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介紹一點印度原始的歌舞電影
《燃情邁阿密》、《時尚》、《印度舞女》、《舞動情深》、《調情魔師》、《阿克巴大帝》 《新時代》(2) 《情詩》[印度電影](2) 《阿拉姆阿拉》(2) 《純潔的心》(3) 《善良的謊言》(3) 《寶萊塢生死戀》(3) 《印度之母》(3) 《音樂室》(3) 《蠻橫有理》(3) 《勇奪芳心》(3) 《拉茲》(3) 《愛,沒有明天》(3) 《莫卧爾大帝》(3) 《寶萊塢之不可能的任務(3) 《愛與勇氣》(3) 《有時快樂有時悲傷》(3) 《忘情戀》(3) 《邊關風暴》(3) 《兩畝地》(3) 《迪爾瑟》(3) 《印度先生》(3) 《怦然心動》[印度電影(3) 《我心狂野》[印度電影(3) 《愛無國界》(3) 《1942:一個愛情故(3) 《天賜良緣》(4) 《德夫達斯》(4) 《鄉巴佬進城記》(4)
滿意請採納
『貳』 為什麼印度電影必須有歌舞情節
歌舞是印度的文化習俗,所以會經常有這個情節。
印度電影指印度的電影及印度的電影產業,其開始於19世紀末。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印度的電影產量是世界之冠,主要應付印度國內龐大的需求。同時印度電影在住有大量印度移民的國家也很受歡迎。
印度電影開始於19世紀末。1896年,在孟買第一次放映了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以後10年中,外國製片人不斷帶來各種新影片,在孟買和印度其它大城市放映。
這些放映活動激起了一些印度人的製片興趣,薩達達以兩位摔跤家的表演和訓練猴子為素材拍攝了印度最早的兩部短片,被譽為印度電影的先驅。
『叄』 印度電影音樂與西方電影音樂有什麼不同
印度的電影向來都會有歌舞並入 ,以大家比較熟知的《Three Idiots 》(通俗譯名:三傻大鬧寶萊塢,但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名稱不滿意),裡面就會像好萊塢標准電影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插入一段歌舞。印度電影中無論是科幻、動作、喜劇、愛情幾乎都會有歌舞片的參入,可以說,印度的音樂是電影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已經成為印度電影的標志性植入。另外,印度音樂豐富而復雜的傳統,實在是今天是世界音樂文化最豐富的寶藏,也正應驗了這個歷史攸久民族的偉大,在印度音樂中,我們常可以發現一些在其他音樂文化中已經失傳的特質,音樂所具有的特殊力量與宗教情懷,即興演奏的特殊能力,音樂與數學與整個宇宙之間特殊的關系等等;許多現代的音樂家,無論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從印度音樂中尋找靈感的例子,但相對起來,真正研究印度音樂,演奏印度音樂仍然僅局限在印度人自己,我想,我們應該先從欣賞印度音樂開始,進而了解實踐,必定能夠開拓我們的聽覺的領域,豐富我們的文化。
而好萊塢電影類型眾多,如果單是要找想印度電影一樣的電影音樂同在的類型的話,並不多見,幾乎只有兩個類型會有,一是歌舞片(以《雨中曲》《九》《芝加哥》)為例,另一個就是少量的動畫片(以《獅子王》為例),當然還有一些並不多見的如《理發師陶德》等風格迥異的騙子。因為好萊塢的電影機制很成熟,是世界電影產業的標桿,所以好萊塢電影的配樂多根據電影風格而定,或婉兒或高昂或低述或澎湃。
歐洲電影並不像美國電影(好萊塢電影)一樣偏倚商業化,人們說起西方電影多是會出現文藝、人文等類似的詞,當然這並不是說西方電影沒有商業片,當然也有,只是西方電影導演因為其地域的人文歷史等原因,多會將自己的思考社會反思等融入其中,這就決定了西方電影音樂的取材。西方電影音樂注重人文歷史的探究,古典大氣的配樂以及新世紀現代音樂等都是他們的選擇。
但終究來說,電影音樂因電影的類型而定,電影音樂必須符合電影的主題和思想,這就限制了音樂的選取范圍。
『肆』 帶歌舞的印度電影都有哪些
我推薦帶印度歌舞的印度電影《阿育王》《寶萊塢生死戀》《情字路上》《克里斯》《幻影車神》《勇闖毒窟》《萬誘鑒寶》
『伍』 印度電影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印度題材的電影在好萊塢的紅火局面讓「印度」上升為新世紀世界電影的一個重量級關鍵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斬獲奧斯卡,好萊塢的一線電影里也總少不了印度面孔,可是這些榮譽的光環遮蔽了印度本土電影更為繁榮的事實。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首次被引入中國的《流浪者》,到七十年代的《大篷車》,再到2003年的《印度往事》,多數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或許只留有片段式的印象。
直到2011年《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中國風靡,很多人驚詫於印度本土電影的突飛猛進,產生「神兵天降」的錯覺。
作為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印度的電影產量是世界之冠,寶萊塢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始於19世紀末,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的印度電影以強烈的戲劇感、精到的電影敘事技巧、奪人耳目的聲畫語言、超群到偶爾雷人的想像力,以及面對全球化市場仍堅持的對信仰和傳統文化的守望,堪稱世界電影中的一朵奇葩,它用自己獨有的姿態,認真講述著印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描繪著他們眼中的大千世界。
不如跳舞:「馬薩拉」的狂歡
印度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不同語言的族群對母語電影有很殷切的需求,從而推動了電影業的發展。但不論講著何種語言,歌舞作為印度人世代沿襲的生活方式,是他們共同的語言,印度電影中極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是本土市場制勝的關鍵,也是快速撩撥起海外觀眾興致的法寶。
一部典型的寶萊塢影片至少要有五六段華麗歌舞,而且是大團圓結局。這種標簽化的寶萊塢大片也被稱為「馬薩拉」電影。「馬薩拉」是印地語中「混合香料」之意,「馬薩拉」電影就是將愛情、動作、歌舞、喜劇元素和大團圓結局糅合在一起,其獨特敘事模式也被稱為「馬薩拉模式」。
「馬薩拉模式」中,印度電影的歌舞,已經演化成為與語言同樣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百分之八十的人信奉印度教,電影中的歌舞首先滿足的是宗教需求。
印度電影歌舞中,最主流的是印度古典舞。今天印度古典舞的表演模式是由描述性舞蹈和純舞兩種主要的形式完美組合而成。其中,表演成分極重的描述性舞蹈,就是印度教的各種神話傳說和符合教義的道德規范的說教式表演。印度教最核心的神有三位:大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濕婆創造了舞蹈,濕婆的舞蹈叫「坦達瓦」,意思是陽剛的。但表演者多為女性,所以印度古典舞可以用「百煉鋼化成繞指柔」來形容,濕婆最典型的一個形象是雙手合抱、左腳右抬的姿勢,在幾乎所有的印度電影中,都可以看見女主角懷著各種心情,秀出這樣的舞姿,向印度教的神明致以敬意。
印度電影《流浪者》是最早被引進中國的印度電影,1955年在中國公映,上世紀70年代末再次上映引發轟動,片中的《拉茲之歌》、《麗達之歌》等插曲都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引起十年浩劫之後中國人的共鳴。
同時期引入中國的另一部印度電影《大篷車》中印度著名舞女阿魯娜·伊拉尼精湛的舞蹈表演,以及著名歌唱家拉塔優美的歌唱,也成為那一輩人共同的時代記憶。
《寶萊塢生死戀》是體現印度電影歌舞巔峰水準的一部力作,它撩人心弦的艷情恰到好處地闡釋了印度歌舞的精妙,既富有視覺的沖擊,又挑逗著觀眾的熱情。印度電影中的歌舞承擔了敘事和抒情的雙重職能,傳達著希望與光明的訴求,營造出亦真亦幻的美感。
隨著時代的發展,印度電影的歌舞形式也在探索創新。考慮到男性在古典舞表現上的局限性,以及年輕觀眾的審美趣味,傳統的古典舞蹈開始與現代舞蹈的元素融合,《印度往事》就是一個成功範例。
而《機器人之戀》中既有最新潮的歐美電子音樂,又有熱辣綺麗的印度民族風情,既沒有因為要堅守傳統而拒絕外來的優秀元素,也沒有一味「崇洋」而丟掉本土優勢,實現了民族特色與世界潮流的良性互動。
敘事的勝利:傳統戲劇元素+逆天想像力
一部電影的時長如果超過三個小時,絕對是挑戰觀眾耐受力的極限;動輒就超極限,還想讓你看得不知疲倦,恐怕只有印度電影敢這么干。
愛情、友情、家族使命、宿命、道德等普世價值觀是印度電影中常見的母題。愛的糾纏與幻滅,英雄的落難與崛起,騙局與復仇,規則與叛離……極端化的情節設置在大開大合的激烈震盪中迂迴、反轉、對抗、升華,這是印度傳統戲劇的基本公式,再佐以空間的跳躍、蒙太奇的運用、敘事結構的轉換等電影手段,營造出極富視覺沖擊力的奇觀。你可以說這樣的手法很俗、草根特色濃郁,但是能夠把「俗」的模式運用到極致,讓你見所未見,也算另闢蹊徑了。
愛情,永遠是印度電影里最賣座的主題。與《寶萊塢生死戀》這樣虐心又苦情的戲碼比起來,那些賺足中國觀眾眼淚的韓劇都弱爆了。
《寶萊塢生死戀》生生把一段「青梅竹、兩小無」的愛情講成了一部史詩,階級的對立、貧富的懸殊、命運的無常,讓故事的張力不斷膨脹,原本深愛的一對璧人至死未能重逢的殘酷情節打破人們對寶萊塢大團圓結局的期待,形成愛情悲劇的強烈感染力,是新世紀初寶萊塢愛情片的經典範例。
印度電影能夠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影工業的整體發展,其中包括了3D和數字動畫建模等實用技術,而這一切表現手段都服務於創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當愛情片的各種模式都被觀眾熟諳於心,跨物種的愛戀勢在必行。
關照現實:本土特色接軌國際潮流
印度電影所堅持的核心——民族和本土,一方面為印度電影文化築起牢不可破的文化壁壘,另一方面又是接軌全球主流電影市場的絕佳切入點。
近年來,印度電影與時俱進,借鑒全球市場成功商業片的經驗,直面社會現實,無論是種族問題、宗教問題,抑或其他社會矛盾,都成為印度電影關注的對象。
例如控訴種姓制度的《寶萊塢生死戀》,反思教育體制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反對種族歧視的《我的名字叫可汗》、《紐約》,反抗殖民統治的《印度往事》、《芭薩提的顏色》,以及包容不同信仰的《阿卡巴大帝》等等,都在混合了印度的宗教信仰、家庭倫理觀、民風禮儀的基礎之上,體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對體制建設的反省。
印度現實題材的電影以多樣化的表現風格與國際主流類型片打成一片,席捲國際票房,其中,《印度往事》獲得2002年奧斯卡提名,《芭薩提的顏色》獲2006年全球印度電影獎的8項大獎,2009年《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海外票房占總票房的一半。叫好又叫座的局面證明了印度電影商業運作模式的成功,也實現了印度電影的價值觀傳遞和文化輸出。
不可否認,印度電影正經歷著它的黃金年代,無論在工業生產還是市場領域,印度電影都已經創造了屬於這個時代的奇跡。
印度電影持久地滿足著本土觀眾獨樹一幟的視聽品位,兼容並蓄又不斷刺激和培養著海外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審美接受。
也許,我們可以從中借鑒利於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裨益之處,也可以從印度電影載歌載舞的笑淚人生中體驗他們對生活的熱忱與誠意,感受他們面對生存命題的擔當與勇氣。
『陸』 印度十大歌舞電影
印度的歌舞電影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了全球觀眾。在眾多佳作中,以下10部電影脫穎而出,成為不容錯過的經典。這些影片不僅在電影市場上獲得了廣泛的認可,還贏得了多項獎項。根據電影的知名度、獎項以及評分,我們整理了一份詳盡的榜單。請注意,本站嚴格遵守版權法規,確保所有內容的合法性和真實性。榜單更新至2023年10月8日。
1.《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講述了一位前摔跤冠軍如何激勵自己的女兒成為摔跤手的故事。影片中的歌舞場景生動展現了印度的傳統文化,深受觀眾喜愛。
2.《神秘巨星》:該片以一個少女的成長經歷為背景,通過歌舞表演傳遞出女性獨立與追求夢想的主題。電影中的歌曲和舞蹈令人印象深刻,展現了印度音樂文化的魅力。
3.《寶萊塢機器人之戀》:這是一部充滿科技元素的歌舞片,講述了寶萊塢明星與機器人的愛情故事。影片中的舞蹈編排精彩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4.《寶萊塢生死戀》:這部電影以二戰後的印度為背景,講述了一段跨越階層的愛情故事。影片中的歌舞場景充滿激情,展現了印度文化的獨特魅力。
5.《拉賈希瓦》:該片講述了一位年輕舞者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為舞蹈大師的故事。影片中的舞蹈場面令人震撼,展現了印度舞蹈藝術的高超技藝。
6.《寶萊塢機器人2》:續集延續了前作的風格,繼續講述寶萊塢明星與機器人的愛情故事。影片中的歌舞場面更加精彩,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7.《拉賈希瓦之歌》:這部歌舞片以寶萊塢傳奇舞者為原型,講述了一段傳奇的愛情故事。影片中的歌舞場景充滿情感,令人動容。
8.《寶萊塢狂想曲》:這部電影以寶萊塢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年輕歌手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娛樂圈中脫穎而出的故事。影片中的歌舞場面令人驚嘆。
9.《寶萊塢音樂劇》:這部影片以音樂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關於夢想與愛情的故事。影片中的歌舞場面精彩紛呈,深受觀眾喜愛。
10.《拉賈希瓦之戀》:這是一部充滿浪漫色彩的歌舞片,講述了一段跨越階層的愛情故事。影片中的歌舞場景充滿激情,展現了印度文化的獨特魅力。
以上10部影片不僅在電影市場上獲得了廣泛的認可,還贏得了多項獎項。它們以其獨特的歌舞場景、豐富的情感表達和深刻的主題思想,為觀眾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感動。希望您喜歡這份榜單,並在觀影過程中獲得愉快的體驗。
本榜單僅供參考使用,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議,請推薦入榜/提交。
『柒』 求一部印度電影名
我看到過類似的,電影叫<chandaramuki>
裡面有很經典的印度古典舞
不過不是王後發瘋國王讓僕人陪她跳,故事是這樣的:
故事發生在現代
一對夫妻買下一幢豪宅,可是裡面有一個房間經常傳出歌聲
丈夫和大舅子還有園丁的兒子打開房間的窗戶,發現裡面有個女鬼在唱歌跳舞
原來百年前這幢豪宅是一個領主的行宮
領主看上了一個著名的女舞蹈家,就請她來宮里跳舞給他看,還想把她占為己有
可是女舞者有個男伴,同時也是她的愛人
領主出於嫉妒,在有一天他倆獻舞的時候當著女舞者的面砍下她愛人的頭
然後還下令燒死女舞者
之後女舞者的靈魂一直在宮殿徘徊,希望找到生前的愛人
然後回到現代
那個園丁的兒子剛好會古典舞,所以男主人每次都叫他陪鬼魂跳舞
而那園丁的兒子和女舞者的愛人長的很像,所以每次女舞者都會把他當成自己的愛人,回想過去的場景
再後來,男主人的妻子好像被女鬼附身,也開始經常唱歌跳舞.....
這個故事翻拍過好幾個版本
我看的是2005年的泰米爾語版
其中園丁的兒子陪女鬼跳舞,想把她引出房間,路過樓梯的時候女鬼想起那個領主的事,然後就是領主在她跳舞時當著她面前砍下她愛人頭的情景
這段舞蹈的名字叫"raa raa"
『捌』 印度(電影中)集體舞蹈的起源和文化
印度的舞蹈歷史悠久,正像宗教一樣,舞蹈的產生也是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而且越傳越玄。不過,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印度的舞蹈源於古時候人們對神的崇拜。由於人們為了取悅於神,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祭祀禮儀,天長日久,祭禮活動逐漸定型,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衍生出舞蹈。
在印度,不管在寺廟中,還是在工藝品店,一個十分常見的神像就是舞神。他是印度教中的大神濕婆,在印度舞蹈史上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直到今天,每當有舞蹈演出時,濕婆的舞蹈神像往往要被供放在台前。這尊舞蹈中的濕婆神像不僅做工精妙,而且寓意深刻。神像採用的是站姿,正在翩翩起舞。右上手拿一鼓,象徵創造各種聲音;右下手象徵保護和祝福;左上手托起燃燒之火,象徵可以毀滅一切;左下手斜向下垂,與抬起的左腳相對,象徵自由;右腳下踏一魔鬼,象徵善戰勝惡;左腳上抬,象徵超凡脫俗,升騰不息;周圍裝飾,則是象徵養育人類的自然世界。如此一幅舞神形像,不僅其舞姿優美動人,引人人勝,其舉手投足間的深刻寓意更是充分體現了印度舞蹈的豐富內涵。
印度舞蹈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身體語言異常豐富,尤其是手語更是變幻莫測。據說,舞蹈演員單手可做出28種姿勢,雙手可做出24種姿勢。再加上首、頸、臂、腿和腳的配合,其姿勢就不可勝數了。這種變化萬千的姿勢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慾、種種舉動,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白晝和黑夜等自然現象。總之,人世間的一切都可以在舞蹈動作中表露無遺。
印度舞蹈還講究手、眼、心、意的統一。簡單地說,就是手勢、眼神、內心所想、面部表情以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都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可以充分表達出舞者想要表達的意境。印度舞蹈一般要求以身體語言體現出8種「拉斯」,「拉斯」意即「味道」。這8種拉斯分別是:斯楞嘎爾(愛)、哈謝(詼諧)、格魯楞(憐憫)、勞得爾怒入威爾(英雄)、帕雅那格(恐怖)、威帕茲(輕蔑)、阿得浦得(驚愕)和尚德(安詳)。當然,這8種拉斯還含有多種多樣的變化,比如:愛就包括父母之愛、兄妹之愛、情人之愛。對一個舞蹈演員來說,要想完美地體現出各種拉斯,需要十分艱苦的訓練。
此外,印度是一個「宗教王國」,方方面面無不折射出神的靈光。舞蹈當然也不例外,在各種各樣的傳統舞蹈中,關於神的傳說往往是永恆的歌頌主題。所以,如果對印度的宗教,尤其是對印度教的各種傳說有所了解的話,傳統舞蹈就不難看懂了。
印度古典舞蹈的流派
婆羅多舞
婆羅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傳統舞蹈,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響最大的舞蹈。這種舞蹈多用於頌神和祭祀,最初是在印度教廟宇里表演,表演者是女子。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傳到廟外。
婆羅多舞講究音調、節拍和表情的和諧統一,尤其是手語變化莫測,令人回味無窮。這種舞一般由1名演員獨舞,台側有另外5人協助演出。這種舞蹈共分6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全舞的序曲,有祈願整個舞蹈取得成功之意,用唱詞伴舞。第二段叫做「賈提斯瓦拉」,意思是「步伐和音調」。這時開始有音樂伴奏,舞蹈正式進入情節。第三段叫「沙達姆」,意即「述說」。第四段叫「瓦爾納姆」,意思是「敘事」,這是全舞的重心和高潮,也是難度最大的部分。第五段叫「巴得姆」,意為「表現」。第六段叫「提拉姆」,意為「結尾」。
卡塔卡利舞
卡塔卡利舞流行於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一帶,內容多取自兩大史詩和往世書。這種流派的舞蹈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是演員的面部濃妝艷抹,遠勝於中國的京劇。他們的臉譜是用米糊、綠葉、顏料、油煙和白紙為原料繪制而成。每次化妝都有專業化妝師製作,演員要平躺於地上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因而,演員一上場,從其面部化妝即可分出誰是英雄,誰是魔鬼。
卡塔卡利舞具有極濃的鄉土氣息。演出也不受場地限制,有一塊空地就行,人們只要聽到開演前的震天鼓聲,就會循聲而來,然後席地而坐,一看就是一個通宵。
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是流行於北方邦和拉賈斯坦邦的一種舞蹈。它起源於一些以講述兩大史詩糊口吃飯的民間藝人的表演。在莫卧兒王朝時期,卡塔克舞有幸被引入王宮,受到王公貴族的喜愛。卡塔克舞十分講究舞步緩疾的變化。演員跳舞時,腳上系有小銅鈴。隨舞蹈節奏的變化,銅鈴時而響聲大作,猶如千軍萬馬奔騰;時而又只有一兩個銅鈴作響,恰似輕聲細語。所以舞蹈演員要有極高的腳下功夫才行。
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源於印度東北曼尼普爾地區的民間舞蹈。關於這種舞蹈的傳說很多,有的說,它是印度教大神濕婆和雪山女神創造的舞蹈;有的說,它是克里希納神和拉達談情說愛時創造的舞蹈;也有的說,古代曼尼普爾地區的一位國王夢見一種優美的舞蹈,於是教其女兒學會此舞,隨後便流傳民間。
今天的曼尼普利舞主要發展為一種表達克里希納神和拉達愛情故事的抒情舞蹈。這種舞蹈動作歡快,音樂簡單而清新,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