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亚洲电影 > 日本三十年代老电影明星

日本三十年代老电影明星

发布时间:2025-02-18 23:41:10

1. 三十年代好来坞电影明星有没有中国人

黄柳霜(Anna May Wong)1905年出生,是第一位美籍华人好莱坞影星。曾在彼得潘等多部电影里出演。由于她对电影的贡献。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中被给予一颗星。在影片《红灯照》中首次登上银幕,其后在《羞耻》(1921)、《海上灾祸》(1922)、《雷鸣的黎明》(1923)等片中演出。1924年,在D.范朋克主演的神话片《巴格达窃贼》(旧译《月宫宝盒》)中扮演蒙古女奴一角而成名。1961年初,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黄柳霜是近100年前就出现在好莱坞的第一位华人女星,她的成就不在当今任何一位华人影星之下,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中被给予一颗星,
至今为止唯一留名星光大道的华裔女星。Anna May Wong在好莱坞是一个恒久之美的传奇,她东方式的优雅沉静,曾被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美籍华裔影星”。甚至是在息影的多年以后,也没有哪位亚裔女演员在好莱坞的成就足以匹敌黄柳霜。

黄柳霜算是移民美国的第三代华人。

黄柳霜
活跃年代 1919年至1961年

奖项北京大学荣誉博士 (1932)

家中靠经营洗衣店为生。黄柳霜共有兄弟八人,她排行老二。在她上小学的岁月里,正是好莱坞电影
制作的开端,看电影成了人们时髦的玩意,小小的黄柳霜姊妹们,一下子就被电影所吸引,黄柳霜常常翘课溜进戏院,也曾为了看电影省下午餐饭钱而生过病。

当时在默片时代的好莱坞,常常拿挖苦东方人或丑化华人的故事作为拍片的题材,因而也时常到中国城出外景,而且常常就地取材招用华裔临时演员。

一天,正好一部叫《红灯笼》的影片在中国城出外景,由当时第一红星纳姬睦娃来饰演一位欧亚混血
儿,剧情需要东方脸孔来搭配,才14岁的黄柳霜在毛遂自荐下,轧上龙套一角,从此便在1919年,踏入星光之路。

在她40余载的电影生涯中,黄柳霜共拍了50余部电影,她也是第一位进入好莱坞闯荡的华裔,在
那充满族裔歧视的环境下,同时还得承受家人的极力反对,单刀直入在那有如鲨鱼出没的好莱坞水域里力争上游,历久不衰,若是没有两把刷子,早就像《星海浮沉录》般地消失无踪了。

从默片开始一直到天然彩色,逐步将她推向世界级的明星地位,不折不扣地成了一东方红的艳星。当
时黄柳霜的芳踪和动态,也三不五时地出现在北美、欧洲、澳洲、南美,及东南亚、中国、日本的电影杂志上。

1928年在她姊姊露露陪同下来到欧洲,在她旅欧的3年间,黄柳霜首先在德国拍一部叫SONG
的电影。在欧陆也带来了旋风,从英国到荷兰、从西班牙到意大利、从匈牙利到罗马尼亚等,都抢登她的报道。 德国名摄影家爱德华·史坦钦,也将黄柳霜的写真集,刊登在法国发行全球的《名利场》杂志上,这 份杂志在当年上海法租界也可买到。

欧洲影迷对她的热情反应,也使得美国国内的高级杂志为她保留版面。不久黄柳霜又足踏法国,法国
人本来就对中国的丝绸、磁器和建筑有兴趣,这回来了一个有血有肉、风情万种的华裔艳星,因此更造成法国观众对她的爱慕。

不久黄柳霜来到英伦三岛,并在这里参加由德国电影导演杜邦导演的电影《皮卡迪利》(Piccadilly)的拍摄,她特别喜爱伦敦,深觉人们对她的关心与友善。她的风采与神韵不仅让前来采访的记者为之倾倒,连一般的影迷也因她那股
神秘的吸引力,而争先恐后地一睹她的真面目。

《皮》片巨大的宣传海报悬挂在伦敦各个电影院、餐馆、舞厅及剧院里,同时海报也在亚洲出现,上
海也可看到。黄柳霜欧洲之旅,确实造成一连串的“东方效应”,所到之处无不轰动。

30年代初,25岁的黄柳霜自欧陆返美,片约立刻如雪片般地飞来,就在她尚未办好入关手续之
前,片商们已备好合约书并捧着预付的酬劳在关口守候。在纽约上岸后,她先在百老汇演了167场舞台剧,事后又拍成电影,同样造成轰动。黄柳霜此刻的影业事
业如日中天,在巅峰上跳跃历久不衰。

这位小女子爱国又爱乡,1936年春,她终于踏上从未去过的母国土地──上海。当船尚未靠岸
前,一群记者坐着舢板抢先访问,当她通关后,不慌不忙地摆出各种pose,任由记者猎取镜头。和她前来的洛杉矶记者,也将画面一一纳入镜头,以备返美后在
洛杉矶《赫司特时报》发表。到场欢迎黄柳霜的,除了上海电影界外,还有国际学权威顾维钧大使及夫人,和林语堂博士等社会名流。在上海期间,她饱览了“东方
巴黎”的风光,并和国剧大师梅兰芳共进晚餐。当时的《良友画报》也对她作出一系列的报道。

黄柳霜数度强调她对母国文化的渴望与敬仰,不时还能将林语堂博士在美国出版的《吾土吾民》朗朗 上口。可是在另一方面,上海的“狗仔队”对她以往在好莱坞演出伤害华人形象的电影,却作出刻薄的人身攻击,黄柳霜就此作出正面的捍卫,声称若不由她接片,
势必由白人演员来饰演,反而更没有机会维护华人起码的形象。有的小报对她既没结婚,又无男友,也翻出来炒作。黄柳霜刚刚抵达上海时,虽然媒体的报道颇为负
面,但黄柳霜都能耐心对答,迎刃而解,即使那些特别难缠的记者在访问完后,都会要她的签名照。另一方面,她能被国剧大师梅兰芳招待,同时又和红遍全国的胡
蝶双双同进同出,这
黄柳霜
也大大的改变了国人对她的态度。

除了在上海外,黄柳霜也上访北京,在路过南京时,也成了国民政府的正式来宾,北上时她还去了天 津的妈祖庙,也登上了山东泰山。当时的《北洋画报》也大幅刊登了她的芳踪。对黄柳霜本人来说,真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之旅”。在中国停留9个月的黄柳霜,于 同年返回美国,并决定在洛杉矶长住,以便和好莱坞保持关系。

在《好莱坞派对》这部电影中,她和克拉克·盖博对戏,黄柳霜在片中巧用她那婀娜多姿的身材,把
她刚从中国带回来的旗袍一件又一件地在影片中展示出来,同时也多了很多提升中国人形象的对白。

在30年代期间,由赛珍珠所写的诺贝尔文学奖巨著《大地》,也被改编拍成电影,片中公正地描绘 了中国农民的善良与纯朴,因而也改变了美国社会多年对华人的偏见。后来黄柳霜也因此和赛珍珠在公益事业上,彼此合作。战后的黄柳霜,随着年华已去,片约大不如前,有段时间她还投入美容事业,成为“中国养生美容”的代言人,她告诉客户,要多看家中所养的金鱼,因为这样可以增加眼球的运动。

差不多息影5年的黄柳霜,终于在1949年,派拉蒙电影公司又找上门来,为她摄制新片。此外,
还有电视公司,为她制作《柳霜夫人的画廊》影集,但好景不长,她无法在新来的媒体宠儿――电视里有所斩获。人到中年,体力上及情绪上也大不如前,黄柳霜不
时在片场向他人讲述以往的风采,同时也对好莱坞总是叫她饰演东方“坏女人”角色而不满。黄柳霜喜欢研读卡奈基的《正面思考》,在她演艺事业的晚期,并没有
像好莱坞那些过气的明星,走向自我毁灭的路途,尤其是在私人财务管理上,未使她陷入潦倒的窘境。

她虽然不是特别富有(仍拥有数栋房产),但绝对不需他人的接济,不但如此,她还能把她的弟妹们拉拔成人。到了60年代,黄柳霜还在《花鼓歌》及《苏丝黄的世界》电影拍摄中相继被邀,准备演出。正当她重返影坛之际,在1961年2月2日下午,黄柳霜因突发心脏病,而猝逝寓所。死后葬于洛杉矶母亲墓旁,墓石上没刻上一个字。

2. 以告知日本电影大师作品有电影东京物语一刀鱼之味道

职业生涯


从1927年的《忏悔之刀》到1963年的《秋刀鱼之味》,小津安二郎一共导演了54部作品,其中,《晚春》是他的电影生涯的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他的前期作品虽然不乏个性特点但缺乏佳作,而他后期作品有多部当选为日本影响最大的影片评选奖项《电影旬报》的年度10大佳片之列,甚至《东京物语》在八十年代后被盛誉为世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小津安二郎的大部分作品出现于《晚春》之前--《晚春》后几乎是一年一部电影的速度拍摄,而之前的二三十年代之际,甚至一年五六部的速度。早期作品中,他影响比较大的是二三十年代之际的小市民电影。当时,纯映画剧运动的风潮之后,在松竹映画公司,随着年轻的制作人城户四郎的崛起,风格明快、活泼的城市现代剧的制作蔚然成风,其不像之前的新派剧那样挑选俊男靓女充当男女主角,而是要求以写实的风格描写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和小职员的喜怒哀乐,如当时的《他与东京》、《村里的新娘子》、《伊豆的舞女》等。这时期的小津安二郎,已经悠缓地变换主题和叙事风格,以大学生、公司职员甚至是老城的平民百姓为主人公,描写他们对人生的参悟以及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我落地了,但……》、《我出生了,但……》、《东京合唱》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另一方面,小津安二郎还受到不少来自好莱坞的影响,如他的电影处女作《忏悔之刀》是改编自1923年乔治·菲茨莫里斯的《破门而入》,《我毕业了,但……》则是受到派拉蒙公司的《四分位》、《校园风骚者》、环球公司的《大学生们》系列影片,米高梅公司的《哈佛大学的布朗》等的影响,而《非常线之女》则明显的是威廉·韦尔曼的《下层人淑女》的翻版。


此外,小津安二郎还受到好莱坞的喜剧明星恩斯特·刘别谦和金·维多的影响,推出了《浮草》系列等作品。日本学者福井桂一曾如此的评论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如果浏览一下以上的作品马上就会感到:小津氏的最大特征是在所有作品中显现的'明快'。每个人接受的最强有力的超越困境线的东西就是美国电影的'明快',并且在以前的日本电影中最欠缺的是'明快'。往如此缺乏'明快'的日本电影中送进'明快'的人就是蒲田的新星小津安二郎。"


(战争时期由于日本的电影政策,很多导演不得不拍摄政治宣传的作品,而小津安二郎还是侧重于那种东京物语

东京物语

家庭情节剧。)


1949年《晚春》的出现,标志着小津安二郎电影的成熟,他将故事的舞台移至镰仓或者山手一带的资产阶级家庭,以更加凝练的手法表现他从前一直所主张的随遇而安。如论者所说,"小津把自己对生命的态度融进了影片,使影片具有着浓厚的个人气质。他仰拍镜头中画面的人物饱满圆润,固定机位下记录的是平静生活下的尘埃落定,他把镜头、把自己当成人物最好的观众,在沉静中有了写意画般的美感"。而最优秀的作品是1953年的《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运用正面切换画面、严密调整构图中的人物大小、简约利落的对白等手法,直言不讳的展示了传统的大家庭制度正在无可挽回的走向缓慢解体的过程,就如其本人所说,"我要表现的是,透过子女的成长来窥探日本家族制度瓦解的过程。《东京物语》是我所有作品中最为戏剧化的一部"。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秋刀鱼之味》也是同样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3. 罗曼蒂克消亡史日本人扮演者

在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扮演男主角陆先生妹夫日本人渡部是日本演员浅野忠信。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好莱坞最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是谁

01. 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生日:1907年5月12日 国籍:美国

凯瑟琳·赫本
在好莱坞的历史上,有两个赫赫有名的赫本:一个是奥黛丽·赫本,一个凯瑟琳·赫本。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凯瑟琳·赫本也许是好莱坞获得奥斯卡奖次数最多的一位女明星。凯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1940年根据赫本的同名舞台戏改编而制作的影片《费城故事》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赫本同时也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5. 山口百惠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哈喽大家好。山口百惠,日本著名影视歌三栖明星。1984年,日本连续剧《血疑》在全国播出,一袭学生装,浅浅的笑容,调皮可爱的小虎牙,伴随着那个纯情似水的大岛幸子,山口百惠的名字从此深入人心。13岁出道,15岁风靡日本,20岁红遍东南亚,21岁正值巅峰的山口百惠在日本武道馆舞台上像仙女一样出现在大家面前,伴着万千歌迷的泪水与呼喊,她将麦克风永远留在了舞台,宣布引退,与三浦友和结婚。

2003年,日本索尼音像公司精选出山口百惠7年舞台生涯的作品,重新录制成一套由24张CD组成的豪华纪念全辑《MOMOEPREMIUM》,以纪念山口百惠步入娱乐圈30周年。就连当年的哥哥张国荣都是山口百惠的粉丝,在电影金玉满堂中,张国荣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对山口美惠的喜欢。可见山口美惠有多么的迷人。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

阅读全文

与日本三十年代老电影明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漫威风格动画电影 浏览:298
小演员和女导演的电影 浏览:806
印度电影陈伟霆 浏览:396
2018巴西足球电影 浏览:475
疫情过后第一次看电影流程 浏览:297
动漫电影解说日本5分钟 浏览:658
电影中有哪些科幻战衣 浏览:478
哆啦a梦剧场版过年大电影 浏览:480
163好电影网 浏览:639
周星驰电影台词夸赵丽颖 浏览:50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的7个导演 浏览:542
美少女危机电影插曲 浏览:567
2017年国产动漫电影有 浏览:951
pc解码3d电影 浏览:836
咒乐园电影票 浏览:73
1985年百花电影节获奖名单 浏览:662
李保田电视剧全集电影 浏览:597
动漫封神系列电影 浏览:12
韩国爱情动作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538
迷你世界大电影 浏览: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