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亚洲电影 > 印度电影推荐孩子上学

印度电影推荐孩子上学

发布时间:2024-06-28 13:02:33

『壹』 如何评价印度电影《最初的梦想》

温暖励志型的印度电影,看起来也很带感。

尽管大多数人对于影片的影响还是停留在搞笑的方面之上,但其实剧情背后藏着个励志感人的故事核心,第一遍看过了,开心过了,还能有更深刻的东西留在心里,观感极棒。

『贰』 如何评价电影《最初的梦想(电影)》

涅提·蒂瓦里这部影片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结合他本人在大学的一些经历,最终用喜剧的方式讨论了一个艰难的社会难题。

《最初的梦想》最终成了2019年宝莱坞票房第11高的电影。

导演编剧涅提·蒂瓦里本人在上世纪90年代时,就是住在大学4号宿舍的一名学生。

当年3号宿舍和4号宿舍之间的竞争故事成了本片的灵感,导演通过艺术加工,用来服务影片主题。

影片叙事流畅,几段小故事也是感情充沛,充满笑与泪,十分值得一看。

丈夫帕塔克和前妻玛雅都是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毕业的高材生。

他们的儿子拉加夫今年参加大学入学联考,结果名落孙山。拉加夫解不开心结,觉得自己是一名失败者,于是选择跳楼自杀。

好在拉加夫没有摔死,只是摔成了重伤,奄奄一息等待抢救。

为了让儿子找回生活下去的希望,帕塔克开始给儿子讲述自己当年的糗事,告诉儿子,并不是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高材生都是一帆风顺,也不是只有考试好才是人生成功唯一标准。

《最初的梦想》的拍摄套路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样的。

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做引子,然后引出一段又一段往事,以此来不断烘托影片主题。

而“最初的梦想”是什么呢。影片用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长最终给了答案。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活本身,如果不能好好生活,那么一切都是虚妄。

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顶尖学府,考进去了就可以改变人生,想要考进去自然不会容易。

影片中给出的录取率不到1%,每年100万孩子参加考试,最终只有一万个人入选,剩下的99万孩子都不知所措。

这个录取率和我们985的录取率差不多,都是百里挑一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印度理工学院的3号宿舍和4号宿舍在硬件条件上有着天壤之别,就像一道墙隔开的富人区和贫民窟。

优渥条件留给外国留学生,脏乱差的留给本土人,反正不怕你退学,有的是人抢着要来。

毕竟上过大学的朋友就会知道,这是“国际学校”的惯例。

人生很长,一次考试不应该决定一生。

《最初的梦想》拍出了许多现实问题,什么鸡娃、什么neijuan早已是阶级固化下的必然结果。

目前社会上只有考试还是唯一公平公正的渠道,底层人民也只剩下这一条独木桥能够实现阶级改变。所以每次出现教育方面的不合理改革时,平时再温顺的家长也要讨个说法。

帕塔克和玛雅自然也知道学习考试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潜移默化地也会把这种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孩子逐渐就觉得学习考试是生命的全部,考试成绩是活着的唯一目的。

帕塔克和玛雅的本意肯定不是逼迫孩子,只是在孩子只剩下唯一出路的时候,不自觉地会表现出对成绩的重视。

我们自己作为学生家长,同样也会将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每次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时候,总感觉心脏病即将发作。

前段时间还有一个新闻,某大学教授吐槽自己孩子是个学渣,表示开始接受。我爱人还会劝我,你看人家X大教授都认命了,你还这么鸡娃干啥?我说,人家再学渣也有X大兜底,我们有什么兜底?

《最初的梦想》表现了这么多问题,但却无法给出的实质性应对措施。

影片给出的建议看似热血,实则佛系。

电影号召孩子努力奋斗,去做一名战士,而不是做个失败者。只要拼尽全力战斗过,失败了也不可耻。

说到底还是要过了自己的心理关,其他就随缘吧。

并不是说佛系不好,而是在看清问题本质后,大彻大悟,才会活出真我。

现在躺鮃、禸棬都成了敏感词,甚至相关商品也都下架处理。

当躺鮃成了敏感词,享受生活反而变成了奢望。

可是,享受生活才是生活的根本,如果活着就是做牛做马受苦受累,丝毫感受不到活着的乐趣,那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学生的本职是学习,但并不是只为了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同样工作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被人赚取剪刀差,目的是改善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只是让人做牛做马,却不给与相应的待遇,这种工作还有什么意义。

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也不能重来。

尽管社会将成功标准简单地等价于钱,但是我们需要做到的是不要活在别人的标准里。

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生活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标准,让自己变成有价值的生命。而不是到死都是别人镰刀下的韮菜。

不做撸瑟做战士,

兼顾热血和佛系。

『叁』 求一部电影名,我们老师上课给我们看的,貌似是印度的

地球上的星星 Taare Zameen Par (2007)

导演: 阿米尔·汗 / Amole Gupte
编剧: Amole Gupte
主演: 阿米尔·汗 / 达席尔·萨法瑞 / 塔奈·切赫达 /Sachet Engineer / Tisca Chopra / 维品·沙尔马/ 阿皮谢克·巴真
类型: 剧情 /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语言: 北印度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07-12-21
片长: 165分钟
又名: 心中的小星星(台) /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 / Like Stars on Earth
IMDb链接: tt0986264

对于8岁的男孩伊夏(达席尔·萨法瑞 Darsheel Safary 饰)来说,世界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万花筒,他正在用一切他能够想到的方式和这个陌生的世界进行着交流,同时也充分的享受着大地万物慷慨的赠与。可是,这样的伊夏却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的成绩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后, 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在又一次闯下大祸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往了寄宿学校。
虽然伊夏的新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在内心里,和父母分离的生活让他感到闷闷不乐,这时,一位名叫尼克(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的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和以往所见到的固守成规的老师不同,尼克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在和尼克相处的日子里,伊夏和尼克都慢慢的成熟了起来。

望采纳

『肆』 印度神片《起跑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父母倾尽所有!

第一时间跑去影院看种草已久的《起跑线》,其中反映的教育和择校问题简直和国内如出一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对父母来说简直再熟悉不过,而电影中直指教育的一幕幕也带给我内心深深的触动。

整部剧用喜剧的手法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父母择校的故事,他们拼尽全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跟他们上一样的学校,他们希望通过选择名校,让孩子能上升到上层社会!

1、名校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起跑线》英文电影海报写道:

The parents who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right school.父母,就是那些会不遗余力,倾其所有让他们的孩子进入正确学校的人。

国内的现状也是一样,父母殚精竭虑都是为了一件事——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从选择幼儿园开始,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择校战争持续打响,真的是孩子的比赛,父母的赛场。

“读不了好的小学,就考不进好的初中,读不了好的初中,怎么去重点高中?重点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还用愁吗?”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上了名校, 享受精英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中文电影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

即使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也要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

片中折射出择校的困局,影片最终落脚在到底是要“起跑线”,还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线”。

电影的最后,父亲拉吉的一段演讲非常煽情:“你们想尽办法让他们进入这所学校,不是你们帮他们,而是他们帮你们。这个时代人们只重视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人品。”虽然有人诟病说太过鸡汤,强行煽泪,但我依然觉得精彩无比。

我们常说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想象力、创造力、阅读力、社会适应力、情商、逆商、财商等等。但我们却不能忘记了美德教育,更不要忘记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里,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这些人不缺能力,缺的是做人的底线。 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3、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就能赢得人生吗?

曾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对大学教授父母,儿子4岁半上小学,19岁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儿子却终日在家吃爆米花和零食,什么事都不想干,终日闷闷不乐。父母现在整天发愁怎样才能让孩子振作并快乐起来。

他们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却没有赢得人生。童年缺失了爆米花和零食,埋头学习,而今学位拿到了,父母给的任务完成了,人生却再也没有了方向和动力,爆米花就成了唯一的乐趣。

当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所有的神童长大都会出现问题,孩子的成长之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没有那么多的必然。

但我却想借此告诉父母,每个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

卢梭说:“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 我们应该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节奏生长,积累实力,蓄势待发,方能赢得人生的长跑。

4、起跑线折射出我们到底爱的是什么?

《起跑线》带给父母很多启迪,更给予一场心灵的洗礼。 我们到底爱的是孩子的未来,还是望子成龙的虚荣心。

回忆我的童年,在我小升初的时候,妈妈想提前把我的户口转入舅舅家,这样就可以就近上学,直接升入重点初中。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特别不开心,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去那个学校。

妈妈说,那个学校教学质量好,校风好,你以后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多啊!这样你就有机会上重点大学,毕业有个好工作。

可我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不想入校后被人指指点点,说我是走后门来的。于是最终我不让妈妈转户口,毅然决然地去了家门口的普通初中。

学校里同学们会嘲笑老师,上课不守纪律,下课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但在这里,我却一直很清楚地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因为我心里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我的努力,考上那所重点高中。

对于重点高中的无限向往激发了我学习的斗志,于是我成了这个初中里为数不多的佼佼者,老师对我青睐有加,常给开小灶,最终我参加重点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试,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那所重点高中。

现在想来,父母给我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尊重我的选择,但我回想起来不由得为我的父母捏把汗。如果是果果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我的内心是否能强大到允许他去一个如此校风的学校,我可能会无比担心他学会抽烟喝酒打架。

而父母对我的无比信任让我顺利地在那所学校成长,我没有沾染任何不良习气,遇到任何的事情,他们都会告诉我,有他们在,一切都不怕。现在想想,好感恩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把这份信任给到我的孩子。

5、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那到底什么才是起跑线呢?在我看来,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明年果果也会面临择校,到底是在家门口上一个普通的公立小学,还是买学区房进入一所重点小学,亦或者耗费巨资选择一所国际学校。

当选择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几年前的我也会无比焦虑,我生怕因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导致孩子一生的不幸,那时候我无限地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

在几年的自我成长之后,我现在全然放下了,或许我会选择公立小学,让果果去参加国内的高考,或许我们不会选择学区房,而会顺其自然。

因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个三角当中, 我不能改变社会教育,但我可以在我能力范围之内选择合适的学校教育,我会尽我所能做好家庭教育,那孩子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就交给他自己。

作为母亲,我会努力地生活,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他。至于阶层,其实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因为我并不认为这是阻碍人发展的障碍,正如影片中的孩子们所唱:

“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种渴望,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前行!”

是的,我坚信: 我们的命运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为一直在家庭教育领域奋战的创业者,我无力去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但我可以借由书籍,把人生智慧传递给父母。

我相信,无论我们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 成为智慧的父母,懂孩子的父母,是为人父母一生的职责!

『伍』 找一个印度电影,开始说的是一个小孩不好好上学,看医生说他智障!

应该是《地球上的星星》

『陆』 有一部电影,好像印度的,讲的是一个男孩,去一所大学里面上学的,然后在学校里面发生的一些搞笑的是。

<三傻大闹宝莱坞>主演: 阿米尔·汗 / 卡琳娜·卡普 / 马德哈万 / 沙尔曼·乔什 / 欧米·维迪亚 / 波曼·伊拉妮 / Mona Singh / Rajeev Ravindranathan
本片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法兰(马德哈万 R Madhavan 饰)、拉杜(沙曼·乔希 Sharman Joshi 饰)与兰乔(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波曼·伊拉尼 Boman Irani 饰),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卡琳娜·卡普 Kareena Kapoor 饰)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兰乔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消音器”(奥米·维嘉 Omi Vaidya 饰)的不满,他约定十年后再与兰乔一决高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

『柒』 印度必看10部电影推荐

印度必看10部电影推荐《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闹宝莱坞》、《激情岁月》、《印度合伙人》、《巴霍巴利王:开端》、《印度合唱团》、《印度夏天》、《我的名字叫可汗》、《地球上的星星》、《宝莱坞生死恋》。

1、《摔跤吧!爸爸》

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前摔跤手努力训练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故事。这部电影提倡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展现了印度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关怀。

『捌』 印度电影《起跑线》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私立学校而去装穷人

中午无意中跟家人看了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前部分没有看。

以前我就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富人区上流社会的人生活很糜烂奢华,这也导致了许多去过该富人区、而从没有来过中国的印度人总自信印度比中国发达很多。

所以看到该影片的时候,我也算是见识了一下印度的富人生活,果然,全世界的富人区都有这个共同性:建筑华丽、人物衣着有模有样、美女很多。

这些都是或有地位、或有钱、或有知识文化的印度人。

这些印度人和我们中国的无数家长一样,非常注重下一代的接受教育问题,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影片中的这对有钱(但又不是名流)夫妇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皮娅能够上印度最好的私立学校,又是送女儿送去各种培训班、又是各种想办法找校长,就是没有如愿。

后来他们听说了该著名私立学校每年有25%的名额是留给穷人的,因此,他们买来了好多穷人的衣物,而且一家三口直接搬去了印度贫民区生活,最终通过了申请。

但刚好遇上私立学校缩减穷人学生的名额,学校采用抽签的方式只抽选10个穷人孩子入学,皮娅被抽中了,而一直热心帮助他们的、善良穷人邻居的孩子却没有被抽中。

搬回到富人区生活后,这对夫妻良心依然受到谴责,认为是自己假装穷人窃取了邻居的名额。

这种愧疚让他们主动不留名的资助了穷人邻居孩子所在的贫穷公立学校。

最后,男主还主动向私立学校的校长坦白了自己的欺骗行为,而且不介意校长取消自己女儿的名额,让邻居的孩子获得这个名额。

然而,校长并非刚正不阿,她也是非常注重权钱交易的,她只是让人转变了一下皮娅的档案、表示她不是穷人的孩子而已,根本不想让男主邻居的孩子入学。

于是,男主在私立学校的会议上,当着校长、老师、所有有钱有势的家长的面,让穷人邻居的孩子以及他的同学们上台表演,所有人看到了这群孩子的出色表演与天赋,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可是,当他们得知台上的学生们不是本校的学生,而是来自贫民公立学校的学生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接着,男主上台讲述了一段很感人的话。

这时,按照我们中国的影视规律,一般主角这么感人的当众讲话后,校长会同意收了男主的邻居的孩子,并且会在社会引起共鸣,从而让更多的穷人孩子得到好的教育机会。

然而,男主讲完后,一切依然没有变。最后这对夫妻主动让女儿退出了该学校,让皮娅去就读穷人邻居孩子所在的公立学校了。

印度对穷人的教育这一块,看来要改善也并不容易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阅读全文

与印度电影推荐孩子上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电影贤妻良母 浏览:385
2016信用卡看电影优惠 浏览:802
哪个视频看电视电影免费 浏览:127
韩国电影鬼色 浏览:175
电影异形大电影 浏览:41
歌剧院谜案法国电影简介 浏览:251
国外歧视中国微电影 浏览:223
2017关于狗的电影 浏览:334
欧美电影有哪些男主是杀手 浏览:704
哪里下载高清粤语电影 浏览:719
高碑店电影院嘉琳彤美 浏览:941
法国电影爱恋在哪里看 浏览:771
韩国18禁电影2015 浏览:109
刘德华电影门徒粤语版 浏览:345
太极侠电影导演是谁 浏览:843
需要人陪是哪个电影的主题曲 浏览:786
周星驰看自己电影 浏览:594
2017百度云电影资源 浏览:339
2017法国最新动作电影 浏览:60
伊芙琳主角电影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