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描寫《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的一個場景
您好,我寫影評的水平不高,但我找了一篇目前看過的關於這部電影的比較出色的影評,希望能合適。
[轉]豆瓣影評:一歌到底,誰解我心 (艾小柯)
比較喜劇的圓滿,悲劇的殘缺更讓人思考,它既是故事的終結,又是新一層精神王國的起點。最優秀悲劇的力量往往不可限量,莎士比亞的《李爾王》,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而曹老一部《紅樓夢》更淪陷了多少代的文學好青年,個個心甘情願,只願長醉不願醒。
英國導演Danny Boyle就常常藉助喜劇的外形講述悲劇,比如成名作《猜火車》,色彩絢爛,荒誕可笑,但喜劇外殼包裹下的卻是最為凄慘悲涼的故事。對比相同題材的《夢之安魂曲》,Danny Boyle的悲劇力量感是鈍的,他不用大錘砸人,卻偷偷的拿小刀片割人,過程中只感覺些颼颼的涼意,事後才疼。疼也不尖銳,但長久,傷口無法癒合,一遇陰雨天必要再犯。
2008年Danny Boyle導演的電影《貧民富翁》與以往他的喜劇式悲劇又有不同,相反,叫「悲劇式喜劇」恐怕更為合適。故事源自印度外交官Wikas Swarup的小說《問答》:印度孟買一位卑微的服務生參加了一個「誰想成為百萬富翁」式的電視問答節目,結果這個沒受過教育的下層賤民竟然贏得了十億盧比。他自然要被人懷疑作弊,電視台製片人也沒錢付款,於是串通警察把他扔進了監獄。故事圍繞著服務生與辯護律師的會晤展開,通過這個沒受過教育的賤民小人物的超戲劇性回憶,揭示出印度下層社會遭遇的種種不公與面臨的困境,同時也展示了印度社會的發展變化,描繪出各階層人民的眾生相。
電影《貧民富翁》加入了愛情作為線索,故事設計更為緊湊。主人公Jamal被警長嚴刑逼供,指著他參加印度「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節目錄像要他坦白作弊的細節。審訊過程與Jamal的成長經歷相互穿插,每一個問題都是Jamal生活中的離奇一章,有的讓人哈哈大笑,有的讓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還有的讓人深深嘆息,嘆社會的不公,嘆信念的偉大,嘆人性的堅韌。
我在讀余華的《兄弟》時曾經寫過「真正有力量的悲劇,從來不應該是基於發生在人物身上的偶然事件,甚至由人物的性格所決定的必然選擇都不能算構成偉大悲劇的要素;真正有力量的悲劇應該是社會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人與社會制度在不可調和的斗爭過程中頭破血流體無完膚卻仍散發出強大人性光輝與感召力的千古絕唱。」《貧民富翁》的悲劇正是「千古絕唱」式的悲劇——主人公Jamal面對命運從未低頭,再無情的打壓、歧視、羞辱、危險,都不能阻止他對美好信念的不渝追求;但有意思的是,這樣沉重的主題並不以悲劇的形式直接表現,許多細節,比如小Jamal為了得到自己心愛的明星簽名,鼻子一捏跳進糞坑;Jamal與孤兒Latika為了報復哥哥Salim的大嚷大叫,趁半夜把最辣的辣椒揪碎扔進熟睡中Salim的內褲;Jamal與Salim跑到泰姬陵,一邊冒充導游詐騙美國遊客,一邊偷遊客們的鞋子到集市上擺小攤賣錢等等,都是充滿了活潑童趣與透明光彩的。真正悲慘的,是這些細節背後的社會大環境。這些純真的小孩子越是活得頑強,活得陽光,就越凸顯出政府的無能,法制的不公與底層人民無法逃避的悲慘命運。這是歡笑過後更為深刻的悲傷,這讓近乎荒誕的喜劇結尾變得合情合理,或者說,即使仍有不足,也變得微乎其微——經歷過那樣強烈的生死體驗,還有誰在乎童話的真假!
這樣的處理方法讓我立刻想起來張藝謀導演,余華編劇的《活著》。《活著》也是通過葛優和姜武輕喜劇式的表演來展示文革中的社會醜陋與人性喪失,這樣舉重若輕的表現手法正好通過人本性的純潔美好來凸顯時代的丑惡與黑暗,人性的光輝愈燦爛,對社會的諷刺便愈深刻。
《貧民富翁》涉及了印度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孟買的極度貧富分化,有城中貧民窟的骯臟可怖,有宗教信仰矛盾屠殺,有赤裸裸的階級歧視;有人面獸心的「善人」,也有看似暴虐的「壞人」;有近乎神話般的超現實愛情,有貌似理所當然的暴力犯罪,甚至結尾還有印度電影不可或缺的集體歌舞表演。而對我個人來說,影片最令人難忘的是Jamal與Salim童年時代居住的貧民窟和他們成為孤兒後生活的大垃圾堆。
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最為低等的賤民被稱作「不可碰的階層」(the Untouchable Caste,Dalit),他們不能穿鞋,不能受教育,有身份的上層種姓不跟他們說話,也不接近他們,如果食物不小心擦到賤民衣服的邊緣,上層人立刻就把食物扔掉。2008年十一月的《國家地理》雜志介紹了印度醫生Arole在孟買附近的Jamkhed地區推廣全民保健計劃的成功案例,其理念在於從最底層的Dalit婦女開始,教育她們成為村中的保健人員。這個過程並不容易,而最為困難的就是開頭,先要幫助被選出的Dalit婦女建立「人」的概念——告訴她們苦難並非與生俱來,協助她們建立自信,教給她們醫學知識。Dalit婦女Sathe講述全民保健計劃給她帶來的命運改變時說:「剛開始時,沒人支持我,我沒文化,也沒錢。我就如同一塊沒有靈魂的石頭。我來到這里(Jamkhed全民保健計劃中心),他們給了我形狀,生命。我學會了勇氣勇敢。我成為了一個人。」
電影《貧民富翁》幾乎是Jamkhed成功計劃的反例!電影帶觀眾看到了孟買赤貧階層生活的細節,觸目驚心的大垃圾場,孩子們骯臟卻純真的笑臉,飄滿垃圾的河道,泥濘水坑邊一塊塊絢爛的莎麗鋪滿黃土場。美與丑的強烈對比,苦難與歡笑的平行存在,這樣的文化讓人皺眉,迷惑,心酸,又迷戀。表象的喜劇故事下是赤裸的哀痛,是控訴,是怒吼,也是嘆息。再美好的結局也不能抹去童話中藏匿的真相,笑容中的眼淚,希望後的絕望。
但Danny Boyle最終並沒用絕望結尾。《貧民富翁》是悲劇式的喜劇,明知虛假,也要一歌到底;而對苦難的深切同情,決定了形式上的喜劇反而是必要的——絕望中我們必須看到希望,必須,哪怕聲音微弱,絕唱也終將繼續。
B. 印度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文藝片
1、《印度往事》:題材很好,愛國、勵志、反抗壓迫,都能從中讀到。這部片子是阿米爾汗稍年輕時拍攝的一部作品,依然是非常優秀,尤其是他這個人物在影片中性格很豐滿,是民族英雄。在印度村民和英國軍士精彩的板球比賽過程中,主角在一次次的出擊中戰勝了英國殖民者,捍衛了民族尊嚴和自己的愛情。結局相當震撼,令人驚心動魄。穿插的歌曲和舞蹈也讓這部片子有了更多美的感覺。
C. 愛神的影片評價
《愛神》中最動人的莫過於王子文和鍾漢良彼此尋找彼此緣分的過程,兩人在相同的地方有著共同的愛好和習慣,只不過未發現彼此,當兩人主動尋找那份愛的過程,溫馨畫面的回放、加之動人的音樂感動了不少觀眾。這次動人的台詞在網路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其中幾句經典台詞「你是最好的」和「等待奇跡的發生、尋找對的人」「我找到了你」「我想證明我是你擁有的最大財富」,這些台詞不僅用於表達愛意,更加充滿了正能量。 多數國產愛情電影大多是男女之間,生死契闊,聲嘶力竭式的愛,而《愛神》在新導演花明編劇導演的電影隨著自然而然的緣分發生,不刻意,不激憤,最簡單的愛情電影劇情架構模式,加之女導演特殊的唯美鏡頭,打造出一部可以和台灣、日本等盛產的小清河新電影一較高下,被眾多女觀眾喜愛。 不少觀眾表示影片沒有過多炫技的華麗與地毯式的鋪張,影片更是給人以純凈清新、返璞歸真的感受。「後悔排了四場同期上映的某喜劇片,對不起大家了,真不要買票去看,周一果斷調整,相比較「愛神」好多了,有笑、有淚、小清新,可以看看,挺好看的。」 《愛神》作為國產愛情電影延續了小清新擅長的以情動人,唯美場景以及簡單純凈的故事套路,通過輕松幽默的方式打造除了屬於《愛神》獨有氣質的影片訴說方式,被觀眾稱之為值得反復再看的國產清新電影。「緩緩的情調卻帶動了人的情緒,跟著主人公的感情經歷,心像小溪般跌宕起伏。這個電影沒有撕心裂肺的生死離別,沒有激情四射的火爆床戲。就是最最平凡的生活里的小愛情故事,卻講述了何為緣分。裡面每個人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關系不復雜但回想起來卻是很有趣。」 (騰訊娛樂評)
D. 求關於日本歷史的紀錄片,或者日本古代提出的電影...再尋日本古代神話文檔
菊花之盟誓(與影片有關的日本歷史) 這本書很全面對你有幫助
《菊花與刀》是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最著名的著作,也是世界范圍內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本。他用「菊」與「刀」作實物象徵來闡述日本文化中「崇美」與「尚武」這兩種典型文化類型。但不知道本尼迪克特知否「菊花」還有「男性之愛」這樣的一重指代意義呢?
由於古人的做愛方式中「後庭之樂」比較普遍,而出於形似的緣故(?),菊花多用來喻指人體的「後庭」;這應該是「菊花」在物象方面對「男性之愛」的指代,而感情上最著名也最源遠流長的故事,應該是日本《雨月物語》(上田秋成著,一七七六年刊行)中的《菊花之約》(《菊花の契》)一篇。
故事講述軍學者赤穴宗右衛門在旅途中病倒,得到丈部左門的幫助,兩人因此熟識,並結成義兄弟,即「眾兄弟之契」。離別之時,兩人約定來年九月九日重陽佳節再會。一年之後,左門如期出現在宗右衛門的面前,只是,已經成為幽靈──左門由於政治陷害而被困,為了履約,只好自盡,以便讓自己魂魄能及時趕去赴約。這種感情,正如日本《古今集》里的一首和歌所唱:「此身如朝露,惟惜與君緣。相逢如可換,不辭赴黃泉。」因為這個故事,菊花在日本又稱為「契草」。
左門為的究竟是「義」還是「愛」?記得在日本電影《御法度》末尾,英氣逼人的沖田總司在櫻樹落英繽紛的唯美氣氛中,對著土方吟詠了一次這個故事,在他看來,這就是男性之愛的極至體現吧?而這一情節也讓《菊花之約》的故事更廣為人知。
據說在司馬遼太郎的原著《新選組血風錄》中並無此情節(《御法度》劇本以司馬遼太郎《新選組血風錄》之《前發的總三郎》和《三條跡亂刃》改編;附帶一句,到底是「新選組」還是「新撰組」,史學界一直存在著分歧,書名《新選組血風錄》從原文。),大島渚強加的這一情節,恐怕是為了強化、坐實片中的「男性之愛」吧。
可以說,作為產生「菊花の契」的國度,日本一直不乏「男性之愛」的悠久傳統。
二
相比日本在諸多方面的虛偽態度,古代日本在面對個人肉慾的時候,倒頗有平等相視的態度和直面的勇氣。在標志異性間的「愛」或「戀愛」的這個詞在日本普遍流行以前(明治時代作家北村透谷、坪內逍遙二人於一八九二年譯自英文的「love」),無論是男歡女愛、同性相好、一夜魚水情(甚至柏拉圖之戀),日本統統用一個詞來概括:「色」。(附帶想到,中國古代也一般很少用「愛」字,用的是「情」字 。)
日本人井原西鶴有兩本著名的著作,題名直書《好色一代男》和《好色一代女》──在古代的日本,這個「色」字當然是男女通吃的。異性間的戀愛稱為「女色」,男男同性間的愛戀就是「男色」。而且男色比起女色來毫不遜色,既非禁忌,也非敗德,甚至在日本江戶時代武士社會中男色大有凌駕之勢,蔓延到庶民社會中,男色則成為一種雅癖。就輿論傾向來說,江戶時期和中國魏晉時代男色明顯勝於女色的社會輿論倒是大可比肩。
本文要說的是日本古代的男色現象,這里的日本古代時期,大致是指戰國時代前後、統一後的江戶時代到倒幕、維新的明治時代。在這漫長的四、五百年當中,最突出的男色現象即「眾道」。
按照人類學家R.巴萊的說法,文化中的大部份內容都是幻覺,而儀式的全部目的和功能則是幻化現實的一種群體願望。所以說「儀式」乃是文化的外現,也是保證文化實現的形式。日本文化正是世界上最重視「儀式」的一種文化,從日本古代凡事必冠以「某道」之名可證明之。自江戶時代以來,諸般萬事,日本人皆堅持「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於是乎就有「禪道」、「茶道」、「花道」、「香道」、「極道」(黑道)、「色道」(妓女)……等門道。「眾道」,簡單點說,就是好男色。
日本男性少年在二十歲以前額前留前發(即「瀏海」),這種少年正是被稱為「若眾」。但一般來說,能夠參與修習眾道並得到青睞的「若眾」,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仿如《御法度》中迦納一般的美好姿色,也就是貌美如花的美少年——並不是人人都有資格當的。
這種少年多為將軍、大名乃至武士身邊的侍童(記得游戲《太閣立志傳》、《信長の野望》等中文版中即以「侍童」來翻譯),也稱「小姓」。其實質地位即男寵,或用中國古代古雅的說法就是「孌童」。
三
日本這種孌童風習的流傳經歷了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
據說這種現象的發生,最早是平安時代(《源氏物語》的時代背景就是平安時代,但書中似乎沒有對孌童的描寫。可見當時孌童風習還只是青萍之末)日本僧侶來大唐取經時,從大唐學去的。十二世紀末期鐮倉幕府樹立起了武士中央集權制,當時孌童還只是山門(即僧侶特權階級)、貴族公卿間的上流時髦風氣,是一件「風雅」的物事,可說是某種身份象徵;普通武士是玩不起的,上層階級享有實際上的專利權。從日本著作《平家物語》和《徒然草》中可見一斑。
到十五世紀中期狼煙四起的戰國年代,處處刀光劍影,血冷風清,在這樣一個全然男性色彩的特定時空中,男色之風得到了空前的強化。這時候的孌童,不僅僅是一種風習,更成為必要。
由於當時的男人(從大名到武士)大部份的時間是在戰場上度過的,而女眷不被允許參戰,金戈鐵馬之際性慾的解決很大程度上轉嫁到了這些男人身邊的孌童身上。這是當時男風發生的一個很實際的客觀條件。
與此同時,為了構建一個牢不可破的武士集團,武士之間、主僕之間的禮義忠貞觀念被空前強調,主僕間的絕對忠誠信賴十分必要。孌童這時候已經成為了主將身邊最親近的侍衛,也可以說是最後一道防線。倘若兩軍對壘、白刃加身之時,能最後護衛主將的,只有身邊的孌童了,這就要求孌童們必有「視死忽如歸」的勇邁與決絕,而平時的寵幸之恩情、魚水之歡愉,怕都要在這一刻得到最激烈的體現──孌童必要誓死保護主將。所以戰國時代的孌童和早期流行於公卿山門身邊的孌童不同,還要求有高超的武藝。說實話,這不能不說是很有人情味的體現,在這里的孌童,也可稱得上「情人」般的表現吧!(不由讓人聯想到古希臘軍隊中流行男同性戀,男人們為了在愛人面前表現勇敢而奮勇作戰。真是提高士氣和戰鬥力的絕妙法門。)而且,孌童也是日本忍術中的一種,即用男色來對付敵人──翻譯一下應該稱為「美男計」吧。
於是在戰國時代,孌童之風可說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株萬株菊花開」,孌童之風極普遍到了大名身邊甚至有十幾、二十個孌童也不希奇。當時號稱「軍神」的上杉謙信好孌童的名氣就極高(甚至有人為此提出了「上杉女性說」),織田信長和森蘭丸同葬本能寺的故事傳唱至今,德川四天王里就有兩個(井伊直政和本多忠勝)嗜好此調。
當然,這種作為孌童的侍童,身份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戰爭中獲得戰功從而提升為武士甚至戰將的事例也並不少見。孌童只是身份的一個階段罷了,並不妨礙升遷、成家立業。織田信長身邊的大將前田利家,在他十四歲之時,作為鄉童(鄉下武士的庶子,出仕當地的守護)出仕斯波家(其實就是織田家),成為了織田信長的貼身侍童,由於年紀相仿、長相英武,與信長性格相近的緣故,利家很受信長的寵愛;後來利家由於屢立戰功,而成為織田信長手下的大將,終成為萬人之上的大名。
四
殘酷的戰爭之後,隨著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統一天下,德川家康於一六Ο三年在江戶開設了幕府,江戶時代開始了。在這段歷史上,戰國時代發達的特殊男色現象,自然也登堂入室成為一種流行的普遍風習。
這種現象在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下,也正式發展出了「眾道」這一概念,並且逐漸卓然成家,無形中增添了種種束身自修的條規。在眾道精神中,強調的「忠」,這個「忠」的對象正是「盟兄盟弟」。武士道的代表作《葉隱》(山本常朝著,一七一六年)就強調說,這種關系至少要相處五年以上,才能正式敲定「盟兄盟弟」的關系──真可謂要求嚴格。
在此時期,上層最有名的眾道將軍是三代家光和五代綱吉將軍,家光直到二十二歲為止,始終對女人不屑一顧;而綱吉身邊的家童據說多達一百三十人。(在一六三五年三代將軍制定了「參勤交代」法度,全國各大名均必須率領眾多藩士到江戶單身赴任,這不是擺明了要助長男色之風或妓院之盛嗎?)
隨著天下一統的來臨,經濟力量代替戰爭力量成為時代的主流,日本社會中普通庶民的經濟力量慢慢強盛起來,於是武士社會中的孌童之風便流傳到庶民社會。此時的孌童現象,已經不象戰國時代軍中的特殊癖好,正式成為社會上的一種普遍的「風雅」時尚。井原西鶴甚至說:「沒有盟兄的若眾,等同於沒人來提親的姑娘。」當時的開化社會風氣,倒是對這種對同性戀行為與男女歡愛一視同仁,男色之風已經在客觀上成為了一種社會習俗。看來井原西鶴所說的「好色一代男」所好的「色」中,是絕對少不了「男色」的了。而且據說當時男人想「橫刀奪愛」時,通常會演變為情殺事件,反倒是去偷人家老婆比較不會有事──這也應該是眾道「忠」的精神之體現吧!
五
此時的男色現象,已經絕不局限在主僕之間,井原西鶴的那段話就證明當時隨便哪個普通少年都是男色的對象了罷。甚至高至大名和大名之間也是可以發生這種同性戀感情的。在日本《寧固齋談叢》(一六一四年刊行)中就記載了兩個大名之間的求愛故事。這兩個大名間的求愛故事很是有趣,這里把看到的故事引過來給大家看看。
兩位主角一位是有「天下無雙美少年」美譽的出雲國(島根縣)松江城城主地位的堀尾忠晴(1599-1633,祖父是跟隨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立下戰功的堀尾吉晴,奉祿十二萬石),當時正是十六、七歲的花樣年華;一位是加賀金澤百萬石城主前田利常(1593-1658,前田利家四男,青史流芳的名主),時年如狼似虎的二十三、四歲。
話說前田利常老兄久慕忠晴之美,垂涎已久之後,秉以傾慕之心,他託了某位幕府旗本當「紅娘」,向忠晴轉達他的情意。
面對大名之託,旗本自然是殷勤不已,於是終有一日,設了宴席,為雙方把酒傳情。宴席之中,旗本和另兩位十分識趣,主動告退讓利常有機會向忠晴表白。沒想到兩個人居然都很羞澀,呆了半晌,兩個人誰也沒說話。利常沒辦法,他既是年長者,又是主動方,於是憋出了一句話來打破僵局:「今晚月亮很美。」──沒什麼話好說只好談天氣了,看來東西皆然也。不過想想,這話雖然平庸,也算是個不錯的開始吧。
猜猜這位「天下無雙美少年」忠晴是怎麼回應的?
忠晴冷著臉,立刻回答道:「看來尊兄特別喜歡月亮,那就讓尊兄獨自暢意地觀賞明月吧。在下先告辭了,免得干擾尊兄吟風弄月的閑情逸致。」竟然把利常晾在當場,弄了個大紅臉!然後忠晴不顧旗本等人勸阻,拂袖而去。
顯然利常碰了釘子後對這朵刺玫瑰反而更加欣賞和傾慕,忠晴走後,他正是「輾轉反側,寤寐思服」,良人難求啊!
終於忠晴那邊有信了,說為了答謝上次的款待,要擇日回訪。利常狂喜,馬上命人修築迎賓室,提前三個月就開始望穿秋水。
等終於到了約定的日子,利常一切准備就緒,滿懷企望地盼著忠晴早點來。哪想到上午十點左右,突然使者來報:忠晴突然生病,不能踐約。利常頓時近乎絕望,氣急敗壞地躲進被子里,連飯也不吃,對著送飯來的家童大聲呵斥:「吃不下!」
到了晚上六點左右,忠晴的使者又來了,這回使者表示,要當面向利常傳遞主君(忠晴)的消息。接待使者的家臣一看,這使者連馬都沒騎,衣著也寒磣的很,估計是個低微的武士,立刻起了輕視之心,就沒讓使者馬上進去,但又不能不報,於是奏稟利常。
利常一聽,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蹦下來,急急忙忙沖向玄關,家臣紛紛攔阻,一國之主怎能親自到玄關接見一個低微的使者?利常根本不管,快步跑到玄關,大喊:「使者在哪裡?」結果使者身後躍出一位美少年,答道:「在這里!」──原來一切都是忠晴想試探利常心意的把戲!接下來──「金風玉露一相逢」、「春宵一刻值千金」……恐怕就是限制級的了。
六
在古代日本武士社會中,男人間相戀愛和男人的妻室之間是沒有什麼沖突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妻子是有其固定的職能,其地位也是很少被動搖的;另一方面,男色更多是被作為一種愛好、風習,而且隨著充當「契弟」一方的長大和社會角色的變動,這種感情也會發生轉變。
從現有的資料看,武士社會中的男人普遍不喜歡妻子。好像在戰國時代就有個傳統,男人死的時候是不允許女子接近的,歷史上明確記載水戶黃門和德川家康臨死前就都嚴禁所有女性接近病床。是被視為不祥嗎?究其原因,當時的男人是把妻子主要作為「生育工具」和「社交角色」看待的,娶老婆為的是傳宗接代──最樸素的目的和政治、社會地位──最功利的目的,一般而言對感情倒並不非常看重。因為武士婚姻是不允許個人感情摻雜其中的,越高級的武士,其個人婚姻越不是自己(包括自己的感情)能做主的。而且娶進門的老婆,對於武士來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如果娘家發生什麼變故,很難不影響武士的地位乃至升遷,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影響生死。在戰亂頻繁、變故迭生的戰國時代尤其明顯,弄的武士們一個不小心就得為了老婆的身份而賠上性命。
與此對照的,眾道在日本當時極為流行,而男性之間「盟兄盟弟」之情反而是情比金堅,山盟海誓敢情大半跑這里來了。要知道,「眾道」的核心精神正是一個「忠」字,為了對方,那是披肝瀝膽、甘願為此舍棄生命的。真正的眾道,正是蘸著男兒熱血的滂沱之愛。當時的殉情之風中,很多人正是為此不惜殉死。比如前田利常過世時,縱使生前下令不準任何家臣家童殉死,卻依然有五位家臣家童義不容辭地切腹了,想來如果僅僅是君臣之道恐怕是沒有這樣深厚的感情吧。直到一六六三年,幕府才明令全面禁止殉死的風習。
與此同時,在武士社會中,各種角色的分工是很明確的,而且戒律森嚴。大名和高級的家臣宅第中,「里」、「外」的分別涇渭分明。「里」是女性社會,凡事都由夫人和女官作主,身分再高的武將或家臣也不能無故闖進去。「外」則是男性社會,將軍、大名的身邊瑣事都由十四歲到十八歲左右的家童包辦。在家「里」,夫人的地位是不容被動搖的,而外的世界則更有利於男色的發達。
另一方面,這種男色現象更多的表現為一種階段性戀愛。作為孌童、契弟的一方,隨著年齡和社會地位的改變,不會一輩子沉溺於這種戀愛當中,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是想當然的事情──這時候這些男人恐怕免不了也會開始新的愛戀吧。
七
到了幕府統治後期,武士社會的黃金時代走到了尾聲,眾所周知武士階層的經濟實力普遍下降,幕府時代慢慢走向了衰敗(所以才有後來的倒幕、維新吧)。因為養家臣家童是需要極大的經濟實力的,只有那些高門望族的武士們還可以繼續維持孌童習慣,而在孌童方面,由於需要大大減少,男子們一到十五歲就剪掉若眾的象徵──瀏海(變成野郎頭),束發成家。於是孌童的風習就漸漸開始偃旗息鼓了。
直到幕末至明治時代初期,這種孌童風習才一度又盛行開來。但此時的孌童之風已經是末世之微音了。這個時候之所以重新流行,是因為幕末那些討幕志士以及明治新政府的高級官員,很多都是九州人。而九州地方,尤其是熊本、鹿兒島那一帶,正是日本眾道的發祥地。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進入近現代社會,在對傳統封建行為進行批判的同時,人們似乎也將自己的道德心膨脹了許多,在大眾公開層面,都似乎活在了性道德的懺悔中(當然表面和實際是有大差別的),「眾道」不復如古代一般流傳。只是,我們不應忘記,耿耿丹青之中,「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的男色激勵出之義與愛,永在湯湯激勃。我們也不能忘記,在那遙遠的激盪年代,埋藏著多少生死契闊的男人間的傳說。
八
細細觀照日本古代的孌童現象,你倒很難說它究竟能否歸到同性戀大營里。
日本向來高蹈標榜的是男人與男人間的情義,在武士道精神的數百年浸漬下,男人與男人間(姑且不論其階層如何)的奇特情義是超乎外人想像的。異姓兄弟之情、主僕忠誠之義乃至眾道精神,往往和同志之情混淆不清。這種感情在日本男人眼中似乎向來不被稱為「愛」,而更多的表示為「忠」、「義」。就好像外國人看三國,總把劉備當同性戀,就是因為這傢伙看到他欣賞的人物(當然是男人),為了表示親密和尊敬,往往就「同榻而眠」。
而在男色舞台上扮演主角的孌童,其實大多是由於經濟原因而成為孌童,推本溯源,本身未必就好這口,算是謀生之業、進取之階吧。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是經濟制度和社會風習下的犧牲者。但既承恩澤,甘之如飴者也大有人在,這到底是弄假成真的傳奇,還是本性使然的佳話,幾百年後的我們絕不可能起孌童於地下來個「口授實錄」,恐怕就無從探究了。
再退一步,即使那些鍾情於男人之愛的孌童,其身份大都是仆從(家臣、家童),地位的不平等就很難真正稱得上「愛情」。孌童身份某種程度上講乃是副業,只是把廟堂上主僕的戲順理成章地演到了床上。這也算是晉身之階的一步吧。發生點感情戲也是理所應當,當然無傷大雅,應該說更加平添風情、錦上添花吧。
那麼,歷史上好男色、孌童的將軍、大名乃至武士這些大男人又如何自處呢?我們很難以今天的情慾實踐方式,來判斷他們是同志,還是叛徒。當時這種孌童風潮很大程度要歸功於早期戰國時代風雲詭譎的戰爭氣氛,加之當時婦女在大男人眼中更多是實現「生育」職能和社會價值,感情的游戲和性的愉悅快感很大程度上分流到孌童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身上。歷史把孌童推到了這個位置,以後不過是時尚風氣的延續。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如果在這兩者的游戲中真有同性戀者存在,恐怕也是如魚得水,悶頭蒙被大做特做吧!又何必懷春似的大叫「我只愛男人」呢。畢竟當時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才是正途。
九
文化現象上有時候總是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日本、中國、希臘等國家在古代都很盛行男性之間的愛戀(據說古印度也很盛行,但我不太了解),算是比較典型的國家。這里簡單做一個比較。
西方的古希臘流行成年男子與青春少男之間的愛戀,被王爾德稱為「一位長者對一個青年的一種偉大感情」,比如說蘇格拉底和阿西比德──據說後者是當時雅典最美貌的男子。「花兒般的年青」的十七歲少年。而古希臘軍營中盛行的這種同性戀情也起到了激勵軍心的作用。古希臘曾有過一支「神聖軍團」,就全部由一對一對的男性同性戀人組成──因為人們相信愛情能夠激發男人們的勇氣。
而教了日本孌童之風習的老師──中國,古代的孌童之風也是很盛行的。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就正面描寫過唐代的孌童風習:寫的是太子弘與其孌童合歡間的愛情,後來合歡為太子弘殉情而死。至於明清之際,男色之風尤盛。明末清初的世家子、著名文學家張宗子在《自為墓誌銘》中即稱「少為紈褲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金瓶梅》中寫西門慶身邊也有琴、棋、書、畫四書童,用來做什麼的不問可知了吧。(不過有清一代男風的興盛倒很大程度上出自法律規范的誤導。當時朝廷嚴禁命官紳仕族出入妓戶青樓,憋急了的好色之徒只好轉向美貌的童伶下手。)
究其共性,很明顯的有三點,一是三個國家當時都是把男同性戀當作一種時尚而趨之若鶩,社會輿論也並不認為丑惡;二是感興趣的大多為年輕貌美的男子;三,往往男男之愛與男女之愛是並行不悖的,且一般而言男人都是要娶妻成家的。或者還可補充一個共同點:三個國家當時的婦女地位都不高。
但現象上的相似並不等於實質上的一致。
日本的男風現象大都以「孌童」的形式表現出來,到後來江戶時期則體現為一種社會喜好/風習,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情、存在著性,在社會承認的模式中被定位為主/仆、盟兄盟弟,而且是有著特定階段性的。(附帶一句,看「若眾」的畫像,畫得的確是很像女人──貌美如花。只是不知道是否只有像女人才能吸引男人呢?應該不完全是。在這里孌童可能在床上被當作女人,而且樣貌的要求也很高,但從心理認同乃至外在體現,都並不像中國某些孌童(如某些旦角會發生性別錯位)真的把自己/被別人當女人對待。)
中國明清之際「相公」興盛(中國古代男性同性戀最為興盛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之所以這里引明清時期,是因為這段時期的男風現象是最能代表中國古代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時期),但多頹廢狎弄之情。中國是假男伶為女色,玩的是假鳳虛凰的故事,套弄和抄襲的是從異性戀那裡搬來的現成資源,視男色為二奶,想「扶正」是不大可能的。(突然想起中國的一句古話:「婊子無情,戲子無義」,但在日本,男人相互之間最重要的感情恐怕就是「忠」、「義」的感情了。)
古希臘的情形就好得多了,首先大家的主體地位是相互平等的,長/幼的定位是理想模式,但並非絕對。而且,在當時的希臘,人們把愛情分為塵世之愛與天國之愛,前者僅僅是肉慾的,可以用女人來滿足,也可用少年來滿足;而後者主要是精神之愛和肉體之愛的融合,僅僅限於男性之間。男女之間僅僅是為了肉慾和撫育後代,是不存在愛情的。在古希臘人眼中,作為女性的阿芙羅蒂忒並非愛神,而是美神,更是慾望之神,她所激發的,並非我們今天所認為的愛情,而是人類本能的慾望。
作為西方思想的重要源頭,古希臘並沒有產生現代意義上的男女愛情觀念,那要一直等到中世紀,在那些尊貴的騎士和貴夫人之間,才玩起了男女戀愛的游戲(還往往都是婚外戀),並直到此時,才漸漸由此催生了現代意義上的男女愛情觀念。
回過頭看一下三個國家的同性戀現象,概括一下,或者可以說,古希臘的男子同性戀情是最神聖的,中國古代的同性戀情是最狹邪的(只有魏晉時期相對比較接近古希臘男人的同性戀文化一些),而日本古代的同性戀情是最曖昧的。
關於日本男色中的特殊現象,還有一個方面恐怕應該說是「歌舞伎」,准確說是男歌舞伎。由於並沒有什麼資料,僅僅揣測一下吧!
歌舞伎興起於十七世紀,即德川幕府時代初期,最早是「游女歌舞伎」時期,在日本,游女就是指妓女。寬永六年,幕府以傷風敗俗為由,下令禁止了游女歌舞伎及所有的女性藝能。代之而起的是「若眾歌舞伎」,若眾歌舞伎主要都是美少男,他們以表演舞蹈和驚險的雜技為主,但也兼有孌童賣淫,所以承應六年,以和女歌舞伎相同的理由遭禁止。後來,因接受了剪掉若眾的象徵──瀏海(變成野郎頭),以及不跳煽情舞蹈而以對白代替等兩項條件,於次年才被允許繼續上演,此後則被稱為「野郎歌舞伎」。
以後歌舞伎又經過了由舞蹈到戲劇的諸多發展,到今天歌舞伎和能、文樂相同,在日本古典劇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演員完全是男性的習慣則一直保留了下來,這點與中國京劇等很相似,但歌舞伎在古代日本是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的(藝術家一類吧),所以並不象中國一樣有很多恩客狎昵年輕男戲子;但由於這種社會角色的培養(歌舞伎劇團的全部男性、男性扮演女角等等),這其中應該也會發生許多故事
E. 斬龍的主城、公會、人物
PS:涉及劇透,慎入。(哎呀呀,一些有趣的東東被筆者隱藏了,什麼都打出來,那就不好玩了~筆者喜歡劇透,但是劇透大部分,留下一些吸引讀者的坑~是不是有一種電影預告片的即視感?放心,俺就在人物這兒挖坑,後面有的坑被別人填了,我懶得改) (中)
PS:同主城不同公會名以空行隔開。【僅限中國戰區,他國戰區不(lan)予(de)分列】
(城主:洛克→歐恩→洛淺林)次級主城(凡書城(城主:逍遙自在) 九黎城 八荒城(城主:安吉兒))
歐恩:歐恩原為天翎二皇子,在一次冒險中被暗月靈女皇給XX了,所以不能XX;近功急利導致天翎帝國佩兒公主死亡,佩兒公主死後表面極為器重李逍遙;認林婉兒為義妹;被塑造為一個貪權、虛偽、急功近利、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昏君,死前在戰場上明悟,死於第XXX章~對於這位大帝的死亡,某讀者表示……幹得漂亮!(誰殺的呢?反正主角很想殺,然而他並不能殺)
洛淺林:武將出身,李逍遙捧其上位,後其父洛洵(偏遠地區鎮守封王)在爭奪權利中被李逍遙逼死,洛洵遺留一妾——雲飄飄,為洛淺林表姐【哦——近(luan)親(lun)?】;雲飄飄極恨李逍遙,後勾引李逍遙不成,勾引其他人,引起大騷亂(不劇透了);洛淺林本人是武痴,上位後認李逍遙為師,於是朝廷部分人稱李逍遙「李師」,雖是明君,但在上位初期,政權旁落於其父手中,在其父與李逍遙斗爭中為難。後聽進讒言,對李逍遙……(哎呀!停電了,斷了!好吧,其實我忘了?才怪)
斬龍
李逍遙
ID:逍遙自在
行會:斬龍
職位:盟主
職業:龍域拾荒者→龍域守陵人→龍域守夜人→龍城守護者→揚威龍騎將→護國龍騎將→鎮天龍騎將(隱藏職業)
神位:上位神
《斬龍》男主角。出場時是屌絲,但其實是富二代(並非指其父母為富豪)。被譽為八荒城第一人,CBN戰網第2名。雙劍流的玩家,現中國境內第一劍士。林婉兒丈夫。武當林成的徒弟(游戲中拜寒荒龍城上位神「流霜」為師)。
精通劍術,在東城雷死後,擊殺歐陽川前一瞬間進階陽炎高手,超越其師傅林成。林婉兒的保鏢。杭州守護者小隊成員。
斬龍殿成員,御林軍統帥,碎鼎公,天翎城大執戈,凡書城城主,望月城城主,現辭去大執戈,封王逍遙王(原龍城城主,後龍城在國戰中被抹茶轉交給神話,神話返還,然後贈送給審判),擁有領主池羽寒,次級領主池玉清。
林婉兒
ID:蒼瞳
行會:斬龍(原英雄冢副盟主)
職位:副盟主
職業:神隱者(隱藏職業)
神位:中位神
《斬龍》女主角。中國第一刺客。斬龍殿成員,火雲郡主,火雲城城主,CBN戰網第5名。擁有讀心術,可以一眼看穿人的心思。曾經的亞洲歌壇小天後,以一首《時光之心》征服了無數宅男,成為宅男女神,鎏華大學第一美女校花。天昕集團董事長林天南的千金。李逍遙妻子。
東城月
ID:蒼月
行會:斬龍(原英雄冢)
職位:長老
職業:靈術師
神位:中位神
婉兒的閨蜜,斬龍殿成員,凡書城第一靈術師,斬龍第一靈術師,中國第三靈術師。CBN戰網第9名。鎏華大學第二美女校花,持國器:冰雪女王之杖·艾爾莎權杖
東城雷(已死亡)
ID:蒼雷
行會:斬龍
職位:團隊長
職業:狂戰士
擁有天生神力(游戲中也是一樣,擁有技能:天生神力),東城風的養子,東城月哥哥。後因妹妹東城月被「血鐮」劫持,李逍遙被警方暫時控制,獨自一人殺上「血鐮」,遭百名殖裝人圍攻,後被歐陽川割下頭顱身亡,他的死亡也成為李逍遙在戰斗中進階陽炎級的契機。後提及會在游戲中復活。斬龍殿成員。
薛柔
原ID:草莓抹茶 現ID:為愛追尋
行會:斬龍
職位:長老
原職業:幻影騎士(隱藏職業) 現職業:星空劍聖(隱藏職業)
原神話公會,CBN戰網第3名小妖,欠神話盟主方歌闕的人情,為挖掘李逍遙潛入斬龍,但被斬龍公會眾人感動。在第X輪國戰中將龍城轉交給神話公會後刪號,在第九百五十三章章中,出現在嘉興市,但心中有愧,在李逍遙酒醒之前即離開。在第一千零七十章中,於第2輪國戰出現在臨海城城,為葡萄牙戰區凜冬盟主,職業為星空劍聖。現已回歸。
南宮永存
ID:月傾淺
行會:斬龍
職位:副盟主
職業:刺客
原布拉格副盟主,斬龍第二刺客,誓死追隨逍遙哥哥。月微涼的雙胞胎姐姐。後期李逍遙稱其「存兒」
李夢瑤
ID:夕瑤歌盡
行會:斬龍
職位:執旗尉
職業:聖殿騎士
主角李逍遙的親妹妹。(筆者:出現的很突兀,之前的鋪墊少到我根本沒印象;不過出現後的出鏡率很高,失落葉是不是妹控來著?)
李牧
ID:上將李牧
行會:斬龍(原 一門忠烈)
職位:長老
原一門忠烈盟主,解散後與李逍遙一起創建斬龍,忠烈營的老大,斬龍殿成員。CBN戰網第13名。寒荒龍城萬夫長。
唐雪
ID:雪域千陽
斬龍第二靈術師。
ID:鳧水囡囡
曾經鋒芒主力奶媽,現斬龍第一奶媽。斬龍殿成員。
王翦
ID:上將王翦(原 一門忠烈)
原一門忠烈成員,一門忠烈解散後,為斬龍忠烈營主力。現任斬龍第一分盟盟主,寒荒龍城萬夫長。斬龍殿成員。
廉頗
ID:上將廉頗(原 一門忠烈)
原一門忠烈成員,一門忠烈解散後,為斬龍忠烈營主力。
白起
ID:上將白起(原 一門忠烈)
原一門忠烈成員,一門忠烈解散後,為斬龍忠烈營主力。
沈冰(已死亡)
ID:白墨顏
行會:旭日如血(現回歸斬龍)
職業:弓箭手
為李逍遙的同事,稱其為冰姐,二人關系極好,為打探殖裝人的秘密,打入千人冢和旭日如血內部。後於卧底挖出殖裝人秘密過程中被炸彈炸死,在最後一章中在游戲中復活。斬龍殿成員。
ID:林小舞
斬龍第一弓箭手,CBN戰網18名,持天下國器:射日弓
神話
ID:方歌闕
行會:神話
職位:盟主
職業:聖靈師(靈術師隱藏職業)
第一行會神話盟主,CBN戰網第一人,中國區第一靈術師,擁有與婉兒一樣的能力讀心術。
ID:呂純陽
神話副盟主,CBN戰網第20名。
英雄冢
北辰風
ID:問劍
行會:英雄冢
職位:盟主
職業:鑄劍師(隱藏職業)
CBN戰網排名第四。被稱為中國最完美的男人,御氣級巔峰高手。中國區第三行會英雄冢盟主。在現實中曾拜訪林婉兒,林婉兒拉著李逍遙一同前去,後與李逍遙真人PK。
唐琦
ID:唐七公子
行會:英雄冢
職位:長老
職業:風水師(隱藏職業)
CBN戰網第12名,御氣級巔峰高手,四川蜀中人,由東城月的爸爸東城風找來負責保護東城月,在李逍遙與(bei)歐陽川激(nue)戰(sha)時救出東城月。
唐古
ID:唐門巨子
行會:英雄冢
職位:長老
主角李逍遙曾經的室友,英雄冢四大長老之一。CBN戰網排名前1000,沒有太多的特長,據說泡得一手好奶茶。
旭日如血
汪澤誠(已死亡)
ID:蒼誠
行會:旭日如血(原英雄冢第一分盟)
職位:盟主
日文名字「伊藤誠」,英雄冢第一分盟盟主,林婉兒的追求者,布斯特公司亞洲區域首席執行官。後被發現是S級殖裝人,後在李逍遙和林婉兒的訂婚儀式上被李逍遙擊殺。後再,葉神新作《煉神領域》中出現。
鋒芒
慕容寒
ID:劍鋒寒
行會:鋒芒
職位:盟主
CBN戰網第六名,戰復流玩家第一人。中國區第三行會鋒芒盟主。
慕容韻
ID:簡簡單單
行會:鋒芒
職位:副盟主
劍鋒寒的姐姐,鋒芒的副盟主,八荒城第一靈術師,CBN戰網第8名。
名門世家
ID:百里若風
中國區第六行會名門世家盟主,CBN戰網第14位。
ID:雷厲風行
名門世家副盟主
兵臨城下
ID:飄渺雲煙
兵臨城下盟主,斬龍友盟。職業是四象守護神。
血色契約
ID:寒碑頌
行會:血色契約
職位:盟主
是斬龍第一個友盟的盟主。兵臨城下分盟之一。
外貌協會
ID:慕宣
外貌協會(只收美女玩家)盟主,與斬龍交好,親切稱逍遙自在為「小在在」。CBN戰網第10名,中國第四靈術師。
審判
ID:葉來
中國區第四行會審判的盟主,斬龍的友盟,CBN戰網第7名。
現為天翎帝國夏禹軍團統領,護國將軍,龍城城主(神話歸還龍城於斬龍,斬龍轉贈於審判)。
布拉格
ID:燕趙無雙
布拉格的盟主,與月輕淺,月微涼父親交好。CBN戰網第16名。
龍翔
ID:飛龍在天
二流行會龍翔盟主。
周寧
ID:花槍一壺酒行會:龍翔
職業:山水騎士
CBN戰網排名第11名,為人忠義。
萬人冢
魏凡
ID:未必平凡
原萬人冢盟主(因被拘留將盟主位置交由清閑之後,千人冢與英雄冢第一分盟合並為旭日如血),血鐮老大。
青瓷盅
ID:生死契闊
行會:青瓷盅
職位:盟主與青瓷盅副盟主與子成說為7年的戀人
ID:與子成說
行會:青瓷盅
職位:副盟主
與青瓷盅副盟主生死契闊為7年的戀人 (美→中、逍遙自在攻佔)
天空玫瑰
行會:
職位:盟主
ABN排名:1
美國第一大公會會長,是實質上鐵顱城的統治者。曾出兵助清眸拓墨奪得臨海城,此舉激怒李逍遙,於此戰中付出血的代價。(代價很大很大喲~筆者就不劇透了) (印度→中、中國攻佔 城主:蒼瞳)
楓林醉
行會:征戰天下
職位:盟主
IBN排名:2
印度第一大公會會長。印度區武力最高者。
清眸拓墨
行會:美麗人生
職位:盟主
IBN排名:1
清眸拓墨是一個胸懷韜略、文武兼備的真正女王;印度區女戰神,印度區智力最高者。 (英法→中、中國攻佔 城主:逍遙自在)
微笑
行會:雷神
職位:盟主
EBN排名:1
英國第一大公會會長。第一次抵達天翎城時,立刻就被李逍遙發現,並被李逍遙擊殺。
滑鐵盧之手
行會:曙光
職位:盟主
FBN排名:1
法國第一大公會會長。 (俄羅斯→中、逍遙自在攻佔 城主:刑天)
棕色眸子
主城:澤淵城
行會:極地深淵
職位:盟主
RBN戰網排名:1
俄羅斯第一大公會會長。他在第X輪國戰中攻下中國凡書城,並選擇了廢棄。(結果便宜了李逍遙哎,做好事留名幹嘛?作死。其實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雷鋒叔叔做好事兒不留名,大家都知道是他做的?!) (日韓→中→印度→中、為愛追尋攻佔,是不是明白什麼?)
霜林
行會:戰殤
職位:盟主
JBN排名:1
日本第一大公會會長。憑借飛行坐騎—忍龍搶奪中國國器鎮月刀。(有沒有成功?想想作者是哪國人)
king_lee
主城:臨海城
行會:王者國度
職位:盟主
KBN戰網排名:1
韓國第一大公會會長。 (歐洲各國→中、逍遙自在攻佔)
魔山
行會:雷神之錘
職位:盟主
GBN排名:1
魔山是德國戰區gbn戰網第一人,同時也是九霄城第一軍夏火軍的兩個副統領之一,手握兵權,是九霄城最具權勢的玩家。公會有「十二神將」,十二神將之首為gbn第3,最後一位是gbn第51。
F. 誰能幫忙總結一下在布拉格拍的電影
布拉格之戀
長達三個小時的《布拉格之戀》是一部相當挑戰影迷觀影精力與智慧的電影,當一段(或說數段)愛情在一國史詩的底色上呈現於人們面前時,不可能不出現這種結果。所以看完整部片子,任思緒紛繁蕪雜地滾滾而過,坐在電腦前卻無字可寫。
看電影的時候,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潛意識里一直出現米蘭.昆德拉《笑忘書》的影子,等到看完電影查找這部電影的相關資料時,預料之中的意外發現這是根據米蘭.昆得拉的另一部作品《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改編而成的,怪自己鄙陋,只看過《笑忘書》,其實只要注意一下這部片子的英文名字,應該是很容易猜到的。而正因為如此,所以如果想對這部片子做一個比較認真的影評,至少應該看一遍原著然後再看兩遍電影,因此,在此只能簡單的寫一下自己的種種聯想。
從哪說起呢?就從男主人公Tomas說的第一句話開始吧。那句話是對一個性感美麗的女人說的「take off your clothes」,讓人跌破眼鏡的一句話,卻在片中出現了數次。這句話,普通聽起來未免太過赤裸,但在主人公說來卻彷彿理所當然,當然,這也與男主人公自信不羈的性格與迷人的魅力有關,否則引出的就不是兩段愛情,而是女人們的耳光。說到這里,不能不提一下Tomas的扮演者丹尼.迪.劉易斯,他的眼睛是出了名的深情而又深邃,很多跟他配戲的女演員說最害怕看他的眼睛,因為看久了擔心會落入那一池清澈深邃的情深中,而法國的阿佳妮更曾義無返顧的深深愛過這個最後傷她之極的英國男子,由此可以想像,丹尼.迪.劉易斯絕對是扮演這個只用眼睛就能讓人心醉神迷的Tomas的最佳人選。再說這部片子的女主角朱麗葉.比諾什。當她第一次出現在我的眼睛裡時,絕對是讓我眼前一亮,因為第一次看到閃著年青女子特有的眩目光華的朱麗葉.比諾什。在之前看過的她的影片中,她多以堅強,獨立,而又有所偏執的成熟女性出現,因此初見渾身散發著青春光芒甚至有些羞澀的朱麗葉.比諾什,多少有些驚艷。片中主人公的表演細膩生動,均是可圈可點,這也保證了這部片子的質量。
影片中出現了很多情愛鏡頭,這也是這部片子引起爭議的主要原因。片中對於性愛場面的表現十分自然,對人體的展現也並無避諱,就那樣自然而然的呈現於眼前,比起那些故弄玄虛或者有意避之的情色電影來說,反而顯得坦盪。此外,片中的情愛場面對於電影對人物性格以及愛情的理解有著不可或缺甚至入木三分的表現力,如Sabina(麗娜.奧林)與Tomas每次做愛前後的對話、以及對SABINA帽子、鏡子這些細節的重復出現,讓人比較深入的關注主人公們之間心理以及他們的性格,還有那種他們對待愛情的情緒--逃避,而TOMAS 與特 麗 莎 之間的性愛場面則層次鮮明的體現了他們兩人之間的愛情進程。當TOMAS回到布拉格重見特 麗 莎 後那一場先緩後急的情愛戲,非常動人的表現了兩人之間重新信任對方重獲愛情並且決定珍惜愛情的那種幸福感。或纏綿或激烈的情愛場面無不彌漫著主人公們之間復雜而又深刻的愛情,那種情緒的暗涌恰如其分的再現了原著中的語言,因此這部電影被稱為「情色電影」的經典決不為過。
電影中的愛情同樣令人心生慨嘆,影片將三個人之間的愛情友情糾葛表現的淋漓盡致,入骨三分。兩個女人分別與那個男人的愛情暫且不提,只是兩個女人之間的那場「赤誠相見」就足以讓人回味悠長。兩個人像出生嬰兒般赤裸裸的相對,SABINA的自然與特 麗 莎 的最初的羞澀矜持都細膩的展現了兩個人不同的性格還有她們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SABINA充滿藝術的氣質,對愛情想停留又想逃避的無奈;特 麗 莎 的相對傳統以及對待愛情的認真偏執。尤其是朱麗葉.比諾什的表演,拍攝SABINA時對SABINA身體的欣賞中帶有一點恐懼跟嫉妒,拍著拍著眼淚暗流手足無措,之後是作為SABINA的模特被拍攝時的緊張,最後完全放鬆下來並在SABINA的鏡頭下與SABINA的忘情大笑,動作與心理都流暢自然,極富層次感,也相當動人。當兩個人忘情而笑,她們是否原諒對方分享著TOMAS的愛不得而知,但至少從那時開始,兩個人成為了影片結尾SABINA所說的「the most close friends」。
看著《布拉格之戀》,想起張愛鈴的《傾城之戀》。香港的淪陷成全了柳原與流蘇的愛情,或者說一座城的傾倒成全了流蘇的婚姻。而布拉格的嚴峻形勢也見證甚至幫助TOMAS確定了自己對特 麗 莎 的愛。亂世之中的愛情,總是滲透著模糊的不確定感與孤獨無助的絕望,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再瑣碎的愛情也有其崇高感人之處,只要兩個人是真心的相愛。只是張愛玲與米蘭.昆德拉對待愛情確定後的結果不同,張愛玲始終握著手裡的一把蒼涼,所以柳原與流蘇愛情過後走進了婚姻,「柳原再也不與流蘇開那些讓人臉紅心跳的玩笑,他要留著那些玩笑話說給別的女人聽」,而流蘇則像所有平常普通的女人一樣操持這一份亂世成全的婚姻。而米蘭.昆德拉仍然保持著浪漫主義情懷,讓TOMAS和特麗莎跑到鄉下避世,過與世無爭的幸福生活,只是他無法欺騙自己,同張愛玲一樣,對於是否有「生死契闊」這回事同樣心存疑惑,所以他不得不讓兩個最終相愛的人干凈的死去,讓他們在死亡中完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又或者說,米蘭.昆德拉認為人只有沉重著才能活下去,他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中說,「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負擔越沉,我們的生活越貼近大地,越趨近真切和實在。相反,完全沒有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輕,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即離別現實的存在。他將變得似真非真,運動自由而毫無意義。 那麼我們選擇什麼呢?沉重還是輕松?」相愛的幸福感是沒有負擔的輕松,影片結尾,TOMAS與特 麗 莎 幸福相偎,特 麗 莎 問他在想什麼,TOMAS說:「how happy am i !」當幸福真正來臨,要麼再次選擇沉重瑣碎的生活下去,要麼離開大地,快樂地走向死亡,我懷疑米蘭.昆得拉有唯美主義傾向,所以他選擇後者。結果,TOMAS就同特 麗 莎 一起在唯美的雨中走向了越來越模糊的幸福與死亡。
我對布拉格一直有種莫名其妙的嚮往,覺得那應該是童話或者幻想帝國中的古堡。而在高中歷史上,提到布拉格的時候不過是蘇聯在「布拉格之春」後的空降佔領了著這一座城市,那個時候,怎麼能想得到那會是如此殘酷甚至慘烈的「侵略」呢?歷史課本上的一句歷史記載,往往不能涵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血淚史。而這部電影顯然沒有達到米蘭.昆德拉原著的高度,除了前半部有著對蘇聯佔領布拉格有著記錄片似的真實反映,隨著情節的發展,那場佔領被逐漸的淡化,直至淡化成了一場存在的背景,凸顯的只是TOMAS和特麗莎之間的愛情,這顯然是弱化了米蘭.昆德拉有關政治、歷史隱喻的思索。在這一點上,《霸王別姬》做的更好,走的更遠。《布拉格之戀》中彌漫著愛情與情慾,還不時流露出作者跟導演的情緒,而在《霸王別姬》中,導演站在鏡頭後以完全冷靜的頭腦指導著影片的拍攝,電影中只剩下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絲毫不顯講故事的人的痕跡,就在這種不露聲色中,演員們完成了人性、時代、命運以及愛情完美融合的史詩般的佳作。
G. 有哪些推薦的印度電影
推薦《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調音師》、《超齡少女》、《最初的夢想》、《摔跤吧!爸爸》這五部電影,這五部電影的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頗受廣大影迷歡迎。
1、《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電影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幫助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印度教教徒帕萬(薩爾曼·汗 飾)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結識了與母親走失並有語言障礙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達(哈爾莎莉·馬爾霍特 飾)。
在得知沙希達是巴基斯坦人後,帕萬決定幫助她回家,可在回巴基斯坦途中卻四處碰壁,遭遇領事館沖突、被旅遊局欺騙之後,帕萬立志將不惜一切代價盡其所能帶沙希達回到自己的家鄉與家人團聚。
2、《調音師》
阿德里安(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飾)是一個學習鋼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鋼琴家,可是在夢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鋼琴大賽上他功敗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為了一名盲人鋼琴調音師。
事實上他只是帶上了隱形眼鏡,這會讓別人認為他聽覺方面更加敏銳,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費,甚至還會窺視到別人的生活與隱私,他兀自沉浸在這種雖處鬧市又彷彿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來到一戶人家工作,殊不知這里剛剛發生一起兇案。
3、《超齡少女》
正值妙齡的Swati(薩曼莎·魯斯·帕布飾)擁有令人聞之即醉的歌聲,一次在外演唱 時被音樂製作人Vikram發現,後參加當地的歌唱比賽一舉成名,但是年輕貌美的 Swati總是會做出一些不符年齡的舉動:岔開腿坐著、教訓年輕人、說自己早已結婚 生子、摳腳、指導人做菜……種種怪異的舉動背後,實則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4、《最初的夢想》
被帕塔克(蘇尚特·辛格·拉吉普特 飾)寄予厚望的兒子拉加夫高考失利,因無法忍受「失敗者」的標簽而發生意外。面對病床前喪失信心的兒子,帕塔克講述了大學時代,自己與朋友們以及前妻瑪雅(施拉達·卡普爾 飾),為了完成「失敗者」的逆襲,在冠軍聯賽中「損招」盡出的故事。一段啼笑皆非的青春往事揭開帷幕,他們會實現最初的夢想嗎?
5、《摔跤吧!爸爸》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
結果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 ,再三考慮之後,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准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發,讓她們練習摔跤,並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贏來了成為榜樣激勵千千萬萬女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