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想知道关于日本电影《望乡》的各种资料
在日本,熊井启并不能算作什么电影大师。他远没有小津,沟口,黑泽明和大岛渚那么高的声望,但他的那部《望乡》却和《追捕》一样,成为最早进入新中国人民视野的日本影片!
影片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卖春女郎们在海外的悲惨生活。二十世纪初的日本经济并不发达,他们只有依靠这些海外卖春女郎的身体为自己带来滚滚的金元收益。政客的荣耀建立在女性们的血泪之上,却在飞黄腾达之后将她们无情地抛弃。影片通过余三郎这样一个人物的设置形象地反映了这一事实,当他人模狗样地在女郎们面前耀武扬威时,刚烈的菊子婆愤怒地回击了他,但当时日本政府的政策却决定了卖春女郎时代的终结。当她们黯然返乡,却遭到亲人和邻居们的蔑视后,只有选择继续堕落。她们用血汗钱为亲人们建造的房子,自己却无福消受,就连后来在自己的孩子面前都遭受到鄙视。她们是被牺牲掉的一个群体,得到的只有卑贱的社会地位和下半辈子的凄凉生活!
影片中阿崎婆的扮演者是日本的“钻石级”演员田中绢代,曾在沟口的《西鹤一代女》,《山椒大夫》和《雨月物语》中有过异常出色的表演。此时距离沟口的那个时代已有20多年,田中绢代也已成为老妇,她将阿崎婆这样一个经历几多风雨,现已看透人生的老人之恬淡,隐忍,善良的品质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来,完全没有一丝毫刻意雕琢的痕迹,不愧为日本影史上最优秀的女演员。特别是女作家(栗原小卷饰)向阿崎婆表露身份和来意之后,她所表露出来的宽容和大度很是让人惊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公开的私密,况且是阿崎婆这样一段不光彩的卖春史,居然要被写成文字公开发表,常人来说肯定不同意(村子里那些婆婆们就非常明确地表明了态度),但阿崎婆却并不在意。的确,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就那样毁于男人们的践踏下,如此大的屈辱和痛苦都忍受了下来,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
有趣的是,当年我国引入本片时,即使在对片中暴露镜头做出删节的情况下,还是有许多传统保守人士将其视为“黄色”影片,文化一元论之遗毒可见一斑。如今看来,影片中的激情戏比起《感官世界》,《上海异人娼馆》,《失乐园》这样的情色大片来,实在不值一提。即使是那些激情戏分,也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合理加入的,并不是什么奇观展示。年少时的阿崎,抱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幻想被骗到八号娼馆,从死活不肯卖春,到积极卖春,创新卖春狂赚银子,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思想转变。当她遇见心仪的男子时,立刻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疯狂的爱情当中,而对方却由于现实的利益冲突而背叛了她。男人的“处女”情结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体现:“理智”战胜了“情感”!
而每个卖春女郎似乎都是感性的理想主义者,她们并非天生淫荡,反而比常人更加渴望一份纯真的爱情。但历史还是无情地抛弃了她们,将她们中许多人的残骸留在了异国他乡,在潮湿的泥土下堆积了无限乡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阿崎婆是幸运的,她最终如愿回到了家乡,嫁夫生子,虽过得清贫寒苦,但终究落叶归根,不至于终日望
取材于山崎朋子的原著《山打根八番娼馆》,属于社会性非文学类作品。描述研究亚洲女性史的圭子,为了调查海外卖春的情形,而到当年输出卖春妇最多的九州岛原及天草采访。
② 我听过的关于日本电影《望乡》最“惊心动魄”的讲述
1978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便和日本恢复了邦交正常化。随后引进了三部日本电影,《望乡》就是其中的一部。像这样一部讲述一位妓女悲惨一生的电影不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完全可以用“炸了锅”来譬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电影里别说出现“妓院”,就连接吻的镜头都不曾有过。因此当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对《望乡》剧情略有所闻以后,那种期望的峰值之高便可想而知了。
学者山谷圭子(栗原小卷饰)为了研究关于五十年前日本妇女被卖到南洋做妓女的心酸 历史 ,走遍了天草的各个角落。偶然遇到当地一个穷老太阿崎婆,由此展开了一段发生在她身上鲜为人知的故事。
阿崎婆从小家庭生活贫困、窘迫,随改嫁的母亲来到南洋,被卖到8号妓院时才刚满十八岁。她苦难的生活从此开始。为早日挣到足够的钱赎身,阿崎婆尽可能多的接客,尝尽了人生屈辱。
在南洋的这段晦暗时光里,阿崎婆第一次爱上了一个年轻人竹山秀夫,后者也努力工作赚钱冀望有一天帮助阿崎婆赎身。但秀夫还是因为不能完全接受阿崎婆的妓女身份,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随着日本经济复苏,日本政府不再倚靠贩卖妓女赚取外汇,妓院生意因此一落千丈。8号妓院几经转手,被同是妓女出身的阿菊妈接手。阿菊妈用一辈子的积蓄在南洋修了一座墓地,嘱咐她手下的妓女们永远也不要再回日本,就在南洋度过余生,死后就葬在这座墓地。
但思乡心切的阿崎婆不听任何人,包括阿菊妈的劝阻执意要走,最后辗转回到家乡。家里唯一的哥哥已经娶妻成家,已无她容身之地。家人和邻居的歧视,让悲痛欲绝的阿崎婆离开日本来到中国东北,嫁给一个皮匠。
日本战败后阿崎婆再次回到了日本家乡。丈夫去世后,留下一个儿子;儿子长大后把阿崎婆送回了老家,自己则在城里结婚成家,从此再也没有露面。
据我一个表叔后来回忆,当时他才20岁,刚进工厂当学徒工,被厂武装部选入民兵队伍。除了遇到厂子有大型活动,民兵们会帮助维持秩序,再就是负责工厂俱乐部的治安。
当时每个大工厂都有自己的俱乐部,规模一点儿也不比市中心的电影院差。俱乐部每月都会上映七八部电影,新片少,外国片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人们从贴出的电影预告上看到《望乡》,加之在民间已经流传的各种版本的小道消息,使得《望乡》的入场券用一票难求都无法形容,也即想弄到一张票比登天容易不到哪儿去。
当时每部电影放映前几天,俱乐部就会通过售票窗口预售入场券,但是令表叔不解的是从售票处正常流出的《望乡》入场券少之又少,大都是在工厂上班时间零散售出的。那时认识人好办事,近千张电影票大概是被那些与俱乐部有关系的熟人们你十张他二十张地早就倒腾出去了。表叔说,当时的电影票一毛五一张,而《望乡》的,私下里几乎被卖到八毛或一元。
在《望乡》上映前那段不短的时间里,来找表述求票的哥们儿属实不少。请表叔下馆子的、偷偷塞给表叔一包好烟的不计其数。他们一致的愿望是,即便弄不到票,在电影开演前表叔能帮他们顺利地混进俱乐部。
表叔当然也答应了几个。按表叔的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但实际情况并非表叔想象的那样简单!甚至可以说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望乡》只在表叔的工厂俱乐部下午4点半上映一场。那天是周日。从上午八九点钟,俱乐部门前就有不少人影在晃动。他们希望能花高价从倒票者手里淘到一张,或者能幸运地买到别人的退票,明知道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但还是陆续有人来加入这个群体。
他们互相询问着、打探着。俱乐部能容纳800个座位,也就是说加上站着的,能有小1000人有幸一堵《望乡》其容。等到电影入场前两个小时,俱乐部门外小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提前一小时,表叔和战友们已经站在俱乐部入口:可以持票入场了!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有票的排着队鱼贯而入,没票的里三层外三层地聚在门外,用羡慕的眼光目送他们推挤着匆忙入场。四点半,俱乐部的大门砰然关闭。可是门外的人群不但未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嘈杂声也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门外人群开始变得有些不耐烦,他们感到自己将会失去这唯一的机会,他们深深的感到即将与《望乡》擦肩而过!于是人群渐渐拥堵到俱乐部门前,有人甚至愤怒地喊出“我们要进去”的怒吼。表述至今还清晰的记得,跟他同车间的工友小蔡,拿砖头砸碎了离入口较远的一块窗玻璃,企图拱进去。自然,他被民兵们强行带走,送去了派出所。
俱乐部负责人看到如此场面,一时慌了神,开始指挥表叔他们在里面把大门用木头方子给钉死了!这一举动终于惹恼了外面似乎已经失去理智的人们,他们更加用力地冲撞大门。当俱乐部大门在一片嘈杂声中被撞开,俱乐部果断最初决定:停止放映。结果正在观影的嘘声一片,好容易冲进去的人看到的是雪白的银幕。在一阵高过一阵的抱怨声中,俱乐部落得个里外不是人。还好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才没让事态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表叔抽了口烟接着说,他至今都没看过一眼《望乡》。不过从那以后他收集了不少栗原小卷的图片。他至今仍然认为栗原小卷是日本影星中最漂亮的。
(栗原小卷)
而我在听他讲述时并没有觉得好笑,相反心里总觉得有些沉重和压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部电影能让人变得如此疯狂?我似乎能理解,但内心深处更多的是一片茫然。也许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能真正有所体会吧!
多年以后,我读巴金的《随想录》,他在开篇即提到了《望乡》这部电影。他说:“ 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我看过一次影片,是通过电视看到的,我流了眼泪,我感到难过,影片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
~END~
③ 想知道关于日本电影《望乡》的各种资料
《望乡》这部电影改编自山崎朋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研究亚洲女性史的女性圭子前往九州岛原及天草采访海外卖春现象的故事。电影中,年逾六十的北川婆婆成为了圭子调查的对象,她分享了自己的悲惨经历。电影通过将过去和现在交织的方式,揭示了明治时期的日本女性史,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问题。
影片中,北川婆婆的饰演者田中绢代凭借其精湛的演技,使得这部电影不仅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还让人感到沉重。导演熊井启通过交叉叙事的手法,将三个不同时空段落链接在一起,使得影片层次分明且错落有致。
《望乡》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空间阻隔的电影,对于像北川这样的女性来说,更是时间不可逆转的象征。因此,“望乡”成为了永恒的动词,无法到达终点。电影通过对北川的回忆,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罪恶。
影片采用典型的上世纪70年代日本电影的清冷色调,以及女主角考究的复古衣裙,营造出一种怀旧氛围。作为一部经典之作,该电影曾在国内删节后上映并引起了巨大轰动。新版DVD不仅画质超越了之前的版本,还保留了未删节的原貌,并配有经典国配。
《望乡》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演技,成为了日本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揭示了历史的真相,还引发了观众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
④ 电影望乡讲的是什么事情
我买了碟收藏 很感人 我哭了!!!
一架巨型客机降落在马来西亚机场。日本亚洲史研究专家三谷圭子走下飞机,农业实验所的山本前来迎接。他们驱车来到“山打根客家会”,山本告诉圭子,这里就是山打根8号妓院的旧址。望着已经荒废了的旧楼,圭子想起3年前为研究亚洲妇女史上卖身海外妓女的专题,曾在九州岛的天草同阿崎婆相处的那段日子。
3年前,圭子为得到日本妇女被卖身海外的第一手资料,几乎跑遍了天草,但由于当地人都回避这件事,圭子一无所获。正当她失望地要离开时,她意外地遇到了阿崎婆。
阿崎婆年过七旬,吸烟,爱聊天,但只要一有人提起被卖到海外当妓女的南洋姐的话题,她便会转身离去。圭子在一家酒馆里与阿崎婆相遇,便有意和她攀谈起来。阿崎婆请圭子到家里做客。她独自一人住在一所茅草房里,只有几只弃猫与她做伴。室内的陈设简陋破烂,屋顶上爬满了蜘蛛网。圭子说想多住几天,阿崎婆很高兴,孤独的她很愿意有个人做伴。圭子白天帮阿崎婆干活,晚上一起聊天,阿崎婆终于向圭子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原来,阿崎出生在天草一个贫民家里,她6岁丧父,为了生活,母亲带着她和哥哥矢须吉改嫁给了阿崎的伯父,但生活依旧非常艰难。为了赚钱,好赎回土地、盖座大房子、给哥哥娶个好媳妇,阿崎跟人贩子太郎造去了南洋。
阿崎到达南洋婆罗洲后,被卖到8号妓院当了妓女。14岁的阿崎脸上浓妆艳抹,在一间简陋破烂的房间里,被迫开始了南洋姐生涯。她也曾试图反抗,但在毒打和威吓下,她不得不默默地忍受着。
就这样,阿崎在南洋度过了5年辛酸的卖春生涯。后来,她爱上了一个叫竹山秀夫的青年,秀夫答应她等赚够了钱就来给她赎身,和她成亲,但他一去就没了音讯。
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靠南洋姐赚取外汇的盛期逐渐过去,妓院开始衰落。最后,妓院几经转手,到了一个妓女出身的老板娘阿菊妈的手里。善良的阿菊妈临死前把自己一生卖身的积蓄分给了姐妹们,并嘱咐大家不要回日本,她为姐妹们在当地都修好了墓碑。
阿崎没听阿菊妈的话,她太想念家乡和亲人了。但当她满怀渴望地重归故里时,却没有人来接她。在新盖好的大屋里,哥嫂勉强接待了她。无意间,阿崎听见人们私下里议论,原来,哥嫂嫌弃阿崎,又担心她会索回这所由阿崎出钱盖的房子。犹如晴天霹雳,阿崎想不到当年那么疼爱自己的哥哥竟会变得如此绝情,她不禁绝望至极,从此开始自暴自弃,整日酗酒,喝醉了便在海边痛哭。
后来,阿崎移民去了中国东北,在那里她和一个皮匠成了亲,婚后生下一子,取名勇治。日本战败投降后,在遣返回国的途中,阿崎的丈夫不幸病逝。回国后,阿崎先是和儿子住在京都,可是长大成人的儿子却嫌当过妓女的母亲名声不好,打发阿崎婆回了天草。儿子已成家9年了,但阿崎婆至今还没有见过儿媳。
圭子被阿崎婆的遭遇深深地打动了,由衷地叫了阿崎一声“妈妈”。阿崎婆要了圭子使用过的手巾做纪念。她把手巾紧紧地贴在脸上,失声痛哭起来。
影片的结尾,圭子在山本的陪同下,来到了山打根的森林中,杂草间,矗立着许许多多南洋姐的墓碑,背对着她们的祖国日本。
⑤ 栗原小卷主演的电影《望乡》,曾经风靡的年代,永远的女神,这部电影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看完之后让人感觉十分沉重的电影,故事其实复杂,没有晦涩难懂的镜头,大概讲述的是,三谷圭子是日本一位专门研究女性血泪史的研究员,出于了解过去的目的,和曾经一位被卖到南洋做妓女的老奶奶生活了三个星期,两人从一开始的陌生到熟悉,最后关系如同母女,慢慢的,老奶奶开始讲述她当年的那些经历。
影片的结尾最为精彩也最为悲凉,三谷圭子去了以前崎子“工作”过的地方,当年的第八番号早已被战火吞噬,但是那些墓地仍在,她清理了墓群,并为她们带去了鲜花,最后猛然发现,这些当年客死他乡的南洋妓女,选择将墓碑背向日本,这意味她们即使在死后也不愿意在想起故乡,甚至不想看到日本。
凄苦一生的背后,有对祖国的恨,也有对亲人的埋怨,国家将她们作为棋子,被贩卖后还对她们说这是荣耀的,家人们花着她们用身体换来的钱,反而嫌弃她们,这一生,都是垫脚石和牺牲品,没有人问过她们的想法,怎一个苦字了得?
很多人会问我,《望乡》好不好看,我只能说它很好很值得看,自己却不愿意多看一遍,因为太沉重,最难忘的一个镜头就是圭子真诚的对待阿崎婆,把自己的毛巾赠送给她后,阿崎婆的号啕大哭,声音中有压抑了几十年的委屈和痛苦,但是又能如何,谁也阻挡不了时间的脚步,最后的最后,她们和历史一样,会被人遗忘被尘埃中。
⑥ 日本电影《望乡》
阿奇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