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電影赤壁會在日本大暢銷
商業片啊,本身題材就是日本人很有興趣的題材,他們民族尚武。
這電影里的明星在日本都很有名氣的,這個也有很大的原因吧。
這部電影在日本的宣傳力度也很大,加上金城武、梁朝偉還有一個日本演員,趙薇也比較受歡迎。
② 有哪些在日本上映的中國電影
其實要說在日本市場上映的中國電影是有很多的,因為畢竟有很多小眾的院線。會上一些他們認為的文藝片或者小眾電影。以我看,要想了解一部電影的影響力還是要看票房。因為這是普羅大眾用錢來投出的選票,更具備參考價值。下面是中國電影在日本票房前20名的名單:
《赤壁(下)》2009年 55.5億
《赤壁(上)》2008年 50.5億
《英雄》2002年 40.5億
《少林寺》1979年,82年日本上映 36億
《A計劃》 1983年 31億
《龍爭虎鬥》1974年,李小龍 30億(配給16.42億)
《死亡游戲》1978年,李小龍 29億
《少林足球》2001年 28億
《十面埋伏》2004年 22億
《A計劃續集》1987年 19.1億(配給10.5億)
《警察故事》1986年 18.7億(配給10.3億)
《功夫》2004年 17億
《五福星》1983年 15億
《猛龍過江》1974年,李小龍 14億(配給7.72億)
《龍兄虎弟》1986年 13.6億(配給7.5億)
《威龍猛探》1985年 12億(配給6.6億)
《快餐車》1984年 11億
《精武門》1974年,李小龍 10.9億(配給6億)
《唐山大兄》1974年,李小龍 10.9億(配給6億)
《龍少爺》1982年 10.9億(配給6億)
第一名毫無爭議的是三國題材的《赤壁》,要知道《赤壁》在日本的票房比大陸的票房還要高。可見日本人對三國題材是有多麼的熱愛。日本對三國題材的拍攝和改變可以說是樂此不疲。有以曹操為主角的《蒼天航路》有比較正統橫山光輝的《三國志》甚至還有娘化的《一騎當千》三國的游戲更是非常的多。所以吳宇森操刀的《赤壁》在日本取得如此的成績,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③ 日本人為什麼熱衷中國電影赤壁
日本人有很深的三國情節。 眾所周知,日本的「三國文化」來自中國,那是「中學東漸」。
當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以下簡稱《三國演義》)於元末明初問世時,三國的故事在中國大陸民間已經流傳了近千年。但是故事有沒有傳到日本,此前沒有紀錄。日本真正第一個與中國的「三國」故事有關的作品,據邱嶺與吳芳齡所著《三國演義在日本》一書所研究,是一部叫做《太平記》的作品。它的誕生,大約也相當於中國的元末明初時期。
《太平記》是講述日本南北朝時期歷史的小說,其中的作品卷二十,引述了三國故事,從劉備三顧茅廬開始講,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死孔明走生仲達」結束。故事的主角,竟然不是劉備也不是曹操,而是諸葛亮。
在中國人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象徵。但是在《太平記》中,諸葛亮的主要表現是「忠誠」與「仁義」。他對主人公劉備的鞠躬盡瘁,一直延續到他死後,還可嚇退敵人,給蜀國做貢獻。還有,他「出師未捷身先死」,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個人悲劇,也都是日本人津津樂道的內容。不過,《太平記》中的三國故事,還不是來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真正進入日本,是在《三國演義》的嘉靖本問世167年後。其時正是中國剛剛完成明清交替,一批明朝遺民避居日本,帶去大量中國書籍。而日本恰逢多年戰亂結束,進入江戶時代,對中國文化有了濃厚興趣和需求。1689年——明亡之後40餘年,《三國演義》的第一個日譯本《通俗三國志》出版,譯者署名「湖南文山」。
江戶時代的日本,知識分子和上層武士是可以直接讀漢語原文的,也就是說,其實他們可以看中文的《三國演義》。但庶民階層卻不行。所以說,湖南文山的這個《通俗三國志》,很大的意義是使「三國」在日本全社會各階層中,尤其是中小學生中普及。不過,從那個時候起,日本譯家們已經在搞「編譯」,按自己對內容的理解開始對原著改編。120回的小說變成了50卷,每回末尾必有的說唱套話也都抹去,實現了由說唱故事到讀本的轉換。
日本人對於三國的執著熱情與認真,簡直近乎自虐。至今,他們仍會寫出無數本書來,考查三國里的史實,三國里的謎團,收集三國名言,繪制三國地圖,編制三國大詞典。有一個日本職員,就是因為喜歡三國,利用假期到中國來考察三國故地,已經堅持了20多年。至今,到網上搜索,關於三國的購書網頁有30多頁,每頁都包含十幾本書。僅就三國人物評價而言,在光榮公司做三國的電腦游戲的同時,日本一家「新人物往來社」推出《三國英雄資料編》,對169個三國人物的統率能力、決斷能力等8個方面進行打分,買了書的人都可參與進去,花樣無窮。
而日本的文學,從最早接受三國故事時起,就已經開始走上了與中國文學不同的道路。邱嶺與吳芳齡為日本文學總結的三大特點是:追求真實;非社會化而強調個人;悲美。所謂「悲美」,一代日本動畫迷和游戲迷恐怕早已在日本動漫中領教。那種滿天飛著血紅的箭雨的悲愴與凄美,英雄人物經歷生離死別時,心碎之處的典雅傷感,都隱隱地在打動著一代年輕的游戲迷們。這些來自東瀛的「三國」,千百年前曾經從中國傳過去,不知充盈了多少日本人的內心,現在它們又轉回到發源地母國,又會在這邊釀出什麼樣的果實?
日本大手前大學校長川本皓嗣,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在日本,以前常聽到『同文同種』的說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國人沒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以為學習同『文』者就具有相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直到近代以後這種錯覺仍然存在著。
另一方面,中國人雖然一點也不認為自己像日本人,但就像美國人多覺得加拿大是美國的一部分或者一個『准州』似的,中國人不也覺得日本文化像是中國文化浮淺的模仿或者派生物嗎?
當然,這兩方面都是很大的錯覺。」
觀察日本的「三國文化」與中國的「三國文化」之不同,似乎讓我們突然得到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文化、中國的歷史觀的某些清晰鏡像。
④ 日本人為什麼這么喜歡咱的三國
前些年,中國《三國演義》電視劇組為再現三國時期歷史古跡風貌,還特地來日本參照學習,是由於日本保存大量三國時期風格的古代建築。
2008年10月19日,第2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開幕,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與《赤壁》主創人員同走星光大道。《赤壁》已經成為在日本票房成績最高的亞洲電影。由此可以看出在日本人心中「三國」是多麼重要,這也是中日交流源遠流長的鮮明體現。
東漢滅亡以後,中國歷史開始出現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國家群雄紛爭、縱橫捭闔的局面。魏吳兩國爭奪日本朝貢,魏國勢力強大,爭取了主動。239年,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向魏國都城洛陽派遣使者,貢獻奴隸和麻布,魏明帝賜予「親魏倭王」稱號和金印。第二年,魏國向日本派遣使者,這是中國使者最早赴日的歷史紀錄。
關於三國歷史,陳壽編撰的《三國志》被列入中國史學經典的二十四史之列,羅貫中撰寫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成為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這兩本著作所反映的歷史,與日本近代命運十分相似,在日本帶來的「三國熱」絲毫不亞於中國,婦孺皆知,家喻戶曉,影響深遠。
日本目前保存著元代兩種不同的《三國志平話》版本以及明代《三國演義》的幾種版本,而在中國大都已失傳。台灣天一出版社的《明清善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本小說集成》等大型叢書中的《三國演義》影印本,均是利用日本所藏的版本。
日本還有很多《三國演義》的譯本、刻本和改寫本。最早的外文譯本就是1689年日本僧人湖南文山翻譯的,題目叫《通俗三國志》,共50卷。這個譯本既根據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又參考了陳壽的《三國志》,忠實古樸,通俗易懂,幾經翻刻傳抄,至今仍在流行。
江戶時代,日本出版了以圖說為主的《繪本通俗三國志》,受到平民的廣泛喜愛。近現代日本翻譯三國作品的第一人當屬吉川英治,他略去了冗長的戰斗描寫,進行文字修改加工,將人物日本化,風格是典型的日本漫畫,總共10卷,獲得了很高評價。橫山光輝的《三國志》漫畫60卷,銷售3000萬部,拍成動畫片,至今還擺滿書店最顯眼的櫃台,被「三國迷」奉為經典。NHK電視台播放的木偶電視連續劇《三國志》和中國的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日譯版,影響面也非常廣。電腦游戲有《三國無雙勇將傳》,日本光榮公司出版的《三國志》游戲到了第九代,大人孩子都感興趣。中國大陸的《三國志》游戲,大部分也是日本出品。
關於「三國」的研究,在日本歷來分為兩類:一是學術性的,代表性成果如小川懷樹的《中國小說史研究》。二是實用性的,主要由企業界人士參與,帶有活學活用的研究色彩。《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友情、欺騙、勝負等等,與日本人相通。忠誠、仁義、智慧、用人、計謀等戰略戰術在日本大放光輝。許多大公司把《三國演義》列為「領導者必讀」,並將孔明兵法作為管理原則。被奉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表示:「三國人物的智慧,是我最好的老師。」他提出「出產品更出人才」,把合作、報恩、報國作為企業的基本精神。提倡劉備三顧茅廬的用人之道,唯才是舉,起用高中學歷的山下俊彥為總經理,走出困境。
日本「三國迷」遍布全國,「三國迷俱樂部」有上百個。有些人對三國人物的熟悉程度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有不少學生因為熟讀三國,才選修中文課。《三國演義》偶一露面的一員偏將,有學生指出曾在第幾回出現過。最受歡迎的人物是諸葛亮,他集智慧、神秘、忠孝於一身。杜甫刻畫諸葛亮死時的詩「星落秋風五丈原」,更令日本人心有戚戚焉。一些員工為企業奮斗不惜「過勞死」,也是受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觀念的影響。每年日本大批遊客,尤其是企業幹部到中國尋訪三國舊地。由此可見,「三國」總有無窮的魅力將中日兩國緊緊聯系在一起。
⑤ 日本版《三國演義》將映:呂布是混血兒,貂蟬富態,黃月英最美
日本人似乎對我們的三國 歷史 非常痴迷,早在數十年前,他們開發的多款三國類 游戲 ,就影響了我們中國的兩三代人。三國題材的影視劇,在日本同樣深受喜愛。
吳宇森執導的兩部《赤壁》,在日本票房超過100億日元,差不多相當於6.5億人民幣。 其中《赤壁下》的票房超55億日元,力壓李小龍的《龍爭虎鬥》、李連傑的《少林寺》、成龍的《A計劃》等在日本大受歡迎的功夫片,成為有史以來,在日本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
日本人自己也拍了很多三國題材的影視作品,以動漫為主。比如上世紀90年代日本公司就以「三部曲」的形式,接連推出了《英雄的黎明》《長江的燃燒》和《遼闊的大地》三部三國題材動漫電影,質量非常高,而類似題材的動漫劇集更多。
不過,日本人卻極少拍攝真人版三國題材影視作品,或許是擔心他們自己的演員演不出三國人物的氣質和氣場吧。但在今年12月份,日本將上映一部真人版三國題材電影《三國志新解》, 需要說明的是,日本三國類電影經常以「三國志」命名,但故事大多還是以小說《三國演義》為藍本。
《三國志新解》目前除了放出多條花絮視頻、數張海報劇照外,還發布了一條先導預告片。從預告片可以看出,影片以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呂布等人為主角,故事應該還是圍繞「赤壁之戰」展開,因為預告片里打出了「80萬對3萬」的字幕。
《三國志新解》的陣容非常強大,飾演劉備的大泉洋、飾演諸葛亮的室毅、飾演黃月英的橋本環奈等都是日本著名演員。值得一提的是,在片中飾演呂布的城田優是個混血兒,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西班牙人,他可能是史上最另類的呂布了吧。
從先導預告片來看,《三國志新解》並不是一部嚴肅的 歷史 電影,片中的劉備常常張牙舞爪,而諸葛亮的造型和舉止都有點雷人,此前曝光的海報顯示,貂蟬長得極為富態,由此來看,本片很有可能會拍成一部喜劇片。實際上,在片中扮演董卓和黃巾(估計是黃巾軍的首領吧)的伊藤二郎和山田孝之,本身就是喜劇明星。
影片的編導福田雄一曾執導過喜劇色彩濃烈的《我是大哥大》《銀魂2》等片,他本人是個「三國迷」,立志要將《三國志新解》打造成一部「別人從未想像過」的三國電影。
呂布是混血兒,諸葛亮猥瑣,將「赤壁之戰」等三國故事以喜劇形式呈現出來……絕大多數中國觀眾恐怕難以接受這種改編和創作手法。不過《三國志新解》里應該也有中國觀眾喜歡的元素,那就是片中的美女非常漂亮。
飾演黃月英的橋本環奈今年只有21歲,與我們的張婧儀、王俊凱、吳磊等是同齡人,她在十多歲時,就成為了日本的人氣偶像明星。在片中飾演小喬的山本美月,也是一位著名的日本美女,擁有完美的外形和氣質。
不出意外的話,《三國志新解》將於今年12月11日在日本上映,如果改編得不是太過分,本片還是有望被中國引進,但如果全片都以惡搞和戲說為主,引進的可能性就會很小。
撰文:電影梗博士編輯部,請勿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