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晶在電影圈的人脈有多強93年他導了9部戲,每部都是豪華卡司
縱觀王晶的導演生涯的確帶幾分「傳奇色彩」:他既然能拍出像《笨小孩》這樣的溫情故事,也能投資許鞍華的經典文藝片《天水圍的日與夜》。不過總的來說,他的創作態度卻很務實:拍電影不是為了拿獎,就是為了賣錢。因此,好片和爛片在他的作品裡各佔一半,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王晶的經典作品和賣座作品可是涌現最多的時候。比方說在1993年香港電影武俠年,就有王晶執導的9部電影上映,雖不敢說這些電影全都是佳作,但每一部都是明星雲集且 娛樂 性超強。這一方面可見他在電影圈裡的人脈究竟有多廣,另一方面也足能證明當時其作品超強的吸金能力不論對於任何一個明星來說都有很強的」誘惑力「。
影片不僅惡搞了當年紅遍香江的「邵氏七公主」,還拿《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武林人士對抗進犯中原的東瀛武士的故事套路進行開涮,再加上王晶慣用的「葷段子」,最終打造出了這樣一部擁有超強明星陣容,但卻充滿了「屎尿屁風格」的 娛樂 武俠片。其喜劇部分有吳孟達、張衛健、吳君如、鄭裕玲撐場,打戲部分有動作女星楊紫瓊和「大俠專業戶」劉松仁支撐,此外張曼玉、張敏、關詠荷、陳加玲則是顏值擔當,使本片顯得熱鬧非常。而任達華飾演的大反派東瀛霸刀柳生殺神也是人如其名,霸氣邪氣十足,對於喜歡老港片的朋友來說,這應該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電影。
本片如果沒被王晶「帶偏」的話,也算得上是一部出色的武俠喜劇,其武打設計結合特技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非常出彩,尤其楚留香(郭富城)和無花(邱淑貞)比武的場面更是炫酷無比。其配樂由黃沾、雷頌德、顧嘉輝合力完成,再加之古龍先生的經典小說作為故事藍本,這完全就是一部超經典武俠片的節奏。可惜劇情和人物方面一點不講究,中原一點紅和無花變成了女性,都愛上了楚留香;溫兆倫飾演的胡鐵花也主要是為了 搞笑 而存在,黃韻詩飾演的水草陰姬搖鈴打拳的橋段更是直接從《92黑玫瑰對黑玫瑰》中搬過來的。雖然影片很歡樂,但也浪費了這個強大的班底。
《逃學威龍3》是93年的一部賀歲片,再加上導演轉由王晶接手(前兩部是陳嘉上),所以它的情節並沒有延續前作,敘事和 搞笑 風格也有了明顯的變化(除了主角仍然是警察周星星)。譬如其故事背景不再發生於學校,主線引入了懸疑探案元素,同時又對好萊塢名作《本能》里的經典橋段進行了多次致敬,順道還把星爺《賭聖》的老梗又炒了一遍。其實本片不論是人物、劇情、喜劇元素都難以找到太多亮點,其笑料也只是粗地停留在對好萊塢電影的惡搞,而過多葷段子的植入也把影片的格調和品味拉低了一個檔次,但好在星爺仍然穩住了陣角,這就是他最牛的地方。
本片是成龍和王晶的唯一一次合作,雖是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北條司的經典同名漫畫,但晶式喜劇風格體現得無疑更加顯著,再加上將成龍的功夫喜劇與王晶的警匪槍戰和賭術元素相結合,最後自然是火花十足。影片讓人印象最深的,當屬成龍「特別反串」春麗的一段打戲了,而王祖賢和邱淑貞的加盟,不僅成為了影片里亮麗的「風景線」,而她們和成龍之間的對手戲,也給影迷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回憶。此外戲份不多,客串演出「浪子高達」的黎明在戲里已顯露出幾分「賭神」的神韻,他用撲克牌當作飛鏢制敵不就是幾年後《賭神3之少年賭神》的一次提前預演嗎?
《城市獵人》在票房上的成功(3000多萬港幣),也促使王晶加緊開拍另一部動漫科幻街機題材電影的想法。緊接著於7月份,他的《超級學校霸王》上畫,本片不僅以「街霸」的Cosplay作為主題,還照搬了《逃學威龍》里的校園卧底元素,再將《終結者》中反派回到過去刺殺未來領袖的劇情相結合,來了超級大雜燴,總之「豪華」便是它的最大看點。不過本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它的卡司:主角是當時紅得發紫的張衛健,而四大天王里出現了三人,再加上鄭伊健、任達華、許志安、邱淑貞和楊采妮等明星的「實力作配」,如今要湊如此豪華的陣容已不易辦到。
八十年代王晶有個賣座片系列叫作《精裝追女仔》,毫無疑問這部《追男仔》就是將「男追女」的套路和模式進行了翻轉變成了女追男。雖是「炒冷飯」,但王晶卻將本片炒出了另一種味道,其中的黑幫仇殺、動作功夫和警匪槍戰雖已落俗,但放在本片里卻還是能給觀眾帶來新感覺。而片中經典的 搞笑 橋段也是多不勝數,譬如林青霞到夜店包梁家輝、兩人一夜情時牆上劃正字、梁家輝自我催眠變壞男人和李小龍;張學友追債、參加黑 社會 運動會、刺殺林青霞、浪子回頭信耶穌等很多橋段都演繹出了極佳的喜劇效果。這一方面得益於王晶的無敵腦洞,另一方面更得益於演員的精湛演技。
本片更像是當時王晶賭片和無厘頭喜劇片的一次「匯報」總結:它既惡搞了周潤發的《監獄風雲》,又配上了喜劇、槍戰、動作、賭術等元素,再加點葷笑話,便是《至尊三十六計》。不論是梁家輝和老爸被劉德華烏龍的綁架、還是練習丁丁轉彎、勾引李婉華等眾多橋段,都是笑點所在。不過倘若王晶多花點心思在劇本上,本片應該會是一部不錯的劇情片,畢竟故事主線清晰,演員也都是實力派,但鑒於當年的王晶實在是太忙,影片拍得如此膚淺也就不足為奇。相比劉德華,片中由梁家輝扮演的殺手雄無疑更搶戲,他集傻、奸、賤為一體,靠演技撐起了整部電影。
本片雖翻拍自金庸的知名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但相比原著來說其故事和人物都有了較大改動,李連傑版張無忌以野心勃勃且有些「腹黑」的形象示人,洪金寶飾演的張三豐則變成了一個愛爆粗口的牛脾氣老道,這些都屬於「離經叛道」的改編。不過本片一眾性格鮮明的配角卻挽回了不少分數:調皮嬌俏的小昭,英氣逼人的趙敏,蛇蠍心腸的周芷若,女演員們選角上的成功無疑為影片增色不少,盡管本片的人物刻畫不如原著那般細膩,但晶式風格恰賦予了它別樣的魅力,至於片尾趙敏和張無忌「大都再見」的相約,就看王晶如何在新版《倚天屠龍記》當中接續了。
本片雖是李連傑再次扮演黃飛鴻,但實際上它完全是徐克版《黃飛鴻》的跟風之作或者可以說是戲謔之作。比方說陳百祥飾演的黃獅虎在粵語里便跟「黃師傅」同音,後來,他還在寶芝林對面開了一家青樓,讓歌妓將熱血沸騰的《將軍令》改成了靡靡之音。就藝術價值和劇情深度來說,本片與徐克版《黃飛鴻》根本沒法比,但從商業 娛樂 角度來說,本片無疑是成功的。在武打方面,李連傑與劉家輝飾演的空空真人在寺廟密室打鬥以及片末鐵雞斗蜈蚣一幕,頗有想像力,而黃飛鴻最後大秀醉拳也噱頭十足。如此顛覆的創作態度,也直觀地反映出了王晶「 娛樂 至死」的理念和主張。
② 在國內賠的「一塌糊塗」,在國外火起來的影視作品有哪些你怎麼看
看電影是如今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而電影那麼多,自然也是有好有壞,很多在國內賠的「一塌糊塗」,在國外卻有不錯的反響。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關於這個的話題。
《天盛長歌》誰也沒有想到,在遭遇了各大輿論的抨擊之後,這部劇的收視率早已經跌出了前十,讓很多的網友覺得巨額投資,然而卻被一家著名的海外影視投資公司網飛,就買斷了《天盛長歌》在海外的獨播權,並且目前為止,已經將其翻譯成了十幾種語言,這部劇一定有自己的商業價值,畢竟商人不是做慈善,沒有利益絕對不會花錢買斷版權。
③ 票房僅48萬,事實證明,李連傑是無法再復制的
1993年的香港電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井噴式增長,全年上映超過380部電影,其中武俠片更多達33部。
武俠片盛行,這一切都是因為徐克聯手李連傑推出《黃飛鴻》大火後,香港電影人跟風的緣故,而這一年的「黃飛鴻」題材電影更是有7部之多。
其中,李連傑和徐克在嘉禾的最後一次合作,於2月中旬推出《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票房是2746萬港元。
徐克、元彬聯手趙文卓拍《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收獲1119萬港元票房;
徐克、袁和平合作拍《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票房是681萬港元。
李連傑離開嘉禾後,和王晶推出了《黃飛鴻鐵雞斗蜈蚣》,也有1818萬港元。
以上這4部都有徐克或李連傑參與,可以算是「正宗」的《黃飛鴻》系列。
除了袁和平的《鐵馬騮》之後,其餘3部票房都過了1000萬港元,相對而言都比較理想。
另外沒有兩人參與的3部,以李力持的惡搞黃飛鴻電影《黃飛鴻對黃飛鴻》為最佳,票房是1056萬港元。
午馬聯手元彪的《黃飛鴻之鬼腳七》,盡管片中並沒有出現黃飛鴻,也還是能收760萬港元。
以上這些都過了600萬港元之數,即使不太賺錢,也沒怎麼虧錢。
最慘的是張鑫炎導演的《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原本想復制李連傑的成功,卻最終事與願違——
《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內地又名《少林豪俠傳》,如今在央視電影頻道經常反復重播,但由於並沒有出藍光碟,其片源特別扮散難找。
今天就帶大家來重溫一下這部電影,講講其幕後的故事,找出它當年票房失利的原因,最後再說說演員的現狀。
一、
從《少林寺》、《黃河大俠》到《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張鑫炎導演到底經歷了什麼?
1988年的《黃河大俠》之後,有長達4年的時間,張導都沒有拍過戲,只在1991年擔任製片推出了由於榮光主演的《聯手警探》。
1992年執導了《東瀛游俠》,還是與於榮光合作,講的是空手道起源的故事。
皮哥之前也介紹過這部武俠片,說實話,從故事到場面都很良心,無奈上映後票房也不理想,香港票房只有44萬港元。
連續的失利,令張鑫炎有點「迷茫」,一番思考後,他決定緊跟時代潮流,效仿徐克、李連傑,也拍一部「黃飛鴻」電影。
李連傑自然是找不到的了,他就找李連傑的大師兄王群,加上在《黃飛鴻》中演反派的「南拳」邱建國,李連傑的老對手計春華,炮製出這部《 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 》。
電影主要講述了 黃飛鴻(王群飾演)與關帝廳十一少(計春華飾演)提督胡大人(陳成林飾演)做斗爭困棚的故事。
二、
王群出道比李連傑早,80年代主演過的電影也比李連傑多,演藝經驗也很豐富,但到了90年代卻停步不前。
張導有意將王群包裝成「李連傑2.0」,從宣傳的時候開始就特意塑造他的實力派打星形象,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張鑫炎畢竟不是徐克。
《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 電影本身能夠看出很多用心的地方,比如那些動作場面的設計都很有特色。
但全片看下來,卻處處能夠發現抄襲徐克《黃飛鴻》的地方。
甚至很可笑的是,因為有版權,片頭就出現了李連傑在《少林寺》中的鏡頭,有意無意的蹭了李連傑和《少林寺》的IP。
王群版的黃飛鴻,扮相也和李連傑版一模一樣,都是皂色的長衫加白褲。
而且片頭還帶著弟子在海邊打了一廳尺氏套拳,那色彩和運鏡,也都是抄《黃飛鴻》的,電影從一開始,就給觀眾一種濃濃的山寨感。
關帝廳就是地方的黑勢力,做著販賣人口的勾當,這跟《黃飛鴻》中沙河幫也很像。
而且在《黃飛鴻》中飾演沙河幫主的邱建國,也在本片中飾演關帝廳的頭目爛頭卒,仍然是無惡不作的地痞流氓形象,給人一種穿越了的感覺。
黃飛鴻為了救人,與官府起了沖突,還被抓進牢里,這些情節都跟《黃飛鴻》的情節一模一樣。
整部電影看下來,有很多情節都似曾相識,似乎就是《黃飛鴻》的翻拍。
片中雖有加入原創的情節,無奈編劇的水平太低,那些情節反而破壞了電影的觀感。
比如加入小蘭一角,本為了豐富劇情,但其「賣身葬母」情節本身就很俗套,還強行與牙擦蘇、黃飛鴻、胡大人三人都來一段感情糾葛,令情節十分尷尬。
而尼姑庵變成妓院,牙擦蘇、梁寬和十三姨三人假扮洋人的情節又很不合理,這些都是電影故事的缺陷。
唯一可取的是王群、計春華、邱建國、譚俏等武術家,貢獻了難度甚高的專業武打。
其中扮演胡大人的陳成林,一套鷹爪功打得虎虎生風,可惜他只是曇花一現,只演過這部電影,網上連個人資料都找不到。
三、
如今片中演員現狀:
本片於1993年5月20日在香港上映時,只放映了7天時間就被下架,最終票房僅有48萬港元,賠到掉褲子。
張鑫炎力捧王群進入香港電影圈的計劃也宣告失敗,此後王群也沒有去香港,而是留在內地,且轉向電視圈發展。
張鑫炎3年後和袁和平聯手,在北京市武術隊發掘了李連傑的師弟吳京,於1996年推出的《功夫小子闖情關》亦未能取得成功,但1997年的電視劇《太極宗師》卻火遍全國。
吳京成了內地家喻戶曉的動作新星,張鑫炎也由此開辟了另一條發展之路。
王群也參演了張導的《太極宗師》和《新少林寺》,他還參演了吳京的《金蠶絲雨》,一直活躍到2006年。
2008年1月3日凌晨5時10分,王群在北京因突發心肌梗塞逝世,去世時年僅48歲。
邱建國的演藝生涯片單中,《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是他參演的最後一部作品,但他其實也有參演電視劇《新少林寺》。
可惜在拍攝中途,他的鼻咽癌復發,送醫後因手術失敗,於1998年8月離世。
一代南拳王就此與世長辭,只留下那些經典作品。
出演大反派的計春華,在眾人中反而是發展最好的一位。
他因為年輕時得過一場大病,導致頭發、眉毛都掉光了。
此後因形象的關系提前退役,卻被張鑫炎發掘出演《少林寺》中的禿鷹,其後他便作為經典的反派形象活躍在香港與內地的影視作品中。
雖然在銀幕前是凶神惡煞的形象,生活中的計春華卻是個待人誠懇的好人,他心甘情願充當綠葉,塑造好每一個反派形象。
每次他扮演的惡人在作品中死去,他就當成是一種對世人的警示,因此還會專門研究各種不同的死法。
像這樣兢兢業業的好演員,是每個導演和劇組都最想要的,因此進入2000年之後,計春華的演藝之路也一直沒停過,參演作品極多。
可惜在2018年7月11日,計春華就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因肺癌在浙江杭州去世,享年57歲。
《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這部跟風作品,本身亮點並不多,但參演本片的三位主演王群、計春華、邱建國都去世了,這也使這部乏善可陳的作品帶上了另一層特殊的意義。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④ 在國內賠得「一塌糊塗」,到了國外卻賺瘋的電影有哪些
在國內票房慘淡,但是國外卻火得一塌糊塗的電影也不乏其數。中國電影最近幾年在國外的發展雖然緩慢,但是依然有進步。來說一說這些在國外賺瘋了的電影吧。
⑤ 你知道成龍在電影圈的影響力有多大吳京的發展趨勢有可能會超過成龍嗎
吳京沒有國際號召力。雖然我很喜歡吳京,但吳京最多在大陸和香港圈子裡有影響力,但成龍,是在非洲說自己是成龍的朋友可以逃過一劫,是可以在迪拜拿到土豪直接贊
助的物資,在澳洲能上悉尼歌劇院 頂的人。國際電影圈裡,成龍影響力之大,華人影視圈現存的人里,沒有一個比得上。已故的人中,應該是
李小龍僅次於他。李安雖然是國際知名的大導演,但論影響力,恐怕稍遜一籌。
從年齡看,龍叔在京哥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是國際巨星了。
而且,即使在國內電影圈,成龍目前也是獨一份的存在。然而,或許也是由於「主旋律表達過於露骨直給」的原因,近年來的作品,劇情節奏往往被打 斷,接入一段略顯突兀的演講,也讓作品的質量受到了一些口碑上的影響。
如果拋開對特定背景設置、事件標志的強調,依然可以靠著電影本身去打動中國觀眾,吳京才能拿
出更具有普世性意義的作品,拋開對受眾的限定,讓更多民族、國家的影迷被打動。也只有那時
候,或許吳京才能獲得足以用電影質量本身,與成龍在國際上一較高下的基本條件。《流浪地球
》當然不算完美,但卻是值得吳京在參演中學習的一個案例。
當然,這是建立在「開拓國際影響力」的目標之上的說辭。而這種目標,往往是因人而異、因時而
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