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日本的漫改真人電影大部分都有一種濃濃的COSPLAY感
首先我們要知道cosplay就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為什麼要扮演?就是去扮演二次元中的人物,也就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角色,而這些角色在最初最早創作的時候就是線稿,也就是說cosplay的本意就是去讓真人去扮演這些虛擬世界中亦或是二次元中所存在的人物以及角色,當然也不是以偏概全,畢竟cosplay也能扮演一些真實的東西。而為什麼日本的漫改電影大多數都有一種濃濃的cosplay感呢?這里說幾個大家都知道的,銀魂死神死亡筆記,可謂是神還原了。
而最後,你會發現所有cosplay不是扮演游戲人物就是動漫人物,這也是有原因的。綜上。
㈡ 為什麼日本電影那麼難看
第一,日本人長得丑。你看看日本那些純愛校園劇,那些電影電視劇是最要視覺美的,結果主角一個個歪瓜裂棗的,那些男的看起來都很...怎麼說呢,要麼猥瑣,要麼娘炮!!像是同性戀!還有一些類似於男一號的情敵之類的角色,我靠,這種男的必須要帥好不好,才對男一號有威脅,才能讓觀眾糾結,結果那些個情敵,一個個的,都有種變態強奸犯或者猥瑣大叔的氣質。女的呢,有幾個挺可愛的,新垣結衣佐佐木希什麼的,但是無一例外腿都好粗啊!!牙齒要麼齙牙要麼歪理吧唧的,要麼還要穿那麼漫畫的校服!!難怪日本漫畫喜歡把女生的腿畫的那麼那麼長,原來是彌補心理不足。
第二,日本人實在是...太太直接了。第一次見面就愛死了,第一句開口就去約會了,第一次到家裡就尼瑪上床了!真的是太沒有情節感了!
第三,日本人演技很硬。演一些恐怖的,或者紀實類的還行,這種小清新小文藝什麼的,好假好假,表情,動作,語言,都很做作的感覺,沒有真實感。
第四,情節太俗,像是戀空,屬於你的我的初戀這些,都是看電影簡介第一句就知道結局了。所以只能拼演員表現和音樂了!很多日劇拍不好,就覺得沒有情緒起伏,高興的地方也不會跟著高興,劇中人哭死我也一點感覺都沒有。
反正個人真的很不喜歡日本電影,與民族無關,藝術無國界。
日本恐怖片太無聊,一點不嚇人,也沒什麼故事內涵,比不過泰國歐美。純愛校園類的演員又丑,情節又俗,比不過韓國台灣(雖然韓國也挺俗,但是好歹有那麼幾部,讓你意想不到,而且同個題材也能拍出不同類型的感覺)。紀實類的也許還行吧,反正也許平鋪直敘。教育類的,我靠,一個靠《大逃殺》這種電影教育國民的民族,不變態才怪。
個人看法,不喜繞道。
㈢ 如果一個男生很喜歡看 一個 純愛的日本電影 可是我看就特別無聊 評論也說得特不好 覺得這電影很低級
身為即將從事電影這個行業的新人我來說,對於電影的觀賞我已經有了十多年的經驗!其實總的來說那個男的並沒什麼問題,因為再垃圾的電影的都是有人觀看的,這是為什麼呢?這是一部電影是由無數個人生論點組成的,而每個人不同的成長經歷決定了,每個人的人生觀和品味觀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就會有人喜歡那些大家認為是垃圾的電影,只是因為那些電影裡面存在著符合並與他觀賞觀相呼應的東西。而你只所以不喜歡那種電影是因為那裡面描述的事物不符合你的觀賞觀。因此你不用覺得他或者你自己有什麼不正常的。其實再垃圾的電影如果我們認真思考也是有可取之處的。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不認同而去決定別人是否也應該不認同。我們應該學會的是尊重別人的喜好!看你挺喜歡電影有機會共同探討一下吧。
㈣ 有誰看過日本的殺妻總動員,我看了一點,沒看懂,有人可以為我講解一下嗎
殺妻總動員:爸爸變為一隻鳥,我們也要隨之變化
驚恐成為所有荒唐與瘋狂的借口,藉此機會心理變態都整齊劃一邁向合理。日本電影在日不落的大道上越來越瘋,越來越High,越來越赤裸,與此同時另一撥影片卻又情感豐富,青澀撩人。很少有國家電影可以這么拍,兩股勢力圍繞道德進行拔河,審美趣味兩極分化。《殺妻總動員》便是其中惡趣味的一記猛拳。區別於最近看的《8千伏特霹靂龍》、《東京喪屍》、《拜訪者Q》、《花井さちこの華麗な生涯》,《殺妻總動員》顯得更加常規,更像回事,但如果歸類為常規電影,一定會讓常規觀眾受點刺激;倘若列為限制級,實在委屈了影片所要表達的高尚情操。當完整看過全片,恐怕少有觀眾會感覺該片虛有其表,其背後的文本同創意一樣令人驚喜。但這一點在開始是看不出來的......
第一場講的是月黑風高的夜晚,石垣將妻子的屍體拖至荒野,剛要埋了,發現火蠍子爬過屍體的一剎那,屍體的臉部抽搐了一下,於是他就慌了,跳至坑中把鏟子往她臉上招呼,鏟子和面頰撞擊發出的聲音,直到黑屏仍然不絕於耳。淺野忠信出演這種神經質的大叔畢竟是游刃有餘的,配合頭頂的礦燈在鏡頭前晃來晃去,顯得十分諧趣。在接下來的敘事中,令人很難不去對比,同樣都是廣告人墊底,《明明》就是一場災難。
電影全片由若干令人窘困的凝望構成,譬如石垣與無限續命的妻子的凝望,廣告策劃與嘲笑自己狐臭的盲流魔術師的凝望。凝望的直接結果是導致尷尬,尷尬使人入定,然後陷入奇思妙想:為什麼魔術女郎要穿獸紋比基尼呢?為什麼獸紋比基尼胸前要有兩個銀光閃閃的五角星呢?為什麼當他們轉身我會特別留意她們屁股上是否也有一個相似的五角星呢?還真有......但是重點在於這些老師都沒有教我們,在我們人生求知慾最強的童年時期,不失為一種遺憾。但是沒有關系,我們可以自學。大學時期我們都學會了自學,網路如此發達,很快連後進份子都在悶騷小團體的帶領下,在電驢上搜索欄里復制粘貼可愛的日文名字。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知識分子都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精神食糧,捋順知識體系。遺憾的是,區雪兒沒能夠一同進步,只掌握了在影像中自慰的若干種方法,卻不見得明白為什麼自慰,這簡直太遺憾了。
鏡頭慢慢挪近小林先生(孩子他爹),在糟爛魔術師青山催眠下,以為自己變成了一隻小鳥。魔術師脫掉了自己的衣服,揪下一撮胸毛,吹向觀眾作為謝幕,小林先生則在家人的凝望中,鴿子一樣奔跑著跳躍著。兩個不速之客闖上舞台,經過幾個回合愚蠢的對話,青山被宰了。為一能恢復小林先生的人死了,催不回來了。然後他們就回了家,一窩賊兵分兩路躲了起來,同性戀森下和他一直暗戀的J躲在同一個衣櫃裡面,然後,他說:
「J,你很有魅力。」
對於非同性戀而言,這可能就很恐怖了。這件好事被一陣鳥叫聲打斷,他們打開衣櫃想看看是什麼鳥一直在叫喚,結果看到了正在看他們的小林先生,時間又凝固了,可惜小林先生現在不怎麼會說話,於是他們又關上了衣櫃的門。另一邊,石垣再次開車將妻子咪咪棄屍於荒郊野外,但是夫婦意外地在淋浴池子中重逢,石垣被兩只從水面伸出的手拽住腦袋拉進浴池,兩人開始在汪洋中搏擊,空間錯位讓人想起《猜火車》中的馬桶,《Bunny》中的烤箱。
「爸爸不去公司上班能行么?」
「這個樣子怎麼去。」
「不要再提爸爸的事情了。」
一家三口在吃早點的時候面對在精神上變成小鳥的父親陷入窘境。應該說石垣夫婦都練過,不然不能是不死之身,此時此刻石垣了解到自己能力有限,正在僱傭殺手;而咪咪則在家直挺挺站在門後等待和老公恩愛,但是她被肢解了。不得不提的是維尼·瓊斯扮演的殺手演技實在......他從足球流氓轉型特型演員以來,角色定位就沒有變過,這一點和黃秋生(變態)、徐錦江(色魔+白痴)、李嘉欣(花瓶)實質上是一樣的。
「那個,我的丈夫怎麼才能恢復正常。」
「基本上沒希望了。對吧,山口君。」
「是的。」
「把你丈夫留下吧,作為我們科研的抽樣標本。」
小林被兒子畫在作業中,父親像鳥一樣在城市上空飛翔,顯得十分溫情。可惜老師對每一幅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十分漠然,除了「我無法理解」就是「恩,可惜我不喜歡」,悖德型人格是離不開這樣消極的童年的。導演關口現和編劇多田琢絕非卯著勁兒來說教,和行定勛的《Justice》異曲同工,這種十分鎮定的惡搞屢試不爽。
當肢解和焚屍都以失敗告終之後,石垣發現自己的老婆每次都學會一種超能力,譬如說肢解後便可以發射斷臂跟蹤導彈,焚屍後就會噴火了;並且造型越來越摩登,石垣一邊抽她給點的煙,一邊覺得很受用,彼此越來越恩愛。
我們可以列張單:石垣每次把老婆埋了之後,都抽上一支煙放鬆亦失落;同性戀森下走進男公共澡堂,激動得渾身發黑,彼此猜疑對方是不是Gay;一心想送給父親聖誕禮物,但父親卻因為看到烤熟的同類而驚恐萬狀;錄滿如同隱私一樣廣告創意的磁帶丟了,賴以維持平衡的信物消失了;膽小的翻譯只能借殺手發飈的機會,一邊翻譯臟話一邊狐假虎威;雖然咪咪每次都會活過來,雖然變換很多造型,做一個出色的廚娘,但是石垣仍舊想要殺死她,即便如此,她還是一次次回到他身邊;小林嘗試飛翔從房頂上跳了下來,醒來照舊發出鳥叫的聲音,一家人從驚慌到絕望,從擔心父親,到覺得他生不如死,最終同情的是各自的命運,只有小兒子仍舊覺得爸爸終歸是爸爸,鳥爸爸也很好,小林躺在那裡,撅起喙,落下寬慰的淚水。可以說到了最後四分之一,影片的僵局被打開,交錯的故事線開始全面向感人轉化,鏗鏘有力的胡鬧被每個人物的社會性所取締,各自找到歸屬。
「一切事物都會變化,有個鳥爸爸是好是壞,關鍵在我們如何對待。爸爸變為一隻鳥,我們也要隨之變化。鳥爸爸有鳥爸爸的好處,我們不能永久憂愁,應該同鳥爸爸一起尋找開心,人生是短暫的。從此我不再吃鳥肉,還有那些凡是帶羽毛的。」
自此,古靈精怪的情節成為別具匠心的寓言,為觀眾提供將超現實中耐人尋味的種種現象對號入座的途徑。最後一次埋葬妻子,是在石垣完全不期然的情況下進行,不再一鏟鏟揚,而是一掊掊砌。想甩的甩不掉,待想要了卻留不住,種種人生的重大問題難出其右。石垣孤坐床邊,直挨到天亮,依舊沒能等到妻子殺回家中,於是又回到野外老地方,屍體依舊是屍體,沒有奇跡。次日早晨他來到殺手委託辦公室,將目擊照片從鏡框中取出點燃,推開窗,走了出去。我滿心期待接下來在地上開一朵大紅花,但是令我驚喜的是,電影處理得更加高級。
當所有段落趨於寫實,編劇竟然安排小林真的飛了起來,正巧馱住當空墜落的石垣,這一轉折超乎所有人的想像,完美實現電影結尾處情感的飛躍,整體風格非但沒有被攔腰折斷,甚至保持高調統一,感覺很棒。故事的最後,二人在空中鳥瞰每個故事線中人物與人物關系的發展,電影在城市的上空落下帷幕。
個人感覺《殺妻總動員》是日本特有的類型電影,除了變態的元素以外,廣告創意表現特定情節所帶來的視覺沖擊收效頗高,視聽語言不失水準,意識形態與故事性平分秋色,電影藝術與商業賣點有機結合,充滿娛樂性,平穩的敘事,猛烈的特效,節奏感張弛有度,甚至在結尾掀起基於情感的高潮,並且無論前面的故事展開得多麼荒誕離譜,末了還是還原積極美好的一面,大概是廣告人的素養吧,藝術表達兼顧受眾意識,迎合新生代的審美取向,又能做到溫暖人心皆大歡喜,實在令人欣慰。
同類型的日本作品還有很多,我看得極少,但放諸國際電影潮流中,實際並非主流,然而很多朋友都喜歡這樣的電影作品,結尾小小的升華又能博得更多有追求的人的好感。區別於日本傳統電影的矜持與精緻,歐洲電影的狂放與深刻,美國電影的動感與套路,以及大陸電影中普遍存在的無病呻吟矯揉造作,日本新晉電影勢力呈現出相對獨立的影像風格及思想訴求,和大島渚、今村昌平為代表的日本老一代狠角色不同,他們更多借用令人尷尬的手法來平衡強烈的諷刺所帶來的道德不適,有些人會感覺納悶兒,與此同時一些人則心領神會。但是或許這種手法才是真正可怕的道德危機,由於多採用受眾視點,所以表現的也大都是現實生活中有據可考的生存狀態與精神狀態。故而,當今日本新生代所面臨的責任缺失,乃至道德判斷,正如電影中所描繪的一樣,是兒戲般的反傳統的全球化的,多變多義並且混亂,同時又閃現出對美好的追求,以及內心掙扎。
相對於日本電視劇和電視短片,以及廣大製作精良的動畫片,日本電影勢單力薄,質量和投入均遠遠落後於電視,優秀的編劇為電視系統注入強大的生命力,保證了連續劇整體水平在電影之上,當然由於篇幅的原因,連續劇可以將民生表現得更為細膩,但除此之外,傳統電影也並沒有完全發揮其優勢,倒是新晉的導演以風格化為賣點,開拓出一片固定市場。然而不可忽視的是電視台在推陳出新,選拔並給予新人展示才華的機會方面,確實值得借鑒。就個人淺顯的觀影經驗而言,片中所雲「一切事物都會變化,有個鳥爸爸是好是壞,關鍵在我們如何對待。爸爸變為一隻鳥,我們也要隨之變化。」頗能代表電影新勢力的心聲,同時也是日本時下年輕人的心態,從積極一面來考慮這是好的,另一面則不好說。至於是否電視業的繁榮促進了電影業的良性循環,則有待考證。
㈤ 你看過的最毀三觀的電影是哪一部
提到最毀三觀的電影我立刻想到的就是《我的女友是機器人》,這是一部日本科幻電影,大概是2008年上映的,到現在將近十年了,然而某些情節記憶如新,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我被各類動漫帶歪的三觀碎成了渣渣,通盤推倒重建,那麼來讓我們看一下某些在十年後依然能打擊我的片段。
1、題材
這個戀愛故事超越了種族,當時的宣傳是「愛的奇跡——超越了生物人與機器人之間的隔閡」,雖然我能接受各類的愛情故事,這種跨越種族也不算什麼,但是這部電影不斷反復穿越,女主以各種身份穿越了不知三次還是四次,如果不整理時間線,實在讓很多智商不充電就待機的吃瓜群眾們看得雲登霧照,不知所雲。
如果這是恐怖片我認了,但是這宣傳時是唯美溫馨愛情科幻電影,我也是無話可說了。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很多人被他們的愛情感動的痛哭流涕,畢竟要支持到人們能夠堅強地看下去,這部作品在日本有曾創造首周末超2000萬元人民幣的高票房,但是在中國總票房竟僅有100多萬,因此可以證明並沒有多少中國人的三觀願意讓他們毀的。我認為如此之刷新人的三觀的電影,即使是十年後的今天也不見得有多少人能夠走進影院,勇敢的看完這部電影,萬般佩服十年前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