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铁血昆仑关》:一部被禁多年的国军精锐将士铁血抗日战争电影
《铁血昆仑关》这是一部有争议的抗日战争题材电影。根据小说《魂归昆仑关》改编,由杨光远执导的,反映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的作品,著名的抗战电影《血战台儿庄》也是出自杨光远的手笔。但《铁血昆仑关》这部作品从拍摄到上映,可谓是一波三,由于当时两岸关系及昆仑关饥困缓战役战果存在争议等原因,这部片被禁了足足11年。
是金子总会发光,《铁血昆仑关》在西班牙电影节上映,却引起了轰动,好评如潮。因真实还原了昆仑关战役中的 历史 片段,而获得了 历史 见证奖。
影片主要讲述国民党精锐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率部队抗敌于昆仑关。战争异常惨烈,狼烟四起,战火密布,敌我双方围绕昆仑关殊死争夺,阵地反复易手。日军第12旅团长中村正雄率部增援,被杜聿明部队包围。总攻打响中国士兵前仆后继,与日军白刃战。狗急跳墙的日军使用了毒
气弹也没有能让中国军队后退;敢死队胸前绑满手榴弹冲向敌人。在将士们鲜血与尸体堆积下,夺回每一寸土地。最终日军三木大佐剖腹自杀,国军将士以杀敌五千,伤亡一万的惨烈代价,让中国军旗重新插上昆仑关。
这部影片太接近当时的实际情况,很真实。如家园被日军占领,老太太拿起菜刀砍中村正雄,老头子的尺消火枪打死几名日本兵的镜头,来展现老百姓保家卫国,抵御外敌的一面。也通过另一个侧面来展现当时老百姓对国民党抗战不力的不满情绪。老村民以为国民党部队通过坟地要又撤退,前去阻挡而哭诉道:不抵抗日本人,一退再退,流掉了大片的国土。不要老是撤退,你们有枪有炮,赶快去打鬼子吧!不打鬼子,祖宗在地下都要骂你们的。
一部优秀的电影离不开对人物烂模的成功塑造。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细节处理,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如李阿牛这是个劣迹斑斑的老油条兵痞,屡次犯规好赌抽大烟,在战场上偷捡死人的钱财来做赌资,还欺负新兵。但在抗日战场上,也有热血的一面,舍身炸掉日军两辆装甲车,最后英勇牺牲。
影片最精彩的是战争场面相当逼真,道具几乎是原型,还原 历史 接地气,剧情完全以战役发展为主线而展开,画面十分惨烈,以阵亡一万人的代价歼敌五千。当年的牺牲何其壮哉,胜利之后的路又是何其坎坷,不禁让人感慨万千,那些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抗日将士,都是民族的英雄。
㈡ 曾经有一部电影是用纪录片的形式假想二战时德国遭到核袭击的情形,因其过于真实而被禁播。有人知道名字吗
一颗核弹 • 半桶戒指
——科幻纪录片《战争游戏》
原片名:The War Games
中文片名:战争游戏
编剧/导演/制片:彼得·沃金斯(Peter Watkins)
出品:英国1965
[内容梗概] 1964年,在中苏援助下的北越军队大举攻入南越,苏军跨过柏林墙占领西柏林,东西方两大阵营顿时剑拔弩张,核战一触即发。英国政府一边积极备战,一边教导人们怎样应付核打击,无奈普通人既无恰当科学防范知识,对他们而言最简陋的防核设施也似乎太贵。然后核战就爆发了:一颗战术热核弹降落伦敦附近的肯特郡,百万人立即幸福地化为灰烬,活着的人们开始了漫长的人间炼狱。
以上当然是六零年代人们对于世界的想象。
二战后,英国政府有过三次公然干预BBC(英国广播公司)节目的事件,一次是1954/55年关于氢弹的报道,一次是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还有一次,就是1965年关于彼得·沃金斯的这部电影《战争游戏》。该片本受BBC电视台委托而作,原是为纪念广岛长崎原子弹悲剧二十周年,摄制完成后,却因为其过于真实强大的冲击力、感染力和对英国完全无用的核政策的全面否定,而被政府视为核裁军运动的宣传品,从而干预BBC,先是要求大规模删减,最后干脆下了软禁令,导致该片被一向以开明公正而闻名的BBC禁播达二十年之久。1985本片终于露面BBC,人们在它残酷显示的人性泯灭面前依然惊得无以复加。四十年后该片DVD问世,虽然沧海桑田的变迁,柏林墙已不复存在,核大战也已被新的“反恐战争”代替,然而观众依然能在强烈的震撼中感受着导演彼得·沃金斯传达的人道讯息。沃金斯当年辗转把该片发行到剧场,竟获得1967年度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殊荣,可以想象当年那些反战人士们免费从大银幕上看到《战争游戏》的时候是何等惊惧悲怆(而幸福)。今天,这部独一无二的电影仍然到处受到极高的推崇,看过它的人依然说它“非常令人不安”。
编剧-导演-制片人彼得·沃金斯出道即受法国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并深深着迷于纪录片形式。1960年代轻便型摄影机问世,导致很多国家同时兴起纪实电影运动,沃金斯这时已开始把纪录电影的种种手法运用到虚构片的拍摄中,曾制作了反映英国1746年战争的《Culloden》,该片不但以战争发生地点的普通人出演当年战争中交战双方普通的士兵,更出现摄影师去到1746年的战场对参战士兵作现场采访的场面,并处处有意让人联想起美军在越南的情景。到《战争游戏》,沃金斯的虚构纪录片技巧已至炉火纯青:爆炸中手持机拍摄的剧烈晃动、现场粗粝的录音效果、来不及聚焦的急速推拉镜头、军警不让拍摄时镜头的偷偷摸摸、甚至剪接时故意作出胶片不足拍摄突然中断的样子等,加上深入伦敦东区平民阶层的真实采访,和对大量二战史料的深入研究,使得《战争游戏》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感与权威性。难怪英国政府吓得了得,担心出现广播剧《世界大战》引起的那种恐慌骚乱倒是其次,害怕大规模的反战示威动摇政府恐怕才是导致本片被禁的真正原因。
“科幻”跟“纪录片”,一个是“幻想”一个是“现实”,按常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然而在这部只有四十六分钟的黑白电影中,两者完美而悲剧性地结合在一起,构筑出一幅幅完整的细节来展示一旦核战爆发的种种直接后果,把尚未发生的事情预言般地照实纪录了下来。从技术数据上说,《战争游戏》比你能想象的最硬的科幻还硬。
其实《战争游戏》不过呈现了普通人在一场战争中可能遭遇的种种情景,而核战争不过是将一切放大一万倍而已:全国大疏散激化起的种族矛盾;食物配给券造成的混乱;买不起足够沙袋的老妇人焦虑的目光;碳-14放射性宣传手册的徒劳。终于第一颗原子弹当空爆炸,一瞬间三十倍于太阳的强光,从四十英里外将世界映照得黑白底片般体无完肤,田野中不更事的儿童捂着突然不复存在的眼睛对天呼号。然后才是冲击波,一对夫妇躲在墙角的桌子底下经受地动山摇。然后六十个英国城市中弹;还有偏离目标航线半路掉到别处的核弹头。接下来才是两平方公里的烈火,时速100英里的火焰风暴造成强烈低气压,救火的人们被卷进火焰,一个接一个被吸进去,葬身800度的烈火,那侥幸逃过来的,又在窒息中如疾风中的麦浪般一茬茬晕死下去,天地昏乱中镜头不停翻动,仿佛火焰的风暴随时会卷走摄影机,仿佛摄影师被飞来的砖头瓦砾击中倒下。接着背后的汽车油箱炸开来,一整个家庭在里面黑乎乎地燃烧。几天后,由于伤病数量过大而医药严重不足,警察不得不一批批射杀那些蠕动着的伤员和病人、射杀所有身体烧灼超过三度的尚还活着的人们。一个警察欲开枪又迟疑,先偷眼看看地上人的表情仿佛求得宽恕、再用手扶正将死者的头颅小心摆好一个恰当的射击角度……那警察弯腰屈膝的谦卑、那迟疑中的一声闷响,可是世上最为令人心碎的行刑?失魂落魄的牧师跪下为几个行将被处决的哄抢食物者祷告,而他们又何曾不有无上的尊严,但愿他们的死,真的能为活着的人们带来永远的和平安宁……一个惊魂未消的社区负责人瞪着无比大的眼睛对镜头说,德累斯顿轰炸之后,德国人靠戒指上的铭刻来辨识死者身份,我们这里也作了同样的工作……他手指向下,镜头跟过去,是街边上攒在一起的半桶戒指。那些化为乌有的人们,真的留下了什么的爱的誓言,给那些同样化为乌有的亲人,等待有朝一日乌有的认领?
为了减弱电影的冲击力、舒缓观众的紧张、让他们不要误以为真,沃金斯不得不在电影的画外音解说中不断穿插虚拟语气的句子,把观众从恐怖中暂时解救出来:“如果真的核打击来临,这就是将会发生的情况”“这就是核战争的面貌”“这就是核战争”“很可能,就是这样”。而更大的恐怖在于,那些骇人听闻的惨烈,不是虚拟语气中的即将和可能,而是一切已然发生,只是换了个时间,换了个地点,换了个理由。事实上很多场面的布景、画面构图、人物化妆造型等都直接来自德累斯顿、达姆斯达特、汉堡等大城市的二战轰炸记录和广岛长崎被炸之后的图片。片末,当镜头游移在那些身体尚存而精神已完全被摧毁的孩子们的脸上,沃金斯一个字、一个字地宣读:在这个星球每个男人、每个女人、每个孩子的头上,都悬着二十吨的烈性炸药,而这个数字还在稳步增长,我们就看到彼得·沃金斯向观众发射出致命的最后一枪,那决定性的子弹正中观众的眉心,伴随字幕滚动的《平安夜》歌声,竟突然有了撕心裂肺的含义:神在哪里、爱在哪里、和平在哪里、希望在哪里……如果你不信神,我们或者这么问吧:当一场核轰炸降临之际,你打算花多少钱来购买防辐射的沙包、构筑你家的地下掩体呢?
沃金斯在此片中,不单演示了战争的残酷,更不断插进有真实来源的政客、教主、科学家的种种言词,并引述政府档案文件的说法,使得核战略威慑理论显示出自我欺骗的幼稚与无力,更显示出政府欺骗普通庶民百姓的可憎面目。那些完备的、厚厚的各种官样文书、应对措施、反击计划、第二轮反击……不过都是帝王将相和他们的官僚政客们在弄权间隙的悠闲中把玩的文字游戏,而电影却将特写镜头对准普通人,对准肯特郡和伦敦的平民,没有什么伟人牛人的雄韬伟略,没有全景式的抒情议论,没有什么“国家”“民族”“正义”这些抽象的美丽,而是一个一个的具体生命,一个一个受难的肉体和灵魂。那些抽象的东西全部消失了,只剩下没有蘑菇云的核战争。我是说,<<没有蘑菇云可供欣赏。《战争游戏》是谁的游戏?
1985年当《战争游戏》终于浮出水面,在BBC与之同映的,还有另外一部近两小时的彩色虚构故事片《Threads》, 类似的大悲剧内容,更戏剧化的人物命运处理,更全面细致的灾难描写,在1985年同样有震人心魄的效果,不过冲击力已不如当年的《战争游戏》那强大的黑白视觉语言了。
核时代还没有完全过去,它留给我们几代人的创伤依然还在上演着人间悲剧。在中国,在你居住的城市,或许今天还能找到一两个没有变成地下商城的废弃防空洞吧?还有那些建在山沟里的工厂和一代人的青春。在我们为超女流泪的间隙,在下一个什么危机到来之前,就让我们权且感谢父母或者祖父母那一辈的全世界的领袖精英们吧,至少没有哪个愚蠢的傻帽首先摁下自己的核按钮
㈢ 鍐烽棬浣充綔鎴樹簤鐢靛奖锛屾垬浜変腑鐨勫帇鎶戜笌浜烘
鍐烽棬浣充綔鎴樹簤鐢靛奖锛屾垬浜変腑鐨勫帇鎶戜笌浜烘
鍐烽棬鎴樹簤鐢靛奖浣充綔锛屽彲鑳芥牸灞涓嶅儚閭d簺濂借幈鍧炲ぇ鐗囬偅鏍峰畯澶э紝浣嗘槸涓嶄箯绮惧僵鐨勫规垬锛屽姩浜虹殑鍓ф儏锛屽垎浜鍥涢儴鍐烽棬浣崇墖
銆屽け钀界殑娴峰场 銆 璞嗙摚璇勫垎锛7.0
鐢氬皯瑙佺殑浼婃湕鎴樹簤鐗囷紝涓や紛鎴樹簤涓鐨勭湡瀹炰簨浠躲傚叏鐗囧嚑涔庨兘鏄鎵嬫憞闀滃ご锛屽悗鍗婃电殑鎴樹簤鍦洪潰鍛堢幇寰楀緢閫肩湡锛岄偅绉嶆贩涔便侀偅绉嶈皟搴︽棤鏂癸紝澹鍏典滑瀵规垬浜夌殑闄岀敓鎰燂紝浠ュ強琛鑲夋í椋炵殑鍦烘櫙锛屽氨鐪熷備袱浼婁箣闂寸殑閭e満婕闀跨殑娈嬮叿鎴樹簤銆
銆屼簲鏈堢殑鍥涘ぉ銆 璞嗙摚璇勫垎锛8.5
鏈鐗囨敼缂栬嚜鍚屽悕淇勫浗灏忚达紝鍚屾椂涔熸槸鍙栨潗鑷鐪熷疄浜嬩欢銆備簩鎴樼粨鏉熷墠鍥涘ぉ锛屽湪寰峰浗锛屽嚑鍚嶈嫃鑱旂孩鍐涗腑鍜屽痉鍥芥晫鍐涜仈鎵嬶紝涓轰繚鎶ょ忓埄闄㈠囧猴紝涓庤嫃鑱旂孩鍐涢暱瀹樺幃鏉瀵规姉銆
鎴樹簤鏈夋f伓涔嬪垎锛屼絾鎵撶潃姝d箟鏃楀笢鍙傛垬鐨勬d箟鏂逛腑锛屾湭蹇呴兘鏄濂戒汉銆備竴鍦鸿儨鍒╁啗鍐呴儴鐨勪汉鎬т箣鎴樸
銆屽紑鎴樻棩 銆 璞嗙摚璇勫垎锛7.6
涓归害鎴樹簤鐗囷紝璁茶堪1940骞4鏈堝痉鍐涙敾鍗犱腹楹﹁繖涓灏忓浗瀹剁殑鏁呬簨锛屼腹楹﹀+鍏电敤鑷琛岃溅杩為槦鍜屾懇鎵樿溅杩為槦鏉ュ规姉寰峰啗鐨勫潶鍏嬬瓑閲嶅瀷姝﹁咃紝鍒鍏蜂竴鏍肩殑鏁呬簨鍜屾垬浜夊満闈銆
涓归害鐨勪竴娈电湡瀹炲巻鍙诧紝灏忓浗闈㈠瑰己鍥界殑鎴樹簤锛屾槸涓閮ㄦ弿鍐欐垬浜夋渶缁嗚妭鐨勭數褰憋紝娌℃湁澶ф垬褰归檰娴风┖鐨勬尝婢滃.闃旓紝鍙鏈変竴涓鎺掑嚑鍚嶆垬澹鍦ㄤ腑灏夊甫棰嗗瑰己鍔垮痉鍐涚殑鎶垫姉銆
銆1944 銆 璞嗙摚璇勫垎锛8.2
鐖辨矙灏间簹鎴樹簤鐗囷紝璁茶堪浜屾垬涓鐖辨矙灏间簹杩欎釜灏忓浗瀹剁殑灏村艾澧冨湴锛屽ぇ鍥藉湪鎴樹簤涓璋嬪埄鐩婏紝灏忓浗鍦ㄥす缂濅腑姹傜敓瀛樸傚墠鍗婂痉鍐涜嗚掞紝鍚庡崐鑻忓啗瑙嗚掞紝鎶婄埍娌欏凹浜氬栫睄鍏靛洟鐨勫垎鍒闃愰噴銆
㈣ 问一部美国电影,类似战争一样的,一个美国大兵被关在越南的一个基地被越南人囚禁了好多年,囚禁的房子是
重见天日/营救道恩/惊天越狱
出生在德国的戴特·丹格勒(克里斯蒂安·贝尔饰),自幼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驾驶着自己的飞机翱翔于蔚蓝的天空。长大后,随家人移民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后经过不断努力,终于以美国人的身份加入
美国空军,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飞行员。随即,戴特·丹格勒便随大部队投身越南战场。本来,对喜爱飞行的丹格勒而言,无论是战场还是城区,所有一切地面的风景始终只是他从飞机上鸟瞰的地图。殊不知飞来横祸,在赶往越南执行任务的途中,戴特的飞机不幸被越南军队的地面炮火击落。侥幸逃脱被摔死的他,却最终落入了北越军的手里,被关进了越南的战俘集中营。尸横遍野的集中营,以及敌军的非人待遇,让戴特如入人间地狱,于是他决心逃跑。并集结了同在集中营内的战友们一同精心策划了一场惊天大逃亡……
㈤ 4个亿拍出的科幻战争电影,还没上映就被下架,怎么回事呢
这部科幻电影耗资5000万美元,人民币4亿左右,预定上映档期被取消,版权最后被Netflix收购,无缘电影院,最后在网站线上播放并且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它就是《幽冥》。
《幽冥》的核心是美国传统打怪片,像之前的打外星怪物、外星人、丧尸、变异生物等等,其本质是没有变的,那么《幽冥》这部电影,美国人又去打谁了呢?顾名思义,幽冥又可翻译成幽灵,所以美国人这次打的是幽灵,当然幽冥在电影中还是一种武器。
打怪升级用一句话来说,这货是用分子级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首先你得了解一个东西就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所呈现出的一种气态的。
3D打印机将这种状态的原子气体打印成人型,然后再将一个人的大脑急冻到绝对温度达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再用打印机将灵魂打印出来,然后将打印出来的身体和灵魂相结合,就变成了幽冥。
这个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影片里幽冥这个东西就是毛熊搞出来的,总之这部电影还是很有质感的,电影里各种武器,战争废墟,科技感,让喜欢这类的电影的朋友能够大饱眼福。大部分人看电影就是图个爽,我想这部电影能够很好的满足你。
㈥ 战争电影《战争之王》未免太残酷,真的可能存在原型人物
原型是:维克托·布特(Viktor Bout)。
维克托·布特(Viktor Bout),绰号“死亡商人”,是一名国际军火销售商和毒品走私商,身价60亿英镑(596亿元人民币)。
布特被控在全球范围内煽动和支持战争,逃脱追捕近20年,他的故事曾被改编成好莱坞电影《战争之王》。
2008年,美国派遣特工将布特引诱到泰国,将其一举擒获。布特的被捕被美国视为阻止武器流向黑市的巨大胜利。
(6)国外被禁的战争电影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维克托·布特(Viktor Bout),现年43岁(2011年)。
18岁时布特参加了前苏联空军,担任导航员,之后他被送往莫斯科军事外国语学院学习外语,他能流利使用俄罗斯语、乌兹别克语、英语、葡萄牙语和法语等语言,据说还粗通中文。此外他还获得了经济学学位,这段学习经历为他后来闯天下奠定了基础。
1992年,25岁的布特开始了他贩卖军火的生涯。他利用非洲和阿富汗来圆自己的发财梦。 布特的经历极具传奇色彩,他经营着一个遍及全球的私人航空运输公司。
他的飞机不断往返于阿富汗、比利时、南非、斯威士兰、阿联酋以及东欧等地,货物从钻石到剑兰,应有尽有。好莱坞著名电影《战争之王》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布特。
2008年3月,美国毒品管制局特工伪装成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成员,在曼谷一座五星级酒店内将他诱捕。
美国情报显示,身家数十亿美元的布特拥有50架军用飞机,全世界战乱频发的地区都有他的身影,他还通过间接途径向基地组织出售军火,被西方媒体称为“世界头号军火商”。布特在与阿富汗塔利班的军火交易中赚了5000万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他的客户还包括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
布特在泰国被捕后,美国和俄罗斯都提出要引渡他,从而引发了一场两个大国之间的角力,令泰国政府骑虎难下。2009年8月,泰国法院驳回了美方提出的引渡申请,随后美方提出上诉。2010年8月20日泰国上诉法院判决,应该将布特移交给美国。
2011年10月11日,绰号“死亡商人”的俄罗斯军火大亨维克托·布特在纽约受审。他的罪名包括与他人共谋杀害美国人、向联邦特工出售军火未遂、通信欺诈以及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等,国际安全专家认为,这还只是布特所犯累累罪行中的一部分。 但布特否认这些指控。
2011年11月2日,美国纽约联邦地区法院做出裁定,俄罗斯籍军火商维克托·布特图谋向恐怖分子贩卖军火等罪名成立。法院定于2012年2月8日宣判,布特面临至少25年、至多终身监禁处罚。
㈦ 为什么抗日电影《铁血昆仑关》遭禁播
该影片曾因昆仑关战役战果存在争议而被禁长达11年。
为政治与投资的问题,这部作品最终拍得很失败,原来设定的多兵种作战的场面毁码未得到展现。90年代两岸交恶,不但严重影响了《铁血》的拍摄水准,同时也让它遭到禁播。
中国国民党统治液老大陆的成败与此同时,国民军也派精锐部队南下,留下了迁往缅因和昆仑关血战等事迹。 1945年8月,杭州、南昌、武汉等城市歼灭国民党军队43万人,赢得渡江战役。
昆仑山口战役的意义不能抹杀昆仑山口战役的辉煌。 正如你可以说中国军队在太原战役中失败了,包括平型关战役,但你不能否认八路军第115师的胜利,这是平型关战役在太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