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少年電影韓國

少年電影韓國

發布時間:2025-02-11 13:36:59

A. 電影少年結局最後疑點

結尾那句告白太多餘了,誰都能看出少年是用生命去愛,說出來豈不廉價。但我覺得,這個回響很有必要。

少年的愛,熾烈洶涌,不帶算計,不留後路,是市儈庸俗的成年人無法想像的。而他們所要的回報,不過是狂風暴雨、千辛萬苦、九死一生後,聽到戀人輕聲說一句,我愛你。

評價

《少年》是個黑色的犯罪故事,用青山剛昌的話說,是一個純黑的噩夢。我看過管虎的《老炮兒》,看過丁晟的《解救吾先生》,看過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但仍然很驚訝,一部當代都市背景的華語電影可以黑到這個程度。

風格上,它非常鮮明地受到了韓國犯罪電影的影響(這一點跟導演聊天時得到了佐證),比如《新世界》,《阿修羅》等,在一個處處布滿了灰色的世界展開,這里被利益、慾望和秘密驅動,充斥著橫流的物慾、卑鄙的算計和骯臟的交易。

B. 韓國電影(犯罪少年)主要講的內容是什麼

身負大量前科的不良少年Ji-gu和重病卧床的爺爺相依為命,並和有著相似苦難生活背景的少女(Sae-rom) 偷嘗了情愛的禁果。此後,卻因和其他少年一起進入人家實行偷盜和破壞被警察抓捕,被判進勞教所。爺爺因缺乏照顧而過世後,少年卻意外的遇到了13年前拋棄自己逃走的母親Hyo Seung。兩人開始了相依為命的生活。原來母親生下Ji-gu也是17歲時沖動惹的禍,而她甚至不知道孩子父親的真實姓名。而他們想回歸普通人生活的想法也在被社會一次次拒絕後徹底失敗。Sae-rom因懷了Ji-gu的孩子而被家庭趕出,住在少年管理所。雖然Ji-gu給她的生活帶來了無法挽回的災難,但是最後她還是選擇和這個男孩在一起。Ji-gu向母親說明了女孩的事結果勾起了母親的傷痛,兩人大吵一架之後又各自天涯。母親去了色情行業做工,Ji-gu因為打架再次被抓緊少年管制所,而Sae-rom則離開了他們一起打工的地方。

本片的主題沉重,故事背景是1990年代韓國經濟蕭條的時候。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在人生之路上失足的孩子們不僅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反而越來越被社會排擠,越來越靠近社會邊緣灰色地帶,逐漸墮入永遠無法超脫的惡性循環。本片的日語譯名《不成熟的犯罪者》或許更加貼切電影的主題,無論是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還是那個已經走向中年的母親,事實上都是在很不成熟的年齡犯了錯,卻從此無法翻身。然而這些社會問題少年,在被社會認定為盜竊成性,濫用暴力的同時也保有一顆求生的心,和僅存的和同齡人一樣的純真。片中的母親17歲時「失足」之後一生用謊言和偽裝維系著生活,卻還常帶著對生活的嚮往和樂觀。而在兒子的女友身上發生的事,很難說是否會成為另一個「母親」的翻版。結尾一切突然停止在母親慣有的笑臉上,用一個比較開放的結局留給人們以想像的空間。

C. 《少年》有著導演對銀幕暴力無盡的迷戀

《少年》這部電影,它最終呈現的內容及方向,可能與很多人的預期完全相反。從最開始的陣容配置及片名,我們一直以為這是一部關於青春的電影,最多是一部殘酷青春物語。仍是關於青春的苦惱與哀傷,以及愛情。

出於對青春片的一貫敵意,對《少年》這部電影,原本並沒有御談那麼期待。不過,就像之前在新片前瞻說過的,該片的第一支先導預告,卻勾起了我的一些觀看慾望。

而真正看完之後,你更會發現,這片跟青春幾乎毫無關系。就像導演說的,這就是一部成人世界的犯罪題材。影片甚至有意張揚暴力與其他噱頭,誇張點的話,你可能會在其中看到暴力狂、控制欲、符號化的惡人、不明的性取向。當然,還有永無休止的罪惡與暴力。

甚至在戲份編排上,影片的真正男主則更像是張譯,歐豪的角色更像是個影子男主,隱藏在背後。而張譯飾演的警察卻一直站在前面,是一個以觀眾視點代入的角色,帶觀眾進入這個案件,並了解背後的陰謀。

影片導演楊樹鵬在之前的訪談中提到過,他最初看中並決定參與改編這個劇本,其實就是因為張譯這個角色,那是一個疲於奔命的警察,被這場撲朔迷離的案件搞得暈頭轉向,這種有點美式偵探小說的角色設定,成為他最開始的嗨點。

就好像張譯臉上持續不斷的傷痕(不是額頭碰上了,就是鼻樑撞壞了),還經常灰頭土臉的形象,其實也是很常見的人物塑造方式。

它用角色的狼狽,張譯外形上的變化,去增加故事的緊迫感,告訴觀眾,其實真正四處碰壁的,並不是張譯傷痕累累的臉,而是對案件調查的的過程,一路碰壁,毫無頭緒。

不過,倒可以先聊聊《少年》的導演楊樹鵬,倒也是個有趣的人。按他的描述,他的經歷其實非常有趣,小時候也混過,沒事打打架什麼的,還在錄像廳看過場子,做過消防員,在影視公司做過攥稿,當過編輯,最終才通過《實話實話》和《電影傳奇》走進電影圈。

他的人生經歷,恰好可以對應很多普通影迷對電影以及電影夢的假想

都是沒經過科班訓練,也沒有太多電影專業經歷,更多是憑借個人的興趣,試圖走進這個圈子。只不過,楊樹鵬是比較幸運的那個,他最終混進了電影圈,實現了他的電影夢。而我們,則一直在圈外打轉。

從興趣愛好上,楊樹鵬導演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就好像他之前在知乎上發的一個文章,推薦自己看過五遍以上的電音,他推薦的是《教父》《七武士》《憤怒的公牛》《盜火線》以及《喋血街頭》

而在之前與他進行的一次鎮則碰對談中,他說提到自己很喜歡美國文學,比如卡佛、塞林格或者海明威。他說,那些小說當中人物的不確定性,其實對他之後很多作品影響很大,他希望他作品中的人物,大概也有一些不確定的東西,非好非壞的。

在「文藝青年」這個稱呼有點變成貶義的今天,楊樹鵬卻堅定地認為自己就是文藝青年。他說「我們喜歡電影,為電影做一點事情,喜歡文學,為文學做一點事情,我覺得這個不丟人。以前我挺擔心被描述成一個文藝青年,40歲以後大概確實有一些四十不惑的意思,我不再盯山特別擔心某些事情。」

所以,自稱文藝青年的楊樹鵬,也嘗試在他的作品中融入更多文藝青年的東西。最早知道楊樹鵬,其實是因為一個惡搞短片《分家在十月》。那個十幾年前大熱的短片,曾經也是風靡一時,在網上火到不行,算是國產惡搞短片的元老了。而那個短片,正是楊樹鵬他們幾個人鼓搗出來的。

從當初那個短片,其實就能看出楊樹鵬作品的一些特點,容易受經典影響或是呼應經典,並且喜歡對固有類型進行突破,這都是特別影迷的東西。

就好像他之後的《烽火》《我的唐朝兄弟》以及《匹夫》,無論你覺得這些作品如何,卻總能從中看出一些試圖突破固有類型框架的野心,《我的唐朝兄弟》顯然是在古裝基礎上融入了喜劇與武士片的元素,而《匹夫》則嘗試在抗日題材里加些西部片以及其他迷影元素。

即便我不喜歡《匹夫》,卻仍然對其中一些形式感以及惡趣味的東西感興趣,比如那場制服妹子砍鬼子的設定。

這都是很迷影,又很惡趣味的選擇,它會與同好形成共鳴。

那麼,《少年》里又能看到什麼呢?

很明顯的感覺,《少年》裡面有韓國犯罪片的影子:對邪惡人性的迷戀,對罪惡的細致描述,尤其是對銀幕暴力的熱衷。其實,都是這幾年韓國犯罪片,都有類似的情況,放大的銀幕暴力。

導演認為,自從科波拉《教父》系列中出現了眼鏡腿殺人,從相對冷靜的狀態創造出調性很高的冷暴力環境,挑動了很多人的神經,這種形式感的暴力是他很喜歡的。而韓國的犯罪片,則將這種暴力進一步放大。這是與三池崇史的暴力完全不同的,寫實的暴力。

就好像我們之前看過的很多韓國犯罪片,尤其是金知雲的《再見惡魔》這種

有著對銀幕暴力的無盡的痴迷,如一場大賞。而這,已然成為當下韓國犯罪片的主流。

另外,追尋楊樹鵬的創作軌跡,也能找到他與韓國電影的關聯。

在拍完《匹夫》之後,楊樹鵬有好幾年的蟄伏期,一直沒有作品出來。

據他介紹,那幾年他主要在韓國,參與一些中韓合拍的犯罪片運作。選擇韓國,是因為可以規避很多風險,比如案件發生在韓國,警察也是韓國人,所以在影片通過審查時會更方便。

那期間他一共操作了兩個項目,一個是關於殺手的公路片,另一個是懸疑罪案題材。雖然由於演員檔期或其他原因,兩部片子都沒拍成,但是,在韓國的那段經歷,無疑會對他之後的創作產生了很多影響。而提到韓國,他最大的感受還是韓國電影人的敬業程度,以及對職業的敬畏感。

回到《少年》,這部片子的整體狀態都非常壓抑與黑暗,是有韓國寫實罪案題材影子的。尤其是那些挑戰觀眾神經的銀幕暴力場面,包括其中一場強奸戲,都特別刺激觀眾。而最後那場用大鐵鎬砍人的場景,看到我都有點疼。在這幾年的華語片里,這也是挺突出的一場銀幕暴力戲。

對於銀幕暴力的迷戀,一定程度也源自導演的直男審美吧。

楊樹鵬經常會有意無意提到自己是個直男與直男口味。而他的直男口味,也一定程度影響了自己的作品。就像他說自己一定不會去拍的都市愛情片,即便給再多錢也不想拍。我覺得,這不光是想不想拍,也是能不能拍得出來。

顯然,他還是喜歡拍這些犯罪的、動作戲的,更男兒熱血的片子。

包括在上文他提到的,自己看的次數最多的電影,也是相當直男的選擇,五部電影基本都是動作片或罪案題材,沒有一丁點溫柔與浪漫。不過,這幾個選擇倒是很對我的胃口。

包括在《少年》裡面,也是特別直男的拍法,關注的是案件與陰謀,設一個大局,以及整個陰謀的執行。整個片子都很硬,動作與陰謀。而我們以為的女主角郭姝彤,其實戲份並不多,更多隻是個執行任務的配角,劇情的核心仍然是張譯、歐豪、郭曉冬這幾個人

《少年》其實是個復仇的故事,並伴隨著一個巨大的陰謀,整個故事都是在這個陰謀之下推進,而真相,甚至要到影片的最後一刻才能完全揭開。

為了鋪墊這個陰謀,導演有意在之前影片前半段放了好多煙霧彈來攪亂你,而最後的真相,一方面確實很意外,卻也因為太過意外帶出反效果,會被一些觀眾認為是刻意反轉,並開始質疑劇情上的bug。

至於歐豪,導演說選擇他來出演,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歐豪的身體條件很好,片中有很多動作戲,都要他親自上陣,這是其他偶像演員不太擅長的。再加上,歐豪身上的一點點痞氣,也更適合這個角色。

好在這部電影其實是個群戲,而片中的很大一部分戲也都壓在張譯身上。所以,當你真正看了《少年》,你會發現這部片子的戲份其實挺均衡,尤其這還是個罪案片,更多都是靠事件推動劇情,留給角色矯情的時間並不多。

之前看到有評論說,楊樹鵬認為《少年》是他最滿意的一部作品。

起碼從類型上,這部應該是他的作品裡最貼近觀眾的一部了,有犯罪、有懸疑以及各種抓眼球的元素。雖然,在當下的情況下,影片還是有太多遺憾,有太多地方要刪,很多地方要改,尤其必須正面的角色,就一定要正面處理,是不許犯錯誤的。

甚至導演自己提到很多不得已的刪改都罵娘,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這就是當下我們拍攝犯罪片的現狀,很多東西不能拍也不讓拍。犯罪題材尤其難辦,畢竟禁區也更多。而這幾年犯罪題材則格外多,從《烈日灼心》《拯救吾先生》一路下來,每一部相關影片,都在一點點改變著犯罪片的尺度。當然,我們還是希望有更多的變化。就好像《少年》對暴力的渲染與描寫,同樣是在跟尺度硬碰,並試圖有更多的推進。

即便有很多不如意和不滿足,這仍是一部有訴求的片子,類型元素豐富,風格也算突出。尤其結尾聽到陳百強那首《一生何求》,還真的能品出主角心中的那點失落與悔恨。

而提到業餘生活,導演說他工作雖然很忙,卻仍有時間看電影和美劇,比如《西部世界》有看,不過沒看完,《罪惡之夜》則很喜歡。

今年的韓片,《小姐》和《哭聲》他都很愛。

這倒是不意外。

D. 求推薦好看的韓國電影,例如,盲證,狼少年等青少年電影。

7號房的禮物,很好看,又搞笑又感人。 素媛,熔爐。看得心很揪。都是兒童被性侵了。 看見惡魔。重口 追擊者。盲證。柏林。 狼族少年。愛情 愛情小說。七級公務員。奪寶聯盟

E. 一個成年女性因被告性侵未滿18歲少年入獄出獄後又與少年在一起的韓國電影

犯罪少年

F. 裡面有青少年的韓國電影推薦

陽光姐妹淘
熔爐
狼少年

G. 如何評價電影《少年》

不可否認,《少年》是一部風格明顯的類型片。所謂類型片,最簡單的解釋或許是將電影類型與商業完美的結合下,在突出導演個人思想的同時又不缺乏藝術氣息。楊樹鵬在藝術表達上的堅持從未消退,從《烽火》、《我的唐朝兄弟》到《匹夫》,他在每一部電影里傳遞著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少年》是他第一次嘗試懸疑犯罪題材,其中有很多人性的揭露和思考,「每一個角色都很有分量,也有著復雜的命運感。」

閱讀全文

與少年電影韓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0808電影院 瀏覽:156
日本動漫美國電影 瀏覽:19
怎麼牆上放手機裡面電影 瀏覽:653
除暴劇情和哪個電影一樣 瀏覽:743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獎2015 瀏覽:122
迪鐵電影網 瀏覽:980
我要發達電影在哪裡可以看 瀏覽:775
三亞國際電影節馬基迪 瀏覽:263
電影網的觀後感 瀏覽:19
歐美古戰爭電影大全2015 瀏覽:57
不用vip看電影的軟體哪個好 瀏覽:115
我國第一代電影導演4 瀏覽:358
2015電影非凡 瀏覽:149
動畫電影合集 瀏覽:214
2015年國產電影豆瓣排行榜 瀏覽:693
第44屆哥德堡電影節 瀏覽:863
成龍最後一部搏命電影 瀏覽:233
成龍的電影中的危險動物 瀏覽:734
2017好口碑的國產電影 瀏覽:689
現在韓國電影怎麼不更新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