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日影片觀後感,誰給寫一篇啊600-700字
《抗日戰爭》影片觀後感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關東軍在我國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掀起了加深侵華的序幕。泱泱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燦燦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記錄著這一苦難時刻的開始。中國共產黨在這危急關頭發出了「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起抗日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的號召。在國土淪喪,人民危亡的陰霾中,這一號召如一聲驚雷,如一道閃電,劃破長空,震響乾坤,一大批優秀華夏兒女投入了抗日的滾滾洪流。就連處在幻想中的國民黨,也不得不在全國人民高漲的抗戰呼聲中,與中國共產黨再次合作,結成抗日同盟,開始了艱難的抗戰。忻口會戰,凇滬會戰,武漢會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雖然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但奉行不發動群眾的片面抗戰的國民黨軍隊卻無法阻止日本侵略軍入侵的腳步。由於國民黨內部反動派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居然成為了蔣介石集團的首要作戰任務,於是日本侵略軍更加肆無忌憚地長驅直入,南京大屠殺、冀中平原大掃盪……他們在中國的國土上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駭人聽聞的罪惡事件.
時間永是流逝,而世界不是永遠和平,況且時間的流逝是無法抹去我們祖國母親曾經遭受的苦難。抗日戰爭結束距今逾有六十年了,但每念斯恥,每一個中國人都難以掩飾心中震撼。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說過:「不管大事也好,小事也好,一旦人們面臨國家存亡的時候,人們心中便會生騰出巨大的力量,這就是美,這就是人類的精神。」托爾斯泰把這種精神稱為「俄羅斯精神」。而從中國人民的反侵略史上看得,這又何嘗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呢?
魯迅先生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柴,而結果往往是一小塊。」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更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要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B. 電影《大決戰》在山海關天下第一關拍攝老百姓歡迎解放軍入關的片段在影片中那部出現
在電影《大決戰》的第三部《平津戰役》中,攝制組曾在山海關天下第一關的城洞空樓下面拍攝了老百姓扮演的群眾夾道歡迎解放軍入關的場景。遺憾的是,這一片段在後期製作過程中並未被納入影片中。
C. 能介紹一下《鬼子來了》這部電影嗎
譯名:Devils on the Doorstep
導演:姜文
原著:原著:尤鳳偉(小說《生存》)
編劇:述平、史建全、姜文、尤鳳偉
主演:姜文 飾演村民馬大三
姜鴻波 飾演年輕寡婦魚兒
香川照之(日) 飾演日軍俘虜花屋小三郎
澤田謙也(日) 飾演日軍陸軍隊長酒冢豬吉
類型:戰爭/劇情
片長:162分鍾
抗日戰爭末期,故事發生在河北山海關附近的一座名為掛甲台的偏僻小村。一天夜裡,有人把兩個裝著俘虜的麻袋押送進了村民馬大三的家裡,其中一個是日本兵,另一個是翻譯官。本來答應好了八天以後來取人,結果此後再就也沒有音訊……
這兩個俘虜在村子裡關的時間一久,村民們便商議將二人處死,以避免麻煩。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決意以死殉國,而翻譯董漢臣則利用語言上的障礙爭取求生的機會。在多次試圖處死兩人未果之後,村民們認定他們命不該絕,就一直把這兩個俘虜秘密關押在村裡。
六個月之後,花屋小三郎決定報答馬大三和眾村民的不殺之恩,提出與村民完成一筆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譯送還給憲兵隊,而日軍方面則以兩車糧食作為交換條件。在馬大三的主張下,經過一番商議,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條件,並且簽字訂約。眾人一並護送兩個俘虜返回憲兵隊……
精彩影評
雖然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夏威夷電影節Netpac獎、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國際榮譽,但作為一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影片,《鬼子來了》在立意取向、價值觀念方面與國產主旋律電影嚴重不合拍,所以仍被官方毫不留情地封殺了。該片讓投資公司血本無歸,導演姜文也吃了不少官司,不過,我們必須承認《鬼子來了》是所有反映「戰爭與人」主題的國產電影中最有突破性貢獻的作品,隨著時間推移,影片價值會被更多的後人所認知。至少截至目前,還沒有哪個導演敢於像姜文那樣勇闖「禁區」,拍出真正震撼人心的力作。
《鬼子來了》故事取材於作家尤鳳偉的小說《生存》,拍成電影後改動較大,原著著重描寫「軍民奮勇抵抗侵略」,而影片則提煉「農民愚昧」、「戰爭荒誕」一面,筆鋒直指國人弱點,將更多憂患意識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尤鳳偉打官司時曾指控「電影對原小說的創作主題、故事細節、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扭曲竄改……這種行為破壞了原作完整性」,其實正因為姜文導演一番大刀闊斧的改動,影片才有了開掘人性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