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500字左右。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說的是一個叫依夏的小男孩,整天調皮搗蛋,對學習更是提不起勁,已經讀了兩次三年級,卻還是不知悔改,自己就讀的學校已經再也無法容仍他了,盡管他的父母再三央求,也無法挽回老師的決定。他的父母很心寒,決定忍痛割愛,將他送進寄宿學校。他整天悶悶不樂,以淚洗面,認為他發親是把他送進去折磨的,也從此不理他家人了,其實他的家人也挺難受的。
看到這里,我又忍不住淚流滿面啊,難怪電視劇里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從這部電影中我很清楚、很明白父母對我的那些批評都是為我好,可有時總是忍不住嘴快,與父母頂嘴。 記得有一次,我拿著圈著75分的試卷回家,心裡充滿內疚與不安,但更多的是恐懼,不得已自己簽爸爸的名字,最後還是被爸媽發現,面對爸爸嚴厲的面容,媽媽含著淚的眼神,我情緒很低落,但還是被臭罵一段,父母的罵聲使我不知咋的,有了勇氣頂起嘴來即使知道錯的人是我,趁了一時的嘴快後,隨後是一陣陣後悔。
父母為子女操心一輩子,得來的是不理解的答案,他們的內心是多麼可悲啊
『貳』 印度神話之二、任性、就是各種任性
在印度的宗教體系中,世界的創造和毀滅都是因為「 業力 」的緣故,由 大梵天 的動心起念造就世界萬物之種種色相,又由世界萬物的各自的業力循環造成有形世界的毀壞。然後再進入一下 成住壞空 的循環。
一切的行動都是業,業本來沒有好壞之分,就好攪動河水引起波瀾一樣的自然。只是在時間的長河中,當下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往往會對後世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印度的哲人說:
人活著就要行動,但要能不持著於行動的結果,專注於自己當做之事,這就是業瑜珈的正法。這在《薄伽梵歌》中有詳細的討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讀讀看。
普通人小任性一下,造些身口意的業也就罷了,但如果是大有能力的諸神或者修行者也任意妄為的話,那就會引起大風波,三界也往往因之而發生巨大的變故。但是在古代的神話世界裡,無論是什麼文明的神明都是有夠亂來的。
史詩《摩訶婆羅多》的故事是在 婆羅多 族後裔 鎮群王 舉行的蛇祭上,由 鎮群王 的高祖父 黑島生仙人 的弟子 護民子 吟誦,又由參加了這次蛇祭的歌人 毛喜 之子 厲聲 後來向在飄忽林中聚會的仙人們轉述的。可以說這次的蛇祭,就是現在的《摩訶婆羅多》故事的緣起。
蛇祭 的意思,就是鎮伏群蛇,使眾蛇全部滅絕的祭祀。那麼這里的蛇是什麼?鎮群王為什麼要鏟除世上所有的蛇呢?
蛇是什麼?這個問題聽起來很傻,但還真的值得再細說一下。這里的蛇除了普通的蛇之外,更多指的是指 那伽 (Naga)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佛教經典中所說的天龍八部里的 龍 。說到這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見過龍樹菩薩的造像,會不會有人糾結為什麼菩薩身後不是龍而是蛇呢?
其實,佛經中的龍和中國的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佛經中的龍其實就是印度神話中的那一類稱為那伽(Naga)的蛇神,正如把God譯為上帝一樣,只不過是因為適應中國文化的緣故才翻譯成龍。
那伽一般來說是身量巨大的蛇神,有一個或多個頭,昨天看到的那位充當攪動乳海的攪繩的蛇王 婆蘇吉 就是那伽眾王之一。他們與中國的龍神一樣,住在各個水域之中保護當地的水源,也為崇拜他們的人帶來豐沛的雨水灌溉。而他們的眷屬,普通的蛇也可以被稱為那伽。為了方便,下面的文字中我們把那迦也簡稱為蛇。而 鎮群王 的這次蛇祭,就是要將那伽和世上所有的蛇全部毀滅。
為什麼要這么做呢?這件事要說起來,可真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了。
事情的直接原因是 鎮群王 的父親,也就是《摩訶婆羅多》故事中婆羅多族在那場幾乎皆殺的家族內斗後剩下的唯一傳人 繼絕王 被蛇王 多剎迦( Takshaka)咬死了,這件事發生在 鎮群王 懂事以前,本來 鎮群王 並不知曉。但是 多剎迦 得罪了仙人 優騰迦 ,懷恨在心的 優騰迦 於是向 鎮群王 講述了他父親的死因,並鼓勵他為父親復仇,舉行蛇祭以滅絕群蛇。
那麼 繼絕王 為什麼會被 多剎迦 咬死呢?那得從一次打獵開始說起。那一天,婆羅多族大戰後所剩下唯一的後裔 繼絕王 ,射中了一隻鹿,但那隻是鹿卻若無其事地帶著箭跑進了森林裡,本來 繼絕王 是個優秀的射手,凡他射中的鹿,都不會活著跑進森林,但這次他射中的鹿竟然消失不見,這其實就是他即將離世的徵兆了。
如同被死亡牽引, 繼絕王 一路追尋那隻鹿的蹤跡,高下低下,在林中搞得自己疲憊不堪,飢渴難耐。這時,他在森林裡遇到了一位正在舔食牛犢嘴邊奶沫的修道仙人。被疲憊搞得心火焦燥的國王用弓指著仙人問道「喂,婆羅門,我是國王 繼絕 ,你見過一頭帶箭的鹿從這里過去了嗎?」但正巧這位仙人正在守禁語之戒,什麼話也沒有對他說。於是心頭火起的國王,惡作劇地把地上的一條死蛇掛在了仙人的肩上,但那位仙人還是什麼都沒有說,這時國王也消失了氣,不再尋找那頭鹿直接掉頭返回了京城。
但是看過婆羅門可是不好對付的,有一句俗語說
被 繼絕王 侮慢的那位仙人名叫 沙彌迦, 是個修行有道的仙人。 沙彌迦 有個名喚 獨角 的兒子,也大有苦行法力,但是脾氣非常地暴燥。當時他正在和一位朋友聊天,那位朋友只是稍微開了個玩笑, 獨角 就大大地生氣,暴跳如雷。於是那位有天眼通的朋友就搶白他說,像他這樣的大有能力的仙人之子竟然放任自己的父親受背著死蛇的侮辱。並把 繼絕王 侮辱 獨角仙 父親的事說了出來。
獨角 果然火冒三丈,他於是詛咒 繼絕 在第七天之後就會死去,因為他的父親 沙彌迦 被掛上了一條死蛇,大蛇( 那伽 )中的蛇王 多剎迦(Takshaka) 將會為 繼絕王 帶來死亡。
仁慈的 沙彌迦 聽說了兒子惱怒的詛咒,心中不忍,因為他已經原諒了繼絕王,於是他趕緊派了一位徒弟到王宮向 繼絕王 稟報了此事,請他做好防備。
繼絕王 明白了前因後果之後,很為自己冒失的行為而感到後悔,但這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脅該如何解除呢?於是國王和大臣們商議好,立刻修建起一座獨柱的宮殿,在四周嚴密安排了森嚴的警衛,又安排了許多的醫生准備了許多的葯品,四面八方都安置了許多精通咒語的婆羅門,於是在這樣重重的保護之下, 繼絕王 戰戰兢兢地和大臣們繼續處理一切王國里的事務。
到了第七天頭上,有一位與生主 迦葉波 同名的婆羅門,為求利養,向 繼絕王 的宮中走去,因為他聽說了 繼絕王 今晚將要出事,而這位 迦葉波 自信擁有治療蛇毒的能力,如果能將中毒的國王救回,就可以名利雙收了。
為響應 獨角 詛咒而來的蛇王 多剎迦 也正在去皇宮的路,正好遇上了這位與他目的相反的婆羅門。蛇王化身為一個老婆羅門和 迦葉波 攀起話來,蛇王直接對婆羅門說:「你請回吧,因為被我咬死的人不可能被醫好」於是他咬了身邊的一棵榕樹,毒剛進入樹身,那棵樹就猛然發出烈焰,被蛇王的神光猛毒化為灰燼了。
但 迦葉波 並不以為然,他聚集了所有的灰燼,催動法術,灰堆先是發出一隻嫩芽,然後再抽出葉子,繼而迅速地生長,不一會兒就復活成為原先那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了。(這種法術是梵天傳授給迦葉波一族的婆羅門的,以後會提到。)
如果按照一般的劇情發展,蛇王應該就要知難而退了,但是,不甘任務失敗的 多剎迦 問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他問 迦葉波 道:「婆羅門啊,你去皇宮的目的是什麼呢?你希望從 繼絕王 手中拿到的果實,我也會把他多多地饋贈與你。」
視正法為財富的智者 迦葉波 ,他的回答很直白。兩個字。「求財」
找到問題的關鍵就好辦了。於是一拍即合。
無論什麼民族,蛇和蛇的種族都是以多有財寶著稱的。蛇王 多剎迦 許諾給 迦葉波 更多的錢財做為補償,而 迦葉波 此時也明智地領悟到 繼絕王 命里該絕,於是拿到了 多剎迦 賄賂的他就滿意地轉身回了家。
雖然用金錢打發了可能救下 繼絕 的人,但是想要殺死被嚴密保護住的 繼絕王 並不容易。 多剎迦 想了想,召出一些小蛇,讓他們變成苦行者的模樣拿著鮮果,吉祥草和聖水去獻給國王。 繼絕王 沒有拒絕這些苦行者的奉獻,高興地親手接下了。
此時太陽已經西沉,一天即將結束。繼絕王認為自己已經安全了,於是他高興地招呼陪了他整整七天的眾大臣一起來享用苦行者們送來的水果。當繼絕王拿起一枚水果時,上面爬著一條細細的小黑蟲,心情大好的國王戲謔地拿起小蟲著對眾臣說道:「現在太陽就要落盡 ,我也不必再懼怕蛇毒了,咦?那位仙人的預言怎麼不成真呢?難道這小蟲要來咬死我嗎?它怎麼不變成多剎迦呢?來吧,讓這小蟲變成多剎迦緊緊地纏繞我吧。」這國王說完,就把小蟲放在自己的脖頸之上,哈哈大笑。他身邊的大臣也跟著一樣大笑著口吐狂言。
可是,臉上還帶著笑容的國王瞬間失去了知覺。他的身體脖頸已經被大蛇 多剎迦 緊緊地盤繞住了。是的。那隻小蟲確實就是多剎迦本尊,他從眾蛇獻上的水果里鑽出,來執行 獨角仙人 詛咒里的事了。
大臣們驚恐地大哭大叫起來,大蛇將 繼絕王 緊緊纏繞。爾後,一聲令人恐怖的長嘯之後,猛火熊熊燒燃,那座為躲避蛇王而建的獨柱殿,在蛇王的烈火猛毒中轟然倒塌,眾人驚慌失措,四處奔逃,而就在眾人倉惶之時,神奇的大蛇 多剎迦 ,現出如同紅蓮般的本象,彷彿藍天上一條紅色的鑲邊,從從容容地在空中遊走,返回了自己的宮殿。
就這樣,因為一個任性的舉動, 繼絕王 被婆羅門詛咒致死,而 繼絕王 一人的死又帶來了整個蛇族的滅頂之災。
其實繼絕王被蛇王 多剎迦 殺死之時,他的兒子 鎮群王 還很年幼,對此一無所知。大臣們也從未把這件事向鎮群王提起過。 多剎迦 雖然是殺死 繼絕王 的直接兇手,但是它實際上也只是執行婆羅門詛咒的工具罷了。而且 多剎迦 本身是天帝 因陀羅( Indra ) 的好友,死在他的手中也可算是一種光榮。(肯定也打不過的啦)
那麼仙人 優騰迦 為什麼要舊事重提,鼓動 鎮群王 舉行蛇祭,滅絕蛇族呢?這又是一件小孩沒娘說來話長的事。要說起 優騰迦 和蛇王 多剎迦 之間的恩怨。得先了解一下這些婆羅門仙人們的日常。
婆羅門是印度四種姓中的最高等級,這四種姓分別是祭司階級的婆羅門,武士階級的剎帝利,手工業者和商人的吠舍,以服務上三種姓的首陀羅。其次還有一些沒有種姓的「賤民」「不可接觸者」直接被排除在人之外。
婆羅門以祭祠和傳授知識為業,一個婆羅門的一生要經過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為 梵行期 ,也就是學習期,要拜師父學習吠陀諸經和各種祭儀。第二階段為 住家期 ,這段時間專心做住家男人,結婚生子,經營俗務。等到老了就進入第三階段 林棲期 ,遺留下家產,到靜修林的森林道院里專心經營宗教生活;其後進入到徹底棄絕身外之物,托缽乞食游歷聖地的 遁世期 ,居本就是乞食遊行於聖地,等待離開這個世界了。
少年婆羅門想要從師父哪裡學到些什麼,總是少不了要忍受師傅的百般變態折磨。一如那萬惡的舊時代,學徒工要同奴隸一樣受師傅的折磨一般。所以學成之後很多婆羅門都變得心理上有點偏差了,象上面提到的那位因賄賂而見死不救的 迦葉波 家那位婆羅門其實是很常見的……
就拿 優騰迦 仙人的師祖,煙氏仙人 鐵牙 (胃口想必很好)來舉例吧。 鐵牙仙人 有三個門徒,分別是 優波曼紐 、 阿盧尼 、 韋陀 。
阿盧尼 似乎腦子不太靈光,但卻是個非常聽師父話的人,所以很得師傅的喜愛,做的都是比較輕的活。有一次 鐵牙 派 阿盧尼 去堵自家水田裡田埂上的缺口。 阿盧尼 去了之後,發現自己想不出把缺口堵上的辦法,為了不違背師命,無奈下的他有了一個非常棒的主意——自己躺在缺口處,用身體堵住外漏的水。 煙氏仙人 發現 阿盧尼 久久不歸就出去尋找,這才發現,這傻小子為了自己的命令用身體擋在田埂缺口處了。於 煙氏仙人 滿意地賜福他能夠得到一切吠陀一切法典知識的照耀。
而另一位門徒 優波曼紐 不知道為什麼似乎就很不討師父喜歡,他被師父指派去放牛,每天都要早出晚歸,非常辛苦。而且最重要的,師父是不給他提供外出的口糧的。所以 優波曼紐 每天都是餓著肚子去放牛。
但是即使是這樣, 優波曼紐 的身體還是很健壯。 煙氏仙人 看到 優波曼紐 不吃東西還不消瘦覺得奇怪就問了:「孩子,你靠什麼生活,你很胖啊。」 優波曼紐 回道說,:「我是靠乞討生活的。」
煙氏仙人 很生氣,「沒有把討來的東西獻給師父我,你不應該先享用。」 優婆曼紐 只得點頭稱是,於是後來把每天乞討來的東西都獻給自己的師父,而他的師父則一點都不剩都全都拿走了。
但是一段時間過去了, 優波曼紐 還是很健壯, 煙氏仙人 又問了,「孩子,你討來的食物,我全拿走了,現在你靠 什麼生活呢?」 優波曼紐 誠實地回答說,「我把第一次乞討的獻給老師您,之後又乞討第二次。我就靠這個生活。」
煙氏仙人 又生氣地說:「這不是正當的待師之道,而且乞討兩次會傷害別人的生活,你是貪心的人。」於是 優波曼紐 又點頭稱是,很實誠的只乞討一次,把討來的食物都獻給自己的師傅,自己一點不留。
但是, 優波曼紐 這熊孩子就是不肯如 煙氏仙人 所願消瘦下去,依然很健壯。 煙氏仙人 非常生氣,這回也不稱他為「我的孩子」了,直接問道:「我把你乞討的食物全拿走了,你又沒有再去乞討。為什麼還那麼肥胖,你到底靠什麼生活呢?」 優波曼紐 回答說:「老師啊,我是靠母牛的奶生活的。」
煙氏仙人 大發雷霆:「你沒有得到我的允許就享用我的牛奶,這樣做是不對的。」 優婆曼紐 只得再次點頭稱是,連牛奶也不喝了。可 優波曼紐 這孩子的體質也實在是太好,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瘦下去。
煙氏仙人 又問道:「你怎麼還是肥胖,你靠什麼生活呢?」 優波曼紐 老實地回答說自己是靠小牛犢吃奶時嘴邊噴出的泡沫生活(可參見之前被 繼絕王 掛死蛇侮辱的那位 沙彌迦仙人 的例子)。按理說這應該是完全無可挑剔的食物了,但是 煙氏仙人 連這個都不允許,他對 優波曼紐 說,「這些有德行的小牛犢是因為對你憐憫才噴出許多泡沫來的,可是這樣做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連泡沫也不該吃。」
連小牛犢都可憐 優波曼紐 ,但煙氏仙人這個師父卻全無慈愛之心。
就這樣, 優波曼紐 完全不能吃任何東西,他實在太餓了,為了止住飢餓,他吃了有毒的太陽樹的葉子。這種味道又咸又辣又苦又難消化的葉子,若不是餓極了,誰也不會去吃的。吃下這有毒的葉子之後, 優波曼紐 的雙眼就被毒瞎了,但他瞎了眼也不敢不照顧牛群,結果走著走著,便掉進了一口井裡。
那天天黑,發現牛群沒有回來, 煙氏仙人 對徒弟們說:「 優波曼紐 被我完全控制了,估計他是生氣了,我們去找他吧。」於是他們到了森林裡去到處喊 優波曼紐 的名字,優婆曼紐在井裡高聲地回答他們。
但是當他們找到井裡的 優波曼紐 之後, 煙氏仙人 並沒有將他救出來,也沒有幫他治療眼睛,而是讓他向醫神 雙馬童( 雙生子神,醫神,有求必應,據說是觀世音菩薩的原型 ) 贊頌祈禱,然後就離開了。(我私心覺得是去找牛了)
但是那還是一個有神的時代,當 優波曼紐 在黑暗中誠心用 俱梨吠陀 體的長詩向 雙馬童 頌贊祈求後,醫神 雙馬童 真的來到了他的身邊。救苦救難的 雙馬童 神對 優婆曼紐 的贊美詩表示了滿意,並賜給了 優波曼紐 一塊糕餅,但為飲食的事吃盡苦頭的 優波曼紐 表示根據老師的教導,即便是大神的命令,不先把糕獻給老師自己也不敢吃。
雙馬童 神笑了,對他說,從前你的老師 鐵牙 也曾做詩討得我們的歡心,我們也曾給他一塊糕,可他並沒有獻過他的老師就吃掉了,你是他的徒弟,你可以照著他的榜樣行事。
但是 優波曼紐 再次地表示,不獻過師父自己不敢吃。 雙馬童 於是賜福給 優波曼紐 ,煙氏仙人被稱為 鐵齒 ,因為他的牙齒是黑鐵的,但 雙馬童 祝福 優波曼紐 的牙齒變成黃金的,也承允他能夠到幸福。在 雙馬童 的祝福下, 優波曼紐 的雙眼恢復了光明,又回到了師父的身邊。他的師父又驚又喜,照著 雙馬童 所說的,祝福了 優波曼紐 ,並祝福他能得到一切吠陀的光耀。那是 煙氏仙人 的第二個徒弟優婆曼紐所經歷的磨難。
煙氏仙人 的三徒弟名叫 韋陀 ,也就是後來與蛇王 多剎迦 有仇的那位 優騰迦 仙人的師父,他雖然沒有受 優波曼紐 那麼多的罪,但也是勤勤懇懇,原文上說象一頭牛一樣,在老師的家裡專心服侍,各樣的活計都得做,還要忍受冷、熱、飢、渴之苦,即便是師傅各樣的責難也不敢違抗。很多年後,他才得到了師傅的歡心和祝福。
後來 韋陀 也收了三個門徒, 韋陀仙人 還是個很善良的人,由於自己學徒時經歷過那些在老師家中的痛苦,他不願意折磨門徒,也從來不對門徒們指手劃腳,不讓他們去做各樣的苦工。
唯有一次,為了國王祭祀的事, 韋陀仙人 要出門,臨出門時,他囑咐學生 優騰迦 說:「我出門的時候,如果家裡缺什麼,希望你能幫我使它不缺。」囑咐完之後,便出門了。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師傅剛走,家裡就真的缺東西了。 韋陀仙人 家裡的女人們圍住這個年輕小夥子,對他說,「你師母的經期到了,師父不在家,為使她的月經不空來,你就做應該做的事吧。」(在印度,為了求子,男女都是在月經期交合的)這回顯然師母是覺得家裡缺男人了,但是 優騰迦 覺得此事不妥,斷然拒絕了。
師父回來之後,聽說這事,覺得非常高興,就對 優騰迦 說,你現在可以出師了,你可以走了。
但是 優騰迦 卻堅持要為這位好師父送上一件謝師的禮物,對徒弟無所求的 韋陀 一時想不出來要什麼,只好留 優騰迦 再住了一段時間。
當 優騰迦 多次向 韋陀 請問要什麼謝禮時,煩不了的 韋陀 讓 優騰迦 去問師母。好在這一次師母不在經期,師母想了想,只是向 優騰迦 索要 寶沙王王後 的耳環戴一天。於是 優騰迦 就向 寶沙王 的王宮走去。
這聽起來似乎是個很簡單的任務,其實不然。寶沙王王後的那副耳環是舉世聞名的珍寶,連多有財富的蛇王 多剎迦 都想得到。
在路上 優騰迦 遇上了一位騎著巨牛的巨人,那人招呼他說,「你來吃牛糞吧,」做為一個飲食習慣比較普通的青年, 優騰迦 斷然拒絕了,但那人又對他說,「不要遲疑,你的師父 韋陀 也曾吃。」於是, 優騰迦 也只得把牛的糞和尿都吃了,繼續向 寶沙王 的王宮走去見 寶沙王 的王後。
寶沙王的王後是個賢良的婦人,她很樂意地將耳環交給了 優騰迦 ,並提醒他注意,蛇王 多剎迦 也想要這副耳環,要小心不被蛇王偷走。果然,在回去的路上,蛇王化裝成一位裸體的修行者趁著優騰迦口渴找水喝的時候一把搶走了耳環,現出本身,從地洞里鑽回到自己的蛇國洞府了。
不甘心的 優騰迦 也跟著鑽進了蛇國的洞府,在那裡他用好言贊頌群蛇,但是群蛇根本不理他,眼看要不回耳環, 優騰迦 深感無奈之時,忽然他的面前出現兩個織布的女人,織布機上織有黑白兩種線。他又看到六個童子在轉一個十二輻的車輪,此外他又看到一個容貌俊美的田人和一匹如烈火般的馬。於是 優騰迦 轉面向這些人求助。
那男子問:「你想要什麼呢?」 優騰迦 回答說:「我要制伏這些蛇。」於是,那人對他說:「你對著這馬的肛門吹氣吧。」
正常人在一般情況下應該不至於會做這樣奇怪的舉動,但是急於取回耳環的 優騰迦 情急之下真的做出了吹馬屁這樣的事。當他向馬的肛門吹氣時,煙火從馬的眾竅中噴出,蛇國頓時充滿了煙和火,害怕自己的洞府被燒毀的蛇王 多剎迦 趕緊從自己的宮殿里出來,拿出耳環還給了優騰迦。那男子又教 優騰迦 騎上那匹馬,趕在他等得心急的師母准備詛咒他之前,把耳環獻上。
事後, 韋陀仙 人告訴 優騰迦 ,在蛇國里他遇到的織黑白布的女人們便是 陀多 和 毗陀多 ,她們是紡織黑夜和白晝的世界的維持者和創造者;推動十二輻輪的六個童子便是六季和一年。英俊的男人是雨神 因陀羅 ,馬是 火神 。他在路上遇到那個騎著巨牛的巨人與是韋陀仙人的朋友天帝因陀羅(Indra),那頭牛便是因陀羅的座騎愛羅婆多(Airavata)。牛糞和牛尿便是不死的甘露,若非吃下了這個,在蛇國中 優騰迦 早就死去了,若非得到因陀羅的關照,這耳環是肯定拿不回來的,既然這件事 優騰迦 辦得還算不錯,所以他已經可以出師了。
但是 優騰迦 明白自己的實力在 多剎迦 面前是多麼的弱小,他無法忘記在蛇國是眾蛇對他的漠視,為了取回耳環自己所受的吹馬屁吃牛糞的羞辱。從此他心中深種對蛇王的忌恨,一心想要報復。於是在出師後不久,他便來到了象城,找到了 鎮群王 向 鎮群王 說起了先帝被 多剎迦 所殺的事,鼓動鎮 群王 舉行蛇祭,滅絕蛇族 。
說到這里,一個沒怎麼被老師虐待的婆羅門尚且如此小心眼,那些在學徒過程中常被虐的婆羅門後來變得性格誇張也就不奇怪了吧。
說到性情誇張,其實舉行蛇祭毀滅蛇群的真正罪魁禍首其實還不是這些人間仙人和國王,歸根到底還是在遠古的時代眾蛇的母親所發出的詛咒。都說虎毒不食子,但是女神的心腸絕對和老虎不是同一個構造。
蛇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詛咒呢?下一集講到蛇族和天龍八部中的另一部屬 迦樓羅(Garuḍa) 的出身時再來分解。
=
豆知識:
摩訶婆羅多文本的記錄者——象頭神 甘尼許 Ganesa
雖然在現在的中文版和印度的精較版《摩訶婆羅多》中沒有採用這個可能是後添的故事,但是有一些版本中,有提到說, 濕婆 大神和雪山神女的兒子——智慧的象頭神 甘尼許 是摩訶婆羅多的文本記錄者。
關於 甘尼許 的身世,央視曾播過印度的一部3D動畫電影。 甘尼許 是大神 濕婆 和雪山女神的兒子,但 甘尼許 出生時, 濕婆 大神正好和女神處於鬧矛盾分居的階段,所以大神並不認識自己的這個孩子。那一天雪山女神准備洗澡,就吩咐長大了的 甘尼許 把門,不準任何人進入浴池范圍,小 甘尼許 也很忠實地執行了自己的任務——他把自己的父親 濕婆 大神攔住了門外,脾氣壞的大神用額頭上的第三隻神眼把這個冒犯自己的孩子的頭燒掉了。等到發覺自己犯了大錯時, 濕婆 大神唯有用在森林裡遇到的第一隻動物,一隻小象的頭來代替已經被燒掉的自家兒子的頭。
好吧,這不算是一個適合給孩子看的故事。
根據某些版本的摩訶婆羅多, 黑島生仙人 請求智慧的象頭神 甘尼許 為其寫下來自己構思的《摩訶婆羅多》。 甘尼許 提出的條件是仙人的敘述不能停止,而仙人提出的條件則是 甘尼許 必須明白他敘述的內容,在這種條件下他們一個說一個寫完成了這部著作,但是由於篇幅實在太長,大量迅速的書寫,把 甘尼許 的神筆都用壞了,於是象頭神的 甘尼許 折掉自己的右邊象牙繼續奮筆疾書。這也就是什麼在印度神話中,象頭神沒有右牙的原因了。
甘尼許也被稱為大聖歡喜天,在藏傳密宗里是象頭的財神。不過智慧才是最好的財富,不是嗎?
今天寫得有點多了,感謝耐心看完這篇這么長文章的你。希望這次也讀得愉快哦。
『叄』 電影《阿甘正傳》是由誰主演的
我記著是湯姆漢克斯。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情節是珍妮和阿甘在放學的路上遇到了熊孩子們的"攻擊",他們嘲笑阿甘的腿疾,向他扔石頭,每當這個時候珍妮都會大喊"阿甘,快跑!"直至那次阿甘跑了很久很久,他跑過了公路,跑過了農場了,甚至跑過了大半個村莊,意外的是因為這次逃跑,阿甘恢復了腿疾,並且因為發掘了天生的"飛毛腿"而被大學錄取。
但我們祝願他的孩子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偉大的父親。在阿甘的心裡,他的媽媽,他的好朋友,他深愛的姑娘,他的孩子……都是上天送給他的禮物,真誠其實他自己並不知道,他才是上天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電影里一直都沒有人對阿甘說過謝謝,但是我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在心裡發自肺腑的說一句, 謝謝你, 阿甘,因為你我終於知道了這個世界上最美的人生態度是什麼樣子。
『肆』 電影《印式英語》劇情介紹
電影《印式英語》是由印度傳奇女星希里黛玉、阿迪勒·海珊、阿米特巴·巴強主演的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講述印度一個不懂英語的普通家庭主婦,在她的家人和整個社會面前體會到嚴重的危機感的故事。
電影《印式英語》劇情介紹
莎希(希里黛玉 Sridevi 飾)是一名喜歡做拉杜球的印度家庭主婦,終日把照顧家人生活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中心,和時代脫節。不懂英語的莎希在生活中受到了丈夫和女兒的輕視,和家人共同話題的減少讓她感覺到了危機的存在。意外的機會,遠在美國的親人邀請莎希去幫他們料理結婚事宜。
為了促進和家人的溝通,贏得他們的關注,莎希決定在紐約的四個星期報名參加英語培訓班來克服自己的語言障礙。在這個培訓班裡,莎希也告別了以往沉寂如水的生活,結識了各式各樣的朋友,為了學好英語這一共同的目的,大家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功夫不負有心人,日夜苦學英語的莎希由零基礎到在婚禮宴會上大放光芒,一席對新人用英語講述的祝福不僅為她贏得了眾人的刮目相看… 電影大多數拍攝場景選在紐約,鏡頭在捕捉世界各地在和英語斗爭的人們。該片不僅搞笑、感人、敏感,還標志著八九十年代印度頭號女星希里黛玉暌違14年後的復出。
本片延續了印度現實題材電影一貫的反思性和深刻性,用細膩的生活流喜劇的方式來輕松呈現女性在面臨困境時的自我成長與覺醒,打破了傳統印度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兼具觀賞性與思想性,值得反復咂摸與品位。
在印度,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是階級地位與身份的象徵。在今日發布的定檔預告中,家庭主婦莎希因「英語能力」缺失,備受大男子主義直男癌老公與熊孩子們的冷嘲熱諷,陷入社恐與自我懷疑,幾乎變成了家庭中相夫教子的工具人,毫無家庭地位。後孤身一人去往美國更是因語言不通難以融入,在尷尬難堪的境遇煎熬下,莎希迎難而上,勇敢改變,怒學英語,最終重塑自我大放異彩,成功贏得家人與朋友的愛與尊重。
莎希的故事雖然發生在印度,但其呈現的女性家庭、社會、個人價值認知的困境,在當代中國仍然具有普世性。比如全職寶媽如何實現自我價值、能力經驗停滯後如何重新融入職場圈層等話題就曾引發不少女性的共鳴。而莎希不畏懼困境、勇敢嘗試、努力提升自我、獨立自信、自尊自愛的女性形象,具備直擊內心的勵志力量,也為眾多陷入迷茫與自我否定的女性,傳遞了一份勇敢改變重獲新生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