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午餐盒的影片評價
「印度電影《美味情書》(The Luchbox)為印度新晉導演Ritesh Batra 的處女作。這一部電影特別在於它並不是寶萊塢電影的制式,沒有長篇幅,也沒有又唱又跳的歌舞形式。而是淡淡地交出了兩個不相識的都市人透過一個餐盒而連系的故事。在城市的角落裡,我們都因生活而變得沒有希望、沒有情感,孤獨散落在四周。一個餐盒、一個錯誤、一段觸不到的感情、兩個陌生人開始日常的交談,名乎其實的「用味覺帶動情感」。在歐美國家有很多以美食為題材的電影,透過美食講述主人公的故事、利用美食結緣,又或者是利用美食作為媒介講述女性主義,但大多數都是傾向用美食談情說愛,愛到天昏地暗。比如《美味關系》(Reservation)就是講述一對情侶的結緣與競爭,真是愛你愛到入廚房。同樣,愛也有很多個面向,在已故導演Nora Ephron的作品《茱莉與茱莉亞-隔代廚神》(Julie and Julia)中,主人公的愛就放在美食主持身上,以美食作為生活的嘗試。而在《美味情書》里的劇情離不開愛情,離不開孤獨,劇情看起來是相當普遍,就是一個誤會把兩個陌生人連系在一起,把他們各自的孤獨細訴。不敢輕易武斷認同這是愛情,畢竟兩個人從未碰面,又如何講到餘生。有趣的是劇本雖然是普通,但片里充滿濃濃的咖哩香,那種東方色彩既是貼近我們,且讓我們看到印度的風貌。擠迫的火車、疏離的家人、獨自的生活,其實說穿了就是我們都想下班、下課一回家就嘗到摰愛煮的東西。小時候有爸爸媽媽的照料,還淘氣地偏食。長大後,就想找一個伴侶共渡餘生,感受幸福的味道。即使對方煮得亂七八糟也會全盤接收。閑時你們會聊聊天,聊起什麼時候吃過什麼,還有那一些紀念日,搞了什麼新意思。有時會贊美對方,有時會挖苦對方。生活就是這樣,我們用五官感受著對方的存在,看見對方、嗅到對方、聽見對方、觸到對方。感情不是絕對的長久,於是愛就崩裂。久而久之,會不再視對方為重要的人,久而久之連話也不談多一句,久而久之連那種本該是對方的氣味也不想擁有。這是一個男人與女人相識的故事,而餐盒是他們之間的媒人。就我們看來片中那種運送餐盒的方式是誇張一點的,為了讓心愛的男人吃得到午餐,速遞員到每家把餐盒收集,再經過火車運送到城裡的辦公室。這種方式大費周章,就我們看來為何辦公室沒有微波爐讓員工翻熱食物?這或者也實際反映了當地的情況,女主內,男主外。為了讓心愛的男人愛上自己,必要俘虜他的胃,他的早午晚。簡單的故事帶出濃厚的人情味,男人每天都把餐盒吃得乾凈,想起了他久違的妻子。而女人也感受到她很久未嘗過的尊重。故事就這麼發生,她的餐盒裡有著她的感情、她的投入,她只是一個婦孺,待在家裡照顧女兒是她的責任。她沒有什麼大理想,只是希望伴侶看她一眼。而男人的妻子已逝世,工作也快達退休之時,他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回家,而他也只是想有人關心他一下。都市故事何其的引起共鳴,吃一頓飯只是個小小的心願,他們開始天南地北的書寫,生活、感情都寄望在文字身上。是的,他們都很無聊,很傻,以為對方是靠岸,到底這是天註定還是天作弄?作為一個新導演的作品,故事寫得普通,類近一些歐美電影的格局,對於愛好文藝愛情片的觀眾來說是老土極了。但片中流露著小清新,乾凈的柏拉圖戀愛,讓我們明白看不見也是一種愛、單純也是一種愛、發情也是一種愛。即使不是愛情,也是友情的表現。電影里交出了一個開放的結局,兩位人兄是否有情人終成眷屬就交給觀眾自行想像。而本片最主要是直叫人飽餐,黃咖哩、紅咖哩,印度料理的味道從銀幕直撲到坐位上,真正讓觀眾感到色.香.味。在電影中寫得比較優秀的是男女主角寫給對方的信,那種的黑色幽默讓人會心微笑,或者這稱不上是一部什麼驚世的作品,但在亞洲電影來說,讓我們看到印度電影也可以「不寶萊塢」,也可以走輕松、文藝的路線。本身也不比歐美的美食電影差,事實上美食的電影還有很多的表述,在2006年英國的一個印度籍的導演Pratibha Parmar就拍過一部圍繞咖哩、愛情與家庭的女同志電影《Nina's Heavenly Delights》(蓮娜的甜美生活)。不論是什麼性向的電影,都直叫我們從咖哩中發現愛,從咖哩中發現故事。至於《美味情書》也是一部有可看性的作品,片里有印式幽默外也有對愛的迷茫,當中還是有一些價值值得我們參詳。比如說是待人接物的態度、自卑與自尊、其實都需要勇氣與大膽地向前走,要學懂接受而不是虛偽。幾位主人公也收放自如,做到沉實,的確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印度作品。」
❷ 印度電影午餐盒男主角最後去了不丹嗎
他們相約去了不丹。
《午餐盒》是由賴舒·彼查執導,伊爾凡·可汗、妮拉特·考爾、納瓦祖丁·席迪圭等主演的愛情片,於2013年9月20日在印度上映。
該片講述了伊娜給丈夫精心烹制的午餐被錯誤送到費蘭迪手中,於是兩人就展開書信來往,盡訴心中情的故事。
劇情簡介:
伊娜(妮拉特·考爾飾)精心烹制並托運給異地上班丈夫的午餐盒被送錯,到了即將退休的中年喪偶男子費蘭迪(伊爾凡·可汗飾)手中,這頓彷彿施過魔法的午餐,有家的氣息,有女人的味道。主婦與這位不曾謀面的男子便展開書信來往,盡訴心中情,以排遣寂寞,最終也因午餐盒連起兩顆孤獨的心。費蘭迪也因此變得開朗起來,面對前來接替他的年輕人謝赫(納瓦祖丁·席迪圭飾),由排斥到交心,在工作中處處維護謝赫。
❸ 小男孩每次去學校帶著一個空飯盒。是什麼電影
《帶飯盒的小男孩》
這是國外的一支公益廣告:小男孩家裡很窮,為了合群每天帶了一個飯盒去學校,但裡面卻是空的。
午餐時間,大家都拿出了自己帶的飯,而有一個小男孩發現自己的飯盒是空的,什麼都沒有,媽媽忘記給他裝吃的了。他很失落地一個人走出了教室,出去轉了一圈,平復了一下失落的情緒。
走了一圈之後,他回到教室,准備把飯盒收到書包里去時,發現飯盒裡面有東西,打開一看,裡面有好多吃的呢!他環顧了一下四周,有幾個朋友投來關心的目光,就是他們默默地給小男孩的飯盒裡裝進了午餐。於是,小男孩開心地吃起了午餐。
小男孩的午餐盒裡有好幾種食物,是好幾個同學拼湊出來的。孩子們在發現自己同學沒飯吃時,沒有直接站出來給他食物,而是等小男孩離開後,默默地把自己的食物湊出來給他。小男孩回來後,大家就像沒發生過任何事情一樣,而他的飯盒裡卻裝滿了干凈可口的食物。
(3)國外電影小孩的午餐盒擴展閱讀
賞析:
那些看似微小卻高貴的善良,更讓我們肅然起敬。高級的善良人生中總有那麼一刻,我們不願面對眼前的現實,迫不得已選擇逃離,只是為了避免陷入更尷尬的處境。孩子們保護了小男孩的自尊,又為小男孩提供了愛心的幫助,這是非常溫暖的事情。
有些人愛幫助人,卻不考慮別人的面子。這些孩子這么小,卻可以這么保護對方自尊,又默默幫助同學,實在是難能可貴呀!每個人都會有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主動伸出援手,並維護對方的自尊。
❹ 印度電影《午餐盒》
叫做「達巴瓦拉」。
運作流程:
午餐從客戶家到辦公室要經過五道達巴瓦拉的轉手。
1、妻子在10點鍾之前准備好午餐並把它放進餐盒。
2、10點,達巴瓦拉A准時趕到。取餐盒,前往下一個顧客家。達巴瓦拉A負責30~35名顧客,取餐順序經過詳細考慮,交通工具以自行車為主。
3、10點半,達巴瓦拉A趕到距離最近的一個城郊火車站,將收集來的餐盒交給在那裡等候的達巴瓦拉B。有人按照目的地將餐盒進行分揀、歸類,由達巴瓦拉C帶上火車。
4、火車在一個站的停留時間是兩分鍾,10:40至11:30,餐盒乘火車旅行。
5、同時,在城區各個火車站站台上,達巴瓦拉D在等候。火車到站後,他從同伴手中接過餐盒,再次按區域分揀,落實到達巴瓦拉E頭上。達巴瓦拉E把餐盒送到顧客指定的地點。
6、達巴瓦拉E把餐盒放到客戶單位,吃過飯,客戶將餐盒放回原處,達巴瓦拉就會按照來時的方法將它運抵家中。
《午餐盒》是由賴舒·彼查執導,伊爾凡·可汗、妮拉特·考爾、納瓦祖丁·席迪圭等主演的愛情片,於2013年9月20日在印度上映。
該片講述了伊娜給丈夫精心烹制的午餐被錯誤送到費蘭迪手中,於是兩人就展開書信來往,盡訴心中情的故事。
劇情簡介:
伊娜(妮拉特·考爾飾)精心烹制並托運給異地上班丈夫的午餐盒被送錯,到了即將退休的中年喪偶男子費蘭迪(伊爾凡·可汗飾)手中,這頓彷彿施過魔法的午餐,有家的氣息,有女人的味道。主婦與這位不曾謀面的男子便展開書信來往,盡訴心中情,以排遣寂寞,最終也因午餐盒連起兩顆孤獨的心。費蘭迪也因此變得開朗起來,面對前來接替他的年輕人謝赫(納瓦祖丁·席迪圭飾),由排斥到交心,在工作中處處維護謝赫。
影片評價:
《午餐盒》的節奏極盡緩慢,但城市場景與生活細節豐富沉穩、素淡動人。該片以冷靜的視角拍出孟買的城鄉圖景,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的送餐員、雨中來往匆匆的城市、城鄉間來回穿梭的列車及車里的各色人等,甚至是費蘭迪所在公司的日常生態,皆在鏡頭不經意的移動中留給觀者深刻印象。午餐盒串聯起的既是兩名主人公的情感脈絡,更在其流通過程中,向銀幕外呈示當代印度社會空間。影片講人情,更是關於普通人的人情,平淡豐富,自然天成。(《北京青年報》評)
《午餐盒》的導演用一種真誠的觀察和細膩再現,讓電影的偶遇有戲劇的初始,但不讓戲劇淪為刻意的道具,杜絕任何人為的效果。偶遇後的一切,是日常生活的所有肌理。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經歷偶然,卻用生活的必然,用每個平凡人生活中都存在的困境、困惑去生活,去繼續。(《大眾日報》評)
❺ 超級好看的印度電影
我看過最好看的印度電影是一部非常小眾的電影,叫《忒修斯的船》。這部電影其實很少人聽過,但電影還是有著極強的質感。它採用了標準的三段式結構,而三個段落是非常獨立的存在。串聯起了盲人、僧人、青年,有偷腎的,有移植角膜的有肝硬化做手術的,電影非常的生猛,力道十足。它串聯的是印度最底層最邊緣的社會,但從它表現的內容來看,又是極其「上層」的,它表現的是生死、是生活是人生。
然而這部電影在豆瓣上只有291個人看過,少的可憐。小眾文藝片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都處於極端的邊緣。這部電影在印度本土受到的關注度也並不高。但電影的完成度卻是較為罕見的,其實除了這部,印度的《午餐盒》、《法庭》、《孟買日記》、《孟買之戀》都是非常出色的電影。
印度電影並非別人口中的自娛自樂,在小眾文藝片上也有著非常棒的作品,只是天然的偏見和缺乏有效的助推,此類電影無論是本土還是海外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但作為一名半電影工作者,有必要將這樣的電影普及給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