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其他國家有電影保護月嗎
1、韓國:
和中國內地限制好萊塢大片數量、上映檔期不同,從1996年開始,為了應對好萊塢電影的文化入侵,韓國政府立法規定全國每家電影院的每一個廳每年必須放映146天以上的韓片。
4、泰國:
1970年代起,泰國電影艱難起步,泰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土電影嚴格限制進口大片,盲目排外讓保護月成為了保護年,沒有憂患意識的本土電影人個個都成了害群之馬,每年僅有個位數電影能拿的出手遠銷海外,最終泰國政府不得不開放進口片配額。
⑵ 《熊出沒》大電影登陸日本,它能代表國漫,再度震撼全球嗎
《熊出沒》系列動畫最新的大電影《狂野大陸》,正式宣布登陸日本和東南亞。近些年國漫走出國門,其實不是什麼新鮮的消息,但《熊出沒》作為國漫裡面最大的ip之一,它走出國門能否成功,牽動著其他國漫ip。如果《熊出沒》取得好成績,可能會引起一片國產動畫出海潮。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分析下,如下:
《熊出沒》走出國門,不論成功與否,我們都得給它點個贊。事實上《狂野大陸》和歐美一些小廠的3d動畫相比,也不會落於下風,因此觀眾們可以對《熊出沒》大電影的海外票房樂觀一點。以上是小編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若有不同看法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討探討,謝謝。
⑶ 日本的電影業為什麼那麼差
日本的電影業是空白???這位童鞋你知不知道全球有多少位大導演在自己的影片里向日本的導演致敬過啊???有一部電影叫做「尋找小津」,是向小津安二郎的致敬作品,中國,就是亞洲能稱得上大師的又有幾人??侯孝賢,楊德昌算兩個,中國的,包括香港的導演我就不說了。。。
中國至今沒有一個導演在西方心目中的地位超過黑澤明,小津安二郎。北野武,今村昌平,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大島渚 ,甚至中島哲也哪一個手裡沒有響當當的作品??連岩井俊二這種現在在中國都有一眾粉絲了。日本電影界的大師現在是死得差不多了,但不代表是空白啊,至少有段時間那是相當的輝煌的~
可能是日本電影的風格你不太喜歡,不過還是有相當多的追捧者的。。。。
再說了,恐怖片誰能拍過日本??好萊塢不還是乖乖的跟在人家屁股後面買版權翻版嗎??結果呢??錢砸進去不老少,沒一部超過原作的。還有青春片,日本在亞洲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什麼台灣青春片,那是拾人牙慧好不好
+++++++++++++++++++++++++++++++++++++++++++++++++++++++++++++
過去的不代表是不存在的,你說日本電影業是空白,這就是你說錯了。
我已經說過了,日本電影界的大師是死得差不多了,但是有過輝煌的時候。你把我說過的話重復一遍是什麼意思?
而且你吧日本曾經有過的輝煌叫做一點點星光,我看我還是沒有和你爭論的必要了。至於你說你是日飯,你指的是動漫吧~
並且,李安是我很喜歡的導演,偏偏你提名的綠巨人是我認為他拍的最差的。
看來我們沒有共同語言。。。。另外小朋友,火氣不要太大,老伙是你們的方言嗎?還是你想說「老傢伙」??我思想是不是停留在20世紀不用別人來揣測,至少我尊重別人過去的輝煌,而不是隨隨便便用一句「空白」就抹殺了人家的歷史
⑷ 為什麼今年引進那麼多日本電影細算下來到現在足有十來部,這在往年是絕無僅有的。
特徵一:引進的日本電影數量成倍地增長
可以說,2016年在中國上映的9部日本電影,已經呈現出了大幅增長的態勢。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來源於電影市場的變化。
從中國電影市場的大環境來說,表現疲軟的電影市場似乎已經將潛力透支殆盡,2016全年突破600億票房的目標已經難以實現。此外,截止2015年,中國影院數量已經超過6000家,銀幕數量超過3萬塊,高速發展的電影行業也導致了對內容的巨大需求。
在今年引進的9部日本電影中,除《墊底辣妹》之外的8部電影均是與二次元有關。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在電影行業不斷膨脹的大背景下,以日本電影為代表的細分領域開始獲得了市場的關注,更多的二次元相關的電影也自然地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特徵二: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內容
這些被引進的日本電影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們都是在中國都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有製造市場話題討論的潛力。
目前在中國的電影熒幕上,已經集結了火影忍者、航海王等知名日本動漫作品,這些作品的最大特徵就在於它們早已被中國的年輕觀眾所熟知,根本無所謂二次元還是三次元。有消息指出,像《機動戰士高達》、《銀魂》等名作的劇場版動畫,也已經有公司想要引進。
特徵三:低成本和低風險並行
目前,中國的電影市場目前仍然是以好萊塢為主,這些日本電影在被引進的過程中,引進方顯得非常的謹慎。
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這些被引進的日本電影,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個「老電影」。《火影忍者博人傳》、《墊底辣妹》、《聖鬥士星矢:聖域傳說》、《寄生獸》、《櫻桃小丸子:來自義大利的少年》、《龍珠Z:復活的F》,這些電影其實早就在日本上映並發售了BD/DVD,不少粉絲也早已通過各種盜版資源看完了這些電影。
「老電影」的好處有二。一是早已經過市場的驗證,幾乎所有引進的電影票房均在20億日元以上,這個成績在日本電影市場中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二是因為早已在日本下映,BD/DVD這類實體光碟也銷售得差不多了,引進價格其實相當便宜。
有趣的是,正常情況下批片的指標是每年大約30個左右,然而有消息指出,由於今年日本電影的批片申請太多,有關部門正研究是否要給新申請的日本批片放行。可以預見的是,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日本電影在中國上映,而這種市場結構的改變,不僅對中國的二次元們是一個利好,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中國電影的市場格局。
⑸ 好萊塢電影票房在日本為什麼這么低
日本自上世紀70年代全面開放電影市場後就迅速淪為好萊塢海外票倉,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一直是好萊塢最大的海外票房市場。
從06年以後,好萊塢電影在日本逐漸式微,票房佔有率連年下降。05年票房佔有率不足50%,到了06年更是下跌到40%以下。
除了日本本土電影開始崛起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觀眾對好萊塢大片的審美疲勞。
與中國影迷近幾年才剛開始接觸好萊塢大片不同,日本觀影者已經看了三十多年了,審美疲勞完全是可以想像的。
而且近十年來,日本本土ACGN產業蓬勃發展,迅速向真人影視邁進。在漫改產業的帶動下,日本的電影技術發展迎來了一波高潮,本土電影強勢崛起,與好萊塢電影爭奪國內票房。
此外,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壯大,好萊塢巨頭們也越來越多地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國觀眾身上,自然會對日本市場有所怠慢。畢竟中國的電影市場規模已經打到日本的三倍,而且相比越來越挑剔的日本觀眾、競爭力越來越強的日本同行,去仍處在「人傻錢多」階段的中國市場,和依舊孱弱落後的中國同行競爭,更加輕松。
⑹ 日本電影史的日本電影史-第四期(1945~1960):
戰後及走向國際
日本投降後,電影法雖已廢除,而嚴格的檢查制度依然存在,只不過是由美軍佔領當局取代了政府的檢查。受到戰爭和佔領狀態切身教育的日本有良心的電影藝術家,為了保衛民族民主權利,提出了電影民主化的要求,1946年,木下惠介和黑澤明首先分別拍出具有民主思想的影片《大曾根家的早晨》和《無愧於我們的青春》。這兩部影片的劇本都是出自在戰爭期間遭到迫害的久板榮二郎之手。與此同時,在法西斯黑暗時代積極從事學生運動的今井正,也根據山形雄策和八住利雄的劇本拍出了《民眾之敵》,在民主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作為組織上的保證,各電影製片廠相繼成立了工會,不僅提出提高工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在經營管理和拍片方面的民主權利。然而,美國佔領者和電影壟斷資本是絕對不允許民主勢力有所發展的。1948年,東寶公司以整頓為名,准備解僱1200名職工,將企業中的共產黨員及傾向進步的人士清洗出去。這一企圖遭到東寶工會的反對,全體職工舉行大罷工,並得到進步文化團體的支持。罷工持續了195日,最後在美國佔領軍的指使下,出動大批裝備有飛機、坦克和機槍的軍隊,包圍了東寶工會作為斗爭據點的砧村製片廠,進行鎮壓。這次大罷工以20名工會幹部自動退出東寶公司而告結束,其中包括製片人伊藤武郎、導演山本薩夫、龜井文夫、楠田清、劇作家山形雄策等。工會方面終於爭取到使裁減人員止於最小限度。
戰後,日本獨立製片運動蓬勃興起,50年代中期為鼎盛時期。上述退出東寶的山本薩夫等一批藝術家,創辦了新星電影社;為了尋求創作自由而離開松竹公司的吉村公三郎和新藤兼人組織了近代電影協會。這兩個組織成為戰後獨立製片的先驅,拍攝了一系列被稱為社會派的現實主義電影。主要有:今井正的《不,我們要活下去》(1951)、《回聲學校》(1952)、《濁流》(1953)、《這里有泉水》(1955)、《暗無天日》(1956)、《阿菊與阿勇》(1959);山本薩夫的《真空地帶》(1952)、《沒有太陽的街》(1954)、《板車之歌》(1959);家城已代治的《雲飄天涯》(1953)、《姊妹》(1955)、《異母兄弟》(1959);關川秀雄的《聽,冤魂的呼聲》(1950)、《廣島》(1953);龜井文夫的《活下去總是好的》(1956);吉村公三郎的《黎明前》(1953);新藤兼人的《原子彈下的孤兒》(1952)、《縮影》(1953);山村聰的《蟹工船》(1953)。及至50年代末期,日本的電影市場完全由東寶、松竹、大映、東映、日活、新東寶六大公司所壟斷,獨立製片拍出的影片面臨無法與觀眾見面的困境,經濟上損失嚴重,整個獨立製片運動瀕於絕境。一些具有才華的藝術家重新被大公司所吸收。
羅生門
日本投降之後,由於社會動盪和物資匱乏,電影的質量提高緩慢,直至1949年才逐漸走上復興的道路。盡管大公司對於攝制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採取排斥態度、熱衷於大量拍制純娛樂影片,但也不能完全置作品的藝術性於不顧。小津安二郎的《晚春》、吉村公三郎的《正午的圓舞曲》、木下惠介的《破鼓》、今井正的《綠色的山脈》,均攝於1949年。尤其是《破鼓》一片以諷刺喜劇的樣式,為日本電影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此外,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1950)在1951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從此,日本電影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重視。繼《羅生門》之後,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1953)、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1952)和《雨月物語》(1953),也分別在戛納或威尼斯電影節上得獎,為日本電影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1951年,木下惠介導演的《卡門歸鄉》是日本第一部彩色電影。
1949年以後約10年間,日本電影最明顯的傾向是文藝片的復興和描寫社會問題的作品增多。成瀨巳喜男的《閃電》(1952)、《兄妹》(1953)、《浮雲》(1955)、《粗暴》(1957)被譽為文藝片的佳作。同時,六大公司也迫於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不得不約請一批有成就的編導人員拍攝一些有意義的藝術作品。如小津安二郎的《麥秋》(1951)、《東京物語》(1953)、《彼岸花》(1958);溝口健二的《近松物語》(1954);黑澤明的《活下去》(1952)、《七個武士》(1954)、《蛛網宮堡》(1957);木下惠介的《日本的悲劇》(1953)、《二十四隻眼睛》(1954)、《山節考》(1958);吉村公三郎的《夜之河》(1956);今井正的《重逢以前》(1950);市川昆的《胡塗先生》(又譯《阿普》,1953)、《燒毀》(1958);五所平之助的《煙囪林立的地方》(1953);豐田四郎的《夫妻善哉》(1955)等等,均獲得很高的評價。因此,電影評論家們認為,這些影片加上獨立製片的一系列具有進步意義的影片,形成了日本戰後10年電影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1956)還出現了太陽族電影,主要作品有:《太陽的季節》、《處刑的房間》、《瘋狂的果實》等。此類作品都是根據青年作家石原慎太郎的小說改編,描寫一批「太陽族」(戰後中產階級家庭出生的青年)的流氓生活,他們既沒有明確的理想,也沒有起碼的道德觀念,只有無目的的反抗和對一切都表示不滿的無政府主義的行動。影片的中心內容不外乎是表現「性和暴力」。這些影片對青年一代產生的不好影響受到了嚴厲的輿論譴責。因此,風行一時的「太陽族電影」很快便衰敗下去。當然,它的暴露社會問題的影響在以後的某些作品中仍被保留下來。
⑺ 為什麼《速度與激情 7》在中國創造票房紀錄,在日本票房卻比《灰姑娘》都要差
1.經查實,今年《速度與激情7》和《灰姑娘》是上半年日本影市少有的票房累計過3000萬美元的種子選手,互有金額高低很正常。
2.根據日本公信榜的統計數據:在速7和保羅的襯托之下,發售一年有餘的《速度與激情6》藍光單碟版重回日本公信藍光排行榜,列5月第二周周榜的第8位。而速度與激情的各系列作品的DVD分別佔領5月第二周DVD周榜(藍光與DVD分開統計)的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第七與第十位。
在這種背景下,西片拼宣發就看誰出奇招。迪士尼在這方面經驗吊打其他幾路好萊塢諸侯。比如在做《復仇者聯盟》的時候,先是押後發行,同時向日本各路媒體發通稿,我們這周又在哪國拿下冠軍了,釣得日本觀眾直眼紅。然後又宣布啟用影視明星米倉涼子、竹中直人等出任影片日語版配音,吸引媒體眼球的同時也將這部分日本演員的粉絲拉入影院,後來乾脆針對日本的特攝族群和民族主義族群(主要針對越拍越不成氣候的東映戰隊特攝劇場版)喊出這樣的宣傳口號:「日本啊,老子這才叫電影!」一招接一招,一招套一招。把日本觀眾都引進了影院。第一周就賣了13億日元。問題是這幾招鮮不具備可復制性。迪士尼又拍《光碟戰爭》動畫片(吸引小孩子),又拉米倉涼子走世界首映紅毯(吸引粉絲,製造話題和曝光度),又炮製煽情文藝版海報(吸引女性和家庭觀眾),無非是想保住續集的票房,使其不低於前集而已。
⑻ 日本電影院將暫停預售業務,這對電影業來說會造成什麼打擊
日本這一項決定是因為新冠疫情影響的。暫停預售電影票會使電影行業低迷。電影票房降低。很多電影院將會因此面臨巨大的挑戰。
⑼ 為什麼說日本的動畫電影不適合全球市場
題材敏感,不適應世界市場。過去日本作品根本拿不到在中國的電影院線的放映權。
日本動畫目前成本最高的是吉卜力的輝夜姬,大致是5000萬美元,第二名是2000多萬的蒸汽男孩,1000萬在日本動畫預算中已經算得上驚天巨制,只有吉卜力這個檔次的公司才玩得起,而美國動畫電影上億的遍地走,5000萬都算小成本。日本動畫電影的票房一般是百萬美元級別,還不到迪斯尼一部動畫票房的百分之一,甚至都不如迪斯尼做一部CG動畫花掉的電費多。這種票房下製作成本自然上不去,製作成本上不去票房也就沒有,惡性循環。
高投入就意味著高質量,不管迪斯尼動畫如何低幼,日本如何黃暴,圖像水平始終是美國吊打日本,很多人覺得日本3D動畫差,其實日本2D動畫更差,日本2D動畫與迪斯尼的差距,遠大於中國動畫和日本動畫的差距。畫面做那麼好乾什麼,當然是騙錢啦,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動畫的畫面夠勁,內容人畜無害,就行了。後來大家發現3D畫面更加酷炫,更能吸引文盲,於是2D動畫的創始人迪斯尼被迫全面轉向3D動畫,直接導致了美國2D動畫的衰退。
日本動畫業規模雖大,但都是少數高水平大師帶一幫民工,迪斯尼那種用大師當洗腳婢用的玩法只有它家才有可能。所以龐大如美國,也只養得起一個迪斯尼,當年夢工廠試水動畫一賠到底,皮克斯異軍突起最後還是與迪斯尼合並,這是美式動畫電影的市場規律決定的。當然,如果日本整合全國動畫大師,搞一個山寨迪斯尼還是有可能的,畢竟吉卜力就是為了這個目標組建的。但是少數精銳必須放棄日本動畫的優勢,這就得不償失了。
日本動畫的最大優勢是什麼?動漫題材聯動。雖然最高票房一般屬於原創動畫,但是市場的主體是大量幾百萬甚至幾十萬成本的漫畫改編動畫,比如太子忍和柯南,這些動畫由不同的出版集團和電視台投資,搞少數精銳就等於說市場上絕大部分人要退出,這是根本不現實的。日本漫畫題材多而廣,使得動畫市場極度分化。你如果問金田一的粉絲,別做續集了,把錢省下來做柯南好不好啊,人家肯定抽死你。完全相同的題材還有這么大分歧,搞少數精銳第二天日本就爆發革命了。
題材更是問題,要瞄準全世界市場的話,大部分日本動畫都要死,宮崎駿《龍貓》這樣的戀童罪證,《幽靈公主》這樣的黃暴毒草,《起風了》這樣的軍國主義招魂作,能指望美國那些否認進化論的白人基督教徒家長帶著自己孩子去看?你猜猜《起風了》遭到批判最多的是哪一點?主人公為侵略戰爭服務?錯,是因為主人公經常吸煙,容易教壞未成年觀眾!
日本做原創動畫的主要是已經成名的大師,在藝術上有相當追求,高田勛敢燒5000萬去做沒人看的水彩動畫,宮崎駿還全力支持他,迪斯尼永遠不可能有這樣的情懷。你讓日本動畫大師去做迪斯尼那種全家福電影,埋一點不陰不陽的政治正確,博小資們的掌聲,還不如直接槍斃他們算了。
總有人說迪斯尼的作品不僅老少咸宜而且還很有內涵,哎呦,動物城那種程度的影射都叫有內涵,日本動畫導演豈不是托爾斯泰再世。作者:孟德爾
⑽ 現在中國電影市場為什麼反超日本電影市場成為第二
分析如下:
1、2016年世界票房,美國111億,中國66億,日本20億,印度19億。基本符合了世界經濟與人口比例。
2、2016年世界觀影人次為:
中國13.7億,美國13.2億,日本1.8億,印度22億。
這說明,中國印度日本每年每人大約看一次電影(美國是4次)。這說明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看電影次數遠遠低於美國的人均4次(日美人均GDP差不多),說明日本人不喜歡看電影。
3、中國經濟總量是日本的近3倍。票房是日本3倍,基本符合經濟規律。
所以,中國超越日本的原因——日本不喜歡看電影——日本經濟總量和人口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