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们有几家电影制片厂
最早开创我国电影译制事业的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这个电影制片厂早在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就开始筹建了,原名为东北电影公司,厂址在长春,1946年10月1日正式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人员主要由来自延安的电影工作者、日伪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的遗留人员、东北地区当地的一些电影工作者组成。解放战争东北战役期间,东北电影制片厂迁至黑龙江北部的一个小城兴山,1949年长春解放后又搬迁回长春。第一任厂长是舒群。1946年,袁牧之从苏联学习归来,被任命为第二任厂长。1948年,当时地处兴山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已建厂三年,初具规模,袁牧之踌躇满志,决心大干一场,他提出了七种影片的生产计划,即新闻片、艺术片、科教片、美术片、翻译片、幻灯片、新闻照片,其中翻译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译制片。
上海电影译制厂是我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电影译制的厂家,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11月16日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翻译片组。1957年4月7日,翻译片组脱离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为独立的电影生产单位,并命名为上海电影译制厂。
参考资料:
http://cache..com/c?word=%D0%C2%3B%D6%D0%B9%FA%3B%B5%C4%3B%B5%E7%D3%B0%3B%D6%C6%C6%AC%B3%A7&url=http%3A//www%2Evodfan%2Ecom/www/inter/2004%2D11%2D30/1101734350d13165%2Ehtml&b=0&a=4&user=
B. 十七年电影四起四落原因
十七年电影四起四落原因是,起是党对电影事业发展方针的正确,落是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经验方面都认识不足,肯定不够,因此对解放初期私影厂的较好影片也没能给予充分肯定。
第一次发展,建国初期,1946.10.1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
1949.4.20北平电影制片厂(北影前身)
1949.11.26上海电影制片厂
1949.4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标志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展:1951.3.8 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
第二次“起落”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前后 (1 955 - 1957年)。《祝福》(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萤瑞存》、《平原游击队》、《上甘岭》、《李时珍》等至今仍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就问世于此时。
本期的电影创作还有个特点,就是电影的题材、风格、样式开始多样化。描写知识分子生活的《护士日记》,革命抒情片《柳堡的故事》以及喜剧片《新局长到来之前》等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第三次也是最富有成果的一次创作高潮,则以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为标志。这年推出了《林则徐》、《林家铺子》、《青春之歌》、《聂耳》、《战火中的青春》、《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等一大批好影片。作为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它们在艺术上也日趋成熟。
第四次起落1963 年至1964 年间,又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小高潮。这两年拍出了《早春二月》这样的艺术精品,同时还有《英雄儿女》、《舞台姐妹》等优秀影片问世。
艺术处处长:
陈波儿,大胆放手培养。
中心问题:如何看待我国30年代以来进步电影的传统问题。
犹豫中国解放前进步电影的现实意义传统法,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经验方面都认识不足,肯定不够,因此对解放初期私影厂的较好影片也没能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