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嫌疑人X的獻身
坦率地說,持續一段時間看偵探小說,就大約知道了寫作的套路。大多數的情況下,開篇就是命案現場,然後隨著刑警的偵查活動的開展,各個線索出現了,故事情節隨之推動。由點及面,老樹開花的套路,看久實在是很膩。但是東野圭吾的作品《嫌疑犯X的獻身》的寫法不落套路,結局又讓人跌破眼鏡,似乎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中年男女的愛情,與本文無關,圖片來自網路。
可是靖子為啥不愛石神呢?因為石神連自己都不愛。靖子看到的石神的形象是這樣:他身材敦實,臉很圓、很大,可是眼睛卻細得像條縫。他頭發短而稀薄,看上去將近五十歲,可能比實際大些。 他不太在意穿著打扮,總是穿著同樣的衣服。從外表看,石神就是個無趣的人。再來看石神和靖子的第一次相遇,對靖子而言只是對鄰居的例行拜訪,而那晚石神迷失了生活的意義,他打算結束他的生命。見到靖子,他的印象:「怎麼會有眼睛如此美麗的母子。這種美麗和數學的美感不殊途同歸。雖然他說幫助處理屍體只是報恩,但是數學是石神的至愛,他可以奉獻一生的時間,靖子和美里從那晚後也成了他的至愛了,他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在石神的生命里,沒有自我,沒有愛,更不要提愛自己了。因此,在數學的領域里他可以自負,但在愛情的國度里,他只能卑微地犧牲自己。
另一方面,石神之所以選擇新加入的遊民作為替死鬼,因為他認為這些人消失了,有誰會在意呢?湯川對於遊民的看法:「這世上沒有無用的齒輪,只有齒輪自身能決定自己的用途。」個體的生命再卑微,也只有個體能決定生死。石神認為自己同那些遊民一樣,即使死了,又有誰會在意呢?石神是從頭到腳,從外表到骨髓里,徹徹底底地不愛自己,也不恨自己,只是默然而活。這樣的人,何足以贏得愛情。
前面說過,東野圭吾是有野心探討人性,這樣的可以讓作品的內涵得以提升。這一點是我們地讀他的偵探小說務必注意。《嫌疑犯X的獻身》在我看來,倒像一本情濃濃的言情小說,無傷風雅,只是敘述了一個中年單身男人的痴想。
2. 介紹一下《嫌疑人X》結局。
結局:石固為了花善再殺了一個人,來偽裝成死去的丈夫,精心製造了一個不可推翻的不在場證明,然後讓警察抓了自己。但是花善最終無法原諒自己,安心的活下去,因此向警方自首了,最後石固崩潰了。
《嫌疑人X的獻身》又名《嫌疑人X》是韓國2012年方銀振執導電影。影片改編自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代表作《嫌疑人X的獻身》,原名《完美的愛情》,後仍改為和原著接近的《嫌疑人X》。
(2)日本電影嫌疑人x擴展閱讀:
片中一個很重要的場所是「石固」和「花善」相遇的公寓樓,劇本中要求該樓應符合「復道式」的設計,即既有樓梯又有獨立的平台。
劇組在大邱某處找到了較為合適的公寓,但由於要在此處拍攝大量關於殺人的暴力鏡頭,遭到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後經反復接洽,終於達成協拍協議。此外,片中最重要的線索發現地——被群山環抱荒涼的蓄水池,也在江原道華川某地覓得。
置景組在設計房間時選擇陰暗壓抑的整體基調來表現男主人公石固」內心的封閉,並在逼仄的房間中鋪滿了數學方面的書籍,以及散亂各處的公式計算草紙,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公式並非信手謅來,每個都是真實的演算和推到。
3. 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和原著有哪些差別
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改編自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知名小說,原著中兩位理科天才的出招與拆招,一直是書迷對電影最為期待的部分,與此同時,兩人惺惺相惜卻又不得不屢屢對立的友情,也格外讓人揪心。
另外,爭議比較大的一個改編就是花崗靖子母女的犯罪事實,原著中花崗靖子母女是毫無疑問的故意殺人罪,但是改編後張婧母女受到了極端侮辱甚至有生命危險,如此情況下進行反抗能否被判定為正當防衛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但是總體上來講,蘇有朋導演的改編還是成功的,幾位演員的演技也都在線,有之前的日版和韓版電影來做比較,這部電影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是這部電影節奏緊湊,劇情嚴謹,一些鏡頭也表達的十分到位,在大多數國產電影粗製濫造的大環境下,能有這樣的作品實在不易,作為影迷我們應該多一些支持,少一些責罵,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批判,這樣國產電影的發展才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