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电影的周边产品是如何运作的
电影和游戏像娱乐业中一对关系亲密的双胞胎,热门游戏改编成电影、火爆大片改编成游戏的案例层出不穷。虽然从游戏改编而来的电影大多会受到票房问题的困扰,但是由电影改编而来的游戏却往往能获得玩家们的好评。原因很简单,热爱这部电影的影迷和玩家们可以通过游戏平台,将原先旁观者的身份转变为游戏中的主人公,去亲身体验影片中的情节和感受。美国电影产业之所以能享誉全球,是因为其拥有一整套产业化管理方式和产品开发方式。在美国整个电影业,其实票房总收入仅仅占到27%,有73%的收入来自周边产品以及后续产品的开发。特别是在热门电影改编同名游戏上,好莱坞众多的知名大片都在上映不久便推出同名游戏。作为电影衍生产品的游戏并非是电影的简单复制。最经典的例子是《指环王》,电影《指环王》三部曲只围绕着“护戒小队”展开,而游戏版的《指环王》只有第一部是电影的重复,剩下的两部,一部是对《指环王》原著小说中北方战场的再现,另外一部补充了电影中缺失的重要人物的历史背景。过去几年里,作为电影衍生产品的相关游戏并不少见。比如《星球大战》系列就推出了好几款。不仅是近些年的电影,30年前的《教父》也被改编成了《The Godfather the Game》。厂商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自明,现在影视的运作模式中,电影投资方在投入资金拍摄电影的同时开发各种衍生产品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而比较以往玩具、模型、海报,游戏无疑在资金回报率和销量方面更有优势。望采纳!
㈡ 国外电影,一个女子被男的骗入狱,然后出来在商场用退货的办法骗走了一些商品,
是电影《瞒天过海美人计》
有图有真相求采纳
㈢ 原版外国电影从哪里能够买到以及有关正版电影的一些问题
建议楼主去比如pps、pptv、风行````````上看看,上面很多的电影都是高清的哦!而且大多数电影没有广告字幕!但黑白片就难说了,因为年代久远,估计很多网站的资源都不会有~如果不要翻译过的带中文字幕的那种可能有些难搞!倒是可以去淘宝上看看!我经常在淘宝上淘cd,电影的到没有淘过!不过房主可以去试试!
电影频道的电影不是从一般渠道拿到的!除了我们本国的电影存储库外,电影频道还设立了国际部,和国外其他电影部门建立了关系,所以很多我们很难找的电影cctv6轻而易举就能搞到!楼主想要的原版引进的电影可能很难弄到,因为国外电影在大陆上映必须得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能过才能上映,如果不能通过的(恐怖指数高的、暴力的、血腥的等等)就只能通过小渠道上映,网站啊,发行光碟啊!但是发行的光碟也不会是原版的,顶多也是大陆发行而已!所以楼主有必要去淘宝上搜一下!
至于那些为电影做翻译的,本人就不知道他们从哪得到的电影了!但我估计他们所得来的电影也是从一般渠道拿到货得~~~
想收藏电影的话其实很容易的!电影在电影院下线后都会发行正版光碟,我曾经就买过一张阿凡达,效果超好!如果楼主条件好的话,经济上允许,不妨去买蓝光光碟!
㈣ 有部国外电影,其中有一幕是这样的:两方交易,一方展示了自己的武器
第 五 元 素
上映:1997年
时长:125分钟
地区:法 国
语言:法语
导演:吕克·贝松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加里·奥德曼、米拉·乔沃维奇
类型:动作
㈤ 国外电影和中国电影的区别
区别就是 国外电影国外人演的,中国电影是中国人演的。
㈥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商品描述
序
绪论 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欧美电影的放映与中国观众的民族认同焦虑
一、欧美电影的放映
二、认同焦虑: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形象
三、国体观念与电影的中国身份
第二章 初始的模仿与选择
一、侦探—爱情—喜剧:三个片种的试制
1.侦探片
2.爱情片
3.喜剧片
二、“商务”、“上海影戏”与“明星”:鼎足之势与中西选择
1.“商务”早期影片的风格
2.“上海影戏”的“童星”影片
3.“明星”的“华式”风格
第三章 “明星”个案:民族意识与融冶中西文化
一、郑正秋——平民立场与民族意识的自觉
二、包天笑——通俗小说与外国文学的本土化
三、洪深——隽永的风格与中西交融的审美趣味
第四章 “欧化”:民族认同的缺失
一、“问题剧”与知识分子电影
二、“拿来主义”:备受诟病的“大中华百合”
第五章 古装—神怪—武侠片:传统叙事与民族认同
一、古装—神怪片
二、武侠—神怪片
结语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电影的民族认同
参考文献
附录 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一串珍珠》解读
后记 秦喜清同志撰写的《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以史论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发生、发展过程,从新的角度出发,拓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可喜。
喜清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同事。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喜清从北大毕业分配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被安排在研究生部工作。那时恰值我主持电影系;在招生考试,或论文答辩时,与她常有接触。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同事的谦虚友善,以及分析问题、处理事务的清晰明辨,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这期间,她曾不止一次地同我说,想跟我学电影。我以为那是礼貌言辞,没有当真,没想到若干年后这竟然成了现实。
喜清做学问特别认真,又懂得方法。所以她的学习成绩始终优异。读电影学博士,她也十分上心,用功。针对她的具体情况,我同她说:对于科研方法你已有规有矩,行文层次也不成问题,你要做的是补补电影专业知识,尤其是要会分析影片作品,它的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等等,都要能搞得很清楚。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要熟悉材料,尤其是搞历史科研。如不熟悉史料就会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做不下去的。可称道的,喜清在这两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喜清把自己论文的范围划定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早期电影,提出了“民族认同”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贯穿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认为它既是促动中国电影发生的重要动力,同时又与中国电影的发展生长相伴始终,左右着中国影人在中西碰撞中的文化选择。她从这个角度重新思考和评价了“商务”、“明星”、“上海影戏”、“神州”、“大中华百合”、“天一”等中国早期制片公司的制片方针和作品风格,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此书由我的博士论文《1920年代:民族认同与中国早期电影的确立》修改而成。自2003年起,我正式拜师中国电影史专家李少白先生,开始从事中国电影史论的研究工作。中国早期电影的生成过程像未解之谜一直吸引着我的兴味,特别是,在当时欧美影片独霸市场的环境下,中国电影的生成与外片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关系?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钻人故纸堆,翻阅《申报》和其他早期电影专刊,在字里行间搜寻问题的答案。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早期电影的生成过程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这一点不容置疑。可惜的是,当时只有极个别中国导演公开承认和谈论自己的创作与美国影片之间的影响关系,比如像顾肯夫,他在谈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创作体会时曾明确表示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美国片《萱帏惊梦》。这样一来,此书进行的影响研究极少有第一手资料的支持,更多时候我只能根据当时的影评揣测,在资料和论述上加之早期影像资料匮乏,这样的研究愈加困难。因此,本书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同行予以诚恳的批评指正。
在紧张的思考、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有幸得到师长、学友和同事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他们为我提供了很多资料线索,针对论文的观点提出很多有益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没有他们的惠助,我的论文不可能顺利完成,更不会在今天有这样一本小书问世。
㈦ 西方电影的商品描述
本书撷取五十部西方电影予以精心读解,并结合这些影片的解析向文教勾勒西方电影发展的轨迹,点面结合,叙述兼备,详略有度
电影既是具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的艺术门类,同时也是文化工业的主要构成之一。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密不可分。
编辑推荐
电影诞生于法国,兴盛于欧美,进而风行于全世界。它历经百余年发展成为当今拥有最广泛受众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同时也从街头杂耍昂然迈入人类艺术的殿堂。他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除了技术条件,人类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状况、道德传统以及人文思潮对电影的表现观念都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世界电影在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承技术主义与纪实主义两大传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世界政治、经济和人文思想观念的变革对电影的发展作用深远,它们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传统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世界影坛异彩纷呈的繁荣局面,而在西方电影中,又以美、意、法、苏、德、英等国电影最具特色。这些西方电影创作者们为世界影坛贡献了难以计数的经典。本书撷取其中的五十部予以精心读解,并结合这些影片的解析向文教勾勒西方电影发展的轨迹,点面结合,叙述兼备,详略有度。
电影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七艺术,它的六个兄弟姊妹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和雕塑。了解西方电影发展的历史,对我们而言,就像回望一段星光灿烂的旅程。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孔,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更多尚不了解的细节与趣事,就让我们通过爬梳把它们归入属于各自的驿站。 韩莓,1968年生,籍贯北京市,满族。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曾在国内各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着《女人之城──20世纪中国女性都市小说论》、《第四堵墙内外──话剧的艺术世界》、《周芷若的人生哲学》、主编《第七只眼睛看艺术丛书?第二辑》。 前言 电影,现代人的梦
第一章 无声的年代
第一节 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 默片演进
第三节 经典赏析
《党同伐异》 [美]——1916年
《卡里加里博士》 [德]——1919年
《战舰波将金号》 [苏]——1925年
《一条安达鲁狗》 [法]——1929年
《城市之光》 [美]——1931年
第二章 有声的世界
第一节 色彩与意义
第二节 有声更传情
第三节 好莱坞黄金时代
第四节 经典赏析
《乱世佳人》 [美]——1939年
《蝴蝶梦》 [美]——1940年
《公民凯恩》 [美]——1941年
《卡萨布兰卡》 [美]——1943年
《正午》 [美]——1952年
第三章 探索与创新
第一节 新现实主义电影
第二节 新浪潮与左岸派
第三节 经典赏析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意]——1945年
《偷自行车的人》 [意]——1948年
《四百下》 [法]——1959年
《广岛之恋》 [法]——1959年
《筋疲力尽》 [法]——1959年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法]——1961年
第四章 欧洲多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新德国电影运动
第二节 苏联电影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 欧洲其他国家现代及当代电影
第四节 经典赏析
……
第五章 美国电影
第一节 新好莱坞电影运动
第二节 当代美国电影
第三节 经典赏析
后记
㈧ 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商品描述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曾是国家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电影,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同样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在经历了分解组合、重新结构之后,今天的俄罗斯电影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并朝着电影、电视、录像一体化的新的市场模式平稳发展。
然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俄罗斯电影经历了重重危机,创作思想混乱,生产水平下降,原有的发行放映体系遭到破坏。在国外电影的猛烈冲击下,国产电影失去了竞争能力,观众流失、市场被占,俄罗斯电影处在发展维艰的地步。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上至国家电影领导,下至电影界人士都在关心讨论的主要话题,也是电影工作者面对的最为迫切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苏联电影曾是世界电影艺术中独树一帜、自成学派的电影流派。它曾以鲜明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和深受观众欢迎的观赏性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否定过去的传统,全面倒向西方。在学习西方、模仿西方的电影创作过程中,由于技术及经济财力的不足,不但不见成效,反而降低了影片质量。为提高电影的艺术水平和观赏力,电影工作者开始向传统回归,讲究叙事语言和影像造型。这些特点已经体现在青年导演的影片之中。
为了方便读者,书后附有“1991年至2003年俄罗斯的主要电影片目”。 书评
本书是一本研究俄罗斯电影转轨过程中得失成败的专著,其所谈论的诸多内容与我国当前影视界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颇值得注意。
该书对俄罗斯电影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电影作为一个产业,在近十多年中经历的危机;二是电影创作经历的题材、样式、风格等的变化。作者通过对影视作品创作倾向、题材风格、影像造型的研究,探索转型期俄罗斯电影的创作规律。
前苏联电影是世界电影艺术中独树一帜的电影流派,它曾经以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观赏性赢得观众的喜爱,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否定传统,走上学习西方、模仿西方的创作道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俄罗斯电影经历了重重危机,影片失去了竞争力,观众流失,市场被国外影片占领,俄罗斯电影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本书对如何提高本国电影竞争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做出探讨,以期尽快“使更多的观众回到影院”。 李芝芳,女,1950年生,艺术学博士。陕西省蓝田县人。197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1986年由国家公派到前苏联格拉西莫夫国立电影学院读研究生。1991年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回国。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工作,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前苏联、当代俄罗斯电影研究。著有《俄罗斯电影透视》一书,并参加了《电影大网络》、《世界电影鉴赏辞典》、《苏联影人录》的编写工作,合作编译的书有《战争题材苏联电影评论汇编》。翻译发表的俄罗斯电影剧本有《胜利日的故事》及《柔情年华》,并就当代俄罗斯电影发表了若干论文及翻译了大量理论文章。 前言
第一章俄罗斯电影经历的危机
第一节前苏联电影改革的失败
第二节电影生产、发行、放映的转型
第三节俄罗斯电影的困惑
第二章电影走出危机的模式
第一节国家对电影的支持
第二节俄罗斯的独立、民营电影
第三节电影走向复兴的尝试
第三章文化思潮与电影创作趋向
第一节“反思电影”:对前苏联社会的否定
第二节社会电影:对现实社会的揭示
第三节战争电影:对战争的不同阐释
第四章意识表达与电影语言风格
第一节作者电影——个人意识的表达
第二节情节剧电影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改编电影的风格探索
第四节喜剧电影的语言迷失
第五章动作建构与银幕人性展示
第一节黑手党电影中的主人公形象
第二节俄罗斯新贵的银幕形象
第三节动作电影中匪徒形象的变化
第六章艺术探索与电影多元化结构
第一节导演结构与创作多元化的体现
第二节米哈尔科夫:帝国风格的电影语言
第三节索库洛夫: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第四节罗戈日金:刺激到幽默的语言变化
附录一:俄罗斯重要影片目录
附录二:参考书目
㈨ 什么是电影周边产品
电影周边产品指指利用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造型,经授权后制成的商品。
国内习惯用周边产品来定义电影、动漫相关产品。而在国外,这类商品被统称为HOBBY(业余爱好,嗜好),有硬周边(CORE HOBBY)与软周边(LIGHT HOBBY)的区分。
像扭蛋、挂卡、模型、手办这样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纯观赏收藏的被称为硬周边,相对价格较高;另外我们常见的借用某个动漫形象生产的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如文具、服饰、钥扣、手机链等商品被称为软周边,相对价格便宜。
(9)国外电影商品扩展阅读:
周边中扭蛋、盒玩、食玩等小比例系列:
一般指高度不超过12厘米,结构比较简单,工艺相对一般,可动性也较一般的产品,一般都是以数枚一套的方式推出,多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发售,有的是放置在扭蛋机中的球形蛋盒中,投币转得(扭蛋),有的是包装在密封的纸盒中由顾客随机抽的(盒玩)
有的还会有一些附加的糖果或小食品(食玩)。都是需要碰运气随机获得的,而一套产品不但数量较多,而且还常包括稀有的隐藏版、特别隐藏版、异色版等等,因此乐趣和收集难度都很大。
扭蛋类产品是各种周边产品中种类最丰富多样,最值得详细介绍的一个类别,因为价格在各类周边产品中算是最低的,又特别贴近热门动漫、游戏作品,因此也是国内玩家最容易入手的一类产品。以后也将会有专门围绕扭蛋的内容。
㈩ 《你的名字》电影衍生品市场火爆带来的反思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你的名字》成了票房收割机,上映首日便收获了7574.73万票房,截止12月5日就已经突破3亿。同时《你的名字》恶搞也是大火,如果你以为今天笔者也是随大流的恶搞可就想错了,伴随《你的名字》流行起来的还有大量的衍生品。
在《你的名字》上映初期,光线传媒就迅速推出了同款的电影滤镜H5,用户因此制作了很多新海诚风格的美图,受到广泛追捧。12月6日,《你的名字》的周边商品在淘宝上众筹售卖,非常火爆。从中也可以看出,著名电影衍生品的变现能力不可小觑。
文化衍生品包括电影、电视、游戏、漫画、动画、音乐及其周边产品,文化衍生品是国外电影的重要收入部分。以美国为例,衍生品收入占据电影总收入的70%,是票房收入的2倍。而反观国内,电影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票房和广告收入,衍生品部分几乎为零。两相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衍生品发展落后,一个主要原因是衍生品的授权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3、企业增强自身实力,中外为师促发展
一味引进老电影,除了贩卖情怀很难抓住当下年轻人的爱好。在三位一体化的积极作为中,企业自身的有所为才是关键。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开发衍生品的能力,增强市场灵敏度,将衍生品不止停留在海报、公仔、钥匙圈上,应该增强产业链的完整度、深度加工,增强产品附加值。
因《你的名字》大火的日本拍摄故地最近旅游业大火;美国迪士尼在授权方面做得相当成熟,包括全方位节目授权、授权商品生产和建立主题公园。
国内厂家应该学习国外在产业链上的运作模式,运用好市场。其次应该加强自身推广,例如艾漫在参加漫展、实体线上相结合,与社区合作宣传自身产品的手段都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是应该注重自身技术发展,建立相关的研发中心,利用好现有的法律制度和国家扶持政策。
三、结语
当前中国国内衍生品市场是一片还没有被发掘的蓝海,在开发时候需要正当的授权、成熟的市场体制等。如何在《你的名字》创造票房奇迹的同时迎来我们自己的春天,是我们共同需要思考的。