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什么好看的印度电影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一个特殊儿童在老师帮助下找到自我价值的故事,这部电影以其温馨感人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充满幽默与智慧的电影,它通过三个大学生的故事,探讨了教育体制和社会观念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风筝》讲述了一对兄妹在印度动荡时期的生活,这部电影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历史背景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印度往事》则是一部描绘印度历史与文化的史诗电影,它通过宏大的叙事结构和精湛的制作技术,展现了印度从古代到现代的变迁。
《宝莱坞机器人之恋》是一部浪漫科幻片,讲述了一位机器人和人类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情节吸引了大量观众。
《未知死亡》则是一部悬疑片,讲述了一起谋杀案背后的复杂真相,这部电影以其紧凑的剧情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摩诃婆罗多》是一部取材于印度史诗的电影,它通过宏大的叙事结构和生动的角色塑造,展现了印度神话的魅力。
《阿克巴大帝》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通过讲述这位伟大的印度皇帝的故事,展现了印度历史的辉煌。
《幻影车神》是一部充满冒险与动作的电影,讲述了主角利用摩托车进行犯罪活动的故事,这部电影以其紧张刺激的情节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天赐良缘》讲述了一段跨越阶层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以其浪漫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有时欢乐,有时悲伤》(又叫《花无百日红》)则是一部情感丰富的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阿育王》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通过讲述这位伟大的印度皇帝的故事,展现了印度历史的辉煌。
《爱无国界》(又叫《印度情书》)则是一部爱情片,通过讲述跨越国界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力量。
《再生缘》(又翻译为《轮回》、《宝莱坞传奇》)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的轮回故事,展现了生命的奥秘。
《加油印度》则是一部励志片,通过讲述一群年轻人追求梦想的故事,展现了印度社会的活力。
《我的名字叫罕》则是一部情感丰富的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月光集市到中国》则是一部取材于中国文化的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印度商人在中国的经历,展现了中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古鲁》,又叫《宝莱坞之风云大亨》则是一部充满商业元素的电影,通过讲述宝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印度电影业的魅力。
《克里斯》“印度超人”则是一部超级英雄题材的电影,通过讲述一位印度超级英雄的故事,展现了正义与勇气的力量。
《新娘与偏见》则是一部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电影,通过讲述一段跨越阶层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黑帮大佬玩转医院》则是一部黑色幽默片,通过讲述黑帮大佬在医院中的冒险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永不说再见》则是一部婚外恋题材的电影,通过讲述一段婚外恋的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
Ⅱ 以印度为背景,讲述三个工程学少年追寻梦想的故事 这是什么电影
《三傻大闹宝莱坞》
剧情介绍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三傻大闹宝莱坞》剧照
“三人帮”中兰彻和拉杜俱梦想成为工程师,法涵却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影片中随时穿插着幽默的语言,行为。他们把教授称为“病毒”,把查图尔称为“沉默者”(消音器)。 “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故事随之结束
Ⅲ 三个白痴 印度影片 观后感
一所印度有名的理工科高等学府里,三个好朋友兰乔(Rancho),法兰(Farhran)和拉杜(Raju)所经历的种种趣事。兰乔天资聪颖,却不喜欢循规蹈矩和照本宣科,他不满现有的教育体制,经常跟严厉而死板教导主任作对,是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拉杜家里贫困,全家都寄希望于他以后找个好工作飞黄腾达,以致他精神压力巨大不得不虔心于神明。法兰也是家里唯一的希望,他的父母和无数中国家长一样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物质条件都让给了他,却不知道自己儿子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丝毫没有热情和动力。
三位主角的性格反差形成了第一组对比。兰乔是一个光辉的存在。其他两位则不敢放下心中的包袱,心底还是希望能按世俗意义上的标准生活下去。拉杜一度甚至觉得兰乔是个不切实际满嘴跑火车的家伙而不愿与他来往。但最终,在兰乔的指引下,法兰和拉杜也渐渐走出最初的懦弱胆怯,开始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兰乔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自己朋友的弱点。法兰是没有热情,把生命消耗在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上。拉杜是对未来过于畏惧。“如此害怕明天,今天怎么生活?”
而第二组对比来自外号叫“病毒”的教导主任和三位主人公之间的冲突。“病毒”的理念很简单,人生就是一场战斗,每个人都必须全力以赴地随时干掉对手,只有第一才有意义,就像人们都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却不知道第二个登上月球的是谁。他对学生冷酷无情,甚至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在学校里,这种优胜劣汰的达尔文学说是靠成绩说话的。像中国孩子所经历的一样,分数是判别一切的标志,连照毕业照的位置也要根据排名来安排。特立独行的兰乔的出现,成了他眼中的尖刺。这小子大言不惭:“我要教你们如何去教。”“病毒”自然不容许别人这样蔑视他的权威。
除了“病毒”之外,还有一个不那么正面的角色“消音器”,他是一个所谓的好学生,玩命的念书,恨不能把所有的公式都记入脑海,甚至不惜买药来吃,不料此药的副作用是放闷屁,为此人送外号“消音器”。他秉承了“病毒”的处世哲学,以打倒一切对手为快事。为了考试第一,除了自己拼命之外,还要影响别人,在考试前夜把playboy塞到其他同学的寝室里。他和“病毒”是天然的同盟,自然也被兰乔等人所憎恶,从而组成了影片的第三组对比。
电影的一开始,是毕业多年之后,法兰,拉杜和“消音器”一起去找兰乔。毕业伊始,他们就断了联系。法兰和拉杜是急着和好友相聚,而“消音器”是为了炫耀自己美国的豪宅和跑车,以此来证明他的活法才是最正确最光明的。寻找的过程一波三折,再加上不断穿插他们校园里发生的往事,构成了影片的主体架构。
这部电影在商业上是极为成功的。人物鲜活,细节丰满,各种伏笔天衣无缝。尽管几个桥段有些似曾相识,但绝不突兀,和故事走向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很少有这样的一部片子能让人看得全情投入,完全进入了影片的情境中,跟着主角们一起经历喜怒哀乐,手舞足蹈而不自知。
在观影过程中,我经历了若干次的情感变化。先是欣赏兰乔的活泼机智,蔑视权威,接着又渐渐对他嚷嚷的“为自己活着”,“做你所喜欢的”之类口号不以为然。因为这种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很容易流于空洞的说教。每个人都会这么去说,但每个人都不会这么去做。那个叫“现实”的可怕怪物会轻易地把我们变成口是心非的家伙,靠着自我欺骗过活。但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又慢慢修正了自己的想法,兰乔确实在践行自己的信念。他的道理不是苍白的,而是有很充实的行动作为根基,这也使得他周围的人能被深深地感召。到了影片最后,我甚至都忘了这是一部皆大欢喜为标准结局的印度电影,而为他暗暗捏了一把汗。理由很简单,理想主义者被现实击垮是一件非常杯具的事情。
理想主义的胜利总是因为稀有而令人激动。因为我们都知道,在现实中,理想最容易被拿来作点缀,而一旦遇上抉择,最容易牺牲的也是理想,与社会同化的过程往往也是理想破灭的过程。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在现实中,还是“消音器”这样的人往往成为标准定义的成功者,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也不断会有新的模仿者前赴后继。而一个人的理想太过纯粹,往往会遁入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