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韩国电影为何发展如此迅速
因为有政府的扶持。1、光头运动迫使韩国保持原来的配额制,即义务上映制度,确保了本国电影的市场占有率;2、许多本国电影不允许媒体有批评的声音,普通百姓不去看会被认为不爱国,这一点在后来对韩国电影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参考《全球化与亚洲影视》);3、1999年金大中政府上台后将文化产业作为韩国经济复苏的动力(刚经历金融危机),并筹措近3000亿韩币用于电影产业发展;4、1999年5月韩国电影促进会更名为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为韩国电影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5、由韩国政府提供的辅助金主要用于资助电影学院学生和进行独立电影制作的导演,用以进行实验短片、纪录片和艺术独立电影的制作,最高可申请4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70万元)或制作费30%的辅助金,资金无须归还。
❷ 电影配额制度是什么
配额制度 (QUOTA),最常见的一种电影保护政策,规定进口影片与本国影片要成一定比例。
电影审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为规范和改进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和电影片管理制度,提高电影质量,繁荣电影创作,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电影业健康发展,根据《电影管理条例》对影片的内容和技术进行审查。
(2)韩国电影配额扩展阅读:
电影表现手段: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❸ 韩国的电影配额制是什么意思
3月7日上午韩国国务会议通过了缩减电影配额制的试行令改进案,根据这个改进案的规定,原有的在韩国本土,所有电影院必须每年放映146天国产电影的“银幕配额制”被削半,改为每年只放映73天国产电影。
削减配额制的试行令将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行,这意味着从1970年对韩国国产电影产生了巨大保护和促进发展作用的“银幕配额制”被大大削弱,从今以后,韩国影院不再是每年用2/3的时间来放映国产电影,而是用2/3的时间来放映以好莱坞电影为主的外国电影。这个结果让韩国电影人非常绝望。
早在1999年,美国一度以WTO为砝码,要求韩国取消配额制,导致当年韩国电影人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电影人集体削发,保护了韩国电影配额制的继续实行,为韩国电影近年来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保障。韩国总统卢武铉也公开表示:“当年我们实行配额制,是因为韩国电影还很脆弱,就像一个学步的孩子,需要大人的扶持。但是现在,孩子已经长大了,难道我们不该让这个孩子独立行走,而是永远搀扶着他吗?当然,我们知道这个孩子还不是非常强壮,所以政府也提出了很多辅助政策。”从民众和政府态度来看,此次维护配额制的运动,因为时过境迁,并没有得到当年“光头运动”那样的支持。韩国电影人面临着本世纪最严峻的挑战。
❹ 韩国电影发展主要优
我为大家带来韩国电影发展主要优势,希望对出国留学的同学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留学精彩内容,为你详细解答。政府对电影实行本土保护政策使得韩国电影有了生存的空间
韩国政府对本国电影实行的本土保护政策,叫Screen Quota,即电影配额制,又叫义务上映制度。
这是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所进行的政府行为,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带明上影146天的本土电影;韩国全国的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韩国国产电影。
韩国政府内部,对此电影配额制一蠢枯告直存有争议,文化部坚持其配额比例,而经济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
金大中当年在竞选纲领中曾明确表示:“电影配额制将持续到韩国电影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40%。”电影配额制度仍然维持既定比例。
因为电影配额制的存在,韩国本土的电影才得以振兴,并且有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是韩国电影人的共同认为。为了电影配额制的存在,韩国电影人曾经经历过血与火的“光头运动”。
可以讲没有电影配额制的存在,很难预料韩国的电影是否能够振兴。电影配额制的存在,是韩国电影振兴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资金来源是韩国电影的“血液”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间接帮了韩国电影。金融风暴爆发后,虽然导致大企业在电影业的收缩,但是手上仍有资金的韩国企业家苦于无出路。屏幕配额制度使韩国电影一直是一个较有保障的资金避难所,大企业的财阀们从调查中发现,股票市场不稳定,银行利息又低,不如投资拍电影。
例如 :姜帝奎的《银杏床》是第一部在韩国获得银行贷款的影片,姜帝奎一共获得25亿韩元的投资,回报率达到30%,投资人非常满意。以后的著名电影《生死谍变》、《醉画仙》等,都是得力于大财阀的投资。
充沛的资金,让韩国电影有能力引进好莱坞的先进技术,同时也大力促进了韩国国内的电影院建设。
韩国电影的韩式借鉴法是快速成功的手段
很多人不喜欢韩国电影的原因是其缺少原创,很多时候都在“拿来”。但韩国电影总是能够“拿来”得恰到好处。
这个“拿来”得恰到好处,我认为应该称为韩式借鉴法比较合适。
因为韩国电影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在“拿来”之后,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尽可能的变成自己本土的东西。
例如 ,有的报刊简单的把韩国电影和好莱坞,日本、香港电影一一对号入座,标明韩国电影模仿原型是什么,“由韩国著名导演姜帝奎执导的影片,《太极旗飘扬》,描述战争中手足情深的故事,由张东健、元斌主演,被说成是韩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有人批评该片抄袭《拯救大兵瑞恩》,虽然情节安排有所不同,但是片中导演姜帝圭大量使用手提晃动式的摄影,描述战争残酷之处的场面,都有抄袭《拯救大兵瑞恩》的味道。”
事实,《拯救大兵瑞恩》和《太极旗飘扬》在摄影手法上有相似之处,内容和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太极旗飘扬》有着很深刻的韩民族的精神,他让韩国人为这部片子流下了共同的眼泪。仅仅这一点就和《拯救大兵瑞恩》的内涵完全的不一样。这是经过韩国导演借鉴以后的本土化。
这种借鉴以后的本土化也是韩国电影振兴因素。
三大电影节为韩国电影的振兴推波助澜
釜山国际电影节(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举办时间: 每年10月左右
电影节性质: 非竞争性国际电败升影节,为影迷呈现多类型电影是其主要目的。
釜山国际电影节于1996年在韩国的港口城市釜山创办。受到釜山市政府、电影界、企业界等部门的支持与资助。
釜山国际电影节经费来源:三分之一由釜山市政府资助,三分之一由电影节主办单位向社会集资,三分之一由票房收入中支付。
釜山国际电影节自创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号称"亚洲第2大国际电影节",仅次于日本的东京国际电影节。已成为韩国最大的国际电影盛会之一。举办日期与地点每年举行一次。9月至10月之间在釜山市南浦洞广场的主会场举行开幕式,在其他几家电影院同时公映参展参赛影片,为期1周左右。
釜山国际电影节的目的是:促进韩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以展示亚洲的电影成就,提拔亚洲电影新秀而独树一帜 ,把电影节办成亚洲电影盛会。
釜山国际电影节有如下十个方面的内容:①举行故事片、纪录片、短片的评奖;
②举行"世界电影"映出活动,广泛放映来自世界各国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
③举行"亚洲电影之窗"映出活动,主要放映亚洲各国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
④举行"新潮流电影"专场映出,放映非传统的新潮流电影;
⑤举行";韩国全景电影"展映,只放映韩国出品的影片;
⑥设立釜山开发计划电影市场,为电影导演、独立制片人就电影投资、发行、放映进行深入的研究;
⑦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推销电影节的纪念品、纪念物、纪念章、画报、书刊等;
⑧组织电影导演、演员等艺术与观众见面、交流看法;
⑨组织外国来宾参观访问,游览古迹名胜等。
设立电影投资奖(奖金 10000美元)。授予最有创新的影片。另有新导演奖以及其他奖。分别授予最优秀的影片、最优秀的导演以及其他最优秀的艺术家等优胜者。
例如:2005年10月的电影节,就有600多部影片参展韩国釜山短篇电影节,创电影节该项目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