。但是巴拉繼位後卻一心想除掉巴霍巴利,但礙於太後權威,一致沒有採取行動。後來巴拉終於找到機會讓太後將巴赫巴利貶為平民,再通過編造晚上被巴霍巴利最親近人刺殺的現場,讓太後派人殺掉巴霍巴利。太後殺掉自己的養子之後沒多久,就知道了事情真相,非常後悔。巴赫巴利在人民心中很有威望,當人民知道巴赫巴利被害死之後,紛紛要求太後給與一個交代。太後藉此機會宣布養子巴赫巴利剛出生的兒子繼承王位!其親兒子巴拉國王很生氣就要殺剛被立為新國王的孩子,太後拚死相救。在太後的捨命保護下,巴赫巴利的兒子得以倖存,被一戶普通人家收養,取名為希瓦(帕拉巴斯飾)。希瓦是個擁有天生神力的孩子,長大後他為了心愛的姑娘離開了家,來到了外面的世界闖盪。由此,他也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實身世,一段為父復仇與奪回王位的故事即將來臨。最終讓其在民間長大後,帶領民眾替父報酬,奪得王位。

這種發生在古代帝王皇宮內部爭斗王儲繼承權的故事,在有兩三千年封建社會歷史的中國並不陌生,並不鮮見。在中國古代歷代王朝里,為了爭奪天下,父子之間,親生兄弟之間,皇親國戚之間,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你死我活的爭斗和血光之災。所以這2部電影里闡述的皇宮內斗故事,對於中國人而言,其實並無新意,可以說是很老套。因為中國出產的宮斗電視劇電影實在太多太多了,很多中國人對於樂此不疲的。

之所以說這2部電影是史詩般的巨作,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理由:

首先這2部電影場面宏大,大手筆 !規模恢宏的殿堂級別的古帝國王城,冷兵器時代戰爭時的兩軍對壘與血肉廝殺。還有那絢麗奪目的自然風光,旖旎多姿的佳人,無不體現了印度特色的的歷史文化底蘊。尤其是在戰爭場面的刻畫上,其場景設計與製作藝術上給人恢宏大氣之感。雖然有著過分誇張的鏖戰,但對於一個善於開掛的國度印度而言,這樣令人血脈噴張的塑造並不奇怪。看得出這部影片製作團隊頗費心血與精力,才能讓這2部電影呈現出這么好的觀賞體驗,在此筆者不能不為電影的幕後團隊點贊。鮮明的印度特色,震撼的戰爭畫面,這樣的電影首先能以其神博取印度觀眾的鍾情。對於另外一個文明的中國觀眾而言,也是很有吸引力的。看到《巴赫巴利王》電影里的宏大的戰爭場面,筆者不禁想起了《勇敢的心》《木馬屠城》這些來自美國好萊塢製作的史詩般的經典大片里氣勢磅礴異常壯觀的戰爭場面。當然了,這些美國電影所闡述的歷史故事更為深入人心,歷史沉澱更厚重,電影本身的國際影響力也更大更深遠。

其次就是電影里諸多演員無比精湛的表演功力。電影《巴赫巴利王》中每位人物的形象都特別鮮明,有稜有角,然人難忘。看得出,每位演員都非常用心的,傾力演出,全身心的投入到所塑造的角色里。巴赫巴利王對子民們的慈愛目光、對妻子的深情表白與忠貞、對作為其奴隸的叔叔的信任與友愛、對巴拉的忍讓等等,其內心戲都有通過面部表情得到展現,每一個動作與表情演繹得都十分到位。巴赫巴利王妻子更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的眼神堅定,有很強的正義感;不屈服於權貴,為愛情放棄一切;心直口快,是個嫉惡如仇愛恨分明的性情中人。當然了,影片中其他幾個角色也表演的很是到位。對王後無比忠心的奴隸叔叔;心胸狹隘心狠手辣內心陰暗的巴拉;力壓群雄,專制且霸氣側漏的老王後。。。諸多演技深厚的演員的傾力出演,使得電影故事演繹的跌宕起伏,對於人性的美與丑卻又刻畫得入木三分。

這2部電影時間都很長,都超過2個小時。筆者發現,印度電影單部電影超過2個小時的,不在少數。這讓看慣了90分鍾或者120分鍾以內中國電影以及美國電影的我,並無任何不適之感。反而筆者也再次對印度電影產生了好奇:印度電影都這么長嗎?筆者從小喜歡看電影,對於那些筆者喜歡的電影,筆者總是嫌時間過短,不夠盡興,常常在看完電影走出影院後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所以對於印度電影的更長時長,筆者倒是很是喜歡,覺得很過癮。

期待寶萊塢能製作出更多的史詩般的精品。加油,印度電影人!

2018-09-22 寫於杭州市下沙。

3.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每當我們觀看一部電影或是一本書籍的時候,我們會因為其中的內容傳達給我們讓我們有許多不同的感悟,將這些感悟寫下來,就是我們的觀後感!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5篇,歡迎閱讀參考!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一)

這部印度電影長達兩小時四十分鍾,比一般的電影要長,主題也比一般的電影要感人,勵志,突出。電影的主角是一位九歲的伊桑小男孩,他是一個讓父母老師傷透腦經的孩子,因為在讀寫方面的問題。讀書就是這個孩子最痛苦的事,在家裡父母的不解,在學校老師的責罵,同學的排斥,使得這個孩子被孤立到邊緣。他從三年級開始留級,直至這所學校不肯再接受他,之後其父靠關系轉到了另一所學校,在這新的學校里,孩子離開了父母,這里的老師和同學還是把異樣的眼光投向他,依然如故的排斥他。由此變得如此的沉默,他無聲的抗爭著這個凡人的世界,在他無聲的世界裡又充滿了對陽光,對愛,對理解,關注的渴求。他在學習上也許是並不出色,但是在繪畫上卻表現出異樣的才華,他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傾注於繪畫,但是一直以來沒有人把他當成正常人來看待。直至這學校來了尼庫巴老師,這位充滿愛心,責任心的老師發現了異樣的伊桑。通過家訪,觀察伊桑的作業,與校長溝通懇求校長的把伊桑留下,然後就是用課余時間用一對一的方式給予伊桑特殊的關心和教育。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在畫展中,伊桑的繪畫天賦被公之於眾並得到眾人的認可。尼庫巴是伊桑的伯樂,伊桑是一位千里馬,伯樂改變了千里馬的命運,感動了伊桑父母,感動了伊桑。

這部電影值得每一位做父母的和做教師的人看,看了之後我們會對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從而明白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給孩子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才華,也許孩子的表現與眾不同,也許他的行為不符合所謂的標准,但是請不要用承認的標准來衡量孩子的童年世界,好嗎,不要把成人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好嗎?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無邪的,不要玷污了孩子純真的童年。孩子,要的並不多,他們渴望被關心,被關注,被理解,僅此而已。我們成人是不是該反思一下自己,反思自己可不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我相信每一個成人父母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只要你們多一份理解,這就夠了。相信我們的孩子都不笨。

由此也想到了老師的教育的問題,希望看到更多的想尼庫巴一樣的老師出現,扼殺孩子天性螞穗的老師最好把他驅除教育界!誰都不會同意你們來傷害祖國的下一代!

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凱巧看到那雙明亮而充滿沉默的抗爭的眼眸,我想起了我的小堂弟——勛勛弟。同樣的是小堂弟,發發卻勾不起我的半點思念。一個月的相處,一個月的陪伴,小堂弟給了我太多的笑聲,正能量。小堂弟,總有一天,他會長成一個頂天立地的大男孩,我也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不再年輕,不再有太多的時間陪伴你一起長大。你是否會記得在你的童年裡,有一個叫林傑姐的堂姐是那麼那麼的寵愛你,那麼那麼的喜歡你,喜歡和你在一起,喜歡帶你出去玩,喜歡為你買東西,喜歡和你一起去超市,喜歡和你一起玩游戲,喜歡幫你拍照,然後保留下來,留給你長大後看。若干年後你還會不會記得你是我唯一的「小野人」,我是那個唯一叫你「小野人」的人……

親愛的小勛勛,我好想好想寫一封信給你,寫給15歲的你,20歲的你,抑或30歲的你,當你讀書初中了,升高中了,成家立業了,我也老了,你是否還會記得我?我們的感情會不會漸行漸遠?

回想起為了人生打拚的時光,獲得人生豐富的閱歷,同時也在離一些東西越來越遠,譬如熟悉的家鄉,親情,逐漸淡化的友情……親情,友情都需要維護才能保溫,為了拼得一身成績,我在奮斗的路上,孤獨的前行,那些慢慢消失的聯系的好友,你們會原諒我么?其實我也很擔心,擔心我有一天掙得一身光輝的成績,也實現了自己夢想,在回想曾經的熟悉的盯物鍵家鄉,親友,卻有了一層深深地隔膜。追夢的路上,難道這就是代價么?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二)

《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個八歲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滿了別人並不以為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甚至是別人隨意踩出的水紋和倒影。這些對於成人世界並不那麼重要,他們對家庭作業、分數和次序更感興趣。而伊夏在學校,總顯得那麼格格不入。當他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圍後,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伊夏必須應對額外的與家庭分離的創傷。一天,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克突如其來,用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規則,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夢想,去想像。學生們都滿懷熱忱,除了伊夏。尼克很快也發現了伊夏並不快樂,然後他開始了找尋原因。他發現伊夏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拼寫和閱讀,他是一位學習障礙的兒童,尼克對伊夏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夏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

當然,我也能理解伊夏爸爸的焦急與失望,伊夏爸爸雖然不懂教育,但他也是擔心兒子的,他之所以一再給伊夏施壓是因為擔心伊夏今天的不努力會造成日後被社會的淘汰。可憐天下父母心,同樣有責任感的老師,難免也會對後進的學生產生焦慮,我覺得這種焦慮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一個不無責任感的老師是不會關心學生進步與落後的,只有一個把學生當自己孩子的老師才會因為付出後沒有收獲而失望、焦慮。這種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通過影片的誇張演繹,特別是從孩子視角的鏡頭表現,我感受到了一種心靈的滌盪,這種焦慮的釋放對孩子的影響是破壞性的,伊夏因為大人的這種焦慮釋放一度處在心理崩潰的邊緣,就連伊夏哥哥——好好學生約翰在打輸網球決賽時,面對父親失望的嘴角、質問的眼神,也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

在大人擔心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孩子未來是否可以適應,一味給孩子學這學那,讓孩子會這會那的同時,我們能不能靜下心來,從孩子的角度去體會感受,電影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面對班上聽話的孩子,我們在盡職盡責的實施著教育,推進著孩子的進步,但當我們面對著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時,我們能否也像尼克老師一樣,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呢?生活,就像是磨石刀,總能將我們變得平滑光整。

當我們身邊出現一塊有個性的石頭時,我想只要他本性純良,我們就應不斷調整自己,用耐心、愛心去接納和包容,雖然他也許不能成為普遍意義上成功的人,但至少他是個健康快樂的人,也許正是這一份接納和包容,說不定就能成就一個讓世界驚艷的人。尼克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是實實在在的,心理的接納、教育的指導、信心的重塑,一切都是可行的,在接觸家長中我也常發現像伊夏爸爸的人存在,對面孩子或打罵,或溺愛,這都是扭曲異化的關心,而孩子真正需要的關心,也許就是能騎在爸爸肩上吃冰棍,能在發呆幻想時得到一點理解,能有面對面傾心交談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強行將他們裝在同一個箱子中,只會造就復制人偶的時代。讓孩子的童年多一些屬於自己的天馬行空和自我探索,這種探索也許會走很多彎彎路,但正是彎彎路上的點滴感受,流連忘返才是屬於他們自己生活的細節和美麗。少一點控制,多一點理解,讓地球上的星星都能閃耀自己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三)

地球上的星星,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關於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電影里主人公是一位八歲的.小男孩,伊桑。然而伊桑並不是個普通的孩子,他天生具有閱讀障礙,缺乏流暢的思考能力,對距離、大小等缺乏判斷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卻做不到。

在伊桑周圍的環境中,除開他的媽媽,其他的人都對他感到不滿意,即使是他的爸爸。最終,伊桑被迫被學校開除,被寄往了寄宿學校。在寄宿學校里,伊桑變得很壓抑,他開始沉默不語,孤立自己,甚至有想自殺的念頭。就在這危險的情況下,一位代課教師的出現,完全改變了伊桑的命運,這位代課教師便是尼庫巴。

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態後,尼庫巴老師上門和伊桑的父母談心,告訴他們: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能力和夢想,我們不能因為他目前的一點點障礙而嫌棄他。他甚至憤慨:「如果你喜歡比賽那乾脆養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負擔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

為了喚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庫巴老師在課堂中和孩子們講述愛迪生等名人小時候也有讀、寫障礙,老師自己也曾是,然後,常常利用業余時間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游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後用鉛筆寫,慢慢地,伊桑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

尼庫巴老師認為,每個孩子興趣點不同,伊桑在繪畫方面有天賦,他的創造性極強,在學校繪畫比較中,伊桑的畫勝過老師尼庫巴而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伊桑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他流著熱淚撲進了老師的懷抱。

伊桑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父母驚詫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峰體驗,他的臉上綻放出快樂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親來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捨地與老師告別,臨上車前他回頭奔向老師的懷抱,尼庫巴老師將他高高地舉起,伊桑伸展著雙臂,全身舒展向上,極其激動人心,我的熱淚再一次流出。

畫面定格在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長的畫面上,的確是尼庫巴老師將伊桑高高舉起來了,不僅舉起了他的讀寫能力更舉起了他的自信舉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力量!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這樣的特殊兒童雖然在正常的學校並不多見,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並不敏感的,導致其學習成績暫時落後,我們的老師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們得像尼庫巴老師那樣認真觀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後從根本處下手,牽著孩子的手帶著他慢慢成長。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四)

今天是星期六,我倒是有一些休息時間,於是,我便在電腦上觀看了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看完,我感悟頗深。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的是一個印度小男孩伊桑的故事。在三年級時,他因為不及格而留級。然而,不管他怎樣努力,成績都沒有好轉,令父母大傷腦筋。在一次與小夥伴的玩耍中,他一不小心將球扔出了牆外,不知情的父母便給他扣上了「調皮」的帽子,並且把他轉到了一所寄宿制的學校。

可是,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更糟糕了。他的成績如此的差,老師們對他沒有好臉色,還經常體罰他,他也慢慢由原來的開朗變得自卑,上課時經常發呆、走神。所幸的是,新來的美術老師尼克姆在課堂上發現了這個孩子的問題,開始關心他、開導他、輔導他……漸漸地,伊桑開始從自卑中走出來,還在由尼克姆舉辦的比賽中奪得了第一名。伊桑也從老師們心中的差生變成了優等生。

就如尼克姆老師所說的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的優點。」就比如伊桑富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拉揚學習很好、中規中矩一樣。而在現在,誰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為優中優人才?於是,孩子們就被放在了「全面發展」的模型中,丟掉了自己原有的長處,反倒變成各方面成績平平,說好不好,說壞不壞,所謂「多則不精」也。

在所羅門部落中,人們為了得到木材,並不會去砍樹,而是一擁而上大聲罵那棵樹。過不多久,樹就會受詛咒而死。

在當今社會中,家長也經常會罵自己的孩子,還美其名曰「恨鐵不成鋼」。如果真的成鋼了那還不錯,但是,現在大多數都是將鐵變為了石頭,這又是何必呢?就像那顆樹一樣,漸漸地「枯死了」。

所以說,最重要的還是身邊的人對你的態度,如果你在家裡有鼓勵與嚴厲並舉的家長,在學校碰上推崇「護長容短」的老師,那孩子的成長會走向積極、陽光、自信。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五)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是在不久前老師給我們看的。

我剛看這個電影的時候,相比我看完這部電影,並沒有什麼震撼力,剛開始就是一堆老師在那說一個成績特別差的孩子的各科考試成績,語言聽不懂,又說一大堆的,當時心裡就在想,這個怎麼這么啰嗦啊。後來畫面慢慢轉換到了一個抓金魚的小孩子,因為抓金魚而沒趕上小車,但是這個小朋友的想像力很豐富,雖然長著大鮑魚,但是也是很喜歡她的,因為我自己也很喜歡想像。聽我們看過這個電影的同學說,這個小孩子就是主角,之前那一堆老師說的就是他的成績,不過他後來因為一個老師學習變好了,而且畫畫也很厲害。對於同學的爆劇,我是很不開心的,但是還要繼續看啊,我就想我要看看這劇情的發展是怎樣的,這個小孩子怎麼遇上那個老師的。

後來,小男孩所在的學校里的老師認為小男孩是智障,就建議他的父母將他送到寄宿學校,當然,他的父母聽到別人說他的孩子是智障,也是很生氣的,但還是把他送到了寄宿學校。剛開始,那裡的老師還信誓旦旦的說會把小男孩教好,但是後來還是對小男孩放棄了。只到一個老師的出現才改變了這個小男孩的一生,這就是前面說的那個老師,他的開場給全班的小朋友一陣歡呼,讓他們沒有對其他老師時的嚴肅認真。但是那時小男孩沒有跟其他孩子一樣,他只是靜靜地坐在那,後來上美術課了,老師看到別的小朋友畫的很好,小男孩畫得更是好,於是他就慢慢地開始關注這個小男孩。慢慢地,他知道這個小男孩成績很差,於是他就翻了小男孩的作業本,因為他之前就是一直跟殘疾兒童相處的,所以他知道小男孩有空間認知能力有障礙,於是就去找小男孩的家長說,小男孩的家長起初理解錯了意思,以為這個老師是故意來說他們兒子是智障的,就把他趕走了,但由於老師的堅持不懈,最終小男孩的父母知道了問題所在。

後來的每一天,這位老師都陪小男孩補課,矯正他的認知,並培養他的畫畫技術,終於,在結尾的畫畫比賽中,小男孩得了一等獎,這讓之前對提到他名字就難受的老師改變了,現在只要有人提到了小男孩的名字,那些老師一個個都是欣慰的表情。

歸根結底,都是那位老師的原因,如果那位老師沒有出現,小男孩的才能可能就要被埋沒了,讓他永遠成為被人遺棄的對象,這就好像我最近剛學的《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如果沒有伯樂來賞識千里馬,他就可能永遠被埋沒,老死病死。

這個電影對我的感觸很大,而且到結局,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點想流淚。這告訴我一個道理:在你身邊那個學習差的人,思維不靈活,遭人嫌棄的人,受人鄙視的人,其實都是有潛力的人,只不過沒有賞識他們的伯樂出現,不然他們都會釋放出屬於他們的光彩,讓曾經對他們出言不遜的人另眼相看。

閱讀全文

與印度電影感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寧南電影城院 瀏覽:833
中國電影犯罪推薦 瀏覽:953
電影網大全的 瀏覽:431
兩只老虎電影三件事是什麼寓意 瀏覽:692
北京華聯電影城 瀏覽:283
逃犯進電影院 瀏覽:432
向外國友人推薦中國的電影 瀏覽:578
韓國戰爭電影十韓 瀏覽:702
新中國第一反貪大案電影 瀏覽:214
俄羅斯電影插曲列表 瀏覽:657
謝謝老師用英語電影怎麼說 瀏覽:814
導演電影怎麼賺 瀏覽:997
法國電影蝴蝶背景音樂 瀏覽:384
電腦看電影用什麼軟體不收費 瀏覽:450
男女在辦公室做的韓國電影 瀏覽:518
老天幫幫忙電影豆瓣 瀏覽:295
什麼電影標志中國無聲電影走向成熟 瀏覽:417
2015年盜版碟金魚玫瑰花電影 瀏覽:330
浮雲電影網 瀏覽:387
青春勵志電視劇電影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