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們有幾家電影製片廠
最早開創我國電影譯制事業的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這個電影製片廠早在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就開始籌建了,原名為東北電影公司,廠址在長春,1946年10月1日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人員主要由來自延安的電影工作者、日偽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的遺留人員、東北地區當地的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解放戰爭東北戰役期間,東北電影製片廠遷至黑龍江北部的一個小城興山,1949年長春解放後又搬遷回長春。第一任廠長是舒群。1946年,袁牧之從蘇聯學習歸來,被任命為第二任廠長。1948年,當時地處興山的東北電影製片廠已建廠三年,初具規模,袁牧之躊躇滿志,決心大幹一場,他提出了七種影片的生產計劃,即新聞片、藝術片、科教片、美術片、翻譯片、幻燈片、新聞照片,其中翻譯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譯製片。
上海電影譯制廠是我國唯一一家專門從事電影譯制的廠家,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11月16日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翻譯片組。1957年4月7日,翻譯片組脫離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為獨立的電影生產單位,並命名為上海電影譯制廠。
參考資料:
http://cache..com/c?word=%D0%C2%3B%D6%D0%B9%FA%3B%B5%C4%3B%B5%E7%D3%B0%3B%D6%C6%C6%AC%B3%A7&url=http%3A//www%2Evodfan%2Ecom/www/inter/2004%2D11%2D30/1101734350d13165%2Ehtml&b=0&a=4&user=
B. 十七年電影四起四落原因
十七年電影四起四落原因是,起是黨對電影事業發展方針的正確,落是無論是思想內容方面還是藝術經驗方面都認識不足,肯定不夠,因此對解放初期私影廠的較好影片也沒能給予充分肯定。
第一次發展,建國初期,1946.10.1第一個人民自己的電影製片廠,東北電影製片廠(長影前身)。
1949.4.20北平電影製片廠(北影前身)
1949.11.26上海電影製片廠
1949.4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標志建國初期電影創作的第一次大發展:1951.3.8 26個大城市同時舉行「國營電影廠出品新片展覽月」。革命形勢空前高漲,工農兵形象迅速佔領銀幕。
第二次「起落」出現於「雙百」方針提出前後 (1 955 - 1957年)。《祝福》(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螢瑞存》、《平原游擊隊》、《上甘嶺》、《李時珍》等至今仍具有藝術魅力的作品就問世於此時。
本期的電影創作還有個特點,就是電影的題材、風格、樣式開始多樣化。描寫知識分子生活的《護士日記》,革命抒情片《柳堡的故事》以及喜劇片《新局長到來之前》等都出現在這個時期。
第三次也是最富有成果的一次創作高潮,則以1959年建國十周年的獻禮片為標志。這年推出了《林則徐》、《林家鋪子》、《青春之歌》、《聶耳》、《戰火中的青春》、《老兵新傳》、《五朵金花》等一大批好影片。作為革命現實主義作品,它們在藝術上也日趨成熟。
第四次起落1963 年至1964 年間,又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小高潮。這兩年拍出了《早春二月》這樣的藝術精品,同時還有《英雄兒女》、《舞台姐妹》等優秀影片問世。
藝術處處長:
陳波兒,大膽放手培養。
中心問題:如何看待我國30年代以來進步電影的傳統問題。
猶豫中國解放前進步電影的現實意義傳統法,無論是思想內容方面還是藝術經驗方面都認識不足,肯定不夠,因此對解放初期私影廠的較好影片也沒能給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