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日本二二六兵變的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OAL9Ok1_FyTk60AjANqe3w
二·二六,又名《血淚陰謀》,是日本導演五社英雄於1989年拍攝完成的電影,1989年6月17日上映。該影片講述了1936年轟動全日本的「二·二六兵變」的全過程。由於「二·二六事件」的許多內幕尚未揭開,因此在近八十年來,僅有很少數的日本電影人將此事件搬上銀幕。
② 如何評價電影《建軍大業》
《建軍大業》,作為建軍90年獻禮的作品,是值得一看的。電影本身就是回顧性質的,結局沒有懸念,情節也都是歷史上發生過的了,留給編劇們的發揮空間並不大。
背景宏大,人物龐雜,也沒有辦法對個別人物進行細致的刻畫,這些都是作為電影的硬傷,但這些並不妨礙電影帶我們回到那段光輝歲月,去體驗那些年的拋棄一切鬧革命的決絕和押下性命賭未來的勇氣。
白色恐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這些都是我們在學生時代背誦過很多遍的概念,只是想一想那些鮮血和犧牲,以及在血與火中反復交疊的絕望與希望,都不能不使人動容。那是這個國家的來路,是這邊土地上共同的過去,是我們每一家每一戶都無法逃避的哀傷與悲壯。
我知道現在每天埋頭在自己的柴米油鹽里的年輕觀眾們可能很難再有什麼共鳴,甚至可能在學生時代討厭過那大段大段需要背誦的文字,而每天忙於堵車加班的日子裡,也沒有辦法感受到那些看不見明天的日子裡的恐懼。這都是好事,畢竟苦難已經過去,只
③ 求關於日本戰爭題材的古裝電影
毀滅號-伊507,役所廣司/妻夫木聰,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你說的大概是要一戰以前的內容的吧?
怪俠多羅羅,柴咲幸/妻夫木聰,在戰國時期拚命求存的多羅羅(柴咲幸飾),女扮男裝成強盜打扮的一系列經歷。
忠臣藏47分之一,木村拓哉。大名武士集體為大名復仇的故事。
源義經,吉田友一/天野浩成悲劇英雄源義經驚心動魄的傳奇人生。
蒼狼:直至天涯海角,反町隆史,1162年開始,蒙古領袖鐵木真成吉思汗一生的征戰傳奇。
大帝之劍,阿部寬/長谷川京子,德川幕府的數十年後,江戶城出現了一個背負巨劍的神秘人萬源九郎,那把劍是由外星的金屬鑄造而成的三神器之一,可以給持有者以巨大的力量。另外兩件神器「暗神的獨杵鑽」和「湯田的十字架」,三件神器全部收集全了後,就可以征服世界了。
大化改新+花絮,岡田准一/小栗旬/木村佳乃,公元六四五年,中大兄王子(即之後的天智天皇)和中臣鐮足(即之後的藤原鐮足)
等人將聖德死後專政弄權的入鹿打倒。在此政變後著手一系列政治改革,統稱為大化改新。
草之亂+花絮,杉本哲太/緒形直人/藤谷美紀。
太閣記+花絮,草剪剛/藤木直人/國仲涼子。當然是講日本戰國時代嘍。草剪剛首次出演古裝片,擔任豐臣秀吉一角,織田信長由藤木直人飾演。此次的「太合記」不單單描寫秀吉作為政治人物的一面,還將展開秀吉「厭惡殺人的好人」的傳說。
戰國自衛隊關原之戰+花絮,反町隆史穿越劇,捲入歷史戰爭中。由伊庭明義(反町隆史)、嶋村卓也(渡部篤郎)兩名2等陸軍上尉率領的兩隊小分隊26名隊員,在趕赴富士山麓的演習地點的途中,突然時光倒流,返回到了400年前的琵琶湖畔。
……很難找啊。其他像是比較純粹的武士影片,隱形鬼爪啊、武士一分啊山櫻啊必殺仕人啊就很少涉及戰爭,不跟你說了。湯姆克魯斯的《最後的武士》當然也勉強算,但是原汁原味差一點吧……
主要是電視劇還更多一些,你一限定電影,那就範圍很小了。比如大河劇,常常是戰國題材非常多,戰爭場面也特別多,從不同人的不同視角來看待日本戰國時代哦,近幾年的都不錯,比如利家與松~加賀百萬石物語,從前田利家的視角。比如功名十字路,從山內一豐的視角、風林火山,從山本勘助視角。目前正播的天地人,是妻夫木聰和常盤貴子北村一輝合演的,是從直江兼續的視角,我正追看到第20集,都是很不錯的!我覺得大河劇是你看古裝戰爭題材的很好的選擇。
④ 看完<東京審判>這部電影後有什麼感想謝謝
最近,國內推出了三部愛國主義教育的電影,而東京審判是上映最早,也是受評價最高的一部。一句話概之,是中國人都應該看的電影。
影片開頭梅博士因排位順序問題,拒絕出席記者見面會,為捍衛祖國榮譽而斗爭。這一段在我觀看這部電影之前,已經聽我政治老師詳細解讀過。但當我看時仍然被他那種民族感,榮譽感所震撼。在他國審判官眼中這些是雞毛蒜皮的事,那是因為他們已經獲得應有的利益和地位。而在中國審判官眼中,這是對中國200萬犧牲人民的不屑,對抗日戰士浴血奮戰的不公伍雀,對中國抗日成就的不理。所以當大法官最終調整順序時,他也領悟到這調整對中國人的重要意義所在,並感嘆地誇獎梅博士為鬥士。
其後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讓我發我深思做出要數那出場作的假和尚那一段。面對前面三位大師殘被閹割,他為了求生而選擇了姦汙那姑娘。有人會抨擊他這種不仁不義的行為,但試問一下自己,你會選擇怎麼做。是捨生取義?還是苟且偷生?我的自問變成了自責,我不能捨生取義,不能像三位大師那樣能毅然以生命捍衛仁義,但難道就只因像假和尚這樣貪生怕死的行為,我們就從道德倫理等方方面面打倒他?試反過來想,如果當時他也義無反顧就死,誰又能在遠東法庭上鑒證當時在南京這殘忍的一幕。人總會有自己的弱點,當人被擊中的弱點,在那時人就不再是一個真正的人,只是他人的扯線玩偶。也許這是那人最本性的一面,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掙脫那根線,寧願就死也不舍義呢?也許抗戰年間大多數人會,我也從我父輩身上看到了這一點品質。但當時不也有很多像假和尚一樣懦弱的人,何況我們這些一代不如一代的青年人。的確,在沒有戰爭的年代,具有捨生守節意識的人畢竟不佔多數。突然,我腦海中浮現出一段魯迅說的話,一句讓我讀後很自卑,也很害怕的話,是魯迅先生寫來諷刺讀經者的:我看不見讀經之徒的良心怎樣,但我覺得他們大抵是聰明人,而這聰明,就是從讀經和古文得來的。……怎樣敷衍,偷生,獻媚,弄權,自私,然而能夠假借大義,竊取美名。再進一步,並可以悟出中國人是健忘的,無論怎樣言行不符,名實不副,前後矛盾,撒誑造謠,蠅營狗苟,都不要緊,經過若干時候,自然被忘得乾乾凈凈;只要留下一點衛道模樣的文字,將來仍不失為"正人君子"。我有時會想,我在義務教育春風滋潤下,卻有時干出一些與教育主旨不符的行為。而在同齡人中,我還扮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也許我比同齡人更正人君子,可我仍然是一個類似假和尚那樣的人。我開始懷念魯迅,魯迅現在離我們太遠了。像我猶且讀上他幾篇文章。而我身邊大多數人則因白話文不易懂而不讀。我較同齡人更"正人君子",但仍是魯迅怦擊過的那種人,可見當代學子不少已淪為魯迅年間失去靈魂的人了。魯迅先生,您在哪啊!
影片中還有介紹關於日本人對戰時中國戰區士兵寫書信時,不允許提及戰事,而且國內媒體也控製得相當好,以至於在日本戰敗後,很多日本人認為是中國人的錯,並對中國產生了仇恨,有的甚至不亞於中國被害民眾對日本的仇恨。但影片中同時也有一個從中國戰歸士兵的角色,這個角色是與未上過前線的日本人作對比的。就我個人認為,這個角色反應了日本人並不是沒有良知,也不是什麼天生就健忘的人。就那名士兵而言,他不但自己深深的懺悔,而且大義滅親,把自己殺人成性的弟弟給親手殺了。日本人自己都難以忍受那種殘忍的畫面了,很難想余橘卜象當時中國百姓在水深火熱中是如何煎熬的。但受過武士精神教育,有強烈民族優秀思想的軍事家們就已經不同於普通日本民眾。他們有大大的野心,有自己充足的理由去侵略,有不肯反思的決對自我肯定。他們在法庭上的百般阻撓與挑釁讓全世界驚嘆,驚嘆的不是它的,而正是他們的無知與不悔改。日本民眾性本善,是一代又一代狂野的領導者扭曲他們的人生觀,善良的他們萬萬沒想到他們決對忠實的天皇、內閣卻是十惡不赦的大惡魔。所以才有現在日本教科書被改,卻只有少數日本人提出異議。他們太相信他們的國家,他們的領導人。而我們現在中國施行義務教育,人們大多用抨批的眼光看待,不相它,說他不好、無用。我想我們義務教育就是十年後,也很難整體提高國民豎穗素質。因為我們紮根里的思想就不行。效仿明治維新時普及教育,像他們一天給後一代一杯牛奶一樣的做法是好的,但也應就我國國情調整一下。現在他們文化侵略太泛濫了,我們民族文化意識太薄弱了,徒有一身本領,到時別國一點金錢誘惑就離開中國,教育還是失敗的。怎麼辦?還是讓領導人想去吧!何必杞人憂天呢!
還有一處不明,就是為什麼法官們大多不贊同死刑。其中有些是宗教因素,而更多是自己讓為太過殘忍。但對比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罪行,沒有讓他們像墨索里尼一樣掛屍廣場示眾,只是曲曲死刑,已經夠仁慈的呢。也許是那兩顆原子彈讓西歐讓美國人都認為下手太重,以至於他們有同情之心,於是出
最近,國內推出了三部愛國主義教育的電影,而東京審判是上映最早,也是受評價最高的一部。一句話概之,是中國人都應該看的電影。
影片開頭梅博士因排位順序問題,拒絕出席記者見面會,為捍衛祖國榮譽而斗爭。這一段在我觀看這部電影之前,已經聽我政治老師詳細解讀過。但當我看時仍然被他那種民族感,榮譽感所震撼。在他國審判官眼中這些是雞毛蒜皮的事,那是因為他們已經獲得應有的利益和地位。而在中國審判官眼中,這是對中國200萬犧牲人民的不屑,對抗日戰士浴血奮戰的不公,對中國抗日成就的不理。所以當大法官最終調整順序時,他也領悟到這調整對中國人的重要意義所在,並感嘆地誇獎梅博士為鬥士。
其後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讓我發我深思做出要數那出場作的假和尚那一段。面對前面三位大師殘被閹割,他為了求生而選擇了姦汙那姑娘。有人會抨擊他這種不仁不義的行為,但試問一下自己,你會選擇怎麼做。是捨生取義?還是苟且偷生?我的自問變成了自責,我不能捨生取義,不能像三位大師那樣能毅然以生命捍衛仁義,但難道就只因像假和尚這樣貪生怕死的行為,我們就從道德倫理等方方面面打倒他?試反過來想,如果當時他也義無反顧就死,誰又能在遠東法庭上鑒證當時在南京這殘忍的一幕。人總會有自己的弱點,當人被擊中的弱點,在那時人就不再是一個真正的人,只是他人的扯線玩偶。也許這是那人最本性的一面,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掙脫那根線,寧願就死也不舍義呢?也許抗戰年間大多數人會,我也從我父輩身上看到了這一點品質。但當時不也有很多像假和尚一樣懦弱的人,何況我們這些一代不如一代的青年人。的確,在沒有戰爭的年代,具有捨生守節意識的人畢竟不佔多數。突然,我腦海中浮現出一段魯迅說的話,一句讓我讀後很自卑,也很害怕的話,是魯迅先生寫來諷刺讀經者的:我看不見讀經之徒的良心怎樣,但我覺得他們大抵是聰明人,而這聰明,就是從讀經和古文得來的。……怎樣敷衍,偷生,獻媚,弄權,自私,然而能夠假借大義,竊取美名。再進一步,並可以悟出中國人是健忘的,無論怎樣言行不符,名實不副,前後矛盾,撒誑造謠,蠅營狗苟,都不要緊,經過若干時候,自然被忘得乾乾凈凈;只要留下一點衛道模樣的文字,將來仍不失為"正人君子"。我有時會想,我在義務教育春風滋潤下,卻有時干出一些與教育主旨不符的行為。而在同齡人中,我還扮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也許我比同齡人更正人君子,可我仍然是一個類似假和尚那樣的人。我開始懷念魯迅,魯迅現在離我們太遠了。像我猶且讀上他幾篇文章。而我身邊大多數人則因白話文不易懂而不讀。我較同齡人更"正人君子",但仍是魯迅怦擊過的那種人,可見當代學子不少已淪為魯迅年間失去靈魂的人了。魯迅先生,您在哪啊!
影片中還有介紹關於日本人對戰時中國戰區士兵寫書信時,不允許提及戰事,而且國內媒體也控製得相當好,以至於在日本戰敗後,很多日本人認為是中國人的錯,並對中國產生了仇恨,有的甚至不亞於中國被害民眾對日本的仇恨。但影片中同時也有一個從中國戰歸士兵的角色,這個角色是與未上過前線的日本人作對比的。就我個人認為,這個角色反應了日本人並不是沒有良知,也不是什麼天生就健忘的人。就那名士兵而言,他不但自己深深的懺悔,而且大義滅親,把自己殺人成性的弟弟給親手殺了。日本人自己都難以忍受那種殘忍的畫面了,很難想像當時中國百姓在水深火熱中是如何煎熬的。但受過武士精神教育,有強烈民族優秀思想的軍事家們就已經不同於普通日本民眾。他們有大大的野心,有自己充足的理由去侵略,有不肯反思的決對自我肯定。他們在法庭上的百般阻撓與挑釁讓全世界驚嘆,驚嘆的不是它的,而正是他們的無知與不悔改。日本民眾性本善,是一代又一代狂野的領導者扭曲他們的人生觀,善良的他們萬萬沒想到他們決對忠實的天皇、內閣卻是十惡不赦的大惡魔。所以才有現在日本教科書被改,卻只有少數日本人提出異議。他們太相信他們的國家,他們的領導人。而我們現在中國施行義務教育,人們大多用抨批的眼光看待,不相它,說他不好、無用。我想我們義務教育就是十年後,也很難整體提高國民素質。因為我們紮根里的思想就不行。效仿明治維新時普及教育,像他們一天給後一代一杯牛奶一樣的做法是好的,但也應就我國國情調整一下。現在他們文化侵略太泛濫了,我們民族文化意識太薄弱了,徒有一身本領,到時別國一點金錢誘惑就離開中國,教育還是失敗的。怎麼辦?還是讓領導人想去吧!何必杞人憂天呢!
還有一處不明,就是為什麼法官們大多不贊同死刑。其中有些是宗教因素,而更多是自己讓為太過殘忍。但對比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罪行,沒有讓他們像墨索里尼一樣掛屍廣場示眾,只是曲曲死刑,已經夠仁慈的呢。也許是那兩顆原子彈讓西歐讓美國人都認為下手太重,以至於他們有同情之心,於是出手較輕。但最終該懲罰的還是懲罰了,該判死刑的還是判了死刑,結果還是讓中國人能接受的。但中西文化思想之別,還有待我自己琢磨一下。
"東京審判"的確是一部不錯的紀錄片,它留給人們很多思考,也許人們在思考中,會喚醒那顆沉迷的心靈。
手較輕。但最終該懲罰的還是懲罰了,該判死刑的還是判了死刑,結果還是讓中國人能接受的。但中西文化思想之別,還有待我自己琢磨一下。
"東京審判"的確是一部不錯的紀錄片,它留給人們很多思考,也許人們在思考中,會喚醒那顆沉迷的心靈。
⑤ 愛國電影有哪些
愛國電影有:
1、《東京審判》
1946年3月,11名法官,奔赴日本東京,開始對日本戰犯的審判。他們分別來自美國、中國、蘇聯、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印度和菲律賓。當時,中國派出的代表是梅汝璈,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法官。
本以為面對大家皆知的事實,這場判決很快就能結束,沒曾想卻持續了兩年多。影片為觀眾展示當時以中國的地位維權是如此艱難,想要維護自我的基本權益要付出諸多努力。這部影片能讓每個中國人重新審視歷史,不僅讓我們為中國現在的成就感到自豪,還提醒我們要時刻牢記歷史。
⑥ 血戰台兒庄簡況
血戰台兒庄
1937年7月7日,河北宛平盧溝橋畔的上空,響起了日軍全面侵略中國的罪惡槍聲。民族災難的信號,驚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四萬萬中國同胞,掀起了救亡熱潮。
7月30日,平、津失陷,日軍又以40萬兵力,分四路全面舉兵南侵,一路由平綏路、同蒲路進攻山西;一路由平漢路進攻河南;一路由津浦路、膠濟路進攻山東;一路沿平綏路進攻綏遠,同時在華東挑起戰端,進攻上海;11月,上海也陷入日軍之手。上海是南京的內門戶,上海被占,南京政府所在地完全暴露在日軍的槍口下。11月底,日軍兵臨南京城下,12月1日正式發起進攻。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並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日軍佔領南京後,為溝通南北戰場,打通津浦路,會師武漢,把徐州作為他們攻取的首要目標。
徐州是江蘇省西北部一個重要城市,它位於黃淮兩水間,地據魯、豫、皖、蘇四省之要沖,是津浦、隴海兩鐵路之樞紐;徐州四周山巒重迭,河川縱橫,在我國歷史上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南京政府鑒於徐州戰場的安危直接關繫到全國的抗日大事,決心全力防守,在此進行一次會戰。這次會戰以徐州為中心,史稱徐州會戰。1937年10月,李宗仁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節徐州,指揮津浦路沿線作戰。
李宗仁受命後,即選派徐祖貽、封少君任戰區參謀長,組織戰區司令長官部。11月初,李宗仁奔赴徐州前線。投入這次會戰的中國軍隊有數十萬人,但部隊戰鬥力強弱差異較大。李宗仁調乓遣將,按其所長,作了細致部署。第三十一軍軍長劉毅轄一三一師、一三五師、一三八師,軍中班排長以上幹部,均系李宗仁親自從廣西征調而來,頗有作戰經驗,指揮也得心應手,因此李宗仁將其部署在海州,以防敵人在該處登陸,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部的十二軍、五十五軍,訓練、裝備以及人員素質較差,李遂讓其駐扎山東境內,五十七軍軍長纓瀲流,轄一一一師和一一二師,該部裝備尚可,但戰鬥力不強,李便命其部駐防蘇北,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轄一一三師、一一四師,戰鬥力較強,李命其在臨沂方面堵截日軍前進。部署就緒、李宗仁密切注視著敵人的動向。
徐州會戰分兩期,第一期是津浦路的初期保衛戰,第二期是台兒庄會戰。
第一期的津浦路保衛戰是從1937年12月中旬開始的。日軍以津浦路南端為主攻,北段為輔攻,分別南北向徐州推進。
南端敵軍指揮官(火田)俊六大將,於12月中旬,指揮8個師約8萬之眾,先後自鎮江、南京、蕪湖渡江北上。日軍第三師團主力攻陷滁縣後,循津浦路正面北進至盱眙、張八嶺附近;另一部分攻佔揚州後,即進擊邵伯、天長一線,以掩護鎮江防線,第九師團一部攻陷裕溪口後,循淮南鐵路北進至巢縣、全椒,企圖直趨蚌埠。日軍以為拿下蚌埠已是易如反掌之事,孰料行至明光以南,即為李宗仁部署的李品仙的第十一集團軍和於學忠的第五十一軍,利用淮河、淝河、匯河等地形堵截,雙方血戰月余,不分勝負。敵軍在此停留,竟不能越雷池一步,這大出(火田)俊六所料,十分惱怒。於是(火田)俊六遂自南京調集援兵及坦克、野戰炮等重武器,傾巢來犯。敵人洶洶而來,李宗仁感到硬拼硬堵要吃虧,待敵援軍聚集明光一帶時,李宗仁命坐鎮蚌埠的李品仙、封裔忠將三十一軍於1月18日自明光全線西撤山區,伺機出擊,將津浦路南端正面讓開;將於學忠的五十一軍南調,布防淮河北岸,憑借險要地形,拒敵越河北進,敵援軍是以餓狼撲食之勢猛撲明光,結果撲了個空,沒有捕捉到李的主力。接著日軍攻下定遠、懷遠等地,但一無所獲。此時西撤的三十一軍遵李指示,從敵軍左側向東出擊,將津浦路之敵截成數段,圍而殲之。淮海前線之敵,後路忽彼斬斷,不知凶吉,費九牛二虎之力迅將三十一軍從津浦線向西壓。李遂命部隊採用敵迸我退、敵退我進的戰術,牢牢地盯住津浦線;此時參加淤滬會戰的二十一集團軍北調合肥,日軍有後顧之憂不敢隨意北進,一時津浦路南端戰事,形成敵我雙方膠著對峙局面。
李宗仁在指揮津浦路艱難抵抗北進之敵的同時,又積極阻截華北日軍南下。津浦路保衛戰,原由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參謀長封裔忠指揮,豈知駐扎魯境的韓復榘,大敵當前,還為保存實力打小算盤。12月23日,日軍一部攻陷延安鎮、歸仁鎮後,韓未戰而走,造成了嚴重後果。27日,濟南失守,日軍由博山、萊蕪迂襲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人日軍北方軍第二軍礬谷廉介之手。韓復榘連連喪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門洞開,使日軍得以沿線長驅直入,給徐州會戰投下陰影。李宗仁有些著急,屢屢嚴電韓奪回泰安,並以此為根據地阻截南下之敵。韓對李的命令置若罔聞,一錯再錯。為此,韓遭到蔣介石槍斃的處置,由孫桐萱代任其職。
為確保徐州地區的安全,李宗仁命孫桐萱部向運河以西推進,襲取濟寧、汶上的日軍據點,以牽制敵人主力。孫部第二十二師負責攻取濟寧,於二月12日晚由大長溝渡運河,14日晚有一小部攀登入城,雙方短兵相接,血戰竟日,終因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入城部傷亡極大,17日晚撒至運河西岸。與此同時,第十二軍八十一師也直取汶上,於12日晚由開河鎮渡運河,一部由城西北攻入城內,與日軍進行激烈巷戰,終因人少勢弱,損失嚴重,13日奉李宗仁之命撤向運河西岸。19日,日軍攻陷安居鎮,22日突破曹福林第五十五軍陣地。25日,日軍突破杏花村陣地,守軍被迫撤至相里集、羊山集、巨野一線。但李宗仁在這一線布置大量兵力,不斷側擊北段南下之敵,使敵軍在這一帶徘徊不能南進,暫時穩定了戰局,擺脫了危機。
日軍津浦線主力南攻不成,遂改變策略,由少壯派軍人板垣征四郎、礬谷廉介率兩師團企圖會師台兒庄。台兒庄位於津浦路台棗(庄)文線及台濰(坊)公路的交叉點上,扼運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門戶,在軍事上具有重要地位。日軍一旦得手台兒庄,便可策應津浦路南端日軍攻勢,一舉拿下徐州。板垣、礬谷兩師團,是日軍精銳之師,大部官兵都是參加過「二·二六」日本政變的,此次進攻,來勢相當兇猛,大有泵突狼奔、一舉圍殲中國軍隊之勢。
3月下旬,日軍以七八萬兵力,在華北方面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指揮下,分兩路向台兒庄進發。一路為坂垣第五師團,自1月12日在青島嶺山灣、福島兩處強行登陸後,沿膠濟路西進,至濰縣轉南,經高密,循諸城、榮縣一線,進逼臨沂;一路為礬谷的第十師團,該師團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兒庄。
2月,中國軍隊為堵截日軍前進,在臨沂、滕縣同日軍發生了激烈的戰斗,揭開了台兒庄會戰的序幕。2月下旬,臨沂告急。該地是魯南軍事上的必爭之重鎮,得失關系全局。處此緊急關頭,李宗仁令守防海州的龐炳勛軍馳往臨沂解救。雖說龐氏統有1個軍,其實兵員不足,只有5個步兵團,但龐氏在部隊中威信極高,指揮靈便,部隊戰鬥力強。剛到臨沂縣城,還未來得及休息,龐部便與日軍展開激熱攻防戰,日軍以1個師團的優勢兵力,配以山炮1團,騎兵1旅,向龐部猛撲,夜以繼日,反復沖殺。臨沂城牆高大而又堅固,野山炮也打不穿,龐部憑借這優勢,據城死守,使敵人不能越雷池一步,城下敵屍枕藉。龐部的成功據守,是不可一世的日軍所始料不及的。
李宗仁擔心龐部勢孤不能長守,於9月11日,令五十九軍張自忠部由滕縣增援臨沂。張接到李的命令後,以一晝夜180里的速度趕到臨沂。臨沂的龐部見援軍到,雖筋疲力竭,但士氣旺盛。兩軍內外夾攻,如疾風驟雨向坂垣反擊,坂垣從宮縣增兵2000人,以飛機大炮掩護,配合坦克、裝甲車進攻。龐、張兩部咬緊牙根,堅決頂住,與日軍激戰數日,反復肉搏,擊潰坂垣師團一旅,敵死傷過半。3月17日晚,敵向沂水退卻,龐、張合力窮追一晝夜,日軍一退90里,縮進莒縣城內死守。
在李宗仁的指揮下,臨沂之戰取得了驚天動地的勝利,它砍斷了津浦路北段日軍的左臂,粉碎了日軍會攻台兒庄的計劃,促成了以後台兒庄會戰中,李宗仁圍殲孤軍深入合兒庄的磯谷師團的契機。
坂垣敗績累累,礬谷仍然武士道精神十足,不顧一切,日益向南推進。礬谷比坂垣更凶,李宗仁檄調自鄭州來的鄧錫侯第二十二集團軍的第四十一軍孫震趕往滕縣,拒敵南下;孫部剛在滕縣部置就緒,3月15日,礬谷師團就發動攻擊。日軍以數十架飛機、30餘門大炮狂轟濫炸,守軍師長王銘章督戰死守。李宗仁見滕縣危險,又急令新撥歸第五戰區指揮的第二十軍團司令湯恩伯派部馳援。湯的主力八十一軍王仲廉部因行程過遠,未能及時趕到,3月17日晚,日軍配合炮火攻陷騰縣,20日攻佔郅縣,並沿台棗支線向台兒庄陣地突進。
對磯谷軍事行動的後果,李宗仁有著充分的估計;此次台兒庄一失,不但前功盡棄,士氣、民氣受到巨大的挫傷,國內恐日病大漲,而且給日後的戰略轉移帶來難以想像的損失。為了確保台兒庄,他制訂了相應的作戰計劃。李考慮到孫連仲、封少君的第二集團軍最善防守,即令孫派3個師,沿運河布防,扼守台兒庄正面陣地,李判斷磯谷前次戰役佔了上風,驕狂不可一世,一定不待蚌埠方面援軍北進,便會直撲台兒庄,以期一舉而下徐州,奪取打通津浦路的首功。因此,李便決定設圈套,請其入瓮。於是,他命令湯恩伯第二十軍團的2個師讓開津浦路正面,誘敵深入,待礬谷直撲台兒庄後,再回頭撇敵之背,與孫連仲一起將敵圍而殲滅之。事態發展正如李宗仁所預料的那樣,敵人從滕縣南下,舍湯恩伯軍不顧,直撲台兒庄。敵軍總數約有4萬,擁有七八十輛坦克,百餘尊山野炮和重炮,重輕機關槍更是不計其數。3月23日,礬谷軍沖到台兒庄北泥溝車站,徐州城內已炮聲可聞,台兒庄會戰的戰幕正式拉開。
3月24日,敵軍採用上次攻打滕縣的戰術,先猛烈轟擊孫連仲軍的防禦工事,接著以坦克為前導,向孫部陣地推進。狂風暴雨般的槍炮彈,把台兒庄外圍陣地工事基本摧毀,敵人步步逼進。日軍的這種凌厲攻勢,孫連仲部在一無平射炮,二無坦克的條件下,無法反擊。但他們知道,台兒庄是他們的光榮,也是他們的墳地,因此以血肉之軀與靠近的日軍拼殺,與橫沖直撞的日軍坦克同歸於盡。戰爭中,武器在某種程度上起決定的作用,因此,盡管孫部士兵英勇抵抗,仍被日軍沖入城內。孫部沒有退卻,與城內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此時,擔負台兒庄中央防線北面作戰的湯恩伯軍團,在峰山、棗庄一帶同日軍作戰後不久,置台兒庄危急於不顧,轉移到姑婆山區躲起來。李宗仁嚴令湯軍團迅速南下,協同孫連仲夾擊台兒庄正面之敵。湯為保存實力,仗著有蔣介石為後台,置軍令於不顧,在姑婆山遲疑不進。李宗仁深知其人,一貫自恃是蔣介石的嫡系,驕橫不可一世,也不敢輕易得罪他,因此三令五申,曉以大義。湯仍不予理睬,這邊戰火熊熊,戰斗慘烈,那裡卻養兵於山區,無動於衷,李宗仁陷入痛苦之中。軍情危急,李宗仁無可奈何之下,再次發電湯恩伯:「如再不聽命令,殆誤戰機,當以軍法論處,同韓復榘同樣下場。」湯敬酒不吃吃罰酒,李宗仁下了死令,他才同意揮師南下。
然而,此時台兒庄孫連仲部守軍已傷亡殆盡,全庄四分之三地盤為日軍占據,他們一面在電台宣稱已將台兒庄佔領,一面調集重炮、坦克瘋狂沖擊,企圖一鼓作氣,完全奪下台兒庄。孫連仲強烈地意識到,再孤軍死守,將全軍覆亡,因此4月5日直接與李宗仁通電話,要求把部隊暫時撤到運河南岸,讓他的第二集團軍留點「種子」。李宗仁聽得出,孫連仲講這番話時,語調幾乎是哀婉的,他深知孫的處境是何等的艱難,又是何等的悲壯,但李宗仁更清楚,台兒庄目前的重要性,他估算著湯恩伯軍團第二天中午可趕至台兒庄北部,因此鼓勵封裔忠說:「敵我在台兒庄已血戰一周,勝負之數決定於最後5分鍾。援軍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將於明晨來台兒庄督戰,」你務必守至明天拂曉。」說完,李怕封情緒低下,影響士氣,又下令道:我的命令如若違抗,當軍法從事。孫連仲以前雖和李宗仁只一面之緣,但聽人說過,李在戰區司令官中,屬較通情的一位,此時此刻李下這樣的命令,深知台兒庄對整個戰役至關重要的價值,以及李宗仁對此次戰役勝利的信心。於是孫態度堅決地表示:「我絕對順從命令,整個集團軍打完為止。」孫連仲的態度,使焦急萬分的李宗仁感到有些安慰,但他總有些不盡放心,於是又指示孫連仲,「今夜你還須向敵夜襲,以打破敵軍明晨拂曉攻擊的計劃,則湯軍團明日中午到達後,我們便可對敵人實行內外夾擊。」孫表示部隊已用完,夜襲不容易。李聽後立即指示:「我現在懸賞10萬元,你將後方凡可拿槍的士兵、擔架兵、炊事兵與前線士兵一起集合起來,組織一支敢死隊,實行夜襲。這10萬塊錢將來按人平分。」孫連仲將李宗仁的命令傳達後,數百人一支的敢死隊很快成立起來。4月5日午夜,敢死隊分組向敵出襲,沖擊敵陣。他們個個精神異常振奮。各自為戰,已是血戰經旬的敵軍,也筋疲力竭,深夜正墮入夢鄉,聽到不知從哪來的槍聲,頓時亂作一團,一面倉皇應戰,一面後退。經數日血戰為敵所佔的台兒庄各街,競在短短不到一小時內,一舉奪回四分之三。此時,李宗仁不但得報封裔忠夜襲成功的喜訊,又得湯恩伯部翌日天明前可趕到台兒庄的消息,高興極了,他立即率隨員,連夜親自趕到台兒庄郊外,准備親自指揮對礬谷師團的殲滅戰。
磯谷師團的厄運終於降臨了。6日黎明之後,台兒庄北面,槍炮聲漸密,湯恩伯軍團已向敵人開火。礬谷知已陷入重圍,開始動搖,下令部隊全線撤退。4月6日晚,李宗仁親自指揮台兒庄守軍全線出擊。一直防守遭攻的孫連仲部,聽說反擊,神情振發,命令一下,殺聲震天。此時敵軍已成強弩之未,彈葯汽油也用完,機動車多被擊毀,全軍喪魂落魄,狼狽逃竄。李宗仁命令部隊猛追,敵兵遺屍遍野,各種輜重到處皆是,礬谷本人率殘部拚命突圍。至此台兒庄戰役勝利了。台兒庄會戰,擊潰日軍第五、第十兩個精銳師團的主力,殲滅日軍2萬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葯,嚴重地挫傷了日軍的氣焰,振奮了全民族的抗戰精神,堅定了國人抗戰勝利的信念
⑦ 投降日政變軍官佔領皇宮是什麼電影
《日本最長的一天》
日本 劇情/歷史 135分鍾 2015年
2015年上映,由原田真人執導的電影 更多義項
《日本最長的一天》是原田真人指導, 役所廣司、本木雅弘、松坂桃李、堤真一、山崎努等主演的劇情、歷史、戰爭電影。影片於2015年8月8日在日本上映。[1]
該片講述二戰末期聯合國要求日本投降否則在本土決戰,內閣連日連夜為此議論紛紛,直到廣島長崎發生原爆事態惡化,在讓1億日本國民犧牲的漩渦中,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役所廣司),昭和天皇(本木雅弘),首相鈴木貫太郎(山崎努),書記官迫水久常(堤真一)在進行是否投降的苦惱決定,另一方面反對投降的畑中少佐(松坂桃李)率領年輕軍人進行 叛 變,准備佔領皇居及電台,在終戰的前夜發生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